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有哪些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有哪些
想要考個好的地理成績,怎么能不復習呢?復習怎么能少了復習資料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希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一
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偃丝谠鲩L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谧匀辉鲩L率=出生率—死亡率。
?、廴丝诿芏缺硎救丝谑杳艿某潭取H丝诿芏纫话阒钙骄科椒角變染幼〉娜丝跀?。
某區(qū)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qū)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qū):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
人口稀疏地區(qū):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qū)。
?、莅追N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qū)
漢語 中國
英語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诨浇獭⒎鸾?、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刍浇淌鞘澜缟闲叛鋈藬底疃嗟淖诮?。
?、芤了固m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莼浇?mdash;—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倬勐洳粌H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xiāng)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坂l(xiāng)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yè)、服務業(yè)等工作。
?、苣壳?,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qū),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qū),少有或沒有聚落。
?、菰谌暄谉岫嘤甑臒釒Вl(xiāng)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qū),當地的房屋具有墻厚、窗小的特點
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二
發(fā)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qū)”。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qū)。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fā)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fā)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zhàn)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fā)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fā)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lián)合國,正式成立于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
附:亞洲
1、亞洲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北半球,東北方向以白令海峽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與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3、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中國位于東亞,東亞的國家有: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
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三
地球和地圖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地球和地球儀(閱讀課本4-11頁內容)
1.閱讀課本第5頁圖B,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知道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
2.閱讀課本第6頁圖C,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了解地球的形狀。
3.閱讀課本第9頁圖H和I,對比經線緯線的定義、形狀、長度,指示方向,區(qū)分經緯度度數范圍及度數分布規(guī)律。
4.閱讀第10頁圖J和K,了解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
5.閱讀課本第10頁圖L,掌握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的方法。
6.閱讀課本11頁M圖,了解五帶的范圍及其劃分界限。
7.閱讀課本11頁N圖、P圖和O圖了解五帶的景觀特點。
第一章 第二節(jié) 地圖(閱讀課本13-20頁內容)
1.回顧課本內容,了解地圖的基本要素。
2.結合課本15頁圖D,學會如何在各種地圖(一般地圖、指向標地圖、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結合課本17頁題活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4.會利用比例尺在地圖上量算距離。
5.閱讀18頁圖I,了解常用圖例。
6.閱讀課本P18-20,學會利用地圖查找信息,了解電子地圖、遙感影像地圖等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實例。
第一章第三節(jié) 地形圖(閱讀課本23-28頁內容)
1.根據23頁圖B,理解海拔和相對高度的含義及區(qū)別。
2.閱讀課本25頁-26頁內容,結合26頁圖F和H,了解等高線地形部位的判斷方法(能夠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斷山峰、陡坡、緩坡、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3.了解分層設色地形圖和五種陸地基本地形類型的特點,能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