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介紹北京鐘鼓樓的導游詞范文
北京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東城區(qū)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力量的結晶,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在城市鐘鼓樓的建制史上,北京鐘鼓樓規(guī)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見證中國近百年來歷史的重要建筑。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篇介紹北京鐘鼓樓的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5篇介紹北京鐘鼓樓的導游詞范文(一)
各位團友,我們眼前一前一后兩座高大的建筑就是鐘鼓樓。鐘鼓樓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即今天的東城區(qū)地安門外大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占地約13000平方米。
鐘鼓樓是鐘樓和鼓樓的合稱。在古代,鐘樓和鼓樓通常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帶,作為報時和聚眾議事的工具,還有另一種,建于宮廷內,做報告時間和朝會時節(jié)制禮儀之用。鐘鼓樓各地都有,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元明清三朝,北京的鐘鼓樓相當于每日發(fā)布標準“北京時間”的國家授時中心,是鐘鼓樓中的“權威”。
元代鼓樓在大都中心,原名齊政樓,取齊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義,其位置在明清鼓樓以西,今舊鼓樓大街南口。明永樂十八年營建北京城,重建鐘鼓樓。據談遷《北游錄》記載,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鐘樓和鼓樓毀于火災,乾隆時重建,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時,鐘鼓樓上文物遭到了破壞,建筑幸免于毀。民國年間鐘鼓樓對外開放,民國十三年(1923年)將鼓樓改為明恥樓,第二年復改為齊政樓。1957年鐘鼓樓被列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政府撥款重修鐘鼓樓,1987年和1988年鼓樓和鐘樓相繼開放,隨后作為展覽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護和利用。1996年,鐘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在看西方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經??梢钥吹礁叽蟮募馑界姌?,上面有一面巨大的機械鐘。每到整點或者半點自動報時。中國早在宋朝時候,宮廷內就有了以水流作為動力的自動報時的機械鐘,當時叫做水運儀象臺,主要作用是觀測天文,但是,由于這種技術被皇室壟斷,無法普及,終于導致技術失傳。所以,中國古代的城市報時裝置還是使用青銅鐘。鐘樓建筑高大,所以鐘聲可以傳的很遠,把時間告知這個個城市。
而鼓樓在城市中的作用一般是聚集眾人議事,當有重大節(jié)日或者戰(zhàn)爭時候,也用來聚集民眾。此外,古代城市中夜晚是實行宵禁的,禁止一切商業(yè)活動和娛樂活動。每到傍晚,鼓聲敲響,商販們便開始收攤,鋪面也紛紛打烊,待到第二天早上五點敲完亮更鼓以后,人們才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大家一定都很想知道,鐘樓和鼓樓都是怎么工作的呢?那就隨我一起來探索吧„„
清代原規(guī)定鐘樓晝夜報時,乾隆后改為只報夜里兩個更時,而且由兩個更夫分別登鐘、鼓樓,先擊鼓后敲鐘。其計時方式按古人將一夜分為五更來計算,每更為一時辰,即現在的兩小時,19點為定更,21點為二更,23點為三更,1點為四更,3點為五更,5點為亮更。鐘鼓樓每到定更先擊鼓,后敲鐘,提醒人們進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則只撞鐘不擊鼓,以免影響大家睡眠。到了亮更則先擊鼓后敲鐘,表示該起床了。擊鼓的方法是先快擊18響,再慢擊18響,共擊6次,共108響。撞鐘與擊鼓相同。
2001年歲末的午夜11時57分,北京鼓樓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響——25位年輕鼓手表演了《二十四節(jié)令鼓之冬》樂章(鼓譜的作者是中央民族樂團打擊聲樂部首席朱嘯林先生),鼓聲持續(xù)3分鐘,到2002年元旦0 時結束。鼓樓從2002年元旦起,正式對外開放。每天將四次擊鼓,每次15分鐘。
距離我們較近的這一座就是鐘樓(北面那一座),它是老北京中軸線的北端點。原址為元大都大天壽萬寧寺之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后毀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十二年后竣工。其樓身為正方形平面,重檐歇山頂,無梁式磚石建筑。屋頂為黑琉璃瓦綠剪邊,正脊兩端安背獸,兩層屋檐的戧脊上均安獅子為首的五跑小獸。上層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下層檐下施單。
翹單昂五踩斗拱,是我國現存唯一的無梁拱券式全磚石結構的大型單體建筑,也是中國古代建筑中將建筑與傳聲巧妙結合的杰作。樓身四立面相同,當心開一拱券門,左右對稱開券窗,窗上安設石刻仿木菱花窗。內部結構采用復合式拱券,除主體拱券之外,還于圍護墻體中設有環(huán)路通道?;鶠闈h白玉須彌座,周圍環(huán)以漢白玉欄桿。樓身之下為磚砌城臺,城臺上四面有城垛。臺身四面開券門,內部呈十字券結構,東北隅開門,內有石階七十五級供登臨。鐘樓原有明永樂年間鑄造的鐵鐘一口,置放于樓外平地上,后由古鐘博物館收藏。鐘樓內正中位置安架一八角形木框架,其上懸鐘。該鐘鑄造于明永樂十八年,鐘通高7.02米,最大直徑3.40米,重約63噸,為目前我國發(fā)現最重的銅鐘,被譽為“古鐘之王”它是研究古代冶金史和大型青銅器物鑄造技術的重要實物。鐘樓正南為一座與圍墻相連的三聯大門,中門內為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重建鐘樓碑一通,螭首方座,碑首題額《御制重建鐘樓碑記》,碑陽為經筵講官戶部尚書梁詩正奉敕敬書碑文,碑陰為民國十四年(1925年)十月京兆尹薛篤弼書的《京兆通俗教育館記》碑文。
鐘樓后面(南面那一座)是鼓樓。鼓樓總占地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南側門前有石獅子一對,高約1.25米。 鼓樓,初名齊政樓,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明永樂十八年(1420)重建,現存建筑為明嘉靖年十八年(1539)所建.樓高46.7米,,為重檐三滴水木結構樓閣建筑,通高46.7米。樓身有上下二個功能層和中間的一個結構暗層,平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外帶周圍廊;城臺(下層)外顯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內部為拱券結構,前后各有三座券門,左右各一券門,南門前有一對石獅。樓臺東北隅有一門,門內有石梯69級,由此登臨。鼓樓屋頂為灰筒瓦綠琉璃剪邊重檐歇山式,正脊兩端安背獸,平坐周圍以木制滴珠板封護,下層檐為四坡屋頂,各層屋頂戧脊上曾置獅子為首的五跑小獸,現為仙人為首的七跑小獸。上層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下層檐下施單翹單昂五踩斗拱,平坐下施重翹五踩斗拱。室內方磚漫地,外檐裝修采用六抹方格格扇門窗。上層室外環(huán)樓有走廊,設木欄桿,四角支撐有擎檐柱。鼓樓二層內原有主鼓一面,群鼓二十四面,代表代表一年二十四個節(jié)氣,清代的群股如今僅存一面主鼓,鼓高2.22米,長2.25米,腰徑1.71米,鼓面直徑1.40米,已殘破不堪,并在鼓皮上留有侵華日軍用刺刀捅破的刀痕;有木制鼓座,鼓座為紅油漆上雕云紋,高1.8米,長2米,寬1.9米。1988年依據舊主鼓復制兩面新鼓;后又依據清嘉慶年間的史料記載仿制主鼓一面,鼓高2.40米,鼓面直徑1.60米,二十四面小鼓高1.60米,鼓面直徑1.12米。
從前在鼓樓上還有用于計時的“銅刻漏”,可惜早已遺失。據文獻記載:“鼓樓之銅刻漏制極精妙,故老相傳,以為先宋故物,其制為銅漏壺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萬分’,下曰‘收水’„„口安撓神,設機械,時至,則每刻擊鐃者八,以壺水滿為度。涸則隨是增添,冬則用火溫之?!碑斈旯臉菗艄膱髸r,有一定的規(guī)律。每晚7時“定更”,擊鼓兩通,共108聲,以后,每個 更次都擊鼓兩通108聲,直至五更(晨5時)擊最后的“亮更”鼓。擊鼓也有一定的節(jié)奏,至今,北京仍流傳著“緊十 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之說。
鼓樓以漏刻計時,擊鼓定更;從元朝到清朝,鐘樓撞鐘報時的歷史延續(xù)了652年。1924年后鐘樓,鼓樓成為京城民眾教育及娛樂場所。曾一度名為“明恥樓”,展有八國聯軍在北京屠殺和搶掠的圖片、實物和模型?,F在,為了傳承古老民族文化精華,鐘鼓樓文物保管所已完成了銅刻漏的仿制及二十五面定更鼓的復制。再現了“漏刻計時、擊鼓定更、撞鐘報時”的恢弘歷史畫面,精心仿制的 銅刻漏可生動演示古代計時與報刻;每日定更的擊鼓表演,每年新舊交替的撞鐘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走進鐘鼓樓。 鐘鼓樓之上還是鳥瞰北京古都風貌最好的地方,您可以在這里好好欣賞一下北京城。
各位游客,關于鐘鼓樓的講解到此就暫告一段落了,謝謝大家。
5篇介紹北京鐘鼓樓的導游詞范文(二)
鐘鼓樓由鐘樓和鼓樓二樓組成,相互呼應,各司其職
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
鐘鼓樓是中國古代用以司時的公共性樓閣建筑,鐘和鼓原本都是古代樂器,以后才用于報時之用。中國古代鐘鼓樓起源于漢代,據史籍記載漢代已有“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的晨鼓暮鐘制度。唐朝都城長安是一個繁華的都城,其結構實行里坊制,即以里坊為單位,每個里坊圍以城墻,在四面或兩面設房門,定時開啟。而在宮城正門承天門上設置鐘鼓,作為全城的司時中心,早晚根據承天門的鐘鼓聲開啟各坊門及宮門。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內,也于宮城之北建了鐘樓和鼓樓。
北京鼓樓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是建在高磚臺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臺基高達4米,臺上有5間重檐的木 鼓樓擊鼓
構殿樓,樓高46米多。紅墻朱欄、雕梁畫棟,非常雄偉壯麗。北京城內的鐘樓和鼓樓位于京城中軸線北部終點的,由于其類似城樓的建筑形式,飛檐翼角的獨特形態(tài),因此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而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
清代原規(guī)定鐘樓晝夜報時,乾隆后改為只報夜里兩個更時,而且由兩個更夫分別登鐘、鼓樓,先擊鼓后敲鐘。其計時方式按古人將一夜分為五更來計算,每更為一時辰,即現在的兩小時,19點為定更,21點為二更,23點為三更,1點為四更,3點為五更,5點為亮更。鐘鼓樓每到定更先擊鼓,后敲鐘,提醒人們進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則只撞鐘不擊鼓,以免影響大家睡眠。到了亮更則先擊鼓后敲鐘,表示該起床了。擊 北京鐘樓
鼓的方法是先快擊18響,再慢擊18響,共擊6次,共108響。撞鐘與擊鼓相同。
2001年歲末的午夜11時57分,北京鼓樓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響——25位年輕鼓手表演了《二十四節(jié)令鼓之冬》樂章(鼓譜的作者是中央民族樂團打擊聲樂部首席朱嘯林先生),鼓聲持續(xù)3分鐘,到2002年元旦0 時結束。鼓樓從2002年元旦起,正式對外開放。每天將四次擊鼓,每次15分鐘。
如今的鐘鼓樓雖已失去司時的作用,但每到年節(jié),依然能聽到宏厚有力的鐘鼓聲,成為京城著名的一景。
5篇介紹北京鐘鼓樓的導游詞范文(三)
北京鼓樓位于北京市中軸線上、鼓樓東大街與地安門外大街交會處。與鐘樓一起,元、明、清時為北京全城報時中心。北京鼓樓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暮鼓晨鐘”使全城有序可循。1924年后停止,1990年 起,每年除夕恢復鳴鐘擊鼓。鼓樓是一座單體的木結構古代建筑物?;彝餐呔G剪邊,重檐歇山項,通高46.7米,通 面寬34米,通進深22.4米,檐下有單昂單翹五踩斗,旋于彩畫。樓底層共有拱券式門八座;南北各三座,東西務一座。北墻東側有旁門,內有登樓石階梯,南北向傾斜45度,共60級,然后拐彎向西,東西向傾斜45度,亦有9級, 即攀登69級石階梯方到達二樓。二樓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門窗,四周有廊,寬約1.3米,帶木護欄,望柱高1.55米, 建筑面積為1925平方米。第三層是暗層。整座建筑坐落在高約4米的磚石臺基上,通寬為56米,通進深為33 米。南北有磚砌階梯,東西為墁坡路。鼓樓總占地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南側門前有石獅子一對,高約1.25米。
更鼓,為報時器具,置于鼓樓二層上,原有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以代表1年24個節(jié)氣)?,F僅存大鼓 一面。這面大鼓鼓面直徑約1.5米,是用整張牛皮蒙制的,但鼓面已是刀痕累累,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 聯軍侵入北京時日本軍隊所為。當年鼓樓擊鼓報時,有一定的規(guī)律。每晚7時“定更”,擊鼓兩通,共108聲,以后,每個 更次都擊鼓兩通108聲,直至五更(晨5時)擊最后的“亮更”鼓。擊鼓也有一定的節(jié)奏,至今,北京仍流傳著“緊十 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之說。鼓樓上原有銅壺滴漏一座,但早已遺失無考。載:“鼓樓之銅刻漏制極精妙,故老相傳,以為先宋故物,其制為銅漏壺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萬分’,下曰'收水’。
口安撓神,設機 械,時至,則每刻擊鐃者八,以壺水滿為度。涸則隨是增添,冬則用火溫之?!泵駠院?,鼓樓曾改名為“明恥樓”,在樓上陳列 了一些圖片和模型等實物,展示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和搶劫的情形,供人參觀,以示不忘國恥。以后還曾先 后辟為“京兆通俗教育館”、“第一民眾教育館”等。
5篇介紹北京鐘鼓樓的導游詞范文(四)
在古代,鼓樓定更擊鼓、鐘樓撞鐘報時極有規(guī)律。古人將黑夜分為五更,每更次為一個時辰,即現代的兩個小時。元明兩代的報時方法已無據可查,清代原規(guī)定報時方法為:定更及亮更,皆先擊鼓后敲鐘,其二至四更則只敲鐘不擊鼓。乾隆后改為只在夜里報兩次更,每晚定更(即一更,19點—21點)和亮更(即五更,3點—5點)先擊鼓后撞鐘。定更時鐘聲響城門關,交通斷,稱為“凈街”;亮更時,鐘聲響城門開,所謂“晨鐘暮鼓”。擊鼓和敲鐘的方法相同,俗稱:“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如此兩遍,共108下?!惫湃擞?08聲代表一年,一年有12個月,24節(jié)氣,72侯(古人把五天稱為一侯,六侯為一月,一年七十二侯),這些數字相加為108。
在古代,銅刻漏計時,鼓手們聽到鐃響后擊鼓定更,鐘樓聽到鼓聲后撞鐘報時。這一科學的銅刻漏計時、更鼓定時和銅鐘報時程序,系統(tǒng)地為文 武百官的上朝和百姓的生息勞作和生活起居提供了重要的時間參考。清代計時儀器改用時辰香,嚴格定制的時辰香為盤旋狀,均勻燃燒,在經過精確計算的刻度上懸掛小球,下接金屬盤。當香燒到該刻度,球掉入盤中報時,提醒鼓手擊鼓。
5篇介紹北京鐘鼓樓的導游詞范文(五)
大家好,歡迎您到圓明園參觀游覽。
圓明園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區(qū)東部。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約5200畝,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總面積達350公頃。圓明園有“萬園之園”的美稱,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間,原有亭臺樓閣140多處,總面積達350萬平方米。它的陸上建筑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
歷史上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占地5,200余畝(約350公頃),比頤和園的整個范圍還要大出近千畝。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間,所創(chuàng)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yōu)游享樂,并于此舉行朝會,外理政事,它與紫禁城(故宮)同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稱為"御園"。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后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guī)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收藏極為豐富,堪稱文化寶庫。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法國)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guī)模宏大而富麗堂煌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陳設豪華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藝術珍品。據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描述,"園中富麗輝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稱,亦非歐洲人所能想見"。"各種寶貴的珍品,均積聚于此皇家別墅,千門萬戶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紋瓷器和琺瑯質瓶盞,織金織銀的錦緞、氈毯、皮貨、鍍金純金的法國大鐘,精美的圓明園總圖,寶石嵌制的射獵圖,風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額,以及本國其它各種藝術精制品和歐洲的各種光怪陸離的裝飾品,應有盡有。
圓明園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一處規(guī)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大型園林。平地疊山理水,精制園林建筑,廣植樹木花卉。以斷續(xù)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臺、曲廊、洲島、橋堤等,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百余處山水環(huán)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風景群。園內水面約占三園總面積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開鑿大中小水面,由回環(huán)縈流的河道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園內又綴疊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與水系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構成了山復水轉、層層疊疊的園林空間。使整個園林宛如江南水鄉(xiāng)般的煙水迷離,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圓明園體現了我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是當時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園林。乾隆皇帝說它:"實夭寶地靈之區(qū),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園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筑,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筑。"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杰作"。
圓明園這座舉世名園,于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的焚毀,成為我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以遺址為主題,形成了凝固的歷史與充滿蓬勃生機的園林氣氛相結合的獨特的旅游景觀,既具有重大的政治歷史價值,又是一處難得的旅游勝地。圓明園被毀的悲劇,曾是中華民族屈辱的象征,圓明園的重生,已經成為并將繼續(xù)成為中華民族奮發(fā)圖強、日益繁榮昌盛的見證。隨著專項規(guī)劃的出臺,2006年基本建成圓明園遺址公園的目標已經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堅信一個充滿綠色的圓明園必將成為綠色奧運的一顆明珠;一個基本完整的圓明園必將成為人文奧運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