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第一課課文春的預習教案
初中生第一課課文春的預習教案
初中生在上語文課的第一篇課文就是春,想要在語文課堂上表現(xiàn)出色的同學們可以提前預習一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初中生第一課課文春的預習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生第一課課文春的預習教案一
(一)導入
同學們,春天在你們眼中是怎樣的呢?(2-3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來感受朱自清筆下的春景。
朱自清,江蘇揚州人?,F(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主要散文有《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寫于1928年,朱自清寫此文時,鮮明地表現(xiàn)出新鮮的格調和歡快的情緒。在大自然中,他發(fā)現(xiàn)了美和希望,寫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對春天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流露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下面詞語的讀音。(老師糾正)
(糾正讀音: 潤rùn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醞釀(yùnniàng) 應和(hâ) 薄(bó)煙 黃暈(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2、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的景色。
(三)再讀課文,欣賞春景。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些春景?
——作者共寫了:①春草、春花、春風、春雨、人 ②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2、齊讀課文第1、2節(jié),思考:人們盼春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里可以看出?
——從“盼望著,盼望著”,兩個“盼望”的反復使用可以看出人們以急切又喜悅的心情迎接春的到來;“近了”寫出春天降至的喜悅心情。
3、齊讀課文第1、2節(jié),注意語調的變化,讀出盼春的喜悅之情。(老師指導:“盼望”要重讀,“近了”要適當拉長音)
4、研讀春草圖,感受春草帶來的美。
?、艑W生代表讀,思考:春天的草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嫩,綠,多,軟
(2)春天來了,草從土地里生長出來,作者為什么要用“偷偷”“鉆”來形容呢?
——“鉆”字用得好,“鉆”表現(xiàn)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 不經(jīng)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
(3)結尾一句“風輕悄悄的”這是借風襯草。這句與上下文有什么聯(lián)系?
——照應了開頭“東風來了”,又為下文寫春風伏筆。從這兩處可以看出文章結構的嚴謹。
(4)通過對春草的描寫,作者描繪出春天怎樣的景象?
——寫出了春意盎然,充滿活力的景象。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整體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且學習了課文的前三節(jié),感受了春草傳達給我們的春意盎然,充滿活力的景象。
(五)作業(yè)
1、熟讀課文,背誦前三節(jié);2、把 P54詞語注音并解釋寫在作業(yè)本上;3、預習課文后面的內容。
初中生第一課課文春的預習教案二
一、導入
我們上節(jié)課初讀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背誦前三節(ji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后面的內容。
二、品讀課文,欣賞春景圖。
1、研讀春花圖,感受春花帶來的美。
(1)學生代表讀第4節(jié),思考:作者筆下的春花有哪些特征?通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劃出來,在旁邊標出特征)
——多,艷,甜
(2)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來描寫“春花”?
——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寫出了花顏色又多又艷;“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把散落在草叢里的花比喻成眼睛、星星,寫出了春花的多。
(3)“鬧“字換成“叫”好不好?為什么?
——鬧,有嗡嗡的聲響,而且還呈現(xiàn)出一派繁忙勞動的熱鬧景象,而叫,只表達叫喊的意思,沒有用鬧字生動活潑。
2、研讀春風圖,感受春風帶來的美。
(1)齊讀第5節(jié),思考:作者從哪些感官來描寫春風的?找一找句子
——①觸覺:“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②嗅覺:“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都在微微潤 濕的空氣里醞釀”③聽覺:“唱出婉轉的曲子„„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2)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找出句子)
——①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②擬人:“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中,高興起來了,呼朋 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
(3)如何理解“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這句話。
——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把風比喻成母親的手,“撫摸”從人的觸覺寫出春風的柔和,溫暖,給人親切感。
3、研讀春雨圖,感受春雨帶來的美。
(1)“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表現(xiàn)了春雨的哪些特點?
——牛毛、花針、細絲都有細的共同特點,但又各有個性特點:牛毛多而細密,花針亮而閃爍,
細絲柔而綿長。這三個比喻表現(xiàn)了春雨細密、閃爍、綿長的特點。
(2) 為什么樹葉兒會“綠得發(fā)亮”,小草兒會“青得逼你的眼”?
——經(jīng)雨一洗,灰塵沒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細雨滴,色彩更艷。
(3)體會“靜默”二字所表現(xiàn)的境界。
——用擬人筆法傳神地寫出了春雨中“安靜而和平”的景象,表現(xiàn)出一種靜態(tài)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種妙不可言的意境。
4、研讀迎春圖,感受人在初春時的心情。
(1)前幾幅是寫景物,這幅寫的什么?
——寫人,勾勒出一幅人們迎春的圖畫。
(2) “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表達的意思?
——“城里鄉(xiāng)下”說范圍的廣闊,“家家戶戶”表人數(shù)之多,“老老小小”表年齡之全。體現(xiàn)了人們迎春的心情。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如果寫成“舒活筋骨,抖擻精神”,讀起來感覺上有什么不同?
——前者讀起來給人一種愉悅的動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后者讀起來使人覺得呆板。
5、男生讀課文最后3節(jié)。
(1)女生思考:這三個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點? 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有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①“剛落地的娃娃”表現(xiàn)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開始,給人以無限的希望;②“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狀寫春天的美,令人喜愛;③“健壯的青年”贊美春天充滿活力,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④三個比喻句,構成排比段,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這三個比喻句能不能顛倒?為什么?
——這三個比喻句從“娃娃”寫到“姑娘”再寫到“青年”,形象地表現(xiàn)了春天成長的進程,排列有序,不能顛倒。
三、總結歸納
朱自清先生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通過對“春草、春花、春風、春雨、人” 的描寫,生動地的地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象,抒發(fā)了對春天贊美和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
作者朱自清還有許多優(yōu)美的散文,課后自己欣賞,感受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五、作業(yè)
1、反復誦讀課文,熟讀成誦;2、抄寫文中你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到摘抄本上。
六、板書設計
春
盼春——急切、喜悅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贊美春天
繪春春風圖——風唱春 熱愛生活
春雨圖——雨潤春迎春圖——人迎春
頌春——新、美、壯
附:《春》原文
春
朱自清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 春 ,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初中語文預習教案
摘要: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結合文章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思想狀況等品味其作品,這樣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有助于在分析講解文章時抓住重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新課之前的預習能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既帶動了活力課堂的建設,又提高了教學實效。
關鍵詞:
初中語文;預習教學;策略
課前預習可以說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聽課效率,從某種角度來說,課前預習也是教師能順利開展教學任務的基本保證,所以,課前預習在語文學習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之作用。課前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預習,也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開展預習呢?
1設計預習學案,導引預習行為
鑒于學生自身發(fā)育等特點,很難保持對一事物持久的耐力,容易執(zhí)行各種學習方法,但是,有一大部分學生很難做到日復一日的堅持。預習也是,時間久了,有些學生則認為是一種負擔,這也會導致預習質量下降。此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靈活變換預習方法。除了學生自主預習外,教師也要偶爾進行預習學案的設計,因為教師會站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分析文章,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然后再結合文章學習目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原有基礎知識特點等,巧妙進行預習學案的設計,對于各種基礎知識進行適當擴充,提供分豐富的資料,對需要學生自行思考的地方,一定要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有效思考。教師進行預習學案的設計,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減輕預習負擔,而且還能節(jié)省出更多的寶貴時間,同時,教師設計的巧妙預習學案更便于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預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預習效果。教師預習學案的設計也能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問題的分析與研究,有利于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增強知識的探索能力。
2合理設計預習作業(yè),提高預習的針對性
預習是課外作業(yè)的一部分。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千差萬別,此時,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也要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合理設計。合理的預習作業(yè)既要體現(xiàn)出趣味性,也要有一定的啟發(fā)性,這樣也便于使學生更主動去預習,積極思考,另外,也要設計分層作業(yè),作業(yè)的難度一定要適中,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通過合理的設計能提高學生的預習針對性,提高預習的有效性。比如,在分析《與朱元思書》一課時,可以圍繞學生的特點分層次布置預習作業(yè),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求熟讀課文,并結合工具書與課文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字詞。對中等層次的學生,要求他們要在此基礎上理解文中景物描寫的特點;對優(yōu)等生來說,要求他們總結并體會文章的深刻內涵,要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分層設計,展開預習,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發(fā)展,都能有所收獲。
3開展互助學習,加強自主鞏固學習
學生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對他們的學習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都是以課前主動預習,課后教師引導復習為主,學生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也會給課堂教學的進行帶來諸多不便。教學內容偏于抽象,學生的實踐操作時間也不充足,教學內容重復性高,學習效率自然就低下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課堂內外互助學習、分組討論的模式,既能將課本知識進行有條理地整理,還能加強對重難點內容的討論,學生只探討應用性大的問題,教師輔以教導,此時,同學們的積極性也會得到顯著提高,學生既學到了知識,有掌握了知識的應用,這樣也利于將課堂上的問題轉化為實際性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魯迅先生的《社戲》一課時,為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體驗,教師可以在課下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預習本節(jié)內容。教師也可以實行師生互換角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預習“展開課堂教學”,讓他們更多地去體會身為教師的不易,變化角度還能逐漸改變學生的認知局限性,使教學的方式逐漸得到深化,加深學生對教師的授課的進一步認識,這樣的教學也能激發(fā)學生預習的動力,讓他們認識到課前預習與課后鞏固對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4標出疑難點,明確預習內容
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留下一些質疑或者是不理解的問題,比如,文中一些晦澀的表達,僅依靠學生自己的認知有時候是很難準確把握其中的內涵的,這時,教師需要將這些問題標出來,當學生通過預習后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時,說明他們的預習已經(jīng)基本達到要求了,當學生帶著這些疑問走入課堂,再經(jīng)過教師的課堂講解、分析,很多學生也會對遺留的問題恍然大悟,教學效果也會很理想。但是,假如課前沒有這種以“設疑”導入的過程,很大一部分學生的課前預習必定只會停留在課文表面很難深入課文的中心去,因此,也就很難挖掘文章的內涵,領會文章的主題思想了。另外,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從語言、文章主題、綜合性的問題及教學建議幾個方面去思考,當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越多,學習氣氛也就會越濃厚,教學效果也就會越明顯;反之,假如課文難度大,學生的質疑少,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低下了。課堂是學生們學習交流的場所,同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主陣地。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加從容,會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加精彩紛呈。俗話說:“一堂好課,猶如一首優(yōu)美的交響樂,總要講究一定的節(jié)奏,旋律和音響的和諧。”預習則是這首交響樂的前奏?;诖?,開展有效的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