曾國藩談讀書方法
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zhì)。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下面學習啦給大家分享曾國藩談讀書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正確讀書的方法
曾國藩教給孩子的讀書方法主要有3條。
第一,要讀經(jīng)典。因為曾國藩自己就是儒家標準的知識分子,所以他教曾紀澤讀書,從小就很有規(guī)劃,主要是以《十三經(jīng)》和《二十三史》為根本。
按曾國藩的觀點來說,這些都是經(jīng)歷過時間考驗的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而經(jīng)典之所以稱之為經(jīng)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了的,這是最值得后人學習與吸取的。
我們?yōu)槭裁醋x書?是為了學習別人的智慧與思想。知識性的東西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更新,但思想性的東西、智慧性的東西,越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就越有學習的價值。所以,讀書最大的捷徑,就是讀經(jīng)典。
經(jīng)典一定要精讀,因為從學習的效率上來說,精讀要比泛讀還要重要。泛讀雖然也能學到不少東西,但學得多,忘得也多。但精讀就不一樣,能吃得深、吃得透。
第二,“一書不盡,不讀新書”。就是說一本書沒讀完的情況下,不要急著讀另一本書。事實上就讀書而言,有很多人有這種毛病,一下弄好多書,這本翻翻,那本翻翻,美其名曰讀了好多書,其實一本都沒讀完,一本都沒讀通、讀透。而曾國藩主張一本沒讀完,就不要忙著去讀其他的書,這實際上就是沉浸的讀書法。
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說,學習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內(nèi),再能出乎其外。讀書更是這樣,一本書,你要先能沉浸進去,你才能最終從中獲得有價值的東西。
當然,曾國藩雖然主張讀書要沉浸其中,但他從來不主張死記硬背。他對兒子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說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松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
不過,讀書應該是件輕松愉悅的事,但這不代表像看閑書那樣就行。曾國藩主張看書的時候要能作札記,也就是看書的時候得學會動手,邊看邊寫,要“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于讀而后學。后來,胡適先生就對曾國藩這種讀書作札記的方法最為推崇。
第三,就是要培養(yǎng)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曾國藩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紀澤不喜歡科舉考試,不喜歡八股文,喜歡西方的語言學和社會學,曾國藩就鼓勵他按自己的興趣方向去讀書。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對于曾紀澤感興趣的這些所謂的西學,曾國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為了兒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書。后來,曾紀澤寫成《西學述略序說》和《〈幾何原本〉序》,這兩本書出版,都是曾國藩親自批閱后為之刻版發(fā)行的。
對于老二曾紀鴻,曾國藩就更是這樣了,不僅鼓勵曾紀鴻培養(yǎng)出數(shù)學研究的興趣,難能可貴的是,曾紀鴻結婚之后,他的老婆郭筠是個喜歡讀書的女性,曾國藩覺得在那種重男輕女的社會環(huán)境下,兒媳婦能喜歡讀書,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兒子的時候,還順便教兒媳。郭筠不像曾紀鴻一樣喜歡數(shù)學,她只喜歡文學與歷史,這一方面曾國藩絕對是大家。所以在曾國藩的引導下,郭筠通讀《十三經(jīng)注疏》和《資治通鑒》,也成了一個有名的才女。
后來,他還主張從年幼的孩子中選拔一些聰明的、對西學感興趣的,由政府出資送他們出國去學習。正因為有他的大力提倡,于是近代歷史上,有了第一批出國的留學學生,這第一批30多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名叫詹天佑的學生,后來成為了中國鐵路工程學的奠基人。
讀書的技巧
1、盡量借圖書館的新書。這個“新”不是出版日期的“新”,是書的內(nèi)容對應時代的新,也就是當代的比較著名的學者寫的比較有價值的書。這類“新”書,我以為圖書館二樓的新書架和三樓的閱覽室比較多,特別是三樓,只允許出借7天,這也逼迫你盡快完成,是好事。
2、經(jīng)典書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情況下,盡量買。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收藏——以備需要時可以經(jīng)常閱讀,更重要的是可以隨時在邊角處記下自己的思路、想法——我比較信奉“不懂筆墨不讀書”(關鍵是腦子實在不夠用,很多想法是靈光一現(xiàn),不立刻記錄下來,以后再回味都很難)。
3、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重點關注若干出版社(出版集團)。一些有歷史傳承的出版社是有著自己一貫的偏好的,就哲學社科及經(jīng)濟科學類別來說,商務印書館、中國社科、上海人民(上海世紀集團)、經(jīng)濟科學、江蘇人民、遼寧教育、譯林、中央編譯、新星、湖南科技等綜合性出版單位以及北大、復旦、廣西師范、中國人大、上財?shù)雀咝3霭嫔缍际潜容^不錯的。特別對于處于讀書初始狀態(tài)、知識積淀還較低、選擇和鑒別的能力還不夠強時,信賴一些出版界的“百年老店”是我這樣的風險規(guī)避者的理性選擇。
4、讀書要有一個文獻學的準備過程。有一兩年是要做準備的,這個時候不懂得古今中外學術界里有哪些人是重要的,哪些書是經(jīng)典的,所以買書、借書都不得要領。我管這叫文獻學的準備。有這一兩年的積累之后,自己想研究某個領域后,就可以按圖索驥去查。也學會鑒別書的好壞優(yōu)劣,這樣讀書不會走冤枉路,買書也不會花冤枉錢。從這個意義看,學習經(jīng)濟學或者推而廣之,學習任何一門學科之前,首先了解這門學科的發(fā)展史,實際上也就是了解這門學科的人物傳記、文獻史,實在是至關重要。數(shù)學史、科學史、哲學史、經(jīng)濟史、經(jīng)濟思想史等等應當具有相應學科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學生據(jù)此各取所需,攀爬參天大樹也就方便得多了。而興趣很大程度上也是從讀史過程中被激發(fā)出來的。
5、不要完全迷信書單。書單的目的是一個文獻檢索的提要,之所以要有開書單的人,就是因為初入門者需要在不斷磨合中提升自己鑒別書的優(yōu)劣的能力,逐步對他所熟識的幾個領域里有影響的人、有影響的書以及有影響的人寫的有影響的書中的代表作了然于胸。未必要都讀完,實際上也不可能做到都讀完——做學問者一輩子把一個值得研究的人或話題搞深搞透就很不容易了。但至少當他想要檢索的時候,自己頭腦里會有一個清單,一個簡明扼要的清單。一旦進入軌道之后,就應該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閱讀,而不應該被龐大的書單嚇住。頭腦中要有一個目錄,查哪個方面要找哪些人,了解他(她)的那些東西。書單是一個工具,但這個工具一定要自己掌握,最后做到自己能夠給自己開書單。
讀書的好處
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豐富,有知識,使思想訓練,境界提升。
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魯迅
強調(diào)閱讀面一定要廣,要不斷擴大。保持一生的閱讀習慣。不斷進步,終生學習。大學畢業(yè)后仍要學習。一生中都要不斷豐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無止境的。人生應有意義,有價值。要學會自主學習。讀書和沒讀書肯定是不一樣的,境界會不同。(如有可能閱讀原著),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
猜你感興趣:
3.十種讀書的好方法
5.十種讀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