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兩首優(yōu)秀教學設計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由出自“周南”的《關雎》和出自“秦風”的《蒹葭》組成的《詩經(jīng)》二首是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最后一篇。本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經(jīng)兩首優(yōu)秀教學設計,歡迎查看!
詩經(jīng)兩首優(yōu)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把握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詩歌鑒賞能力。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直至成誦,在此基礎上深入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體會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的表達效果。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朗讀成誦,體會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2、難點:詩歌的鑒賞和對詩歌內(nèi)容的正確理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現(xiàn)在的流行音樂當中,有很多是以愛情為主題的。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古時候人們表達愛情所吟詠的歌謠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詩經(jīng)》兩首中的《關雎》。首先請同學們把自己課前搜集到的有關《詩經(jīng)》的常識作以簡單介紹。
(教師提示:《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改稱《詩經(jīng)》。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chǎn)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表現(xiàn)了民歌的特色。《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jīng)》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二、聽范讀,正字音。
1、播放配樂朗讀錄音,學生聽讀,和自己課前預習相對照,用筆標注生字字音。
2、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重點字字音,提示學生引起注意。
睢鳩(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寤寐(wù mèi)
3、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跟著音樂練習朗讀,要求能根據(jù)意思和音節(jié),有節(jié)奏的朗讀。
三、讀課文,悟大意。
1、男生齊讀、女聲齊讀、全班合讀,教師不斷進行朗誦指導,學生便讀邊思,便讀邊悟。
2、讀后,讓學生們討論,用白話文復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復述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創(chuàng)設一個和原文一樣美妙的境地。
(詩中寫一個男子思慕著一位美麗賢淑的少女,由于愛戀的深切,這位少女的形象反復在他腦中出現(xiàn),使他不安,使他難以忘卻。他幻想著終有—天,能與這位少女結(jié)為永好,成為夫婦,過上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詩中所表達的感情直樸、真率,千年后讀起來,還是那么清新動人)。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嗚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向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聽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 極有層次,語約義豐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zhuǎn)反側(cè)——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xiàn)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zhuǎn)變?;糜汕樯?,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xiàn)的愿望。
板書: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四、品手法,誦文章。
1、《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比就是譬喻;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nèi)容。
2、學生以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文章是如何運用“興”這一表現(xiàn)手法。
(教師提示:如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
3、除了“興”的手法的運用,學生討論文章還有什么特點?
(文章大量的運用了重章疊句的方式,表達了細膩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檢測背誦 全班一起背誦《關雎》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來學習《詩經(jīng)》兩首中的另一首,《蒹葭》。
三、聽范讀,正字音。
1、學生朗讀課文,用筆標注生字字音。
2、教師出示重點字字音,提示學生引起注意。
蒹葭 jiān jiā 溯洄 sù huí 唏xī 湄 méi 躋 jī 坻 chí 浚 sì
三、讀課文,悟大意。
1、男生齊讀、女聲齊讀、全班合讀, 2、讀后,讓學生們討論,用白話文復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復述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創(chuàng)設一個和原文一樣的境地。
四、品手法,誦文章。
1 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面出了時間發(fā)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
教師為同學們出示自學指導題:
2、.作品文字簡單,內(nèi)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 明確: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1.含蓄美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字簡約。以表面極經(jīng)濟的文字建構(gòu)一個十分廣闊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間,這是該詩的一大長處。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戀人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然而主人公那癡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現(xiàn)出來。
形象可感。作品雖未刻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zhí)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
3、和《關雎》相比較,《蒹葭》在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異同?學生們先獨立思考,后小組合作交流。
(教師提示:《關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蒹葭》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xiàn)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tài)。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做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望,便心滿意足。“朦朧”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詩經(jīng)兩首》原文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i]。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i]。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看過" 詩經(jīng)兩首優(yōu)秀教學設計"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