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后進生輔導計劃
一年級語文后進生輔導計劃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確保讓每一個學困生進步”教師們應該為此指定好相對應的計劃安排!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語文后進生輔導計劃,歡迎閱讀!
一年級語文后進生輔導計劃(一)
一、指導思想: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個客觀存在,因此學困生輔導工作是可缺的一環(huán)。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發(fā)展,體驗學習的快樂,進步的樂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在班級中挖掘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學困生轉優(yōu)輔導工作。
一、確定學困生名單,讓轉化對象明確化。
第一種:無人輔導、督促的,缺乏信心,而且粗心大意的。
第二種:不能控制自己情緒、不能約束自己行為的。
第三種:沒有任何責任感,注意力根本不能集中的。
二、具體措施:
(一)在思想上:
1、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樹立起學困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
2、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學困生。
3、對學困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
4、老師不僅要注意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要注意培養(yǎng)其興趣的穩(wěn)定性和集中性,使學困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學習中專心致志,精益求精。
(二)在課堂上:
1、在平時上課中,有意強化學困生對知識學習的敏銳感,多引導他們對現(xiàn)象的觀察和思考。
2、充分利用中午、下午的輔導課,對學困生進行耐心的輔導,把學困生的輔導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地位。
(三)教師的輔導
1.教師備課要想到學困生,要備學困生的轉化情況,要明確學困生理解教材的難點是什么,學困生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什么?教師備課保證教學質量和轉化學困生同時并進。
2.教師上課要想到學困生,一是課堂提問教師要把較難較大較深的問題分解成較小較易較淺的問題,讓學困生也有回答的機會,而不是將他們放在角落里無人問津。二是操作時要想到學困生,要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貴在參與,不準再將他們擱置起來,置之不理。三控制學困生課堂違紀的問題。
3.布置作業(yè)時,要想到學困生,要讓學困生“吃小灶”,一是從數(shù)量上照顧,只求準確度,不求數(shù)量多,他們的作業(yè)可減半;二是從難易程度上來照顧,學困生只需作基礎題,對難度大的題目可以不做。
4.教師輔導要把學困生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地位”,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進行耐心輔導。
5.批改作業(yè)時,要想到學困生,學困生的作業(yè)要優(yōu)先批改,要當面批改,要精批細改,不但要在錯誤處打上記號,還要幫助學困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對于學困生哪怕是只有點滴進步,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6、根據(jù)每學期期末成績,對學困生的成績高低進行排列,然后與上學期成績進行比較,成績有明顯提高的,有進步的頒發(fā)“進步獎”,以示鼓勵。
(四)在家庭聯(lián)系上
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學困生的外部條件。父母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也是極為重要的。語文老師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議、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信息。
總之,對于學困生的轉化是影響班級整體情況的重要因素,一定要抓好,堅持抓。但是也不能急于求成,應有步驟、有目標地長期抓。而且要根據(jù)情況變化來適當調整自己的計劃,不能只照搬計劃而不知變通。
一年級語文后進生輔導計劃(二)
一.班級具體情況分析:
本次被列為學困生的有4個,他們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況是紀律性和自覺性不強,學習習慣和學科基礎較差,或成績嚴重滯后等。
二、“學困生”輔導工作目標
1、認真落實“學困生”輔導工作計劃,做好參加對象的輔導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
2、使學困生能成為合格生,優(yōu)等生,增強學困生的紀律觀念,教給他們良好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能愉快地學習、生活,消除自卑感。
3、積極組織相關學困生參與輔導活動,本期將輔導重點要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上,力爭家長的大力配合。
4、通過“學困生”輔導工作活動,使班級100%的學生能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學困生”輔導工作具體措施
1、在日常教學中,向學困生提出科學而嚴格的要求,諸如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紀律等方面。
2、平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努力做到不歧視,多鼓勵;不粗暴,多寬容。多給他們以愛心,多理解,多尊重,多信任,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習上耐心細致地幫助他們,上課時多留意,多體貼,下課督促他們及時完成和更正作業(yè)。必要時進行適當?shù)膯为気o導。
3、進行家訪活動,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學生的過去,根據(jù)實施情況,調查研究,找出他們的“癥結”,對癥下藥,促使他們往正確的方向去學去做。
4、揚長避短,長善救失,要正確看待和評價學困生,在調動后進生的積極方面下功夫,多表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們對其感興趣,培養(yǎng)他們廣泛的興趣愛好。
5、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經(jīng)常親近他們,多找他們談心,反復教育他們,對于學困生不能歧視他們,還要有耐心地反復教育他們,并且發(fā)揮班集體的力量,發(fā)揮社會、家庭的力量,爭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勵。
6、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適當給予鼓勵,用閃光點照亮其前進的路,促進他們學習。
7、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將“重視結果”的教學盡量轉變?yōu)?ldquo;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xiàn)知識產(chǎn)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
8、通過分層教學目標的設計和實施,使優(yōu)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了”,快者快學,慢者慢學,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9、教師堅持做到每節(jié)課“層級化”訓練分明,練習由淺入深,體現(xiàn)層次性,既有“雙基”知識,也有拓展訓練,保證學困生學有所獲。
10、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家長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育人;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勇敢戰(zhàn)勝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習和生活的強者;鼓勵孩子在爸爸媽媽的支持和鼓勵下,找到自己的長處。
11、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讀讀、說說、演演,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12、課堂活動中,盡量采用開放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境,選擇恰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13、加強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用語文的實際意義來誘發(fā)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四、輔導的內容:
1、更正昨天的作業(yè),按當天上課的內容進行加強。
2、 查漏補缺,加強薄弱環(huán)節(jié)的鞏固,特別是拼音和識字方面。
五.輔導的形式:
1、以師對生單獨輔導形式。
2、以學生“好幫差”的形式。
3、以小組合作,“三幫一”形式。
一年級語文后進生輔導計劃(三)
一.基本情況:
由于年齡層次的不同,加上學生對知識吸收接受的能力不同以及更方面的直接因素,所以本班級出現(xiàn)了優(yōu)生與差生2個分層,差生有黎曉雨,車林子,包強偉,游泉,常冉等等,他們的成績讓老師和家長甚是堪憂,所以本學期進行班級一年級語文的補差工作,是他們跟上班級的步伐,讓其不至于落后,并且慢慢拉小其與優(yōu)生之前的距離。達到看的懂上課內容,作業(yè)能獨立完成,成績進步的成效。
二、指導思想:
后進生產(chǎn)生的原因很多,有家庭、社會、學校、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非智力因素又有無動力型導致的后進生,學習不得法導致的后進生和其他外因導致的后進生。不論哪種原因產(chǎn)生的后進生都有以下特征:①智力偏低,智力發(fā)展明顯低于同年齡孩子的平均水平;②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③缺乏學習上的靈活性與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④出現(xiàn)“智實、體弱、德虛、美勞空”的現(xiàn)象;⑤道德無知,是非模糊,自尊心損傷,意志力薄弱,學習基礎差。
面對后進生,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要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他們向好的方面轉化。身教言教并重,身教重于言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求之以效,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為此我特制定后進生轉化計劃。
三、轉化目標
1、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及時完成作業(yè),能圓滿完成學習任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素質,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積極維護集體榮譽。
3、注重發(fā)展特長,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
四、轉化措施
1、鼓勵為主,發(fā)現(xiàn)亮點。善于捕捉閃光點,對他們的一點進步,一次好事,都進行激勵,使之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一年級小學生剛入學一年學期,有的學生上課做小動作,常因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覺得很丟人。這樣進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消極地對待學習,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后勁生。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其長,亦有其短,后進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揚其閃光點,引發(fā)求知欲,促其上進。
2、實行“優(yōu)生帶差生”活動,利用同桌的優(yōu)勢,讓好學生管好后勁生,促進后進生的轉化。
3、建立感情基礎,親近孩子。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融洽師生的感情。
4、采用個別輔導與小組輔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后進生的輔導。
5、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lián)系起來,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