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現(xiàn)狀
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現(xiàn)狀
高效課堂的大概概念我們是清楚了,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具體的實施帶給了學生怎樣的學習效果。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現(xiàn)狀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現(xiàn)狀篇一
一、課題的提出及意義
1.課題提出的背景
(1)國內外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一直是語文教學領域和語文教學實踐亙古常新的論題,也是一個難題。國內有效教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三是“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四是“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五是“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學的行動研究中,我們認為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獨樹一幟,經(jīng)過長達10年研究形成的報告及葉瀾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教學評價觀》,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基礎。講效益是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特征,教學的優(yōu)劣也應從效益角度來衡量。
(2)選題意義
在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展開的時候,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學范例。我們不禁自問:我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讓我們的教師掌握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據(jù)此,我們提出了“農(nóng)村小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在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及有效的教學評價等方面開展深入的研究,試圖通過研究,實現(xiàn)課堂教學策略最優(yōu)化。
2.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著重從我校教學實際出發(fā)探討有效教學策略,側重于“教”的行為,探討的是教師教學策略,從轉變教師行為方面提出“什么是有效教學策略”。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全面提升全體教師的整體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全面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通過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初步建立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有效教學的實踐體系,從而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最大吸收率,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目標。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進一步充實我校的“六步陽光”教學模式,探索出一些師生互動、高效的小學課堂教學新策略,形成學校有效教學特色。
2.通過研究,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策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多樣性,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步縮小學生間的差異,從而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與水平。
3.通過研究,努力實踐“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基本理念,不斷整合和優(yōu)化各種教學方式,抓住課堂教學這個關鍵,有針對性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真正實現(xiàn)“為學而教”。
4.通過研究,更新教師觀念,讓教師主動成為行動研究者,促進教師形成反思意識,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造就一支較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有效教學的評價體系研究兩個方面。
1.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是課題研究的重點,主要有四個方面:①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課堂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要以真實性前提,并要以“發(fā)展性”作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導向。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實際生活經(jīng)驗以及教學內容而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使學生在情境中樂學、愛學,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②有效的課堂提問策略,面對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選擇能引起學生學習、思考、探索的提問,提問時還要兼顧問題的寬泛性和指向性,既要符合學生的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jīng)驗,又要緊緊指向預定的教學目標,還應適時、適度地使用探詢性問題,確保提問的有效性。③有效的活動教學策略,教師要從“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出發(f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④有效的課堂練習策略,課堂練習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檢查自己教學效果及時調控教學的有效手段,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讓課堂練習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優(yōu)化課堂練習,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2.農(nóng)村小學課堂有效教學評價體系:
課堂教學評價一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表現(xiàn)出“以教為主,學為教服務”的傾向,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都是以“教師”為主。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定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課堂教學評價也發(fā)生了根本的轉變,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使教師教有主導、教有指向、教有成效。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實現(xiàn)“主動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將實施有效的評價。聽課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目標將不一樣,有的關注教師的教學設計,有的關注課堂上學生學習是否緊張有效,有的關注課堂檢測是否有效到位。這些活動旨在有效地提高老師們的課堂效率,促使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教學良方。
四、課題觀點
1.主要觀點
通過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初步建立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有效教學的實踐體系,并且變“橫向評價”為“縱向平價”,更加關注學生每一天的收獲與進步,從而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最大吸收率,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目標。
2.擬創(chuàng)新點
本課題研究將立足于農(nóng)村小學教學實踐,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農(nóng)村教育環(huán)境,以現(xiàn)代教學理論為指導,系統(tǒng)借鑒、整理、選擇已有的教學經(jīng)驗,對成功的有效教學經(jīng)驗進行分析與整合,在有效的教學策略、有效的教學評價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學策略體系和評價體系,努力鑄造承留二小有效教學特色。
五、課題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年6月)
(1)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制定課題方案及實施計劃,進行研究工作的分工。撰寫課題申請書并進行課題申報。
(2)在課題申報期間,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反思當前課堂教學,做好研究的理論準備工作,并準備好課題論證的相關材料。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4月)
(1)學習理論、問卷調查、應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學的策略。
(2)深入課堂,通過聽課、評課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研究典型案例,探討在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3)舉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報告會,撰寫中期報告。
(4)撰寫論文,每學期根據(jù)研究專題撰寫課題論文,不斷充實專題論文集。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并在全校加以推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3)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組織專家鑒定。
(4)做好課題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工作。
六、研究的方法
1.實踐研究法。緊扣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整合、文本解讀、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方式等開展積極有效的嘗試與實踐。
2.文獻研究法:查找已有的與有效教學策略相關的文獻、資料、成果,進行驗證和實踐。
3.調查研究法:對教師課堂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jù)。
4.觀察研究法:通過觀察,了解教師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對教師教學策略的變化作出客觀的評價。
5.實踐研究法。緊扣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整合、文本解讀、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方式等開展積極有效的嘗試與實踐。
七、課題開展條件及準備
1、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
課題的主持人有多項研究課題和從事教學研究的經(jīng)驗,對有效教學策略的認識已與所有參與教師達成共識,課題組其他教師也都長期關注、研究目前的課堂教學。課題組成員多次研究當前我校的教育教學現(xiàn)狀,為我們的研究方向提供現(xiàn)實基礎,另外我們還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著作,搜集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調研、分析工作開展比較順利、充分。
2.完成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
制度保證:建立課題定期活動制度,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根據(jù)本課題研究的內容,組織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嘗試;積極開展校本教研,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定期開展說課、聽課、評課活動,探討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積極反思總結,及時開展交流;每學期都對教學實踐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論提升,認真撰寫論文。
經(jīng)費保障:學校領導對課題研究工作極為重視,如果課題能得到批準通過,相關的研究經(jīng)費將由學校全部承擔,并將積極安排參與教師外出學習,學校會盡最大可能保障課題順利實施。
研究資料獲得:學校圖書中相關教育教學書籍齊全,有很高的利用價值,為教師的理論學習及解決教研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方便。學校擁有十多臺教師電腦,老師可以隨時上網(wǎng)查詢。
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現(xiàn)狀篇二
一、課題的提出
我校自20xx年9月進行新課程改革實驗,至今有6年多時間。新課程突出學生的人文情懷,主張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課堂教學效益已有較大提升。但我們看到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停留在技術操作層面,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有偏差,在教學中關注比較多的還是自己的教學設計,忽視了學生身心自然、和諧發(fā)展。32%課越來越花哨、越來越復雜;27%課弱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18%課教學目標不集中、不明確,脫離文本,轉移目標,內容龐雜,操作隨意;67%課觀念陳舊,方法的養(yǎng)成與能力的培養(yǎng)被淡忘。形式化多了,熱鬧的課堂背后卻是教學實效的缺失,使得教學費時多、效率低的現(xiàn)象長期困擾著我們。因此,一個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便擺在我們面前,當前教學是否真的高效?是高效,還是低效?于是教學的高效性問題便被凸現(xiàn)出來。
上述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要系統(tǒng)地研究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形成高效課堂策略體系,指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最終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在“引領幸福人生”的辦學宗旨下,我們發(fā)揚“0+1→1+99→100+1,即標新立異→百煉成鋼→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提出了“構建高效課堂,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的教育思路,確立了“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的實驗課題,試圖開拓一條有關高效課堂的校本研究與實踐之路,力爭用三年的時間,初步取得一定教學效果,實現(xiàn)學生負擔輕、教學效果好的目標,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我校全體教師、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師、學生的共同成長注入新的活力。
二、課題的界定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
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課堂規(guī)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新課程三維目標落實的最優(yōu)化,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教學效益的最好。
構建初中高效課堂要回答的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節(jié)課學生獲得什么?獲得多少?(目標問題)這是一個老師在備課和上課一開始就要考慮并告訴學生的問題,也就是明確目標的問題。這個目標包括國家課程標準、學校課程標準、本班課程標準。所以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不但有質的要求,還要有量的要求。通過老師的教學目標,就能看出這節(jié)課的容量和效率。第二個問題: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效率問題)。課堂效率是與時間掛鉤的,離開了時間就無所謂效率高低。我們說的提高課堂效率是向每節(jié)課40分鐘或45分鐘要效率,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當堂要完成的任務,而不是24小時要完成的任務。第三個問題:學生怎樣獲得?(方法問題)。“先學后教”是主張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也就是說只要學生自己看書能解決的就要讓學生看書,老師不要急于講;學生不會的可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學生實在不會的老師再點撥,老師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教后練”是一開始老師就講,講概念、講例題,講完了讓學生練習鞏固。我們衡量一堂課的效率高低,不但要看學生是否當堂掌握了,還要看學生是怎樣掌握的,是老師灌輸給他的還是通過他自學掌握的。這有本質的不同。
三、理論依據(jù)與國內外相關研究
(一)理論依據(j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jù)是“建構主義理論”和“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fā)現(xiàn)、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建構主義理論闡述了學習者學習的自我建構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2、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早在20世紀七十年代,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他指出,要更完善地描述教學過程的“各組成部分”,提高教學效果的“措施體系”,在此基礎上探討“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方法;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防止過度消耗教師、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面對現(xiàn)代社會對教育的迫切要求,改革目前存在的陳舊的課堂教學,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便成了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二)國內外對本課題及相關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綜述
1、國外的研究
在1972年美國的喬依斯與威爾的《當代西方教學模式》、贊可夫的教學發(fā)展理論、布魯納的學科結構理論及發(fā)現(xiàn)法、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美國蘭布德、布萊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學模式及保加利亞洛扎洛夫創(chuàng)立的開放性教學模式中,對高效課堂教學理論研究都有涉及。特別是前蘇聯(lián)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的教學優(yōu)選法理論,為世界范圍內課堂教學實踐的高效改進,以取得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理論解釋和指導。
2、國內的研究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倡導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出“自主性、探究性與合作性”的高質量、高層次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成為時代所需的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的指導下,各地對高效課堂教學也有所研究,其中以上海為最突出。特別是對高效課堂的理論研究為高效教學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如孔企平教授在《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教學課程改革》一書中,論述了高效課堂與學生參與的關系。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高效課堂策略的構建》中,對高效課堂策略的理論和教學階段的實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闡述。張海晨、李炳亭所著《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一書中,把對高效課堂的評價概括為“二二六”評價原則,即促進“兩個發(fā)展”,落實“兩個轉變”,體現(xiàn)“六個維度”。
以上這些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理論對本課題研究具有直接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但案例研究和行動研究尚不夠具體深入,亟待進一步研究。因此,如何在初中學校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很值得我們去探索。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一)研究目標
1、調查分析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理念。
2、通過該課題的研究,能探索出符合新舊教育觀念碰撞時期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從而歸納出有一定規(guī)律的優(yōu)質高效的學科教學形式,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培養(yǎng)一支科研型教師隊伍。
3、通過該課題的研究,制定出一套相應的學科高效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方法,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符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學生。同時,在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指導下,做到高效的教的策略和高效的學的策略的互動促進。
5、通過課題研究,進行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與實施,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構建新型的符合本校教學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發(fā)展其個性,推進學校課程改革進程,形成本校大面積優(yōu)質高效教育的辦學特色。
(二)研究內容
1、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
通過調查研究法,對本校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學行為、實施高效教學的策略、方式和途徑。
2、新課程背景下高效課堂教學的內涵、要素與基本特征的理論研究
通過文獻研究法,探索新課程背景下高效教學的內涵、要素、特征,提煉出高效課堂教學的要素和特點,為克服低效教學、實施高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3、新課程背景下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
(1)積極探索“高效課堂”的基本課型
認真學習和研究高效教學理論,深入分析當前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探索不同學段、不同學科“新授課、復習課、自習課、講評課、實驗課”等高效課型的結構特征和教學要求。
(2)認真探索“高效課堂”的教學行為
高效教學行為是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與發(fā)展并有利于教師自身專業(yè)成長的教學行為。影響高效教學的關鍵性行為是備課、上課和評價。因此,高效備課策略、高效上課策略和高效評價策略是“高效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
?、俑咝湔n策略。具體來說,備課時必須解決下列問題:教學目標的確定與闡述、教學材料的處理與準備(包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主要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編制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學情學法等方面探索提高備課質量的高效途徑,把集體備課與說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推出一些科學實用高效的集體備課模式。教師個體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個性和本班級學生的實際,對集體備課的“通用教案”進行“個案補充”,設計出富有個性特色的教學方案,靈活多變地應用于課堂教學。
?、诟咝险n策略。“高效上課策略”即“教學過程的實施策略”,主要指教師為實施教學方案而發(fā)生在課堂內外的一系列行為。要研究高效施教,探討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基本趨勢、總體思路、高效策略;研究教師講課的方式、風格、節(jié)奏、語速、儀表等;研究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情知互促的措施、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等;研究高效提問與傾聽、問題設計的深度與難度、提問的類型與時機等;研究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整合策略、教學組織策略、方法優(yōu)化策略、鼓勵評價策略、情境設計策略、主體參與策略等。
?、鄹咝гu價策略。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高效評價策略主要涉及到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價與教師教學專業(yè)活動的評價。要研究教師教學熱情的激發(fā)與維持,要求教師能喚起學生求知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要研究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效應,倡導教師用教學行為來表達對學生的高期望,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要研究教師對學生的可信任感,指導教師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賴心理。
(3)努力探索“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任何高效的課堂教學都有其規(guī)律可循。前一階段,我們通過全校教師集思廣益,提出了“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歸納提煉了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為基礎;學生自主,教師引導為根本。圍繞目標,精設巧導,以情激趣,學練議講,堂事堂清。”以此來引導教師構建新型課堂,追求高效教學。各年級、各學科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理念,探索符合各學科特點的高效課堂教學的一般流程,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現(xiàn)狀篇三
一、情況分析
經(jīng)過三年多的積極學習實踐與創(chuàng)新,我校 “先學后導、問題評價”的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績,形成了以導學案為主線的導學評價“三為主”的高效課堂教學新模式:即為,一是打破傳統(tǒng)教學束縛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模式,凸顯“二元”目標(學會、會學)為主導向;二是遵循“五”字授課流程(導、學、展、評、練),體現(xiàn)“五課”課堂形式(精彩設疑的問題課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課堂;教與學相對應的實效課堂;傾聽為中心的靜思課堂;展示問題解決的能力課堂)為主要手段;三是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作為教學的重點,意在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切實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主目標。這種新模式已經(jīng)被教師完全接受,并能熟練操作,其理念的先進性、導學案方法能力訓練的指導性、實用性、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新穎性和課堂評價的激勵性,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完全吻合,已被廣大教師認可并推廣,高效課堂新模式將成為未來教學的主流,它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潛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最終成為具有較強“學力”和能力的人。
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基本實現(xiàn)教學的“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 目標。但在這一教學模式的推進中,我們也遇到好多困惑、問題,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課前先學流于形式,學生預習只是表面完成習題,不能深入文本,其效果不佳;
2、導學案編寫容量大、形式化,多數(shù)教師只為完成編寫任務而編寫,深入思考研究的少;各環(huán)節(jié)學法指導沒有操作性。
3課堂教學過程追求流程模式完整,各環(huán)節(jié)閃電式推進,形式為高效,實則為夾生效果。
二、原因分析
1、老師們基本已認同了這一模式,愛琢磨、愛研究的老師,進步得就快、取得的成績就好。部分老師怕動腦筋、怕下功夫,在新生事物面前有畏難情緒,對這一模式淺嘗輒止,研究得比較膚淺,碰到一些難題與阻力就退縮不前。如在引導學生結構化預習上,未真正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預習習慣養(yǎng)成、評價不能常態(tài)化堅持,總是走走停停。
2、全校還沒有形成濃厚的教改氛圍,傳統(tǒng)模式課堂與新模式課堂在教學中還并存博弈。首先教師的思想認識不深入,學習研究反思不能自覺化;其次教師對于本學段、學科直至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定位不到,導致一節(jié)課的問題容量大,尤其是語文學科,將兩三課時的內容納入一套導學案(三單)中,每一節(jié)課要解決四到六個或更多問題,且各個問題大展示;再次導學案中對于學法指導環(huán)節(jié),操作性不強。
3、從“三為主”高效課堂學校管理和教師操作技術上看。學校只流于追求導學案編寫模式環(huán)節(jié),預習交流----分解問題---合作討論---展示匯報—總結拓展等流程的齊全、每周編寫任務是否完成;教師在每一環(huán)節(jié)有效組織上駕馭藝術不高,教后反思研究得還不深、不透、不經(jīng)常。
三、應對措施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行為習慣,是高效課堂改革成功的關鍵。
“高效課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預習,只有獨學任務完成了,課堂教學才能高效,獨學可以掌握教學任務的50%-60%,使學生得到學習方法,樹立學習信心,培養(yǎng)學習行為習慣。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將為其以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并終生受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尤其是自學能力的養(yǎng)成必須從小抓起,從一次次的預習實踐中抓起。據(jù)有關研究表明兒童養(yǎng)成好的某一習慣,需要21次行為重復。而小學生正是各種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
這就要求教師要依據(jù)“結構化五字訣”(讀、注、做、解、提)預習方式經(jīng)常化扎實推進。即“結構化預習五步法”,具體為:第一步:詳讀文本(仔細閱讀教材):第二步:標注重點(動筆圈點);第三步:操作實踐(動手實踐);第四步:嘗試解決(例題習題);第五步:再提問題(難點質疑)。再細化如語文學科“六動法”。即:動口讀課文、動筆劃重點、動腦思難點、動手查資料、動心記情節(jié)、動情寫感悟。數(shù)學學科“五步法”。即:多看主題圖、細讀課本題、詳標重難點、試解例習題、勇提不解疑。英語學科“六字決”。即:查著工具讀、劃著重點讀、寫著詞義讀、記著要領讀、學伴交流讀、思著情境讀等。為此,教師一定要堅持不懈的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將其固化為學生學習的行為習慣,這種行為習慣將是孩子終身受益。
另外為使學生每次預習具有激勵性實效性,就得堅持督查多元評價其學習效果,對于學生結構化預習的評價,家長、教師、學科長、學伴可以采用常態(tài)化的日檢查、隨機口頭評價,也可以啟用預習晉級評價記錄表(預習星、預習周冠軍、預習月冠軍、預習能手等)這一直觀性、競爭性較強的連環(huán)評價方式,多種方式交替應用,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二)教師忙于課前,充分準備,編寫高質量的導學案是高效課堂的保障。目前教師編寫的導學案環(huán)節(jié)齊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自學導航、方法指導、知識鏈接、合作探索、達標訓練),能夠面對中下學生編寫,然而課內知識容量大,一節(jié)課難以完成任務,學法指導流于形式,導學案操作性、實用性不強。
為此,教師課前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正如寶雞市教研室主任李棟梁所說:教師在課前編寫導學案(單)時要做到“三學習”、即學習新課標、學習教材-----整合挖掘教材資源,學習新的知識。“ 三研究”,即研究教情,集體備課、同伴互助;研究學情,解放學生,相信學生、成長學生、關注學生生成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研究課題、解決課堂問題的能力、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課后要做到“三反思”,即反思教育觀念,反思教學方法、反思教學效果。
因此我認為教師要編寫好導學案首先要定好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A熟悉課標,把握綱領,是確立課堂教學目標的基本保障;B熟讀課本,正確把握單元、本節(jié)課目標;C深入研讀文本確定整合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目標,要整合恰當、取舍有度;依據(jù)文本目標,合理劃分課時,安排好一節(jié)課的“量”,用綱領性重點目標以點帶面,你才會重點突出,得心應手,切記面面俱到,貪多求全,沒有重心。
其次,教學目標的定位不僅要選準、定量,還要把握好難易適中度。這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zhàn)勝困難的喜悅。為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根據(jù)因材施教以學定教原則、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 再次切實做好學法指導,是其真正具有操作性、指導性,真正授人以漁。
看了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現(xiàn)狀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