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四大定律
終身學習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高質量人生的需要,學習是人一輩子要做的事,我們有時被動學習,有時主動學習,有時學習目的明確,有時稀里糊涂地學習,有些學習讓我們受益匪淺,有些學習卻徒勞無益。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什么一母之子有賢愚之分?老師在傳授知識時是最公正無私的,為什么一師之徒有高下之別?問題出在哪里?我苦思苦想了多年,四十以后才明白,學習是有規(guī)律的,經(jīng)過實踐驗證的學習規(guī)律可以稱之為定律。
季節(jié)定律。
人生有四季,做任何事都不要錯過季節(jié),更不宜反季節(jié),反季節(jié)的蔬菜成本高,營養(yǎng)不良且沒味道,學習也是一樣的。少年兒童階段身體發(fā)育迅速,首先要把體育課上好,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衛(wèi)生和交際習慣。青少年時代心理發(fā)育迅速,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強,接受能力和記憶力最強,首先要把計算技術、語言工具掌握好,小學把字識足,否則,一輩子寫錯別字;中學把文章寫好,否則,一輩子寫不好文章。大學本科階段是學“手藝”的,三十歲以前一定要學一種養(yǎng)家活口的過硬的本領。大學沒有學到過硬本領,找不到舒心的工作,何以安身立命?讀研究生是思想操練,繼而出道為師,為領軍人物,獨當一面,建功立業(yè),實際情況怎么樣呢?如果把大學讀成繼續(xù)長知識的“高七”,把碩士博士讀成外語補習班,只開花,不結果,有什么用?“人過三十不學藝”,人過四十不上學,高齡上學,成本高,效率低,收益率也低。
自主定律。
教育是一種公共事務、一種知識供給行為,要按教育法律、法規(guī)、章程、大綱、計劃辦事,依賴公共決策。學習是一種私人活動、一種知識需求和教育產品消費行為,依賴私人決策。在判斷個人利益時,個人的私人信息擁有量最大,個人效益最大化沖動控制選擇決心,每個人的個人判斷是最佳的。“因材施教”是教育學原理,“學以致用”則是學習的原則;所以,先弄清楚自己的才能、潛質和志向,然后再考慮:為什么學習?學習什么?學習多少?學到什么程度?都要自己做好個人選擇,不要依賴別人的意見,被別人安排的學習多數(shù)是無效、低效益或有害無益的學習,任何人不要武斷地決定他人的學習事務。學業(yè)要與事業(yè)方向一致,專業(yè)要與興趣一致,學習要與特長吻合,專業(yè)要滿足社會需求。知子莫若父母。父母在給子女提出求學建議時,首先要評估孩子的才情,看準孩子是領導型、經(jīng)營型、研究型、操作型中的哪個類型,然后,分析教育服務機構的功能和水準,因才求學,量才擇校,因緣拜師。
活學活用定律。
佛家有一句名言:“無知,障也;知,亦障也。”錯誤、僵化、陳舊、惡俗的知識比無知更有害。所以,學習要活學活用,自如地運用知識,認識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定律,論證定理,形成定見,長才干,強本領,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同時,避免被死知識禁錮,防止被錯誤知識“洗腦”,不要被舊知識困擾,不要被一家之言蒙蔽,不要被殘缺不全的知識或資訊誤導。
精通經(jīng)典定律。
學習時間寶貴,書刊浩如煙海,終身受用的唯有經(jīng)典著作。有經(jīng)不讀論,有論不看解,讀經(jīng)典要讀原典,有經(jīng)典便不輕信經(jīng)典解讀。選經(jīng)典教材,高效率高質量學習;選經(jīng)典著作,神交學術巨人,攀登學術高峰。研究經(jīng)典作家生平和學術活動規(guī)律,借鑒先賢大家,少走彎路,獨辟蹊徑,縮短路程,迅速沖刺學術前沿。
學習之道本身也是一門學問,只見“教育學”汗牛充棟,鮮見“學習術”刊行于世。上述由學習啦小編提供的所謂“四大定律”純屬學習心得,誠意奉獻,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