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導游詞
西安碑林導游詞
陜西省西安市南城墻魁星樓下的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西安碑林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安碑林導游詞,歡迎參考!
西安碑林導游詞篇1
西安碑林創(chuàng)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 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書寫的《石臺孝經》和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石臺孝經》修蓋的碑亭?!妒_孝經》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編篡,專門講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序。玄宗為孝經寫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經原文。小字是玄宗為孝經作的注釋。底座由3層石臺組成,上刻有生動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獸。此碑由4塊石頭組成,底下有石臺,因而稱“石臺孝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孟子》17面3萬余字也陳列于此,合稱《十三經》。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因為當時印刷術不很發(fā)達,為了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并能永久保存,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國子監(jiān)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后7次刻經。《開成石經》是目前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西安碑林導游詞篇2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于文昌門附近,館內由碑林、石刻藝術等部分組成,其中由歷代碑石、墓志組成的碑林是館內的亮點,其中包括顏真卿、柳公權、懷素等書法名家的碑刻,還有《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兩塊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館內,你能夠欣賞到歷朝歷代的碑刻和墓志,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時間跨度長達2000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顏真卿的《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是標準的“顏體”;柳公權的《大達法師玄秘塔碑》,是“柳體”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懷仁和尚從晉王羲之遺留的墨跡中選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書家懷素的《千字文》,筆意奔放。
除了書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歡迎就是《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兩塊碑刻?!妒_孝經》,是儒家經典,碑文由兩個皇帝以四種字體書寫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隸書書寫碑文,又以楷書作小字注釋,又在碑刻成后在碑側用行書作批注,而此這塊碑的碑額是由唐肅宗李亨用篆書所寫的。《開成石經》刻成于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詩,書,禮,易,春秋等十二部經書。
在碑林博物館瀏覽時,還可以在館內的“石刻藝術館”中觀賞到四神墓門、唐昭陵六駿圖、孔子見老子圖、青龍朱雀圖等精美的石刻。游玩后,還可以購買到用原碑刻拓印出來的“碑帖”,不過這里的“碑帖”價格不算便宜,從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如果你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碑林邊上的書院門步行街上購買碑帖,價格相比較便宜些。
西安碑林導游詞篇3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征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F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志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碑林的各陳列室,以欞星門中門為主軸線,自南而北對稱排列。前半部為臨時性專題陳列室,自軸線正中上有“碑林”匾額的碑亭以北為碑林陳列室,西側為石刻藝術室。進入西安碑林大門,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兩層飛檐的亭子,里面豎立著著名的《石臺孝經》。這是由四塊石板組合成的長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層石臺上。《孝經》是宣揚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歷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視。唐天寶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親自加注,并用隸書行文。
第一陳列室
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修蓋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陳列室里主要陳列,內容包括《周易》6卷,《尚書》13卷,《詩經》20卷,《周禮》11卷,《禮儀》17卷,《禮記》20卷,《春秋左氏傳》30卷,《春秋公羊傳》12卷,《爾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經》、《論語》等12部經書,共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17面3萬余字也陳列于此,合稱。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因為當時印刷術不很發(fā)達,為了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并能永久保存,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國子監(jiān)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后7次刻經。是目前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第二陳列室
第二室陳列著許多具有史料價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從地下發(fā)掘。此碑記敘了古代羅馬景教傳入中國的盛況,石碑側面用敘利亞文刻寫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石碑記載的史實中外史書全無記載,因此彌足珍貴。清代丹麥人荷爾漠來西安用重金偷買未遂,只好托人刻一假碑(現存?zhèn)惗?。它是研究中外關系的寶貴資料,其拓片早已輾轉國外。《中尼合文陀羅尼經幢》是一種柱狀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圓柱形,用中國和尼泊爾兩種文字刻成,反映中尼兩國佛教的交流?!恫豢蘸蜕斜贩从沉擞《确鸾虃魅胫袊氖穼崱!睹鞯率苡洷酚涊d了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建立的農民政權“大順國”,并反映了當時陜西災后“人食人”的慘狀。《曹全碑》雖是為漢代曹全樹碑立傳,卻無情地記載了他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事實。
第三陳列室
石刻藝術室和游廊收集了陜西各地的石刻石雕珍品,如東漢的石獸、畫象石,唐代的蹲獅、犀牛。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有四駿保留在這里。這里陳列的唐代供應石燈十分引人注目,燈分九層,無論造型還是燈案的圖案,都十分精美。日本奈良附近通往“春日神社”沿途的石燈就是仿此唐燈所造。此外,還有出土移此的東漢石刻墓門,唐代石槨。石槨陰刻的星相樂舞,仕女圖,槨外浮雕彩繪文武侍從和騎龍駕鳳仙人,都是歷史和藝術珍品。來到碑林,不要忘記這里還有一個高2.5 米、重6 噸的景云大鐘。每年除夕之夜,中央電視臺發(fā)出的鐘聲就是出自這個巨鐘。
看過"西安碑林導游詞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