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中風的方法
如何治療中風的方法
中風是由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jīng)功能缺失為特征的一組疾病。那么,有什么治療方法嗎?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治療中風的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治療中風的方法:
(一)中經(jīng)絡
1.風痰入絡證
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發(fā)生口眼?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謇,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手足拘攣,關節(jié)酸痛等癥,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
證機概要:脈絡空虛,風痰乘虛人中,氣血閉阻。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減。本方化痰通絡,用于治療風痰入客經(jīng)絡,癥見口眼歪斜,舌強不語,手足不遂等癥。
常用藥: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風化痰;天麻、全蝎熄風通絡;當歸,白芍,雞血藤、豨薟草養(yǎng)血祛風。
語言不清者,再加菖蒲、遠志祛痰宣竅;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脈細澀者,可酌加丹參,桃仁,紅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2.風陽上擾證
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突然發(fā)生口眼?斜,舌強語謇,或手足重滯,甚則牛身不遂等癥,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
證機概要:肝火偏旺,陽亢化風,橫竄絡脈。
治法:平肝潛陽,活血通絡。
代表方:天麻鉤藤飲加減。本方平肝熄風鎮(zhèn)潛,用于陽亢風動,暈眩,肢麻等癥。
常用藥: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珍珠母、石決明鎮(zhèn)肝潛陽;桑葉、菊花清肝泄熱;黃苓.山梔清肝瀉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氣血下行。
夾有痰濁,胸悶,惡心,苔膩,加陳膽星、郁金;頭痛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熄風;腿足重滯,加杜仲,寄生補益肝腎。
3.陰虛風動證
平素頭暈耳鳴,腰酸,突然發(fā)生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手指瞤動,甚或半身不遂,舌質(zhì)紅,苔膩,脈弦細數(shù)。
證機慨要:肝腎陰虛,風陽內(nèi)動,風痰瘀阻經(jīng)絡。
治法: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代表方: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本方既補肝腎之陰,又能熄風潛陽,用于陰虛風動之眩暈,頭痛,舌強,肢顫等。
常用藥:白芍,天冬,玄參,枸杞子滋陰柔肝熄風;龍骨,牡蠣、龜板、代赭石鎮(zhèn)肝潛陽;牛膝.當歸活血化瘀,且引血下行;天麻,鉤藤乎肝熄風。
痰熱較重,苔黃膩,泛惡,加膽星、竹瀝、川貝母清熱化痰;陰虛陽亢,肝火偏旺,心中煩熱,加梔子、黃芩清熱除煩。
(二)中腑臟
1.閉證
閉證的主要癥狀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兩手握固,大小便閉,肢體強痙。
素有頭痛眩暈,心煩易怒,突然發(fā)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謇或不語,神識欠清或昏糊,肢體強急,痰多而黏,伴腹脹,便秘,舌質(zhì)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澀。
證機概要:痰熱阻滯,風痰上擾,腑氣不通。治法:通腑泄熱,熄風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氣湯加減。本方功能通腑泄熱,順降氣血,治療腑熱內(nèi)結(jié),腹脹便秘等癥,可用于中風急性期痰熱腑實之證。
常用藥:桃仁、大黃、芒硝、枳實通腑泄熱,涼血化瘀;陳膽星、黃芩、全瓜蔞清熱化痰,桃仁、赤芍、丹皮涼血化瘀;牛膝引氣血下行。
頭痛,眩暈嚴重者,加鉤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煩躁不安,徹夜不眠加生地、沙參、夜交藤養(yǎng)陰安神。
除上述閉證的癥狀外,還有面赤身熱,氣粗口臭,躁擾不寧,苔黃膩,脈弦滑而數(shù)。
證機概要:肝陽暴張,陽亢風動,痰火壅盛,氣血上逆,神竅閉阻。
治法:熄風清火,豁痰開竅。
代表方:羚羊鉤藤湯加減。本方功能涼肝熄風,清熱化痰,養(yǎng)陰舒筋,用于風陽上擾,
蒙蔽清竅而見眩暈,痙厥和抽搐等癥者,另可服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亦可用醒腦靜或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
常用藥:羚羊角(或山羊角),鉤藤,珍珠母、石決明平肝熄風;膽星,竹瀝,半夏,天竺黃、黃連清熱化痰;菖蒲、郁金化痰開竅。
若痰熱阻于氣道,喉間痰鳴轆轆,可服竹瀝水、猴棗散以豁痰鎮(zhèn)驚;肝火旺盛:面紅目赤,脈弦勁有力,宜酌加龍膽草、山梔、夏枯草、代赭石、磁石等清肝鎮(zhèn)攝之品;腑實熱結(jié),腹脹便秘,苔黃厚,宜加生大黃、元明粉、枳實;痰熱傷津,舌質(zhì)干紅,苔黃糙者,宜加沙參,麥冬、石斛、生地。
除上述閉證的癥狀外,還有面白唇暗,靜臥不煩,四肢不溫,痰涎壅盛,苔白膩,脈沉滑緩。
證機慨要:痰濁偏盛,上壅清竅,內(nèi)蒙心神,神機閉塞。
治法:化痰熄風,宜郁開竅:
代表方:滌痰湯加減。本方化痰開竅,用于痰蒙心竅,神志呆滯不清者。另可用為;合香九宜郁開竅:
常用藥:半夏.茯苓,橘紅,竹茹化痰;郁金、菖捕、膽星豁痰開竅;天麻、鉤藤,僵蠶熄風化痰。
兼有動風者,加天麻,鉤藤以平熄內(nèi)風;有化熱之象者,加黃芩、黃連;見戴陽證者,屬病情惡化,宜急進參附湯、白通加豬膽汁湯救治。
2.脫證(陰竭陽亡)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白遺,肢體軟癱,舌痿,脈細弱或脈微欲絕。
證機慨要:正不勝邪,元氣衰微,陰陽欲絕。
代表方:參附湯合生脈散加味。參附湯補氣回陽,用于陽氣衰微,汗出肢冷欲脫;生脈散益氣養(yǎng)陰,用于津氣耗竭。兩方同用功能益氣回陽,救陰固脫,主治陰竭陽亡之證。亦可用參麥注射液或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
常用藥:人參、附子補氣回陽;麥冬,五味子、山萸肉滋陰斂陽。
陰不戀陽,陽浮于外,津液不能內(nèi)守,汗泄過多者,可加龍骨,牡蠣斂汗回陽;陰精耗傷,舌干,脈微者,加玉竹、黃精以救陰護津。
(三)恢復期
中風病急性階段經(jīng)搶救治療,若神志漸清,痰火漸平,飲食稍進,漸入恢復期,但后遺癥有半身不遂??谕?、語言謇澀或失音等:此時仍須積極治療并加強護理。
針灸與藥物治療并進,可以提高療效。藥物治療根據(jù)病情可采用標本兼顧或先標后本等冶法。治標宜搜風化痰,通絡行瘀;肝陽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潛陽法。治本宜補益氣血,滋養(yǎng)肝腎或陰陽并補。
1.風痰瘀阻證
口眼歪斜,舌強語謇或失語,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苔滑膩,舌暗紫,脈弦滑。
證機概要:風痰阻絡,氣血運行不利。
治法:搜風化痰,行瘀通絡。
代表方:解語丹加減。本方祛風化痰活絡,治風痰阻于廉泉,舌強不語等。
常用藥:天麻、膽星、天竺黃,半夏、陳皮熄風化痰;地龍、僵蠶、全蝎搜風通絡;遠志、菖蒲化痰宣竅,豨薟草、桑枝、雞血藤、丹參、紅花祛風活血通絡。
痰熱偏盛者,加全瓜蔞、竹茹、川貝母清化痰熱;兼有肝陽上亢,頭暈頭痛,面赤,苔黃舌紅,脈弦勁有力,加鉤藤、石決明、夏枯草平肝熄風潛陽;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養(yǎng)陰潤燥。
2.氣虛絡瘀證
肢體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舌質(zhì)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
證機概要:氣虛血瘀,脈阻絡痹。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化瘀通絡。
代表方:補陽還五湯加減。本方益氣養(yǎng)血,化瘀通絡,適用于中風恢復階段,氣虛血滯,而無風陽痰熱表現(xiàn)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語言謇澀之證。
常用藥:黃芪補氣以養(yǎng)血,桃仁、紅花、赤芍、歸尾、川芎養(yǎng)血活血,化瘀通經(jīng):地龍、牛膝引血下行,通絡。
血虛甚,加枸杞、首烏藤以補血;肢冷,陽失溫煦,加桂枝溫經(jīng)通脈;腰膝酸軟,加川斷、桑寄生、杜仲以壯筋骨,強腰膝。
3.肝腎虧虛證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攣變形,舌強不語,或偏癱,肢體肌肉萎縮,舌紅脈細,或舌淡紅,脈沉細。
證機概要:肝腎虧虛,陰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
治法:滋養(yǎng)肝腎。
代表方:左歸丸合地黃飲子加減。左歸丸功專滋補肝腎真陰,用于精血不足,不能榮養(yǎng)筋脈,腰膝酸軟,肢體不用等癥;地黃飲子功能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用于下元虛衰,虛火上炎,痰濁上泛所致之舌強不語,足廢不用等癥。
常用藥:干地黃,首烏、枸杞、山萸肉補腎益精;麥冬、石斛養(yǎng)陰生津;當歸,雞血藤養(yǎng)血和絡。
加減:若腰酸腿軟較甚,加杜仲、桑寄生、牛膝補腎壯腰;腎陽虛,加巴戟天,蓯蓉補腎益精,附子、肉桂溫補腎陽;夾有痰濁,加菖蒲、遠志,茯苓化痰開竅。
中風的預防:
1、一級預防:
“如果某個體只存在上述危險因素一種或幾種而沒有腦血管的先兆或表現(xiàn),我們把其中列為一級預防對象,即積極治療存在的危險因素,同時定期監(jiān)測其他危險因素的發(fā)生并采取針對性措施。
2、二級預防:
個體已存在危險因素且已出現(xiàn)中風先兆如若暫短性腦缺血性發(fā)作,給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嚴重腦血管病發(fā)生,其為二級預防。
3、三級預防:
對已患中風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療,降低致殘程度,清除或治療危險因素預防其多發(fā)為三級預防。所謂早期治療則指病人發(fā)病數(shù)小時后的急性期的治療,所謂超早期治療是指發(fā)病后數(shù)小時以內(nèi)既實施的治療,如對缺血性中風而言,發(fā)病后6小時以內(nèi)即開始溶栓治療,針對性治療措施的介入愈早,治療效果就愈好,病殘程度就有可能愈低。
看了“如何治療中風的方法”的人還看:
1.老人中風治療方法
3.最新中風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