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宮導游詞3篇
天后宮位于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于元代。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天津天后宮導游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天津天后宮導游詞
天后宮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處三岔口西岸,坐西朝東,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區(qū)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媽祖廟之一。天后宮原名天妃宮,在民間俗稱娘娘宮,據(jù)元史記載:“泰定三年(1326年)八月,作天妃宮于海津鎮(zhèn)。”元代建有兩座天妃宮,一為原大直沽海河東岸的“天妃靈慈宮”,早年稱東廟,建于元延佑年間,于庚子之戰(zhàn)被焚毀,現(xiàn)僅有遺址。另一為天津市現(xiàn)存影響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僅存的早年稱西廟的天后宮,天后宮的建立與天津自古以來就處于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密切相關。
天津東臨渤海,北倚盤山,背負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運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特別是運河與海上漕運的發(fā)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經(jīng)濟地位。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開始海運漕糧,后來海運漕糧連年猛增,漕糧運量從數(shù)萬石增至350余萬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為漕糧轉(zhuǎn)運京師的中轉(zhuǎn)碼頭。元代在大直沽設立了接運廳,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將直沽寨改為海津鎮(zhèn)。從此天津進一步興旺起來,元人王懋德所寫“東吳轉(zhuǎn)海輸粳稻,一夕潮來集萬船”的詩句描述了當時的景象。
這座海神廟與中國沿海一些城市的“媽祖廟”相同,都是供奉一位傳說中的神女。天后宮內(nèi)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護海上航行的神,在歷史上實有其人,被眾人崇拜而附會為神的。古代航海技術很低,不少海員、船夫死于船覆,葬于大海。人們恐懼大海的兇險,乞求航行平安,把得以生存、平安渡海寄托于海神的保佑。天后原是福建蒲田湄州島一位姓林名默的女子,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歲,據(jù)記載林默自幼“生而神異”,聰明伶俐,習水性,“能乘席渡海,云游島嶼間”,曾多次救助遇難船只,被眾人稱道,贊她為龍女。她逝世后,當?shù)匕傩帐謶涯睿慨斣诤胶V杏龅斤L險時,就幻想一種超人的力量來拯救,祈禱林默的保佑,逐漸成為人們的精神寄托。當人們航行闖過風險而平安渡海之后,就越加附會于神女林默的靈驗。起初只是在民間廣為流傳,后被官方承認并啟奏當朝,在南宋紹熙元年開始封林默為“順濟夫人”,元代至元十八年(1272年)晉封為天妃,經(jīng)歷代多次晉封至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又晉封為天后。民間尊稱“娘娘”、“圣母娘娘”,南方新昵地稱“媽祖”、“娘媽”。
明永樂二年在天津衛(wèi)設城,城廓范圍日益擴大,南糧北運,南北物資交流進一步發(fā)展。天津鹽業(yè)、漁業(yè)、航運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日益發(fā)達,天津城東的天后宮香火越來越興旺。到清代對于天后宮的信仰從保護航海擴大到成為保護天津地方的神靈,譽天后宮為“天津福主”,燒香膜拜的已不僅僅是船工、漁戶、航海船家,而更多的是乞求子嗣的老媼少婦。隨著天后宮道士(天后宮原屬道教的寺觀)為適應人們的迷信心理,不斷在宮內(nèi)增添各類神像及神殿,諸如天后宮圣母身旁的子孫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以及王三奶奶等;正殿兩側(cè)設財神殿、龍王殿、河伯殿、關帝殿、火神殿、灶君殿等等,供奉大小100多位各類神像,適應了天津舊社會各個層次,各個方面的人們的迷信需要,所以香火極盛。在民間流傳最廣影響很深的一種迷信習俗,就是為求子嗣去天后宮內(nèi)“拴娃娃”。此外渴望發(fā)財?shù)纳藤Z,祈靈武運的軍閥官兵,乞求消災除病的婦孺,求福求順的妓女等等都跪在天后圣母諸神面前虔心祈禱,燒香許愿。這光怪陸離的現(xiàn)象反映了舊社會落后的一個側(cè)面,但是天后宮畢竟是天津地區(qū)的開發(fā)與變遷的歷史見證。
天后宮建成后,明代永樂、正統(tǒng)和萬歷年間先后重修,清代順治、乾隆、道光和同治年間及民國年間都有局部重修和擴建、改建。解放后,195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將天后宮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7年對宮內(nèi)主要建筑進行了維修、油飾。““””中天后宮作為“四舊”被掃劫,前殿、牌樓和戲樓被拆毀,加之唐山大地震的損壞,宮內(nèi)千瘡百孔,變成破爛不堪的大雜院。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再次頒布天后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決定在修建天津古文化街的同時修復四座古建筑,天后宮是重點之一。修復工程以保證天后宮中軸線上各殿建筑原有的面貌為主,重修了戲樓、牌坊、前殿,調(diào)整和重建了原來參差不齊、擁擠零亂的兩側(cè)配殿,最后重建了二層結(jié)構(gòu)的皇經(jīng)堂。修復后的天后宮,從東頭的戲樓面向西與面向東的山門之間是能容千人的廣場,戲樓上“樂奏均天”的匾額與山門門額整磚上鐫刻“敕建天后宮”五個字遙遙相對。山門前兩座號稱九丈九高的幡桿(實際測量南桿26.2米,北桿25.94米)加固并保持原貌,兩大幡桿每逢節(jié)日即將旗幡懸上,兩面旗幡上繡著:“津門藝萃百肆迎春,溟波浴日濟運通航。”
天后宮山門外北側(cè)是過街的張仙閣,進山門即牌樓,是木結(jié)構(gòu)二柱一樓式,正面斗拱下是“海門慈筏”四字橫額,北面橫額是“百谷朝宗”。兩側(cè)是重新整修的鐘鼓樓,前殿是面闊三間的過堂殿,殿內(nèi)重塑了王靈官和高大雄偉的加惡、加善、千里眼、順風耳的全身像,前殿門前屹立兩尊修建工程中出土的石獅。前殿后面通過甬路是坐落在高大臺基上的大殿,亦稱正殿,這是天后宮的主體,正殿平面為凸字形,前接卷棚抱廈,后凸出部分稱鳳尾殿,構(gòu)成大殿整體。大殿正中佛龕中重塑天后坐像,四名侍女站立兩旁,面前是供桌、供器,殿內(nèi)兩側(cè)陳列鑾駕一套,十分肅穆莊重。大殿門前兩側(cè)一對石獅,也是這次修建中出土的。大殿臺基周圍均系花崗巖條石包砌,臺基東南角的條石上仍保留“道光二十三年”刻字。
大殿后是面闊五間上下兩層磚木結(jié)構(gòu)的藏經(jīng)閣,在閣內(nèi),分別鑲在下層南北山墻上的壁碑,可見“重修天后宮后樓牌記”,是民國12年重修的記錄。藏經(jīng)閣前臺基兩側(cè)也立有兩座高大的石獅,其中一為1985年修建時出土,一為復制。藏經(jīng)閣后是啟圣殿,系供奉天后父母的面闊三間的小殿。在這次修葺時,在小殿南墻內(nèi)側(cè)發(fā)現(xiàn)壁畫,內(nèi)容是道教的“四值功曹”。正殿和藏經(jīng)閣兩側(cè)重建共20間配殿,最后在啟圣殿西北角重建面闊四間、上下兩層外廓式的皇經(jīng)堂。
修復后的天后宮,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筑群,保留了明代重修后的風格?,F(xiàn)辟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為天津城市發(fā)展的歷史見證,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 在前殿與正殿呈復原陳列,各配殿舉辦了“天津歷史民俗陳列”,于1986年元旦隆重開幕,同時在宮內(nèi)和宮前廣場舉行了有20道各種花會參加的表演,受到各界廣大群眾熱烈歡迎。天后宮是古文化街的中心,修復開幕以來,參觀游覽的群眾絡繹不絕,每逢節(jié)日和天后誕辰日都舉辦民間花會表演,天后宮戲樓也時常演出戲曲,屆時數(shù)以萬計的群眾和外國朋友來此參觀。天后宮——天津民俗博物館已成為中外各界人士和港、澳、臺胞參觀、旅游的盛地。
篇二:天津天后宮導游詞
天后宮俗成娘娘宮,坐落在天津舊城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現(xiàn)古文化街上。始建于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明代永樂元年(1403年)重建,為天津市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
這座海神廟與我國沿海一些城市、臺灣省及南洋各國的“媽祖廟”相同,都是供奉一位神女——宋代福建蒲田縣賢良港出生的林默。傳說她自幼聰慧,15歲便精通醫(yī)理為人治病,決心終生行善濟人。她熟諳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險船工和漁民;她還能觀察風云變化,預測天氣,告訴船戶可否出航,保護漁舟、商船的安全,被人們尊稱為神女。她死后被奉為神抵,立祠供奉,尊稱媽祖。以后又經(jīng)宋、元、明、清各代朝廷敕封,加封天妃、天后,列入祀典,成為人們信仰的海神。
天后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現(xiàn)存山門、牌樓、鐘鼓樓、前殿、正殿、藏經(jīng)閣、啟圣殿等。正殿內(nèi)“娘娘”塑像高2.7米,身披霞披,頭戴鳳冠,四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兩旁,殿內(nèi)兩側(cè)還陳列鑾駕一套。山門前有兩棵幡桿高26米(南桿實高26.2米,北桿實高25.94米),為明清遺存文物,分別繡著:“津門藝萃百肆迎春,溟波裕日濟運通航”。
天后宮最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舉行酬神演出及聚會娛樂的場所,宮前有廣場和戲樓,兩側(cè)街道形成商業(yè)集市和年貨市場。舊時每月初一、十五,逢年過節(jié),這里香火旺盛;每逢天妃誕辰(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日),還舉行“皇會”,表演龍燈、高蹺、旱船等,百戲云集,萬人空巷。當時天后宮的繁華景象,有詩文記載:“旗飐危培集萬艘,碧溟漕運溯元朝,天妃廟貌依稀在,金鼎香煙繞繡袍”。
現(xiàn)在的天后宮內(nèi)設有天津民俗博物館,在廟內(nèi)兩側(cè)廂房陳列,介紹天津城、天后宮及皇會的興起和變遷,陳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及各種民俗造型(婚禮儀仗、服飾等)、清代水機等文物。
“先有天后宮,后有天津城”,這是天津人對城市發(fā)展的通俗而生動的說法。天后宮是天津城市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它和古文化街一樣,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發(fā)祥地與搖籃。
篇三:天津天后宮導游詞
記得在前兩天,我的大舅舅說要帶我到天后宮玩半天,我一直記著這件事,為了這件事,我和妹妹開心得不得了,都期盼著今天的到來。我們終于等到了到今天的到來。
今天大概2點多鐘,我和妹妹上了舅舅的車子,向著旅游目的地——天后宮出發(fā)。
在路上不是下起了一滴滴小雨,那小雨點落到上的玻璃,顯得模模糊糊。到達目的地后,我們快速的下了車。慢慢地,雨下得越來越大。我們路過一尊石像,那尊石像是一座假山,假山旁有兩只丹頂鶴,那尊石像可得想獲得一樣,我突然想起以前學過的一個詞——栩栩如生,用這個詞來贊美這尊石像是在合適不過的了。
接著,我們興奮的向沙灘跑去,但還沒到沙灘,傾盆大雨就使勁的往下下,打濕了我們的衣服和頭發(fā),我們趕緊找了個商店避雨,幸好衣服還不是很濕,突然,狂風呼嘯,周圍的大樹和小草都被那大風吹得搖搖擺擺。慢慢地,大雨下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我們快步走到了沙灘上,開始玩起沙子來,我挖了一條小小的渠道,水從渠道的一端流到了海里,像一條小河流,跟著我從沙灘上撿到了一個果凍的包裝殼,我把沙子裝進果凍的包裝殼里,往“小河流”的周圍一蓋,就成了“小河流”旁的小山坡,跟著,我用樹枝在小河流旁畫上幾條溪流,看上去像真的一樣。
風浪慢慢的大了起來差點把我們的拖鞋卷走了,表姐和表妹趕緊穿上了拖鞋,妹妹把拖鞋放得遠遠的,而我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后來,才發(fā)現(xiàn)我還剩一只鞋子,幸好我舅舅眼疾手快,一下子把我將要逃跑的拖鞋給抓住了,接著,我接過我的拖鞋,把拖鞋放得遠遠地。
該回去了,我們該去廁所洗腳了,我們在去廁所的半路上看見了一條宏偉而又壯觀一條巨大的船,船頭有一尊金黃色的雕塑,船里有三根又高又長的桅桿,帆是收起來的,船尾也有一尊金黃色的雕像,周圍有幾支大船槳和十支只打炮,船大約長30多米,寬大約10多米。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間,快樂的時光就過去了,真想玩多一會,下一年的暑假我還得到這來玩。在回家的路上我們看見了一道彩虹,那彩虹十分漂亮,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都樣樣齊全,給我們這次旅游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天津天后宮導游詞3篇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天津市古文化街導游詞
下一篇:天津天塔導游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