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感悟范文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書寫心得體會記錄自己的心理感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我相信,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感悟范文7篇,僅供參考。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感悟范文【篇1】
當今社會,知識信息迅猛發(fā)展,各種資源層出不窮,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信息化的社會賦予小語教學的新使命。對此,小語修訂大綱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崔戀同志也特別強調(diào)適應時代,要在思想上重視,在教學中落實,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加工、運用信息的能力,特級教師周一貫說研讀,正在成為閱讀教學的時代趨向。那么,在語文學科課堂上,我們應該如何營造研究性學習的人文空間,憑借課文開展研究性學習呢?
一、研究主題尊重差異
突出主體
研究性學習主題的確定必須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指導思想,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由學生自主確定,或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激發(fā)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1、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的情感、興趣、思維等方面各不相同。研究主題的確定應尊重學生的差異,體現(xiàn)出不同的層次坡度,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讓好的學生只有跳起來才能摘到果子,中下生只要跳起來就能摘到果子。如《不懂就要問》一文,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研究問題。
①了解性研究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學習的?
②探源性研究孫中山為什么要這樣做?
③拓展性研究私塾教育與今天教育有何不同?我們應該向?qū)O中山學習什么?
以上第一、二個問題較淺顯,從課文中就可以搜尋到所需要的信息,適合中下生進行研究;第三個問題難度較大,需要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信息和自身的經(jīng)歷進行分析判斷才能解決,適合優(yōu)生進行研究。這樣,使教學走在學生發(fā)展的前面,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在解難和爬坡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2、讓學生主動確定主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擬定主題,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整體感知,獲取有關信息,進行交流,而后針對交流的情況在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疑點、基點的扭結處確定研究的主題,明確進一步探究的方向。如學習《詹天佑》一文,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劃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詹天佑愛國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華的前提下,確定為什么說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研究主題。
二、研究內(nèi)容全息兼容
突出重點
在課堂上開展研究性學習,應以教材為主要憑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可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臄U展延伸,源于課本,又超越課本,開拓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在廣闊的天地里探究知識的奧妙。
1、源于課本。
小語教材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供研究的范圍非常廣泛。教師要賦予學生選擇研究內(nèi)容的權利,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課文選擇不同的研究重點??梢匝芯课恼碌闹行闹髦?,如做人到底要做怎樣的人?(《落花生》);也可以研究文章的線索,如《月光曲》一文,內(nèi)容復雜,可引導學生根據(jù)文中的3條線索展開研究:
①《月光曲》的基本曲調(diào)和節(jié)奏是怎樣的?
②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
③《月光曲》的內(nèi)容是什么?
抒發(fā)了貝多芬什么樣的內(nèi)心感受;還可以在學生的疑問之處,在文章的內(nèi)涵豐富之處,隱約朦朧之處,思想深刻之處進行探究,或是小到對某個字、詞、句的研究
2、超越課本。
課前可以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時代背景進行研究,如以《魯迅與三味書屋》為題,收集相關資料,提出自己的見解;課中可進行想象研究,如學習《西門豹》一文,讓學生假設當初魏王派往鄴的不是西門豹,而是其它官員,他們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課尾可進行延伸性研究,如學完《鳥的天堂》一課,讓學生繼續(xù)研究這棵已生活了五百多年的古樹目前的環(huán)境有沒有受到污染?這么大年紀的樹,目前全國共有多少棵?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研究性學習的無限時空,讓學生自由探索知識的奧秘。
三、研究方式自主合作
突出互動
研究性學習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個閱讀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去經(jīng)歷,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而不是指導者包辦代替或忽略閱讀過程去死記現(xiàn)存的結論。要讓學生自主研究,不給學生提供產(chǎn)生依賴的條件;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入地研究,切忌蜻蜒點水,浮于表面;要引導學生采用科學的探究方法,或觀察聯(lián)想,或讀書感悟,或思辨探究,或操作演示,或?qū)嶒炌评?。如學習《田忌賽馬》一課,探究為什么調(diào)換馬的順序就能轉敗為勝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的方法進行研究,通過親身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轉敗為勝的奧;,如學習《游園不值》,和《詠柳》、《江畔漫步尋花》進行對比性研究,了解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描繪方法。
教學中,在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讀書、思考有所收獲后開展集體討論交流,不僅會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建立多向的信息交流網(wǎng),使學習的信息大量地高頻率地在課堂內(nèi)互動,使學生在真誠、協(xié)作和評議中取長補短,在激烈的探究、爭論和交流里得到靈感。如學習《梅花魂》一課,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對梅花魂,到底指什么有了自己的見解。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進行交流討論,接著每組派1名代表回答,學生有說梅花魂是指梅花的品格;有的講,梅花魂是指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有的說梅花魂是指海外華僑那拳拳的愛國之心。最后全班一起討論,達成共識,梅花魂是指海外華僑那拳拳的愛國之心。這樣,學生不同的思維在合作中產(chǎn)生碰撞,在互動中得到發(fā)展。
四、研究結果自由表達
突出個性
在研究性學習中,提倡學生用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出學習的結果。能說的就說,能讀的就讀,能畫的就畫,會寫的就寫,會演的就演,通過不同方式的表達提高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允許學生對文章的多元解讀,不唯書,不唯師,敢于向教材,向教師挑戰(zhàn),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方式有:
1、讀。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呈現(xiàn)出對信息的理解感悟。
2、說。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傳遞出學習結果,把語言信息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如《新型玻璃》一課,可嘗試以推銷員的身份推銷一種玻璃。
3、寫。把語言信息轉化為個性化的語言,通過寫調(diào)查報告(如《西門豹》一課,可以寫關于造成鄴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調(diào)查報告),小論文的方式表達出來。
4、演。讓學生讀演課文訓練語感,體驗情境。如《東郭先生和狼》一課,讓學生通過扮演東郭先生狼,體驗課文中的情境。
5、畫。通過畫畫體現(xiàn)對文章信息的分析、判斷。如《跳水》一課,要求學生畫出水手、孩子、猴子、船長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通過畫畫,對文章的信息進行重組,加工,更好地弄清了事物之間的復雜聯(lián)系。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努力拓展研究性學習的時空,培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熱情,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土壤,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中獲得真切的學習感受,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感悟范文【篇2】
首先,要重視歷年的考卷,充分利用歷年的自考試卷。歷年的自考試卷主要有以下三個作用。
(一)在預習一門課程時,將自考試卷上的題目與這本書的大綱與課后練習題相比較,這樣就能對這門課程試卷的出題規(guī)律有一個大概認識,比如大綱上沒有的內(nèi)容會不會考、書上沒有具體明確內(nèi)容的部分會不會考。更好的學習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我在學習《婚姻法》這門課程時,通過以上方法發(fā)現(xiàn),上一年考卷上的簡答、論述題全部出自課后練習題,于是我對于課后練習題重點學習掌握。后來我參加98年下半年的考試,考卷證明了我的分析判斷。
(二)隨著自學考試的升溫,有關自學考試的輔導材料越來越多,歷年的自考試卷可以幫助我們分清其中的優(yōu)劣。
方法是將試卷上的題目與輔導材料上的題目進行對照,重復率越低,則這本輔導材料的可用性越差。原因很簡單----不能緊扣考卷的輔導材料對于任何考生都是沒有幫助的。就我個人三年的自考經(jīng)驗,我不建議大家購買除歷年試卷和各科《自學指導》以外的任何輔導材料。
(三)更好的幫助進行復習。在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后,做做過去特別是上一年的考卷,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在學習上是否還有所疏漏起到釋疑補缺的作用,
而且自學考試試卷上的題目還有一定的重復性,上半年考過的題目下半年未必下半年不會再考!或許因此而得到的幾分對于及格來說就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要重視各科的《自學指導》。
各科的自學指導一般都是教材的作者編寫,緊扣大綱與重點,特別是練習題更是精要,考卷上的題目常常一字不差的從中抽取。大家將考卷上的題目與《指導》上的練習題比較一下即可得知。
其實說到底,自學考試以其嚴格而著稱,好的輔導材料與學習方法并不能幫助我們應付過關,而是能夠較合理有效地吸收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感悟范文【篇3】
數(shù)學是研究現(xiàn)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的一門學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由于這種抽象性和邏輯性,使得數(shù)學在幼兒園課程設置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培養(yǎng)孩子在數(shù)學活動中主動探索的能力成為了數(shù)學教學的探索方向之一。
胡老師設計的《學習創(chuàng)編8的加法應用題》活動,通過看、聽、想、說、做等多種感覺通道的參與,讓幼兒愉快地在“闖關去城堡”的情境中感知8的組成與加法應用題。有趣的學習方式遵循了大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也符合了《綱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p>
但縱觀活動,胡老師設計的這堂數(shù)學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我們知道,一堂優(yōu)秀的課不僅能吸引孩子的參與,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在活動中有所提升。而胡老師設計的這堂數(shù)學課內(nèi)容過多,不利幼兒探索學習內(nèi)化知識。探究學習要在一定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除了有適宜的教具、有趣的方法,還要給幼兒充分探究問題的時間。一節(jié)集體教育活動只有30—35分鐘,而這樣的時間對于學齡前的幼兒來說已是注意力專注學習時間的最大極限了,過多的環(huán)節(jié)設置,就不能給幼兒充分的思考、探索學習的時間,孩子們?yōu)榱死蠋煼愿赖摹疤剿鳌倍ァ凹泵μ剿鳌?,這就失去了探索學習賦予的原有意義。
那么,什么是探索式數(shù)學學習?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在教學中,緊密關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向幼兒提供各種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幼兒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真正”二字體現(xiàn)在哪里?沒有充分的探索時間,哪來真正的探索?如果胡老師將環(huán)節(jié)稍有變動,就可能將”探索學習”進行到底,讓孩子們有充分地思考與探索的時間.我們先來看看胡老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與時間分配,這堂課共用了32分鐘時間,其各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與時間分配是這樣的:一、引題2分鐘,二、進入闖關環(huán)節(jié):第一關“碰球”,5分鐘;第二關“看看想想”(看圖編應用題),6分鐘;第三關“根據(jù)不同的特點遍不同的應用題”,5分鐘;第四關“看版式編應用題”5分鐘,第五關”開心快餐”,6分鐘。三、總結、跳舞,3分鐘。觀察活動環(huán)節(jié)設置和時間安排,我們發(fā)現(xiàn)這堂課內(nèi)容可真夠豐富的,胡老師的用意很明顯,她想讓不同的內(nèi)容變化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但是這樣多的環(huán)節(jié)設置與這樣的時間安排不利于孩子們真正地探索學習。如果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胡老師能抓住其中一塊重要的內(nèi)容進行細微的變化,那么活動可能會讓孩子們探索的更有意義。例如,將闖關分成三關進行,去掉第一關“碰球”(這一關在回憶舊經(jīng)驗,對本次活動創(chuàng)編應用題來說可有可無。)第一關:“看看想想”容納原來第二關、第三關內(nèi)容、時間擴展為15分鐘。第二關:即原來第四關內(nèi)容不變,第三關即原來的第五關,時間擴展為10分鐘。如果這樣改動,我想孩子們就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探索學習了。
在以往很多的教學案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老師們注意追求流于形式的生動設計,為了使活動“好看”一些而忽略了活動本身的價值。老師們?yōu)榱松稀昂每吹恼n”而上課,很少考慮這活動能真正給孩子帶來什么提升,流于形式、注重花樣?!毒V要》告訴我們:“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那么這樣探索不夠深入的活動,它的價值何在?探索學習的意義何在?
看了胡老師的教學活動后,我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教育行為,羞愧地發(fā)現(xiàn),我也經(jīng)常是為了上課而“上課”為了探索而“探索”。剝掉花花綠綠的外表,內(nèi)在卻是除了給孩子高興的體驗外,很少給孩子帶去真正意義上的進步。形式符合《綱要》精神,而實質(zhì)背道而弛。
我慶幸,我發(fā)現(xiàn)了已往的不足,我堅信,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每個教育環(huán)節(jié)所隱含的教育價值,努力引領幼兒真正探索學習。使孩子和自己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感悟范文【篇4】
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七點了,因為晚自習有課的原因,我們來上課,結束后,我和同學去圖書館學習。
本以為人會很少,沒想到圖書館里的人和白天一樣,每個人都在認真的看著書,我和同學找了幾樓才有空閑的座位,這個時間是剛開學,學習的人依舊那么多。
平常周末的時候沒有課,我之前并不會來圖書館,每天都在寢室待著,看電視,看小說,和室友八卦,吃了睡,睡了吃,那個時候感覺每天都渾渾噩噩,像是在混日子。
因為報名了等級考試,不得不開始學習,早上起了個大早,只不過在我看來是很早,到圖書館已經(jīng)九點了,我從一樓找到了六樓,沒有什么好的座位,有的只是人來人往的走廊區(qū)或者是冷風吹得門口。
沒想到有這么多的人學習,回寢室之后,同學都在床上看著手機,大概是這樣過了一天,完全和圖書館不同,我有些懊惱之前的自己,不過現(xiàn)在亡羊補牢還來得及。
因為參加的考試,社會上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參加,坐在我旁邊的就是看上去應該有四五十歲的大叔還有阿姨,一直都是在網(wǎng)絡上看到過類似的報道,七十歲的爺爺上大學啊之類的,沒想到身邊也有活到老學到老的人。
這些學習的人給我的感觸很深,對我心靈進行了洗禮,比我成功的人都在努力,我卻選擇了放棄,現(xiàn)在似乎明白了學習的意義,不是為了任何人去學習,而是要為自己而學,現(xiàn)在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多年以后的我一定會感激現(xiàn)在拼搏的自己。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感悟范文【篇5】
中學時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形成人生觀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段。明確為什么學習,怎樣學習,是每一個中學生必須認清和學會的問題。知識像海洋那樣遼闊,像海洋那樣浩瀚。一個人無論天資多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頑強,學習條件多么優(yōu)越,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識學到手。有的同學總想學到一切,要薔薇也要雪。他們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邊又開放著朵朵鮮花,可是,知識大海的守門老人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呀!
知識時常需要更新,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又可能遺忘,但獲取知識的方法卻不會被丟失。相傳有一個人,巧遇一仙翁,仙翁點石成金送給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點石成金的指頭。這個人為什么要指頭呢?因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總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點石成金的指頭,那就可以隨心所欲了。古人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也就是這個道理。同志說過:“學習是學習,學習的學習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徑。學法是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和運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付出的艱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堅持不懈,日久天長,學習才可能成為自覺的行為,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所以,學習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徑,它只是踏踏實實、刻苦學習的程序以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的各項具體措施。
國維有段為世人常常引用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三種境界?!白蛞刮黠L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景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景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景也?!钡谝痪罢f的是要有信心,“獨上高樓”,非信心不可;第二景說的是要有決心,“終不悔”實在是最大之決心了。第三景說的是要有恒心,“眾里尋他千百度”,沒有恒心,如何達得到?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遇則廢?!敝橇ο嗤膬蓚€學生有無學習計劃,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茖W地利用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計劃地學習,這是科學學習方法的一條重要原則。所以學習缺乏計劃性是成績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感悟范文【篇6】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xiàn)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jīng)》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jīng)云“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jīng)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兜茏右?guī)》說“首孝悌,次謹信”?!墩撜Z》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生我者父母,養(yǎng)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饑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面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孝經(jīng)》出自孔子故居墻壁藏書中。據(jù)傳孔壁藏書為孔子裔孫孔鮒于秦末時所藏,漢武帝時魯恭王擴建宮舍,推倒孔子故居墻壁始被發(fā)現(xiàn)。 《孝經(jīng)》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tǒng)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它成為人們修養(yǎng)的必讀書目之一。關于《孝經(jīng)》的作者,說法不一,《漢書·藝文志》記載,“《孝經(jīng)》者,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笔钦f《孝經(jīng)》為孔子所作。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卻記載,曾子“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yè)。 作《孝經(jīng)》。”是說《孝經(jīng)》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為董鼎《孝經(jīng)大義》一書作序時也 說:“曾氏之書有二,曰《大學》,曰《孝經(jīng)》?!?/p>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
孝乃百德之先,只有孝順的人才能“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
以前對于《論語》只是片面的點點滴滴的了解一些,人防辦組織的“菜單式”讀書活動使我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閑中粗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一書,對其中的道理雖然談不上大徹大悟,但也收獲良多?!丁凑撜Z〉感悟》是于丹教授繼《〈論語〉心得》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基礎上,講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愛之道。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位烹飪高手,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感悟的方法來解讀,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透徹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們心理。 看過“孝敬之道”,使我們懂得了“孝敬”仍然現(xiàn)代社會道德素質(zhì)的樸素的起點。在今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里,“孝”仍然是做人的根本。 看過“智慧之道”,使我們懂得了“智慧”是一種思維方式,擁有了知識并不代表擁有了智慧。真正的智慧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以知識作為積淀,以智慧來努力提升我們的境界。 看過“學習之道”,使我們懂得了在今天這個時代,信息紛紜復雜,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知道那些東西真正有價值,才能把所學到的知識來建設祖國,回報社會??催^“誠信之道”,使我們懂得了“誠信”雖然中國儒家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是放到今天,它依然是一個人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的道德水準。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從內(nèi)心的真誠出發(fā),建立和守住信譽,就一定會建設起一個誠信的社會。 看過“治世之道”,使我們懂得了“德政”作為《論語》“治世之道”的核心,在整個文明走過兩千多年的有了法治作為保障的社會中,可能道德的力量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能發(fā)揮它的功能。看過“忠恕之道”,使我們懂得了“忠恕”就是忠誠于自己,善待他人。如果以這樣的心態(tài)生活在這個社會里,不管這個世界如何紛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生活得自在一些。 看過“仁愛之道”,使我們懂得了“仁愛”的思想是儒家哲學里基石下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仁愛就是仁者愛人,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意去對人好。如果我們生活一個充滿仁愛的社會里,那么整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的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現(xiàn)代人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是當我們把這些壓力看作是一種學習,看作是一種動力的話,可能我們工作起來會輕松很多。這種輕松更多的表現(xiàn)在心情與心境上,家庭中多一份孝道,同事中多一份諒解,以誠待人,勤奮工作,那么我們收獲的將是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
孔孟儒學認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缎⒔?jīng)·開宗明義章第一》就載: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毙榈轮镜乃枷朐谌寮移渌骼镆灿兴从?。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P71)認為孝是仁的基礎。孟子則說:“親親,仁也?!?(P430)又說:“仁之實,事親是也。” (P359)將侍老奉親之孝作為仁的實質(zhì)。《大戴禮記·曾子大孝》載:“夫孝者,天下之大經(jīng)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諸后世,而無朝夕?!敝赋觥靶ⅰ笔且磺械滦械钠瘘c,是一切德行的大經(jīng)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根本法則。(P475) “仁”是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樊遲問仁,子曰:‘愛人’?!?(P171)“仁者愛人”是孔子對仁的簡明概括。而他又認為 “孝”是“仁”的基礎,“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P71)既然孝道觀是孔子倫理思想的最高道德準則,那么,為了這種理念價值的推行,就必然有一些最具體最直接的行為要求。 儒學創(chuàng)始者非常重視父母子女間的感情交流,并強調(diào)子女對父母的尊敬、愛戴和贍養(yǎng)。誠然,行孝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子女對父母的物質(zhì)奉養(yǎng),但是孔子并不停留在物質(zhì)奉養(yǎng)上,他認為僅是物質(zhì)上的奉養(yǎng)是不夠的,還得在感情上對父母表示真誠的尊敬和愛戴。所以他又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P79)如果對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愛戴的話,僅是物質(zhì)上的奉養(yǎng),又與犬馬有什么區(qū)別呢?不過,孔子對“孝”的最高闡述是要求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繼承他們的遺志立身。所以孔子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
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P74)周武王和周公旦繼承文王的遺志討滅了商紂王,故孔子贊揚他們說:“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P44)司馬遷著《史記》,班固著《漢書》都是立志完成其父遺留下來的未竟事業(yè),是孔子孝道觀最高要求的體現(xiàn)。 孔子對于要求子女孝敬父母做的一些具體行為,典籍中還有如下一些記載: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P79)父母在世時,要以禮侍奉;死了,要以禮安葬,并且按禮儀祭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P79)關心父母的病痛是講求孝道之關鍵。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P98)就是要求子女經(jīng)常在父母面前盡些孝心。 孟子對孔子仁孝思想作了進一步的發(fā)揮,他認為孝是仁的實質(zhì)。因此,“事孰為大?事親為大?!?(P357)又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 (P385)。推已及人,把最初產(chǎn)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觀念推廣到整個社會,是孟子孝道觀的獨到見解。故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P253) 孔孟以后,宣揚孝道觀的大儒不乏其人。北宋中期,理學領袖關中張載、洛陽二程都大力闡發(fā)孔孟儒學孝道觀,從而使孝悌觀念在民眾中得以迅速傳播,并打下深刻的烙印。 張載則把孟子推已及人的孝悌觀念作了更深層次的引申。他提出了“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煢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于時保之,子之翼也?!?(P180) 二程對“仁”與“孝”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他們指出“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言為仁之本,非仁之本。”(卷十一)“為仁之本”與“仁之本”是有區(qū)別,仁是本,孝是用,不能混為一談。又說:“人無孝悌不可,而不全力以赴盡孝盡悌也不可?!保ň矶┎粌H要有孝悌觀念,而且要有孝的行動。 清朝名儒魏源也對孝道有所闡發(fā),他說:“君子之言孝也,敬而已矣;君子之言敬也,孝而已矣。一舉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保≒14)把侍奉雙親的“孝”和“敬”緊密結合起來。這是魏源的新見解。 四 孝為政之本,統(tǒng)治者對孝道大力提倡 孝悌觀念也是統(tǒng)治者為政的根本。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且酁檎善錇闉檎??”(P82)有人問孔子為什么不從政時,孔子引用《尚書》里的話來解釋自己用孝悌觀念來影響社會政治,就是參政了。這一則對話就說明了儒學創(chuàng)史人孔子一開始就將宣揚孝悌觀念的活動看成是政治行為。 歷代帝王推崇“孝道孝行”,其終極目的是為了穩(wěn)定其統(tǒng)治。但不可否認這一行為在客觀上對社會也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感悟范文【篇7】
尊敬的黨組織:
又是一個月過去了,又到了跟黨組織交流的時候。雖然我要說的跟黨沒什么太大的關系,我就談談我最近的一些思想上的學習感悟吧。
最近看了一些成功人士關于成功的看法的書和視頻。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的很多觀點和結論都大致是一樣的。比如成功是離最近的目標越來越近,而并非是非要達到一個最終的目標才算真的成功了。我想既然這么多我們所認可的人都這樣給出了他們的類似的看法,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運用他們總結的方法去達到一些目標。同時,這個現(xiàn)象也說明了事情都是有共通點的。懂得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話,不論對于今后的工作還是現(xiàn)在的學習都會讓我們事倍功半。但是如何讓我們可以具有這種能力呢?
通過讀了一些書我了解到,在大學期間我們更主要的是學會獨立思考。一個經(jīng)過獨立思考而堅持一個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就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為前者的人格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比一切都更重要。經(jīng)常思考,思想才會逐漸深刻起來,看問題才不會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經(jīng)常思考,那么遇事自然就會將它與之前學過的東西拿來對比,這樣兩件事情的'異同才會體現(xiàn)出來,再加以總結的話,就可以看出很多事情的大的框架,做事也就會從容點。
同時,因為我們現(xiàn)在還是學生,可以讓我們經(jīng)歷的事情不多,所以要想思想深刻,深思一些事情的話,我們只有通過讀書才可以實現(xiàn)。書中有很多人的經(jīng)歷,它們會讓我們了解一些更深層的我們還不曾體會到的東西,同時,又因為是讀書,所以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所寫的事情,從中找到自己的一些感悟。最近總去圖書館借書讀,倒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并為我們所熟知的一個事情:當你知道的越多,你會發(fā)現(xiàn)你懂得的太少了。越讀我才越發(fā)現(xiàn)我有這么多的好書都還沒看過,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以上是我近來的一些感受,我會努力成長,汲取知識,希望在思想上的認識可以越來越深刻,思想也越來越成熟。
匯報人: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