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廣西的導(dǎo)游詞
作為一名導(dǎo)游,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dǎo)游詞,導(dǎo)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導(dǎo)游詞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廣西的導(dǎo)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于廣西的導(dǎo)游詞篇1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南寧旅游,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__。
青秀山在南寧市區(qū)往東南約五公里處的邕江江畔,有一處秀麗的青山,青山頂上有一座高高的寶塔,這就是被譽為“南寧市的巨肺”——青秀山風(fēng)景區(qū)所在。
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嶺,因林木青翠,山勢秀拔而得名。它海拔207米,占地近八百公頃,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風(fēng)吹過時,發(fā)出海濤般的聲浪,形成青山著名一景——青山松濤。青秀山頂上矗立的寶塔叫龍象塔,俗稱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共有九層,后被雷電擊塌了兩層,抗日戰(zhàn)爭期間政府認(rèn)為此塔是日機轟炸南寧的“航標(biāo)”,就把它炸掉了。
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重新修建。它還是保留了明代建筑風(fēng)格,青磚碧瓦,八角疊檐,塔有九層,高60米,塔基直徑12米,有207級旋梯,為廣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頂,可眺望遠(yuǎn)近一二十里的風(fēng)光,南寧城景色更是一覽無遺。與滿山青翠的樹木相映襯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瑤池這兩個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積達到一萬五千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藍天白云倒影水中。池中小島建有宜棲亭和盼鵲亭,微風(fēng)輕拂,正是上得山來的游人歇息的好去處。
瑤池位于供有壯族女神洛甲、聰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寶堂”東邊,面積有五千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兩座,東沿岸的花崗巖青石上刻有八仙聚會瑤池的浮雕圖,形態(tài)栩栩如生。天池周圍種有一片桃林,游人若是春天到此游玩,便可觀賞桃花盛開的美景。天池和瑤池,加上滿山翠木,使青秀山成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空氣調(diào)節(jié)器,成為南寧市區(qū)呼吸新鮮空氣的“巨肺”。
青秀山是南寧市重點開發(fā)的風(fēng)景區(qū),除保護和修復(fù)原有的古跡如董泉、擷青巖崖刻,石香灶等外,還新建了不少景點。如泰國園就是南寧市與泰國孔敬市政府文化交流項目中互建的園林旅游景點,它由泰國建筑師設(shè)計,園內(nèi)完全是泰國風(fēng)貌,游人可到此親身體驗到異國風(fēng)情。
青秀山新修建的大門氣勢不凡,風(fēng)格獨特,為風(fēng)景區(qū)增添了不少亮色。青秀山正以日新月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
關(guān)于廣西的導(dǎo)游詞篇2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青秀山。
青秀山又名青山,是南寧的國家AAAAA級景區(qū)。泰青嶺,因林木青翠,山勢秀拔而得名。它海拔有289米,占地近78公頃,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風(fēng)吹過時,發(fā)出海濤般的聲浪,形成青山著名一景――青山松濤。
青秀山頂上聳立的寶塔叫龍象塔,俗稱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共有九層,高60米,塔基直徑12米,有207級旋梯,為廣西最高的塔。登上塔頂,可眺望遠(yuǎn)近一二十里的風(fēng)光,南寧城景色更是一覽無遺。與滿山青翠的樹木相映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瑤池這兩個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積達15000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藍天白云倒映水中瑤池位于供有壯族女神洛甲、聰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寶堂”的東邊,面積5000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59作,東沿岸的花崗巖青石上刻有八仙聚會瑤池的浮雕圖,形態(tài)栩栩如生。
與滿山青翠的樹木相映襯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瑤池這兩個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積達到一萬五千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藍天白云倒影水中。
好了,下面大家自由活動,一會集合。
關(guān)于廣西的導(dǎo)游詞篇3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河池旅游,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__。
廣西巴馬長壽村歷史上曾是閩粵的轉(zhuǎn)口貿(mào)易重要地、有“小香港”之稱。原來歷史上汀江繞出峰市口后,即來到名聞遐邇的“棉花灘”,可見兩岸石壁聳立,河道陡窄,狹小處僅10米寬,狀如壺口,江水如箭穿越“棉花灘”礁巖直瀉,浪花翻滾如棉絮團團,素有“十里棉花灘,江水自天來”的航道0之稱,緊扼汀江出口。因此,汀江上游的船只到此,均須在峰市起岸,然后肩挑十里過山,再在韓江上游的埠頭———大埔石市落船。出峰市鎮(zhèn),沿河谷下降,不久可以看到河谷對面山腰水渠有水溢出,形成一大片人工瀑布,觀賞間,前面出現(xiàn)棉花灘大壩和地下控制室的分路牌,順著地下控制室的方向山路盤旋下降,轉(zhuǎn)過一個山角,眼睛突然一亮,一座百多米高的大壩就出現(xiàn)在右方的河谷中。初見這大壩,真有震撼的感覺,當(dāng)年乘船過葛洲壩船閘時才有這感覺。一行人急急把車停在地下廠房前面的寬闊處,涌到壩前的公路橋上觀賞、拍照。汀江水已被頭頂上的大壩鎖在上面,壩下已十分安靜,只可見一小部分河水打著旋從水電廠的出水口靜靜涌出,順著還依稀可見險灘怪石的河床流向下游,而下游幾百米處,便是永定河的河口,永定河水也在這里匯入汀江,自此一路不回頭,穿山過嶺,進了廣東界石市。青溪水庫和青溪水電站,過茶陽,到三河時,進入韓江又匯入了梅潭河水和發(fā)源于紫金縣的另一大支流梅江,簡稱三河浩浩湯湯,奔向潮汕平原,匯入大海。
巴馬長壽研究所張副所長對記者說,巴馬人長壽的原因,既有基因遺傳因素,更重要的是盤陽河的水以及獨特的“食譜”和“天然氧吧”。據(jù)悉,巴馬人的祖先大多數(shù)來自外地,個子不矮,女子都很漂亮,這與歷史上幾次民族同化有關(guān)。歷史上的同化與近代的閉塞,使巴馬人形成天然封閉半封閉狀態(tài),傳染病傳入和原發(fā)病都很少。在同化中,神秘的長壽基因悄然“潛伏”下來。研究人員曾對巴馬現(xiàn)有的74位百歲老人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8%的百歲老人屬于長壽家族。巴馬人長壽的原因是綜合性的,簡言之,巴馬在空氣、飲水和食物三方面具有其他地區(qū)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山鄉(xiāng)空氣清新,富含負(fù)離子;飲水方面,巴馬的河水和泉水,多數(shù)經(jīng)過數(shù)千米的伏流才露出地面,從不同的地層中融入了有益于健康的硒、鍶等微量元素,長期飲用能調(diào)節(jié)生理機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食物方面,巴馬人終生吃大米粥和玉米粥,或兩種米的混合粥,世代吃粥,堪稱“粥食長壽鄉(xiāng)”。在巴馬的百歲壽星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只占3%左右,而腸癌則從來沒有過,專家們分析,這同巴馬人食用火麻油(即—油)有很大的關(guān)系?;鹇橛臀兜狼逑?,油而不膩,含有油酸、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可以潤燥滑腸、滋養(yǎng)補虛、降低血壓和膽固醇,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所以火麻油被譽為“長壽油”。
關(guān)于廣西的導(dǎo)游詞篇4
德天瀑布位于中越邊境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橫跨中國和越南兩個國家,最大寬度達200多米,是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
德天大瀑布橫跨中國、越南兩個國家,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國瀑布。它起源于廣西靖西縣歸春河,終年有水,流入越南又流回廣西,經(jīng)過大新縣德天村處遇斷崖跌落而成瀑布。瀑布?xì)鈩莅蹴?,一波三折,層層跌落,水勢激蕩,聲聞?shù)里。
瀑布河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回曲折于參天古木間;更有花草掩映,百鳥低徊。 江水忽遇斷崖,飛瀉而下,站在瀑布之下,水氣蒸騰,上接云漢,其滾滾洪流,折而復(fù)聚,連沖三關(guān)。仰望瀑頂,群峰浮動,巨瀑如海傾;水沫飛濺,如萬斛明珠。德天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碧水長流,永不涸歇,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霧,均各具情態(tài)。其魄力,其氣勢,其風(fēng)采,震魂攝魄,搖動心旌。
m德天大瀑布的美在于變幻多姿,早、午、晚各展現(xiàn)出一幅幅瑰麗生動的美景。中午艷陽高照時,百米來寬的斷崖上,巨瀑如海傾,跌宕50米;沖撞聲回蕩于山澗,數(shù)里可聞。黃昏時,夕陽剛好掛在瀑布上方,暮色中的瀑布如銀簾高掛,似縞絹垂天,織上橘紅偏暗的夕陽和晚霞,美得引人遐想。清晨,如果運氣好,會見到彩虹銀瀑同時展現(xiàn)的美景。瀑布猛撞河谷,激起水花飛濺,使霧氣彌漫山間;朝陽東升時,瀑布前的霧氣折射陽光便產(chǎn)生了彩虹。
彽醬鎘肜肟:
1、每天上午8:30點有一班旅游專線快巴在南寧瑯東站出發(fā),可以直接到景區(qū)的大門口。但時間上面有限制,必須在15:30回去。如果趕不上,可以乘車至大新縣汽車站轉(zhuǎn)車。
2、每天南寧北大客運站有很多班次車往大新縣,抵大新后再轉(zhuǎn)車至德天景區(qū)。因為交通比較復(fù)雜和不方便,所以推薦跟團。従暗憷嘈停
德天瀑布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南山區(qū),靠近中越邊境的崇左市大新縣境內(nèi),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國瀑布。
德天瀑布橫跨中國越南兩個國家,中方瀑布叫做德天瀑布,越方瀑布叫做板約瀑布。瀑布發(fā)育于歸春河的上游,碩龍鎮(zhèn)德天村,距首府南寧市140多公里,自北南流的歸春河流入越南又流回廣西,經(jīng)大新縣德天村處被峙在江心的浦湯島所阻擋,使河水激石咆哮,奪路而下,遇斷崖跌落而形成高達50余米的瀑布。
德天瀑布分三層。第一層河水沿筆直的山勢,俯沖而落在百多米下的山潭中,銀瀑飛瀉,震魂攝魄的風(fēng)采與魅力,搖動人之心旌。第二層比較低緩,山勢在此造了一個幾十米的臺階,讓第一層瀑布猛沖而下后有一個喘息的機會,然后蓄勢而發(fā),形成了最為壯觀的第三層。在第三層已匯聚了從源頭流出的四散的河水,幾乎是垂直流下的水幕,沖擊著寬廣的河面,流淌出一幅掩映在綠樹懷抱中的天然畫卷。
德天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碧水長流,永不涸歇,巨大的跌水分成數(shù)股飛瀉直下,水花四濺,煙霧溟蒙,在陽光下,色彩繽紛,蔚為壯觀。
瀑布上游,河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回曲折,于參天古木間,花草掩映,百鳥低徊,江水忽遇斷崖,飛瀉而下。恰似一巨大銀練,高懸掛于峽谷之上。瀑布之下,水氣蒸騰,上接云漢,其滾滾洪流,折而復(fù)聚,飛瀉而下,連沖三關(guān)。濤聲回蕩于山間,聲若巨雷,數(shù)里可聞,仰望瀑頂,群峰若浮動,巨瀑如海傾,水沫飛濺,如萬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橫跨瀑布,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幾分嬌媚。
德天瀑布是中國最大的瀑布和中最美的六大瀑布之一,以其自然美成為國家特級景點。
德天瀑布位于中越邊境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橫跨中國和越南兩個國家,最大寬度達200多米,是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
瀑布起源于廣西靖西縣歸春河,歸春河是中越兩國的界河,它流入越南又流回廣西,經(jīng)過大新縣德天村,最后從60余米高的斷崖三級跌落,形成了德天瀑布的磅礴景觀。德天瀑布左側(cè),是越南境內(nèi)水量較小的板約瀑布,兩個瀑布一大一小,掛在青翠的山崖間,好像一對親密的姐妹。
游覽時,可以走到瀑布對面的山腰棧道上觀看瀑布的全景,如果想要近距離地看瀑布,還可以在岸邊坐竹筏在河面上看景拍照(竹筏30元/人)。因為是兩國之間的界河,這樣就相當(dāng)于出了一次國,河面上,還會遇到越南人劃著竹筏賣點小東西,挺有意思的。
瀑布旁邊大約50米,便是中越邊境53號界碑,老界碑是清朝的物件,比較古舊了,不少游客在這里合影。界碑這里的一排小商鋪是中越互市,中越邊民在這里進行貿(mào)易往來??梢栽谶@里買到一些越南特產(chǎn),主要是香煙、香水、咖啡、干果、白虎膏之類的,價格不是很貴,可以買一些來做紀(jì)念。當(dāng)然,別忘了貨比三家。
德天大瀑布是德天旅游聯(lián)盟的景區(qū)之一,德天景區(qū)一帶還有明仕田園、通靈大峽谷、伊嶺巖等景點可以一并游覽。由于各景點之間公共交通不便,建議自駕或者報團,一并規(guī)劃兩三天的行程。
關(guān)于廣西的導(dǎo)游詞篇5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榕湖、杉湖原為唐宋時桂州城南護城河,現(xiàn)在湖畔樹木婆娑,湖中澄湖碧水,象碧玉鑲嵌在市區(qū)中心,游人到此不僅能飽覽湖光山色,而且可以尋勝訪古。
湖心亭在榕湖的湖心島上,原建于40年代,1979年兩次重建,現(xiàn)為一組設(shè)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小亭4角,單檐尖頂,坐落岸上,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間,與亭廊構(gòu)成整體,顯出平穩(wěn)中求變化,臨水而有飛動感。
古南門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榕湖北岸。又名榕樹門。據(jù)載為唐代名將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嶺南后,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門,距今正1300多年。
黃庭堅系舟處在榕湖北岸,古南門前,榕蔭亭側(cè)。崇寧二年(1103)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被謫宜州,崇寧三年(1104)經(jīng)桂林,遍覽名山,泊舟此岸。他寫的《到桂州》云“桂嶺環(huán)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融進個人的不幸遭遇,也表達了對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學(xué)家張知靜江府時,在系舟處建榕溪閣,以志懷念。閣久廢,1955年在舊址建榕蔭亭,其后又立碑其側(cè),題為“黃庭堅系舟處”。
湖西莊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少司空李宗瀚建為別墅。張維屏《洼游日記》稱,大門臨湖,內(nèi)有小橋流水,過橋有屋,屋后有軒,軒前有園,整座建筑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今人民禮堂東北側(cè),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后破落,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這里建起擁有十幾幢風(fēng)格各異的庭院建筑,成為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芙蓉亭在榕湖南路西段,榕湖西南岸邊。清代著名桂林畫家羅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館”。1955年建亭,因名芙蓉,亦稱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6柱、6角、單檐、琉璃瓦、攢尖頂亭,高7米,長寬各5。45米,面積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柱間有石欄桿,亭周樹茂蔭濃,秀色可餐。
陽撟在秀峰、象山兩區(qū)相銜,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元代毀于火。明改建石橋,解縉書“永鎮(zhèn)三江”其上。洪武間(1368~1398)桂林城南擴,榕湖杉湖變成內(nèi)湖,名陽塘,橋因湖改稱陽橋。歷代多修葺、擴建。1974年擴建成現(xiàn)狀:石拱結(jié)構(gòu),3跨,各5米,全長22。2米;橋面由20米加寬成32米,瀝青鋪筑,飾以漢白玉雕花欄桿。自古以來,青帶橋一帶就是商業(yè)中心區(qū)。據(jù)元伯篤魯丁《陽橋記》載,橋的兩側(cè),商賈所藏寶物、番貨,以有易無,日千百計?,F(xiàn)在榕杉湖區(qū),市行政機關(guān)、商業(yè)網(wǎng)點、賓館環(huán)立,這一地帶,更成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經(jīng)濟、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在榕湖東側(cè),湖濱飯店前,簇?fù)碛谛∪~樟,夾竹桃與翠竹間的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上。高7米,長寬各4。45米,面積19。8平方米,為6柱、6角、單檐、攢尖頂小亭,3面有石欄桌凳,北面有曲橋通達,是喧鬧市區(qū)中難得的安寧憩息地。每當(dāng)日出,霞光滿亭,激人奮進,嫵媚可親。
蘑菇亭在杉湖湖心島上,由一組圓形水榭與3個獨立單柱圓形亭子組成,總面積近400平方米,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層高樓漓江館頂層俯瞰,湖心島的平面呈美麗的梅花圖案。
補杉亭一名杉湖亭,在杉湖湖心島上,1955年建,為木結(jié)構(gòu),以杉樹皮蓋頂。杉湖畔清代有“補杉樓”,是著名桂林詩人朱琦、龍啟瑞等登臨吟詠之地。補杉亭之名由此而來。亭已廢,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樹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門前,為小葉榕,高18。6米,冠幅直徑32米。南宋文學(xué)家劉克莊(1187—1269)《榕溪閣》:“榕聲竹影一溪風(fēng),遷客曾來系短篷;我與竹君俱晚出,兩榕猶及識涪翁?!备⑽淌潜彼卧娙它S庭堅的號,他游桂林時曾系舟樹下,證實這棵大樹是宋代榕溪閣前兩棵榕樹中的幸存者,樹齡在800年以上。今仍枝葉婆娑,濃蔭蔽日,成為朝夕與游人共處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蔭”。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門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門、城樓,至今仍稱榕樹門、榕樹樓。
關(guān)于廣西的導(dǎo)游詞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