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設計
詹天佑教學設計
《詹天佑》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制第十二冊教材第二組課文的精讀篇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詹天佑》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詹天佑》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了解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fā)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tài)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動手實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直接導入
教師板書課題 詹天佑,齊讀,確定學習內容。
二、檢查預習,梳理定標
1、師生交流課外資料
學生首先匯報,教師投影:詹天佑簡介(詹天佑,中國鐵路制造第一人……)
2、學生匯報課文預習情況
教師引導學生從剛才談的詹天佑放棄外國的榮華富貴回國工作,后來修筑灤河大橋,還有在工作中的嚴肅認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然后引導學生找出具體事例來表現(xiàn)詹天佑是一個即杰出有愛國的工程師。
三、討論交流,匯報點撥
1、速讀課文,理清脈絡
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具體事例,教師概括,課件展示:接受任務、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2、分組合作,問題探究。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事例,自己喜歡的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
教師在合作前提出明確要求:
(1)要抓住具體事例,結合自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說明自己的問題。
(2)組內成員應明確分工,有組織,有秩序,確保合作高效。
3、匯報交流,深悟感情。
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匯報,并與其他學生一起,針對該組的學習收獲,給予補充,評價。及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學生演示: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后,課件展示。)
四、情景激發(fā),拓展思維。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感情
教師放映片斷: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在許多年后,來到長城,遠望京張鐵路,感慨萬千……(電影《詹天佑》片斷),激情引發(fā),讓學生想對詹天佑說些什么,對自己說些什么。通過深入挖掘文章內容,創(chuàng)設新的學習情境,加深了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在充滿創(chuàng)意與激情的表現(xiàn)里,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
2、學生練筆
將對詹天佑說的話寫下來。
五、課外延伸,深化感情
《詹天佑》課文閱讀推薦: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長200千米,是聯(lián)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他們最后提出一個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中國那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工程師,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筑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外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至于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把陡坡鏟平,哪里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耧L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詹天佑決定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采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