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會議舊址導游詞3篇
廬山會議舊址位于牯嶺東谷擲筆峰麓。右依青山,左靠碧溪,蒼松翠柏,紅花綠草,溪水潺潺,環(huán)境優(yōu)美。是一幢布局嚴謹對稱,氣氛莊嚴肅穆的建筑。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膹]山會議舊址導游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廬山會議舊址導游詞范文1:
廬山會議舊址是國務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稱廬山大禮堂,建于1937年,系民國時期廬山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后,更名為“廬山人民劇院”,成為廬山人民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當代中國歷史上,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在此召開了1959年中共中央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1970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三次廬山會議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這是一處具有重大革命歷史意義紀念地,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場所。
廬山會議舊址陳列展示結合現(xiàn)有空間環(huán)境,合理布局,充分運用最新理念,采取聲、光、電、多媒體、影視等綜合手法,展示三次廬山會議相關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反映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廬山從事的革命實踐活動。全面恢復中共九屆二中全會的會場原貌,真實地再現(xiàn)了歷史。循環(huán)播放專題資料片《歷史的回眸》,資料翔實,內(nèi)涵豐富,以高品位的思想教育為主題,是開展思想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極好素材。整個展覽融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參與性于一體,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適應現(xiàn)代觀念和旅游的需求。
廬山會議舊址作為重要的文化景觀之一,以其獨特的陳列方式、深厚的歷史內(nèi)涵吸引世人的注目,充分發(fā)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功能作用,體現(xiàn)了先進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成為紅色旅游線上的一個新亮點。
廬山會議舊址導游詞范文2:
廬山會議舊址位于牯嶺東谷擲筆峰麓。右依青山,左靠碧溪,蒼松翠柏,紅花綠草,溪水潺潺,環(huán)境優(yōu)美。是一幢布局嚴謹對稱,氣氛莊嚴肅穆的建筑。
這幢建筑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系民國時期“廬山三大建筑(傳習學舍、圖書館、廬山大禮堂)”之一--廬山大禮堂。平面呈“丁”字形,長39.7米,寬30.9米,高16.8米,上下兩層,總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單檐鐵瓦。屋面與墻體相接處有1米左右的檐口,覆以藍色琉璃瓦。房屋四周墻上裝有高大鋼窗,采光極佳,室內(nèi)富麗堂皇。建筑坐東朝西。正面建筑處理很有特色,正面入口為三扇拱形大門,與中國的古城門相似。二樓的正面為五個大型的聯(lián)為一體的鋼窗,在功能上使室內(nèi)形成封閉式的內(nèi)廊,同時也體現(xiàn)了建筑藝術的時代氣息。整個建筑充分體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氣魄雄渾,格調(diào)高邁,顯露出沉靜、明麗的色彩基調(diào)。在湛藍的天空下,它背依青山,旁臨碧溪,聳立在蒼松翠柏之中,顯得分外的莊嚴。這幢建筑自誕生那天起,就閃爍著道道奇異的光彩,為世人所矚目。蔣介石曾多次在這里向國民黨軍隊的軍官們訓話,當年這里成了蔣介石培養(yǎng)和訓練骨干的重要基地。
新中國成立以后,重修改名為“廬山人民劇院”,外表壯觀,內(nèi)飾華麗,氣魄雄渾,使整個建筑更加充分體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特色。自1959年開始,中共中央曾在這里召開過三次重要會議。即1959年的中國共產(chǎn)黨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這三次重要會議都由毛澤東同志主持,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都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廬山會議舊址見證了風云變幻的歷史時刻,在這里我黨做出了一系列關系國家興衰、個人榮辱的重要決策,期間留下的經(jīng)驗和教訓都是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值得深刻總結和記取,這里是具有重大革命歷史意義紀念地。
現(xiàn)在,這里已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作為廬山政治名山重要標志、重要的文化景觀,至今仍保持著當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時的會場原貌。沿門前石階步入“廬山會議”舊址大門,迎面可見絳紅色帷幕上鑲嵌著金光閃閃的“廬山會議舊址”6個大字。二樓是影劇大廳和休息室。影劇大廳即是當年“廬山會議”的會場,大會主席臺依然保持著當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時的原貌。休息室則辟為展廳,展示著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廬山活動的珍貴實物、照片、材料。一部紀錄片--《廬山煙云》,將三次廬山會議剪輯匯編,在大廳里循環(huán)放映,給參觀者以歷史感及身臨其境之感。
1996年,廬山會議舊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廬山會議舊址導游詞范文3:
位于牯嶺東谷擲筆峰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環(huán)境優(yōu)美。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chuàng)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劇院”,外表壯觀,內(nèi)飾華麗。1959年中國共產(chǎn)黨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均在此召開。毛澤東同志主持了這三次重要會議。現(xiàn)在,這里已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里面保存著當年許多珍貴的實物、照片、材料和根據(jù)紀錄片制作的錄相片,供游人觀看。 右側不遠處的“廬山大廈”為外觀4層、內(nèi)有6層的鋼筋水泥建筑,原為國民黨軍官訓練團的中下級軍官住所,正面額上原有蔣介石題寫的“廬山傳習學舍”四個大字。位于會址和大廈中間的一座宮殿式建筑即為1935年落成的廬山圖書館。
2歷史沿革編輯
廬山會議舊址位于中國江西省廬山牯嶺東谷長沖河畔、擲筆峰麓的火蓮院。
這座建筑原名廬山大禮堂,為傳習學舍會議禮堂,由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興建于1935年到1937年,樓高2層,耗資20萬元,設計師為高觀四
1949年以后,改為廬山人民劇院。毛澤東曾經(jīng)在此主持過3次重要會議: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8月2日至16日中國共產(chǎn)黨八屆八中全會(即廬山會議),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1980年代以后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保留1970年時的會場布置。1996年,廬山會議舊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9年7月2日~8月16日 ,中共中央在中國江西廬山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1959年7月2日~8月1日,中共中央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與會者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員,各省、市、自治區(qū)第一書記,中央和國家機關負責人。會議原議題是總結1958年大躍進以來經(jīng)濟建設工作中的經(jīng)驗教訓,并繼續(xù)糾正“左”的錯誤,搞好今后經(jīng)濟工作。毛澤東在會議伊始提出讀書、形勢、工作任務等19個問題 ,要求與會者討論 。在分組討論中出現(xiàn)意見分歧 。7月14日 ,彭德懷在會上致函毛澤東,分析了1958年以來的“左”傾錯誤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建議進行系統(tǒng)總結,以教育全黨。毛澤東閱后加上“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書”的標題,印發(fā)與會者討論。黃克誠、張聞天 、周小舟等人支持信中的意見 。
7月23日,毛澤東在大會講話,認為彭德懷信中的意見是右傾機會主義的反黨綱領,是向黨進攻。之后,與會者對“彭德懷 、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進行了批評和斗爭。接著,8月2~16日中國共產(chǎn)黨八屆八中全會召開,與會者有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147人 ,列席15人 。會議通過《為保衛(wèi)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斗爭》、《關于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斷定彭德懷的意見是“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向黨進攻妄圖篡黨奪權的綱領”,認定彭、黃、張、周結成了一個“軍事俱樂部”,屬反黨集團 。全會決定將其4人調(diào)離原工作崗位 。會后 ,在全黨范圍開展“反右傾”斗爭。這場黨內(nèi)斗爭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后果 。在政治上把黨內(nèi)不同意見當成路線斗爭,使階級斗爭擴大化,從社會伸展到黨內(nèi);在組織上助長了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 ,使黨內(nèi)從中央到基層的民主生活遭到嚴重損害;在經(jīng)濟上打斷了糾正“左”傾錯誤的進程,使錯誤繼續(xù)發(fā)展并延續(xù)了更長時間。十一屆三中全會取消了對彭、黃、張、周的錯誤結論。
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環(huán)境優(yōu)美。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chuàng)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劇院”,外表壯觀,內(nèi)飾華麗。
看過廬山會議舊址導游詞的人還看了:
4.井岡山導游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