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學習方式方法
轉變學習方式方法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下面學習啦小編和你一起來看一看轉變學習方式。
轉變學習方式
其一是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其適用范圍,有其發(fā)揮作用的條件。正如巴班斯基所說:“每一種教學法按其本質來說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一些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種目的?!?沒有哪一種方法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學習方式轉變絕不是意味著用一種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種方式(方法):用自主學習代替指導學習,用合作學習代替?zhèn)€體學習,用探究學習代替接受學習,而是強調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由片面學習轉向全面學習,由狹義學習轉向廣義學習,讓學生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游中學、聽中學、思中學、合中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讓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其二是提升學習品質和精神。不同學習方式不可比,但同一種學習方式有優(yōu)劣。學習方式轉變意味著完善每一種學習方式,提升每一種學習方式的內在品質。比如,聽的時候,邊聽邊思考,邊質疑,很專注地聽,而不是機械地聽,不假思索,被動的接受,老師講什么記什么。探究也不是隨意的,走馬觀花的,而是一種仔細的觀察,從不同角度旁敲側擊,深入思考。也就是說,探究的時候就像真正在探究,不在多而在于精,合作的時候是真正在交鋒,在生成,在互動,自主的時候就是自己在獨立地思考,像數(shù)學家一樣在閱讀數(shù)學,思考數(shù)學??傊塾谔嵘恳环N學習的品質。
那么,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中,新課程為什么突顯自主、合作、探究?
原因之一(針對性):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傳統(tǒng)教學過分強調教,以教為中心,以教為基礎,冷落、淡化、忽視學,學的自主性喪失了,萎縮了,學生越學越不愛學,越學越不會學?;诖耍抡n程提倡和強調自主學習。在學與學的關系上,傳統(tǒng)教學過分強調和利用競爭機制,從而造成了同學之間的隔閡、排斥,形成了利己損人的不和諧的人際關系,不但影響了學習本身,而且妨礙了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诖耍抡n程提倡和強調合作學習。在接受與探究的關系上,傳統(tǒng)教學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fā)現(xiàn)和探究,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了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死記硬背即為典型),學生學習純粹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反而成為學生發(fā)展的阻力。基于此,新課程倡導和突顯探究學習。
原因之二(時代性):通過自主學習,突顯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規(guī)劃性),弘揚人的主體性和自主精神;通過合作學習突顯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通過探究學習要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形成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有助于培養(yǎng)時代所需要的人的品質和素質。正因為如此,新課程倡導和突顯自主、合作、探究。
作為一種品質(精神),自主精神:自覺、積極、主動、獨立、反思、自控、自律、責任感、使命感;合作精神:觀察、傾聽、發(fā)現(xiàn)、尊重、欣賞、共享、助人、交流、交往;探究精神:思考、質疑、批判、懷疑、超越、發(fā)現(xiàn)、研究。這三種精神必須大力弘揚和彰顯,并滲透到其他各種學習方式中去;作為一種方式(方法),有其局限性和發(fā)揮作用的前提,選用時必須根據(jù)教材因素、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揚長避短,并注重與其他學習方式相互結合。作為一種能力,需要循序漸進地系統(tǒng)地進行培養(yǎng),僅把它作為手段,而不是作為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這些學習方式是難于取得預期效果的。
幾年來,新課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采用,對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不容忽視的問題,歸納起來有二大類:一類是形式化,一類是絕對化。形式化即形式主義,重現(xiàn)象不重本質,有形式而無實質,課堂上各種新的學習方式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學生有外在活動卻沒有內在體驗。形式化必然導致淺層化、庸俗化。絕對化的實質是用二元對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提倡新的就要徹底否定舊的。表現(xiàn)在對待學習方式轉變上,明顯出現(xiàn)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絕對化的傾向,似乎新課程的實施就只有這三種方式了。于是乎,每一學科、每一節(jié)課、每個學生都得自主、合作、探究,而不管學科性質、內容特點和學生基礎如何。絕對化必然導致片面化和庸俗化。形式化和絕對化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有效性和教學的質量,使改革陷入困境,使人們對新的學習方式產生懷疑。
為此,我們認為,必須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進行正本清源。首先,我們認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時代精神的反映,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通過自主學習,突顯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規(guī)劃性),弘揚人的主體性和自主精神;通過合作學習突顯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通過探究學習要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形成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有助于培養(yǎng)時代所需要的人的品質和素質。正因為如此,新課程倡導和突顯自主、合作、探究。這是不容置疑的改革追求。其次,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要有全面的認識:自主、合作、探究作為一種品質(精神),必須大力弘揚和張顯,并滲透到其他各種學習方式中去;作為一種方式(方法),有其局限性和發(fā)揮作用的前提,選用時必須根據(jù)學科性質、教材因素、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揚長避短,并注重與其他學習方式相互結合;作為一種能力,需要循序漸進地系統(tǒng)進行培養(yǎng),僅把它們作為手段,而不是作為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這些學習方式是難于取得預期效果的。在實踐中,既要注重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功能和價值,又要防止將其絕對化、片面化、庸俗化。這是必須堅持的辯證態(tài)度。唯其如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才能在實踐中扎根、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