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足口病怎么治如何用藥
手足口病是兒童的高發(fā)疾病,一旦發(fā)現(xiàn)掌握有效的治療方法很關鍵,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來告訴你兒童手足口病如何用藥治療,希望對你有幫助!
兒童手足口病如何用藥治療
在應用中藥預防手足口病方面,除了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等預防措施外,可用板藍根或金銀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水,給小孩服用預防感染。對于口里長皰疹、有潰瘍、口氣臭的孩子,可用藿香、生石膏、防風、淡竹葉煎水飲用,可清心火;選用西瓜霜或冰硼散、珠黃散一種,吹敷口腔患處,每日2次,可治療口咽部皰疹。如果孩子手足出現(xiàn)皰疹,則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膚子、苦參等煮沸,冷卻至適中溫度時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熱、化濕、涼血的作用。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居室要經(jīng)常通風,勤曬衣被;兒童出現(xiàn)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發(fā)病時的表現(xiàn)
主要有:寶寶在發(fā)病前1~2周,通常有與手足口病患兒的接觸史。大多表現(xiàn)出突然發(fā)燒,體溫多在38℃以上,伴頭痛、咳嗽、流涕等癥狀。發(fā)熱同時或1~2天后口腔黏膜、唇內(nèi)出現(xiàn)皰疹,破潰后形成潰瘍,疼痛,以至于患兒流涎不止、煩躁不安、不??摁[、拒絕進食。繼而,在患兒的手心、腳心及臀部出現(xiàn)圓形或橢圓形皰疹。3歲以下嬰幼兒多發(fā),成人也可感染,感染后多不發(fā)病,但能夠傳播病毒。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wèi)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根據(jù)手足口病的起病、病程、臨床特征,當屬于中醫(yī)溫病學“溫病”、“濕溫”、“時疫”等范疇,系實證、熱證。手足口病系外邪所致病證,具有外感病證的邪正消長特點,分為邪盛初期、邪盛極期、邪減正復期。依據(jù)病程、皮疹特點及全身癥狀來辨別邪正消長情況,一般初起病邪在肺衛(wèi),繼而邪及氣營而見疹,終則邪減正復而向愈。治療方法有疏風清熱、清心瀉火、清暑化濕、滋陰降火等。
手足口病應該如何預防
在預防方面,應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時,盡可能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平日教育小兒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對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早隔離。若此病在托兒所或幼兒園內(nèi)流行時,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兒童隔離,將玩具用消毒液消毒。
可將金銀花、茵陳、生薏仁、大青葉(即板藍根的葉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開后20分鐘倒出,當茶飲用。三五天即可,但體虛、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對于口里長皰疹、有潰瘍、口氣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還可用燈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風、淡竹葉煎水飲用,可清心火。對于食欲不振的孩子還可在燈心花方子里增加麥芽,以開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現(xiàn)皰疹,則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膚子、苦參等煮沸,冷卻至適中溫度時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熱、化濕、涼血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日常保健方法
1.洗手要勤勞
預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洗手。兒童要做到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仔細洗手,同時爸爸媽媽或是看護寶寶的人在接觸寶寶前,及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都要洗手。
2.公共場所少去為妙
在疾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寶寶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可以選擇空氣流通性好的場所進行玩耍,盡量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3.飲食衛(wèi)生
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病從口入。教育寶寶飯前便后洗手,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寶寶的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燥熱、難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免腸胃“疲勞”。
4.消毒
對寶寶的玩具、毛巾、水杯等定期煮沸消毒,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nèi)保持通風換氣,還要注意定期消毒。
5.出現(xiàn)癥狀及時就診
兒童出現(xiàn)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看過“兒童手足口病怎么治如何用藥”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