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地理的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地理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地理的心得體會1
這次網(wǎng)絡培訓我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一種緊迫感:做一名當代合格的初中地理老師也不容易,做一名在初中地理教學舞臺上能展示自己的風采、打造自己教學特色的優(yōu)秀初中地理老師就更難。現(xiàn)在就這次培訓談談我的收獲:
通過這次培訓,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寬了教學思路,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實踐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也有很大的提高。
培訓讓我獲得了很多的信息,開闊了視野,同時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次網(wǎng)絡培訓雖然時間短,任務重,但經(jīng)過努力我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這次培訓大大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環(huán)境和意識,它把教師培訓從以往的現(xiàn)實課堂上搬到了虛擬的即時網(wǎng)絡空間里,通過網(wǎng)絡,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里,我們除了能閱讀大量相關理論知識文字、圖片、資料外,還可以觀看一些名師授課的視頻,領略名師風采。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跟自己同專業(yè)的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共同學習,這也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共同討論的平臺。
這次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我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應該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從而達到從學會到會學的目的。
通過收看教學視頻,我感到自己的確長了不少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要力求新穎,要能抓住學生的心,要講求實效性,不能為了形式而沒有實質內(nèi)容,不能是課堂熱鬧而學生卻一無所獲;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尊重學生,讓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要做學生學習上的老師,生活中的朋友;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教師唱主角,學生作配角。另外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jīng)驗充實自己的頭腦,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通過本次培訓,我還感受到:地理學科是一門專業(yè)很強的學科,地理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才能更好的勝任本職工作。作為一名初次任教地理的老師來說心中要裝著目標,手中要拿著課本,眼睛要盯著學生,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問題。在實踐中鍛煉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視野于境界。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哲學在信息社會中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僅一桶水不夠,十桶、百桶也不夠。教師需要的是長流常新的活水和學生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才是適應新時代的基本的要求。
學習地理的心得體會2
在這學期的頂崗實習期間,作為一名八年級的地理教師,我認真學習了初中新《地理課程標準》。地理新《課標》要實現(xiàn)的目標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边@一目標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要求。首先,新《課標》在地理課程目標定位上有了變化,定位于“使學生具有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而不是像過去地理課程所追求的培養(yǎng)地理學科專家那樣去確定目標,這是地理教育在新《課標》中升華的本質特征。其次,地理教育在新《課標》中的內(nèi)容升華本質表現(xiàn)為:關注學生生活發(fā)展及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內(nèi)容。第三,地理教育從實踐層面看,在新《課標》中從三個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得以升華,其升華本質顯得地理教育越加具活力和魅力。地理新《課標》對我們的要求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
一、對于教材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教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身有用的地理。新課標地理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生學習出發(fā),構建現(xiàn)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學科發(fā)展,適應社會生產(chǎn)生活需要的重要課程。他側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聯(lián)系生活,感悟知識。展開一個地理知識內(nèi)容,首先考慮學生的生活情境生活體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地理。并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知識解決大問題。新課程標準還特別注重要使學生具有初步地理素養(yǎng),愛國意識,全球性認識,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構建開放式地理教育。
二、對于開放式課堂結構的學習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教師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中心,封閉的課堂是學生活動的唯一陣地,學生的思維束縛在教師預先設計的程序之中,缺乏自主性、積極性,因而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
新地理課程理念要求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張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材特征,從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角度設計教學方法,開放課堂,充分利用校內(nèi)外課程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深入學習地理問題的機會,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探究式的學習中獲得有用的知識,繼續(xù)學習的能力和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鍛練動手、動腦能力,初步獲得了人生的體驗,學得了繼續(xù)學習和探究問題的方法,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精神,學會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這些無疑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是大有好處的。
三、對于新師生關系感悟
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在課堂是不斷地向學生灌輸教科書中的知識,教師的講授就是權威的結論,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慢慢地“消化”,師生之間缺乏合作、互動,相互交流,師生關系是一種明顯的不平等關系。
地理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學生進行認識活動從而獲得發(fā)展的過程,認識活動的承擔者是學生,而初中學生往往具有半幼稚和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沖動性等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的心理特征,往往不能全面評價自己和別人,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合作意識,要“擺正位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不以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權威形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達到新課程強調(diào)的師生間互相交流、互相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互教互學的境界,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以實現(xiàn)教育“雙贏”。課堂上,以微笑對待每一位學生,允許他們提出任何質疑,哪怕是幼稚可笑的問題,以大海一樣的胸懷接納每一位學生的“邪端異說”,以朋友的身份對待他們的“錯誤”。讓學生在寬容、輕松的環(huán)境中,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總之,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份信任,一份鼓勵,一次機會,多給一點關愛,師生間應該建立起平等、親切、和諧的關系。
四、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地理老師應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課程是教學的載體,是教學存在的依據(jù)。課程資源是形成課程的要素,以及實施課程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需要良好的課程資源來支撐,沒有課程資源也就沒有課程而言。因此,新課程強調(diào)要積極并合理地利用學習校內(nèi)外各種地理課程資源,使其為教學服務,提升教學質量。人們常常誤以為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就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編寫教材、開發(fā)課程資源是學科專家的事,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就是搬教參、教科書。這樣教師就成了教科書的機械執(zhí)行者,也就喪失了課程意識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能力。
就地理課程而言,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物質和條件的總稱。地理學科所具的物質,使其擁有極其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學生的經(jīng)驗、生活環(huán)境、地理教學設備設施、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資源等等。如果能充分挖掘這些來自課內(nèi)外各方面豐富的地理課程資源,對教學是大有裨益的??梢?,地理教師要承擔起課程資源開發(fā)者的角色,實現(xiàn)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另外,新課程對地理教師還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師只有通過不斷深入地學習,提升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
學習地理的心得體會3
一、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chǎn)生和劃分的依據(jù);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huán)的動力及其過程;內(nèi)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fā)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tài)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影響工業(yè)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huán)境的對立統(tǒng)一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guī)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二、抓“綜合”重“聯(lián)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統(tǒng)一性,就是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內(nèi)在聯(lián)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么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huán)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么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jīng)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于這一點,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地理環(huán)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三、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
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恒星日、十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qū)、區(qū)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chǎn)、礦床;巖溶、熔巖;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huán)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jīng)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guī)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tǒng)后,根據(jù)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tǒng);(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qū)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qū),每個環(huán)流系統(tǒng)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來的普遍規(guī)律。
六、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yǎng)、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地方時與區(qū)時的換算。
3、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垂直氣溫的計算。
5、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恒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
7。晝夜長短的計算。
8、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
七、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yǎng)觀察力、想象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lián)系、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yǎng)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guī)格填寫地理事物。
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八、抓“新知”拓“視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識。所以,對報刊上的“新聞”不可不留神。諸如:
(1)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2)國內(nèi)外重大經(jīng)濟建設項目的開工和竣工。
(3)國內(nèi)外嚴重的自然災害。
(4)國內(nèi)外新開辟的自然保護區(qū)和旅游勝地。
(5)地學新理論、新探索。
(6)人類面臨的問題——資源、人口、環(huán)境。
九、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xiàn)象,當這種一般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這種特殊性的產(chǎn)生是必與其當?shù)氐奶厥獾乩硎挛镉嘘P,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jù)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布。但在實際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的分布并非都沿緯線分布,那么,這又是什么原因呢?經(jīng)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tài)、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shù)嘏c其它地區(qū)之間的差異是什么?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十、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guī)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么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qū)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置。
學習地理的心得體會4
要學好地理,首先,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它感興趣,只有對它感興你才會想要學,才能把它學好,所以大家一定要培養(yǎng)學習地理的興趣。
其次、必須利用好課堂上的40分鐘,聽課效率要高,然后在課后注意鞏固,認真對待每次作業(yè),力求弄清楚每一個知識點;還有考前猜題,復習時要注意課本中例如后面的知識。(??歼x擇題)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記圖,記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分清每一種圖,千萬不可張冠李戴,記圖首先要記清最基本的圖,如世界地圖的大概輪廓,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圖等;其次是結合課本上的圖形解釋加以理解。
例如在學習氣候類型這一節(jié)時,要注意課本上每種氣候類型的圖,要學會根據(jù)圖判斷出是什么類型的氣候,并熟記其特點和成因。并根據(jù)判斷氣候三步曲來判斷,第一步:凸向定半球,根據(jù)等溫線的凸向來確定半球北半球向北凸,南半球則反之。第二步:溫度定帶,即每月最低溫在15℃以上的為所有熱帶氣候類型;最低溫在0℃—15℃之間為亞熱帶氣候,還包括溫帶海洋性氣候;最低溫小于0℃為溫帶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第三步:降水定型,夏季多雨型: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氣候;全年多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氣候,全年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我個人認為記圖就要達到給你一個知識點,你能馬上想到有關的圖形,或是給一個圖,能馬上想起有關知識。
以上就是我們學習地理的方法,僅給大家作個參考,希望會對你們學習地理有所幫助!
學習地理的心得體會5
一、教材的改變與教輔材料的落后
(一)教材的改變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與往年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變,主要體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1、取消了課本中對于重點內(nèi)容的總結
新教材中已經(jīng)取消了舊版本中各個章節(jié)重點內(nèi)容的文字表述。在舊教材中,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則需要學生自己去歸納和總結。
這個改變無疑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嘗試,其目的應該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和歸納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課堂的自主學習去總結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xiàn)在的學生不論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課堂的領悟能力、學習基礎來看都無法達到新教材設計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學科地位,這種改變反而加重了教師以及學生在課堂教學上的負擔。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識的鋪墊
在舊教材中,每個章節(jié)的第一節(jié)課文都會對本單元所要用到的基礎知識先進行學習,再引出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做到循序漸進,由簡而難,例如:舊教材《世界的海陸分布》中的比較。新教材中則取消了這些基礎知識的鋪墊,這種內(nèi)容上難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學生無法適應學習這么抽象的內(nèi)容,他們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充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才能夠較好地理解并掌握,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量和學生課堂的學習量。
3、案例、活動的增加
相對于舊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動的大量添加則是一個創(chuàng)新之處。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生動。另外,個別活動的問題設計不科學,有些問法太簡單。
(二)練習與課改的不同步
任何一次教學改革都必須有相應的輔助措施,這次進行的新課改對于教材的改變只能說差強人意,但是練習和配套的地理圖冊則沒有任何的改變。其中所采用到的圖片、例題可以說和往年沒有不同,沒有體現(xiàn)出新課改的精神,問法還是老一套。因此,沒有一套與新課改相匹配的習題,使得教師在課后的知識鞏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見肘。
二、教學評價機制的改變
傳統(tǒng)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是以考試分數(shù)為主要依據(jù),而新課改則改變了這種模式。新課程改革中,對于學生的評定引入了大學的學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測試來評定學生外,還加入了學習過程評價。學習過程評價是根據(jù)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努力程度)、平時作業(yè)(完成質量)、探究活動、平時測試(進步程度)等確定分數(shù),最終由學習過程評價和模塊考試兩者分數(shù)之和來確定學分。
應該說,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評價更多地集中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也就是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yǎng),相對于以前的傳統(tǒng)評價模式更科學、更全面;而且學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實行新課改的第一年,各個學校都在實施和探索中,但是每個教師心中都有一個指揮棒,那就是初中地理會考。只有初中地理會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學生和一線教師,才能更好的執(zhí)行新課改,在會考制度不變的情況之下,新課改也是很難進行下去。
三、教學方法的改變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基本上課堂屬于滿堂灌。而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更強調(diào)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通過教師的逐步啟發(fā),結合課本案例,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獲得知識。
其出發(fā)點,無疑是很好的,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學生必須要有充分的知識積累;
2、要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3、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廣、渠道多。
而從實際情況看,能符合上述條件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一些重點中學的學生也許能夠達到要求,但是對于絕大多數(shù)中學來說是不切合實際的。
以上是我對于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初中地理新課改的一些想法,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不妥之處,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