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在注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2)
在教學在注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在注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三)
如何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根據(jù)我這幾年的嘗試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正確認識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教師要少講幾句,多相信學生。對語文教學來說也是一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對于學生接受知識來說,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內因,教師的主導作用只能通過啟動學生的學習內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起作用。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必須廢止“注入式”,少講幾句,多相信學生,貫徹“啟發(fā)式”,實行“群言堂”,否則,教師的主觀愿望再好,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狀況就很難改變。
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必須因勢利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發(fā)揮出來了,課堂上教學氣氛活躍了,教師必須因勢利導,不能抑制,否則,學生的積極性就不能持久。在改革課堂教學,實行討論式的“群言堂”中,為面向全體,避免學生討論發(fā)言機會不等不均現(xiàn)象,教師把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同學們要輪流擔任學習小組長,盡可能讓大家都參與教學,得到討論發(fā)言的機會。在學生基本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自學任務的前提下,開始小組討論,人人發(fā)言,遇到有疑難或模糊不清的問題時,教師要適時精講點撥,進行必要的啟發(fā)指導,使學生解疑消化,對問題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升華一步。學生在自學語文發(fā)言討論中時常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適時啟發(fā)引導,對自學有畏難情緒的同學要熱情幫助鼓勵;對知識的學習掌握有問題的學生要啟發(fā)指導,舉一反三,要注意樹立學習典型,以點帶面;要注意讓學習能力差的同學多一些學習交流發(fā)言的機會。在學生自學討論中,正確的,教師要及時肯定;差點的,要鼓勵指正,不能冷漠對待;對于有爭論分歧的問題,教師不要簡單表態(tài),要多舉一些具體實例啟發(fā)指導,使學生領悟弄通;對于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教師要啟發(fā)誘導學生集中爭論談看法,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又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課堂上實行“群言堂”、討論式,教師所布置的預習自學要求及課堂上所提的問題一定要由淺入深,具有一定的梯度,使教師的指導切合學生實際。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發(fā)揮得恰到好處,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學習興趣就能不斷激發(fā)出來;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氛圍創(chuàng)設得好,就更有利于學生自學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自學語文習慣,提高學生讀說寫的能力 。語文是屬“工具性”的基礎學科,初中語文更是如此,因此,教改重點應放在提高學生讀、說、寫能力的訓練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我主要采取教師“少講幾句”的做法,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能力上下功夫,學生能講的,教師就不講,學生不能講的,經教師啟發(fā)誘導后,還是由學生自己去講,在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總結經驗,促使學生掌握學習規(guī)律。一般地說,字詞等“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文體結構、寫作藝術等方面的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都由學生自己去努力完成。主要做法是:大搞試驗課,指導學生按讀、劃、批、寫、講(說)這幾個教學過程去完成每一課的教學任務,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指導學生自學語文的教學過程。這里說的“讀”,不單指課上指導學生讀。一篇課文結束了,要求學生通過預習自學把下一節(jié)新課文“讀通”,學生利用工具書查字典、詞典等,先把課文中的字詞等基礎知識掌握好,弄明白,上新課開始達到基本“讀通”。學生自己“讀”的機會增多了,日久天長,基礎知識就掌握得比較牢固,“讀”的能力也提高得快。以上可以說是培養(yǎng)“讀”的過程。“劃”就是在讀的基礎上,“劃”出課文的關鍵詞語、重點語段,劃分文章結構、段落層次。“批”就是在劃的基礎上,學生動腦、動手寫批注,按著課文的語意、結構形式、寫作特點等寫出自己的見解認識,以此深一步理解學習課文。經過以上過程,學生對課文內容、脈落已掌握了六、七分,在讀、劃、批的基礎上,學生進一步動腦、動手寫出分析段落提綱、主題思想、寫作特點等綜合性自學筆記,為下一步討論做準備。培養(yǎng)學生批寫的過程,既是使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得到訓練的過程,也是使學生“天天練筆”,培養(yǎng)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完成以上教學過程,必須使學生有反復深入閱讀課文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動腦分析問題的習慣。在學生完成批寫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說”和“講”,指導培養(yǎng)學生“說”和“講”的過程,就是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學生按著自己的分析提綱、自學筆記在組內或班上講解課文,交流學習成果,教師起個“提頭引線”的作用。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課堂教學都機械套用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經歷讀劃批寫幾個教學階段,要根據(jù)課文篇目、體裁形式和教學目標要求的實際,靈活掌握,有所側重和創(chuàng)新。
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語文能力,要注意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1、指導學生自學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掌握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方面也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指導學生自學,教師要擬定好預習指導題,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好語文并不容易,學生開始總感到難度大,抓不住要領,如果指導不得力,學生越發(fā)感到困難,就會失去積極性。每篇課文都有其深難獨特的地方,要使學生抓住要領,教師布置新一課的預習任務時所提出的預習指導題特別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既要結合課文和教學目標實際,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使預習指導題真正起到幫助、引導學生去完成學習任務的“拐棍”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備課。
3、學生主動學習,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有了積極性,并不是教師省心了,而是對教師指導要求的標準更高了,教師必須掌握摸清學生的自學情況,多方面示范指導。班級學生的學習實際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教師要掌握好上中下三種學習情況,教師所提出的預習指導題和課上所提出的啟發(fā)問題要基本適合三種學生情況的學習態(tài)勢,難易適度。在時間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對差生幫一幫,輔導一下,使他們盡可能跟上,對好學生來說,能有使其提高一步的余地。課上自學討論的啟發(fā)指導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備課要精深,要“吃透”學生,吃透教材。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貫穿于學生自學語文過程的始終。
4、要重視學生讀、說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是工具性基礎學科,學生走上社會運用語文進行交際活動是十分廣泛的,重視培養(yǎng)學生讀、說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方面,不光是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就行了,要根據(jù)課文篇目、體裁形式的不同,可以讓朗讀水平高的學生范讀,也可以教師重點讀其一段或反復讀一兩句。為了提高學生的辯讀能力,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還要做到讀中有評、評中有講、講中有讀。培養(yǎng)學生“說”和“講”的能力也是如此,難度小的課文主要由學生自己說和講,難度大的課文教師可講其一段,或來個“范講”,學生“說”“講”完,大家評一評,議一議,教師做小結。這樣,在“群言堂”上,大家動腦、動口,做到講中有評、評中有爭、爭中有小結,這樣不但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大腦的思維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語文能力,一定要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訓練。
語文教學改革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只要我們堅持教學改革的精神,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方面,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情況將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