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學習態(tài)度的原因
不好學習態(tài)度的原因
學習態(tài)度在學習成功的過程是首要問題,最最重要問題。正如“做事先做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到的一些不好學習的態(tài)度的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不好學習態(tài)度的原因
1.對新環(huán)境和新教材的不適應,影響學習的信心。
高一學生從初中升上高中,進入新環(huán)境,遇到新老師、新同學,注意力被新事物所吸引或困擾。而高中學習內容、方法與初中的有很大的區(qū)別──課時緊、容量大、進度快、少反復強調,學生一時難以轉變與適應,學習基本上變成了被動的聽課、練習、記憶、考試的單調過程,學習不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另外,高一學生處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發(fā)生了變化,渴望獲得肯定與尊重,卻不太樂意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遇到困難不輕易聲張,有問題也不敢問,導致考試成績不令人滿意,各方面的壓力隨之而來,進而產生對高中學習恐懼不安的情緒,由此而懷疑自己學習各科的能力,逐步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只把學習當作是一項重要任務,一種負擔,這樣,雖然學生和教師同樣付出艱辛的勞動,但結果卻令人失望。
2.惰性使得學習目的不夠明確,缺乏計劃性。
進入高中后,有些學生認為初三太辛苦,高一可以休息輕松一下;高一離高三還有三年,到高三努力拼搏一段時間就可以了。據學校近幾年的調查,剛開學的一兩個月,學習很認真的學生只有34%,學習勤快的占29%;更多的同學是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xiàn)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一知半解,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依賴于考試前的復習等。而事實上高一所學的知識貫穿高中學習的始末,高一學得好不好,直接影響高中三年的學習。
3.學不得法,影響學習的效果。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不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lián)系,只是趕做作業(yè),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學生中上課時只喜歡聽老師講的占90%,喜歡自己看書的占4%,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占10%,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視基礎。
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對待題目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guī)作業(yè)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5.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
高中學習與初中學習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各科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有的內容還是初中教材中沒安排講講授的脫節(jié)內容,如不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6.自學意識淡薄。
不少學生長期以來習慣于老師嚼啐了喂的嬰兒型覓食方法,高中了自學能力還很差,導致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提高不快。初中課側重基礎,講解詳細,而高中課重在啟發(fā)、誘導、點拔。初中大多以傳授知識為主,高中則要求既學知識,更強調運用知識,在運用中訓練提高自學能力和應用能力。高中要求大幅度提高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多動腦筋思考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這些,都要求高中生強化自學意識,提高自學能力。社會學家指出:昨天的文盲是識字不多的人,今天的文盲是不會電腦的人,明天的文盲是不會自學的人。高校對自學能力強的人也情有獨鐘,而對依賴性(實為惰性)強的高中生不屑一顧,甚至高考命題時刻意柜之門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訓練提高自學能力是相當重要的。
7.其它方面。
高一學生心理處于初高中的轉折待熟期──感性多,理性少──學生的意志力不強,遇到困難一時不能解決,就把失敗的原因推到老師身上,認為是老師教得不好,以此來解除自己的責任,就容易放棄。部分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與做法不夠理解,又或對任教老師教學水平與方式抱有懷疑,信心不足,對繼續(xù)學習不利。
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很多人認為暑假補習班無非往往是給那些想學補習課程,然而如果找到一些真正為培優(yōu)、提優(yōu)的補習班,如新東方、學大、新王牌等,應該說其中的新王牌更是以5-20人小班來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給他們帶來的學習體驗不僅僅是讓你想學,而是教會學習方法。針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上述情況,高一學生應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學習好各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