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忠縣石寶寨導游詞3篇
重慶忠縣石寶寨導游詞3篇
石寶寨始建于明萬歷年間,人們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鐵索,在山頂建起一座寺廟。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闹貞c忠縣石寶寨導游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篇一:重慶忠縣石寶寨導游詞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坐落在重慶市忠縣長江北岸,西距縣城40公里,東距萬縣52公里。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jù)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玉印山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鐵索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名“蘭若殿”;嘉慶年間又聘請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鐵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勢修建這座樓閣。石寶寨塔樓,依山聳勢,飛檐展翼,塔層從下至上,逐層縮小,各樓層飛閣之間,均有曲折迂回的轉(zhuǎn)梯相通,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筑由寨門、寨身、閣樓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jīng)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九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三層為1956年修補建筑時所建。寨內(nèi)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曼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
這座精巧華麗的寨樓,原是供人們從江岸登臨山頂燒香拜佛之用,今天卻是供人憑欄遠眺長江江景的“小蓬萊”。待到三峽工程竣工之后,江水水位升高,石寶寨就是江中明珠,水上仙閣了。
篇二:重慶忠縣石寶寨導游詞
石寶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 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鐵所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嘉慶年間又聘請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鐵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勢修建這座九層樓閣 從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鐵索之苦,上樓直達山頂 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 如今這里已成為游客眺望長江景色的"小蓬萊"了。
石寶寨位于重慶忠縣境內(nèi)長江北岸邊,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jù)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石寶寨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檐展翼,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筑由寨門、寨身、閣樓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jīng)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9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筑時所建。 寨內(nèi)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曼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頂有古剎一座,名“蘭若殿”;寨下有古樸雅致的石寶街。
石寶寨歷史與結(jié)構(gòu)
石寶寨始建于明代,整座建筑包括寨門、石坊、寨樓。蘭若殿等。在沒有修建寨樓以前,登臨山頂靠攀鐵索而行。后在清嘉慶時期建登山寨樓,寨樓高九層,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通高56米,是登山的唯一路徑,緊倚形似玉璽的玉印山,與山頂三層的魁星閣銜接,氣勢巍峨。其兼觀賞性和樓梯之功能于一身,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建筑師的巧思。
小蓬萊
山腳寨門為一磚石結(jié)構(gòu)建筑,山門上方題有瓷嵌“小蓬萊”三字。寨中樓閣寨門正反兩面,有"五龍捧圣"、"哪吒鬧海"等浮雕,精巧細致,栩栩如生,點翠流丹,重檐高聳,宏偉壯觀,給人氣勢不凡的感覺。
沿途各層亭內(nèi)石壁上,有許多不同時代的碑刻和題詠。 每一層石壁上都有歷代流傳下來的石刻、畫像和題詩:每一層憑窗都能遠眺氣象萬千的長江。樓亭三面四角,仿如垂直懸空的輝煌宮殿。每層飛檐高聳,從下而上逐層縮小。
雕塑群像
除建筑上的奇跡之外,石寶寨還有許多歷史故事。
寨內(nèi)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曼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明末譚宏起義,據(jù)此為寨。
這些歷史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至今仍為老百姓津津樂道,但他們與石寶寨這座建筑有這么密切的聯(lián)系,卻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
流米洞
蘭若殿海拔230米,建于清朝前期,是一座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的古剎。正殿迎門墻壁上有一巨大壁畫,畫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畫面下方,有一遺石,形狀甚似石寶寨。古剎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稱"流米洞"。
古里傳說,寨上修起廟宇后,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來,正巧供廟內(nèi)和尚食用,故稱"石寶"。后來,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鑿大,結(jié)果石洞粒米不流。貪心的和尚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梢姶怂碌暮蜕行逕挷坏郊?連起碼的知足常樂都做不到,善哉、惜哉。
篇三:重慶忠縣石寶寨導游詞
石寶寨位于重慶忠縣境內(nèi)長江北岸邊,故又被稱為“江上明珠”。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jù)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三峽水庫蓄水后的石寶寨:
寨子下方修了一圈白色堤坎,堤坎周長800多米,最高處60多米,頂部是一圈步道。攀12級亭子便可登上寨頂,寬闊江面出現(xiàn)眼底,整座島仿佛置于江中于江中的盆景。大壩蓄水后每年冬天它是全島,夏天水位降低到145米時,又會變成半島。它的面積并不大,趕不上一個足球場。由于其獨特的外形和燦爛的文物保護價值等,被舉為庫區(qū)第一名島。
忠縣石寶寨搶救性保護工程于2005年12月開工,工程由圍堤及護坡工程、危巖治理工程、交通橋工程等五大部分組成。 據(jù)重慶市忠縣文物局局長黃建華介紹,石寶寨保護工程
石寶寨已經(jīng)完工,其中的文物古跡得到了很好保存,忠縣將于4月17日重新開放石寶寨景區(qū),票價最高定為50元。該景區(qū)估計每年可以吸引海內(nèi)外游客40余萬人,實現(xiàn)旅游收入3000萬元左右。 坐落于重慶忠縣長江北岸的石寶寨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是我國現(xiàn)存體積最大、層數(shù)最多的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被稱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也享有長江“小蓬萊”的美稱。
為了解決山門前滑坡地帶形成大量滲水這一難題,他們在滑坡地帶向下深挖了30米,加上地面的20米,一共修筑了50米高的水泥擋墻來形成貼坡圍堤。2009年4月17日,歷時3年多、耗資近1億元人民幣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市忠縣石寶寨搶救性保護工程全面完工,景點重新對外開放。重新亮相的新石寶寨,在巨型圍堤環(huán)繞下,成為長江上一處大型江中“盆景”。2009年4月17日重新開門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