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游導游歡迎詞
江西紅色文化聞名中外,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瑞金是蘇維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斫髀糜螌в螝g迎詞。
江西旅游導游歡迎詞篇1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于中國江西省南昌市贛江畔。屢毀屢建,今日之滕王閣為1989年重建,與古貌相比更為氣派。
滕王閣座落于南昌市西北,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為當時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所建。據(jù)記載,李元嬰于永徽三年遷任蘇州刺史,調(diào)任洪州都督時建此閣以為別居。由于李元嬰封號為“滕王”,故名滕王閣。20多年后,當時的洪州都督閻公首次重修。竣工后,閻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記事,途經(jīng)于此的王勃就是于此時寫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閣序》。并由此令滕王閣名揚四海。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贊道:“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清代詩人尚镕《憶滕王閣》詩云:“天下好山水,必有樓臺收。山水與樓臺,又須文字留。”
后來歷經(jīng)宋、元、明、清,滕王閣歷次興廢,先后修葺達28次之多,唐代五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筑規(guī)制也多有變化。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公重修此閣,王勃寫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貞元六年(790年)和元和十五年(820年),御史中丞洪都觀察使王仲舒兩次重修,韓愈為之作《重修滕王閣記》。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夏,滕王閣毀于大火,江西觀察使紇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宋朝大觀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閣,丞相范致虛為之作《重建滕王閣記》曰:閣“崇三十有八尺,廣舊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為廡,夾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壓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元代姚遂《新修滕王閣記》稱宋閣“其基城為閣……大抵非唐屋矣”
元代滕王閣幾經(jīng)戰(zhàn)亂而破敗不堪,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重修滕王閣,閣高五丈六尺。元統(tǒng)二年(1334年)江南行臺御史大夫塔夫帖木兒游登滕王閣,下令重修,第二年七月竣工。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在滕王閣上大宴文武群臣,正統(tǒng)初年,江西布政使吳潤重建,改閣名“迎恩館”。景泰三年(1452年),都御史韓雍巡撫江西,重建之,“堂高逾二十尺,而樓又逾其半,宏深富麗,……”;成化二年(1466年),布政使翁世資重建“西江第一樓”,同年十月落成,工部尚書謝一夔作《重修滕王閣記》。正德十四年(1519年)滕王閣亦毀于寧王朱宸濠兵亂。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陳洪謨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書羅欽順撰《重建滕王閣記》曰:“閣凡七間,高四十有二尺,視舊有加。”;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江西巡撫王佐重修。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又一次毀于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晉、大中丞王佐發(fā)起募資重建,再由王在晉撰《重建滕王閣碑記》,捐款人“皆得列名于右”。崇禎六年(1633年)江西巡撫解石帆捐款重修滕王閣,由鄒維璉撰《重造滕王閣記》。
江西旅游導游歡迎詞篇2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的北部,東經(jīng)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五百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歷代詩人墨客,更是慕名而來,紛紛賦詩填詞,歷史上李白、白居易、岳飛、文天祥、蘇東坡、李時珍 、徐霞客等均到過此處。廬山寺、廟、宮、觀多達三百處,是我國佛教和道教的中心之一。廬山以避暑和冬游勝地享譽海內(nèi)外,其各國風格的別墅為中國名山所罕見。
廬山,作為著名的世界遺產(chǎn)地,歷經(jīng)多年的開發(fā)建設,其在地理、資源和服務功能上的三大優(yōu)勢進一步顯現(xiàn)。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nèi)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fā)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qū)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qū)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是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qū)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內(nèi)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作為大禹時所做的《禹貢》及稍后的《上海經(jīng)》,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陶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xù)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fā)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續(xù)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江西旅游導游歡迎詞篇3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位于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縣的交界處,國家地質(zhì)公園,世界自然遺產(chǎn),這些頭銜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存在。雖比不過黃山的羞,廬山的奇,但三清山獨特的花崗巖峰林地貌,一年中200多個云霧天氣,讓三清山自古就享有“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云漢江南第一仙峰”之殊譽。
三清山有著許多造型奇特,形神兼?zhèn)涞钠媸?,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猴王獻寶、玉女開懷、老道拜月,都是三清山標志性的奇景。
棧道是三清山另一特色。陽光海岸位于三清山的東部,與三清山西海岸、三清宮兩大景區(qū)形成一條海拔1600米的高空環(huán)型旅游線路,是觀賞三清山東部瑰麗風光的最佳之處。其中叫絕的有以下幾大奇觀:日出、壯闊云海、百里松林、驚險刺激的索橋透明玻璃觀景臺、幽深峽谷、不同角度的東方女神和巨蟒出山等等。
西海岸位于三清山的西部,是三清山最為開闊的景區(qū),平均海拔1600米。西海岸有四大奇觀:高空棧道、云海、大峽谷、古樹名木群。漫步在海拔1660多米的高空棧道上,一邊是懸崖絕壁,一邊是幽深的峽谷,遠處是連綿群山,這種體驗不容錯過;西海岸的云海尤其壯觀。除了普通的云海,還有轟鳴的“響云”、洶涌的“瀑布云”等;當你站在棧道上俯瞰大峽谷,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三清宮是三清山人文景觀集中的景區(qū),只有游覽三清宮,才能發(fā)現(xiàn)道教文化在塑造三清山的品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清宮景區(qū)古建筑群的“先天八卦”布局方式非常值得細細玩味,它是整個布局的核心,其它建筑圍繞這個核心往八方輻射,各占一卦的位置。三清宮景區(qū)的景點造型設計非常特別。這里的建筑規(guī)模都不大,但在造型上卻有很高的造詣。風雷塔的設計、龍虎殿的選址等,都體現(xiàn)了道家“道法自然”的運用和對“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觀渾然交融,不分彼此。
西華臺景區(qū)位于三清山北麓,是宋明以來的登山石級古道,范圍從汾水村至風門。西華臺景區(qū)以田園風光和幽靜古道為勝。步云古道早在唐代就是信州太守王鑒退隱之處,這里水轉(zhuǎn)山環(huán)、梯田如畫,嶺上人家是畬族村寨,至今保持著非常淳樸的民風。
猜您感興趣:
1.江西旅游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