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導游詞1000字左右
河南導游詞1000字左右篇1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開館的南陽漢畫館新館。南陽漢畫館是我國第一座專門珍藏、陳列漢代畫像石刻的藝術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935年,為中國早期藝術博物館之一。它以豐富的藏品和獨特的藝術風采,早已被海內外學者所矚目,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老館原在南陽市西郊的臥龍崗上,占地2700平方米?,F(xiàn)在我們通過這座仿漢門闕,進入庭院,面前這座雄偉的仿漢建筑,坐西向東,南北寬118米,中間高21米,占地80畝,館藏漢畫像石刻近3000塊,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目前開放的是一樓綜合館的基本陳列部分,其中國家一級品119件,是現(xiàn)今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漢畫石刻藝術陳列館。 好,我們現(xiàn)在就步入畫卷中,一覽千古情。大家看,大廳里這二尊珍貴的大型石獸“天祿”、“辟邪”,已經飽經了2000多年的風雨滄桑,是全國絕無僅有的漢代大型圓雕藝術天之意。這兩尊石獸虎頭鳳尾,鱗身雙翼,造型古樸,栩栩栩如生。您千萬別小看他們,這二尊石獸早在唐代就已經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賢的《后漢書。孝靈帝紀》、北宋歐陽修的《集古錄》、沈括的《夢溪筆談》都曾提到這二尊漢雕石獸。
大家知道,南陽盆地地處豫、鄂、陜三省交會處,這里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適宜,水陸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先進的地區(qū)之一,也是著名的戰(zhàn)略要地。早在戰(zhàn)國時期,南陽的冶鐵技術就已相當聞名,西漢時南陽冶鐵、水利、農業(yè)生產又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鹽鐵論》稱“宛(南陽)周齊魯,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已成為全國顯赫的最大的商業(yè)城市之一。東漢光武帝劉秀發(fā)跡于南陽,二十八宿(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將領)又多出自南陽一帶,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兩漢時僅分封在南陽的侯王就有47人。這些皇親貴戚、豪族世家、巨戶富商,生時極盡其欲,死更厚葬,競相營造冥宅大墓。這樣,始于西漢的墓內石刻畫像之風,到了東漢就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封建統(tǒng)治階級大講排場,競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寶、偶人、車馬供死人“享受”外,還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閣重門”式的大型畫像石墓室,南陽漢畫像石刻,就是依附這種石墓室而誕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石刻藝術品。
南陽漢畫像石刻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表現(xiàn)的內容也異常豐富。由于南陽漢畫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寫實為主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因而可以說它是兩漢社會的縮影,為我們研究兩漢社會的政治制度、禮儀風俗、經濟狀況、宗教意識、文學書法、美術、音樂、舞蹈、雜技、武術、戲劇、建筑學、天文學、教育學、畜牧獸醫(yī)學等,提供了珍貴的直觀圖象資料。這些漢畫像石刻,雕造工巧,內容豐富,有顯示漢代天文學成就的日月星辰圖;有反映漢代歌舞雜技藝術的舞樂百戲圖;也有高門甲第,連車列騎,宴客投壺的漢代統(tǒng)治者奢華生活場面;還有表現(xiàn)漢代統(tǒng)治階級寵信道教、巫術的升仙圖和神話傳說。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祥瑞廳。漢初統(tǒng)治階段中流行黃老思想,祟信道教、巫術,拜神仙,服仙丹,求長生不老,因此畫像石中有不少表現(xiàn)升仙思想的畫幅,看這幅“羽人神獸”圖,畫中刻繪有“羽人”、“飛廉”。羽人是為道學仙之人,身生幾寸長的毛羽,能從地上自升到樓臺之上,作飛天狀。飛廉是一種神物,乘上它就可以升天,所以凡是表現(xiàn)神仙思想的地方,常常刻繪飛廉。南陽漢畫像石中的飛廉,頭似龍而非龍,身似鹿而非鹿,身生兩翼后拖蛇尾,兩只飛廉,一前一后追逐奔跑,神態(tài)生動自然。大家看這幅“神人騎虎射怪獸”圖,能看出它的雕刻技法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嗎?對,這叫陰線刻,在漢畫像石中是不多見的。南陽漢畫像石的雕刻技法多屬于剔地并施有橫豎紋襯地的淺浮雕,用粗勁的陰線表達畫像的細部。畫像構思大膽巧妙,線條運用剛柔得度,畫像中的各種形象給人以古拙粗放,蒼勁豪邁的感覺。早期的漢畫像石,也有采用平地淺浮雕和陰線刻的雕刻方法,但這種畫像石出土數(shù)量不多,因而也就越發(fā)顯得珍貴。
河南導游詞1000字左右篇2
少林寺有“禪宗祖庭,天下第一剎”美譽。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城西十二公里處的少室山。少林寺自建寺以來,禪、武、醫(yī)舉世聞名,經久不衰,沉積了豐厚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
寺內古碑林立,碑文記載著少林寺的興衰歷史,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塔林,塔林是少林寺歷代僧人的墓地。綠蔭映掩下的高高低低的墓地,造型各異。有四方形、有六角形、有圓錐形、有花瓶型……塔的層級高低不一,最高為七級,是根據(jù)僧人生前的地位,功德大小決定的。讓游客在這寂靜的土地上,既敬佩又敬畏,深感中國古代厚重的歷史教科書呈現(xiàn)在眼前。
最讓人稱贊的是他綠色側方的大雄寶殿,大殿歇山重檐,碧瓦綠甍,雕梁畫棟,氣勢非凡。是眾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場所,殿中間供奉著幾尊菩薩,靠墻有數(shù)十尊羅漢,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怒火滿腔,有的沉思盤算,有的橫眉立目……個個維妙維肖,栩栩如生,讓游客不禁嘖嘖贊嘆。
少林寺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精湛的武術表演“一指禪”、“人體梅花樁”、“飛針穿玻璃”、“頭開鋼刀”、“少林童子功”等等,博得了游客們的陣陣掌聲和喝彩。
少林寺是我國禪武結合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在發(fā)展旅游、傳播中國文化和武術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河南導游詞1000字左右篇3
各位團友、各位游客:大家好!
太行山大峽谷位于山西壺關縣東南部,西北距長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東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游區(qū)面積93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74.9%,共有景觀400余處。是山西省重點建設的旅游區(qū)之一。
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游區(qū)以五指峽之奇、龍泉峽之雄、王莽峽之秀、紫團洞之幽繪成了一幅壯麗畫卷。景區(qū)內四時之景異彩紛呈,春來鳥語花香,夏至萬花競嬌,秋日紅葉滿目,冬季堆銀掛玉。
景觀奇妙有趣,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奇百態(tài)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偉壯觀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置身其間或拾階而上,時見濃蔭蔽日,溪水潺潺;時聞飛瀑瀉銀奔騰轟鳴,珍禽異獸飛鳴長嘯。
駐足山間,可仰望星月游移,奇峰變幻;站立山巔,可俯瞰云海蒼茫,彩霞沐日,日落日出。太行山大峽谷的自然風光可謂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太行山大峽谷不僅自然風光得天獨厚,而且人文景觀名勝薈萃,自古以來,吸引著無數(shù)封建帝王、文人騷客,前來游歷、觀光。
一代梟雄魏武帝曹操揮師北上,曾留下千古名句《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崔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國至紫團山中,隱居習字;……這里還留下了唐朝代大詩人李白的《北上行》、杜甫的《憶昔行》、白居易的《初入太行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紫團參》、當代作家趙樹理的《游紫團洞》等不朽名作。這些贊美大峽谷雄渾、豪邁、幽雅、古樸的風情,成為游蕩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樂章旋律的一部分,匯合成一曲風從太行來的詠嘆調。
20_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fā)布。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分別是:雅魯藏布大峽谷、金沙江虎跳峽、長江三峽、怒江大峽谷、瀾滄江梅里大峽谷、太魯閣大峽谷、黃河晉陜大峽谷、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太行大峽谷、天山庫車大峽谷。
紅豆峽
太行山大峽谷紅豆峽自然風景區(qū),位于山西省壺關縣境內,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qū),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和中國最美十大峽谷。
由于境內生長著寓意相思的珍稀樹種“紅豆杉”故被譽為“中國情峽”。
紅豆峽雄奇險幽,集北方陽剛粗狂與南國陰柔和美于一體,可謂匯千峽之秀,納萬種風情。這里有雄山秀水,直壁斷崖。
整條峽谷由億萬年前造地運動形成,斧砍刀削,絕壁對峙,河谷高斷,瀑潭疊出,巖層豐富,化石眾多。
這里林木蔥郁,生態(tài)完好,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仿佛一座天然氧吧。在峽谷深處的裙褶形溝坡上,成片生長有2萬余株天然紅豆杉,這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實為罕見;方圓2.5平方公里的石樹公園,奇石林立、樹木參差、石樹相依,渾然天成,獨具特色,為專家學者拍案叫絕;峽谷內還開發(fā)建成極具觀賞價值的雜果園和植物園,是情侶幽會、休閑觀光的好去處。
這里有鄉(xiāng)村人家,田園風光絕佳。民風淳厚,民俗淳樸,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如詩畫卷,不失為都市人返樸歸真的理想境地。
這里有商煙隋磚,文化底蘊厚重。穿峽而過的白陘古道是上黨古八陘之一;建于隋代和明代的滴谷寺、九連寺,遺址尚存,壁畫、石刻、碑碣等遺產頗豐,是探索、考察、研究史前文化、古代歷史和佛教文化的現(xiàn)實教材。
此外,這里還有紅豆峽保衛(wèi)戰(zhàn)炮臺遺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通過對以上資源的初步開發(fā),紅豆峽自然風景區(qū)已成為集自然生態(tài)旅游、地質古道旅游、宗教民俗文化旅游、休閑娛樂旅游、攀巖探險旅游、愛國主義教育旅游等一系列旅游項目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峽谷山水共天祥地和,紅豆情思品和諧溫馨。紅豆峽美,美在自然;紅豆峽奇,奇在珍稀;紅豆峽幽,幽在深邃;紅豆峽秀,秀在玲瓏。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充分體現(xiàn)的是陰陽比和、古今結合、人與自然和諧。主要景點有七仙峪、三疊潭、紫云嶺、鋸齒嶁、龍眼泉、滴谷寺、石樹苑、紅豆谷、植物園、鵝掌溝等。沿峽入境,如墜畫廊,千峰競秀,萬木爭奇,清流潺潺,飛瀑迭迭,湖光山色,五彩紛呈。正如詩人所贊“此景本應在天上,醉佛失手落人間”。游客至此,可攀崖賞紅豆,一線天中游,幽谷觀奇景,湖潭戲青波,擺渡思古韻,隔岸唱情歌,享受的是和諧、和美、和合,體味的是溫情、溫馨、溫暖。紅豆,讓人心心念念,情意綿綿!紅豆峽,讓人物我兩忘,魂牽夢縈
八泉峽
八泉峽風景區(qū)因主源有八道大水同出一地故得八道水。20_年旅游開發(fā)時,又依峽谷中部又有兩處八泉,三處泉數(shù)均合“八”數(shù),易名太行八泉峽。
太行八泉峽,是太行山大峽谷群中品位最高,內涵最豐富,結構參差,氣勢宏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景區(qū)。它南起橋上古橋,北至石子河畔,東負梯腦山脈,西連石河沐岑脊。
境內:海撥最高的山峰達1700余米,澗壑最低處僅600余米,相對落差達1100余米,總面積170平方公里。
峽谷全長11公里,流城面積60.3平方公里。泉源300余處,飛瀑30余條,主源八道水流量1m3/秒。
現(xiàn)已開發(fā)面積為32.14平方公里,依地理位置及內容設置,共分四大景區(qū),十大景點,百余個景觀,四大旅游項目。
四大景區(qū)為:“偉人峰、伯陽山景區(qū),梯腦山景區(qū)(云崖棧、大瑤洼、天上人家),八道水景區(qū)、石河沐山脈景區(qū)”。
旅游項目為“地上看、水中游、天上觀、云中行”。而分布在石河沐、梯腦山兩條山脈之間的古村、古寨、古寺、古廟及山林景觀、古代戰(zhàn)爭遺跡等90余處景點景觀尚待開發(fā)。
俯瞰全境,東西兩側山巒起伏,中間溝谷斷壁對峙,呈南北走向模臥其趾,由南往北漸次抬升,山峽珠聯(lián)恰如一條騰飛的翼龍。
河南導游詞1000字左右篇4
陳家溝,一個極其普通的村莊,座落在溫縣城東去五公里的青風嶺上。黃河在村南千古流淌。
青風嶺是一道東西蜿蜓數(shù)十公里的土嶺。說是嶺,其實與平地并無二致。只有站在黃河灘,才能看出一點嶺的意思,不過三五丈高的樣子,雨水順嶺而下,積年累月,將嶺坡沖刷成一道道溝壑。土嶺雖不高峻,卻是一道天然屏障,擋住了滔滔黃水,保得一方平安。
清風嶺上,坡崖生草,溝畔長樹,芳草萋萋,林木繁茂——一并隨了溝坡起伏。春夏令月,徜徉其中,可聞百鳥和鳴,可見野花斗艷,疑是進了公園,卻又比公園來得自然。秋日,這里天高云淡,風爽氣清;冬天,一場大雪捂下來,天地一白,不見俗物。
嶺南,黃河灘空曠開闊。滿灘的莊稼,綠地毯一般鋪過去,一眼望不到邊,風吹來,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榮辱皆忘;待到莊稼收割,黃土裸露,濃重的黃色涂抹了整個河灘,一派蒼涼,又令人頓生天地悠悠、獨立大荒的感慨。再往南,但見大河東去,不舍晝夜;對岸邙山青黛,連綿西走。此處原有陳家溝古渡,過河便是三英戰(zhàn)呂布的虎牢關?;⒗侮P西側,有兩座古城堡,一叫霸王城,一叫漢王城,是楚漢相爭時,項羽和劉邦兩軍對壘的地方。緊挨古城堡,便是伏羲畫卦臺,臺下,黃河洛河二水交匯。相傳,伏羲氏見河洛旋匯有感,于是,“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睒嬔蓐庩柊素?。
嶺北,一馬平川,土地肥沃,適宜農耕,廛撲地,人煙稠密。特產四種奇物——山藥、地黃、牛膝、菊花,俱有防病祛病之功、延年益壽之效。號稱“四大懷藥”,馳名中外。再往北,便是逶迤磅礴的太行山,但見云霧縹緲,山在有無之間。
陳家溝面虎牢之險,負太行之雄,地勢北高南低,背風向陽。村中有三條縱貫南北的大溝,分稱東溝、西溝和中溝。小溝沒人計數(shù),不知其數(shù)。村子不算大,近600戶人家,2500多口人,散居在溝溝坡坡之間,約0、5平方公里方圓。街道隨溝就坡,不規(guī)不則,房屋便也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房是瓦房,墻卻有磚砌、有土壘,其間還點綴一座兩座茅草屋,顯然古風古貌。村里綠樹成蔭,溝間多柳,坡上多桐樹、洋槐樹之屬,樹上小鳥唧啁,春來花開,有蜜蜂嗡嗡,有暗香浮動。人家養(yǎng)雞、養(yǎng)羊、養(yǎng)豬,間有養(yǎng)狗,一犬咬,群犬吠;一家雞叫,家家的雞都叫。
飯時,人們端碗出門,圪蹴在街旁,樹蔭下就是飯場。菜是時令鮮蔬,飯卻是各家各樣:中午有鹵面、撈面、大米飯;早晚兩頓,或玉米粥或小米粥,粥中著土產,或南瓜或山藥或紅薯。一邊呼呼嚕嚕吃,一邊唧唧嘈嘈說,家國新聞,鄰里短長,天上神仙事,人間風流話,無所不包,即興話題,隨意發(fā)揮。說到高興處,一個個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那飯便吃不成。話是永遠也說不完的,飯場就永遠具有吸引力。
這里民風淳樸。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守著腳下的黃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年復一年。
在陳家溝徜徉,看見田里耕作的農民,街頭閑聊的老人,村口玩耍的孩子……,不知怎么就想到了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p>
這是一個極不起眼的村莊。比起其他村莊,陳家溝的經濟似乎還略略滯后,因此,外村人提起陳家溝,褒揚者說:古風依舊。貶抑者嘴角迸出一個字:窮??墒?,“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陳家溝小覷不得,它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名氣!改革開放以來,本縣、本省、本國人自不必說,和中國人相像的亞洲人,高鼻子、深眼窩的歐美人,一身炭黑、滿口白牙的非洲人,不遠萬里,不惜錢財,偏偏要往陳家溝來,一批一批的,絡繹不絕。在國外,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有個溫縣,甚至不知道有個河南省,卻知道有個陳家溝。這樣的村莊,偌大的中國,能有幾個?
陳家溝魅力獨具。如今,太極拳已經在全世界傳播開來。作為武術,它可以技擊自衛(wèi);作為運動,它可以強身健體。這個開始澤被人類的拳種,就是從陳家溝走出來的。陳家溝,孕育了奧妙無窮的太極拳。陳家溝,是中外人士向往、游覽、拜師學藝的“太極圣地?!?/p>
這是一個藏龍臥虎的村莊。當?shù)孛裰{道:“喝喝陳溝水,都會蹺蹺腿?!薄皶粫?,金剛大搗碓?!边@個村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幾歲孩童,幾乎人人會打太極拳。自從明末清初陳家溝陳氏九世祖陳王廷創(chuàng)編了太極拳以來,陳家溝代代相傳,名手輩出,傲然屹立于中華武術之林!
陳家溝的習武之風可以追溯到600年前。那時,陳家溝不叫陳家溝,叫常陽村。據(jù)《溫縣志》載:“明洪武初年,元鐵木耳守懷慶(懷慶府轄八縣,溫縣其一),明兵久攻不下,太祖遷怒于民,大加屠戮,時溫民死者甚多……?!泵耖g傳說,朱元璋曾經派兵三次血洗懷慶府。明兵所到之處,見人就殺,見房就燒,使得懷府八縣,白骨露于野,千村無雞鳴,三百里方圓,荒無人煙。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又下了一道圣旨:從山西洪洞縣一帶向懷慶府境內移民。
有個名叫陳卜的青年,祖籍山西澤州(今晉城)東土河村人氏,因家鄉(xiāng)連年干旱,莊稼無收,眼看活不下去,只好扶老拖幼,出外逃荒要飯,輾轉來到了洪洞縣,不想正趕上移民,陳卜一家,也被官兵脅迫,一路東南,往懷慶府而來。
這陳卜,便是陳家溝陳氏一世祖。
陳卜為人仗義,古道熱腸,移民路上,時時扶危救困。來到溫縣境內,陳卜和一些移民筑土為墻,結草為房,建起一個村莊。村須有名,大家敬重陳卜,便以他的姓名為村名,立村陳卜莊(今溫縣北冷鄉(xiāng)陳卜莊)。如今村仍在,名依舊,村東北隅水井上的石蓋,村民傳說“是當年陳卜使用過的石碾盤。”住了二年,陳卜嫌陳卜莊地勢低洼,又遷居常陽村。
陳卜精于拳械。他發(fā)現(xiàn)附近嶺中多有土匪,便在村中設立武學社,教授子弟,保衛(wèi)桑梓?!稖乜h志》載:這個武學社,“開陳家溝世代習武之先河?!?/p>
后來,陳家人丁興旺,在村中漸成大戶,陳家武術聞名遐邇,加之村中溝壑縱橫,人們便把常陽村漸漸叫成了陳家溝。
汲黃河之膏澤,納太行之靈秀。明末清初,陳家溝出了一位武學大師,他就是陳卜的九世孫,如今被人們稱為“太極始祖”的陳王廷。
陳王廷(1600——1680年),字奏庭。據(jù)(溫縣志)載:“陳王廷于武功一道,出類拔萃;熟讀經史,學識淵博。文事武備,皆卓越于一時?!Ш跎环陼r,報國無門,遂隱居鄉(xiāng)里,創(chuàng)拳遺世?!?/p>
陳王廷時值改朝換代,社會動蕩。他久不得志,晚年干脆閉門不出,潛心研究各家各派武術,較其異同,發(fā)其精要。時日既久,心得既多,便萌生創(chuàng)新思想。他在祖?zhèn)魅g的基礎上,博采眾家之長,取法《河圖》《洛書》中的陰陽五行之理,結合中醫(yī)經絡學說和導引、吐納之術,創(chuàng)編了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特色的新拳種。他名之為“太極拳”。
此后,陳王廷又把太極拳的招式化入各類武術器械中,依照太極拳原理,創(chuàng)編了刀法、槍法、劍法、棍法、锏法和雙人推手、雙人粘槍等等。也分別以“太極”名之。其中,雙人推手解決了不用護具也可以練習徒手博擊的技巧和技術問題。雙人粘槍在拼刺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陳王廷創(chuàng)編的太極拳和太極推手,在我國武術史上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成就。
“嘆當年,披堅執(zhí)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下《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種田。趁余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無用,忍讓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顛。常洗耳,不彈冠,笑煞那萬戶諸侯,兢兢業(yè)業(yè)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破邯鄲。陶情于漁水,盤桓乎山川。興也無干,廢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聽其自然。那管它世態(tài)炎涼,權衡相參。成也無關,敗也無關。不是神仙,誰是神仙?”
穿越歲月的塵煙,我們仿佛看到一代宗師輕吟自己寫下的長短句《敘懷》,漫步在陳家溝的林木間。他一定神態(tài)安詳,心境閑適,也有些許的無奈,正如陶淵明。
陳王廷創(chuàng)編的太極拳傳下來了。陳家溝陳氏代代相傳,代代出名手?!按蠛幽媳毖匀ㄕ?,必曰陳溝也”。
陳王廷的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思想也傳下來了。陳氏后人不事張揚,只在族內演練,外界只知道陳家溝有一種拳,名叫太極拳,那拳很厲害,可是難見“廬山真面目”。斗轉星移,漫漫100多年,太極拳不出陳家溝。
清道光年間,河北永年人楊露蟬把太極拳帶出了陳家溝。他在陳家溝學得了太極拳后,到北京教拳,由此,太極拳在社會上傳播開來,并逐步衍變?yōu)闂睢?、武、孫四大流派,譽享九州。說起太極拳,世人只知楊、吳、武、孫,不知有陳。
作為源流的陳氏太極拳,依然蟄伏在陳家溝的溝溝壑壑之間,“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然而,世間凡事,有一失必有一得。惟其如此,陳氏太極拳原汁原味,獨獨保持了其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蓄發(fā)相變、躥蹦跳躍、松活彈抖等特色。還有,太極推手中的挽花、定步、活步、大捋、花腳步(亂踩花)五種對練法,唯陳氏太極拳保留全貌。其他流派只練定步一法,其余四法不傳。
陳家溝依然故我。人們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來時種田,閑來時練拳。拳練成了,有的便出去走鏢,在刀尖上討生話;老了,便歸耕故里,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閑了,人們便說他們的陳家溝,陳家溝的太極拳……
綠樹掩藏的陳家溝,兩步一個故事,三步一個傳說,走上五步,就是一段太極拳歷史。在村中盤桓,如同在太極拳歷史的隧道里穿行?!獤|大溝是個清幽的去處,一溝的柳樹,“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當年,陳王廷就在這里造拳;村南頭有一所故宅遺址,當年陳氏十一世,年方十五歲的孿生兄弟陳恂如、陳申如,從這里出發(fā),夜奔北平皋村,殺得山東幾十個響馬喊爹叫娘,束手就擒;村西玉皇廟如今紅墻黃瓦,一派肅穆。當年,陳氏十二世,八十老翁陳敬柏,在這里被逼無奈,一掌劈死兇僧“黑貍虎”;如今的太極武術館,當年是陳氏家廟廣場,陳氏十三世,耄耋老人陳公兆,為救百姓和官員,奮力掀翻瘋牛;還是在家廟廣場,當年陳氏十四世陳長興,站在戲臺前看戲,立于千百人中間,無論眾人如何推、揎、擁、擠,他腳步絲毫不動,“凡近其身者,如水觸石,不抗而頹?!睍r人稱他是“牌位大王”;陳氏十五世陳耕耘,保鏢走山東,力戰(zhàn)賊魁,一舉全殲,萊州百姓勒石紀念,引得一代梟雄袁世凱派人尋至陳家溝,延他前去教拳;陳長興的高徒楊露蟬,當年棲身的土屋和窺拳的斷壁,至今猶在。他開始是偷學,然后到西大溝的大皂角樹下悄悄練習,大皂角樹而今虬枝如鐵,冠蓋如云,據(jù)說,上面住有神仙,楊露蟬就是沾上了仙氣,才練就了一身太極功夫;“楊露蟬學拳處”的北邊街口,就是當年陳氏十六世陳仲甡、陳季甡兄弟大戰(zhàn)“大頭王”的地方?!按箢^王”驍勇異常,無人能敵。他率兵前來搶掠,被陳仲甡一槍挑于馬下,陳季甡臘木桿一橫,捺住頭顱,眾鄉(xiāng)勇一涌而上,取了首級?!?/p>
走在陳家溝的街道上,讓人感到武風濃郁,好手遍村。低矮的土屋里,曾經住過一位豪杰;簡陋的院落內,曾經產生過一位英雄……。甚疑惑,眼前,圪蹴在街旁吃飯的農民,閑坐在村口的老者,會不會就是一個身懷武功絕技的高人呢?解放初期,駐村工作員張北方在陳氏十八世陳照旭家食宿,兩人熟了。有一天吃了飯往外走,張北方說:“都說你十分本事,露一手叫咱看看?”陳照旭當時手掂煙袋,腳靸布鞋,說:“我有啥呀?!睆埍狈揭晦D身,陳照旭不見了,一看,他坐在丈把高的門樓上,正悠悠地吸煙呢。
就是這些一身土氣的莊稼漢,一旦走出陳家溝,便令世人刮目相看。
1928年,陳氏十八世陳照丕身穿粗布衣,肩背布包袱來到北京,應武林人士之約,在宣武門立擂,連打十七天,逢戰(zhàn)必勝,無一敗績。自此,世人方一睹陳氏太極拳的風采,贊嘆:“陳家溝人厲害!”1929年,陳氏十七世陳發(fā)科,腰別長桿煙袋,在北京與眾多武林高手較技,擲放跌打,威力驚人,被北京武術界尊為“拳術大師”,“太極一人”。當時著名武術家楊季子有詩云:“都門太極舊尊楊,遲緩柔和擅勝場。不意陳君標異幟,纏絲勁勢特剛強?!?/p>
改革開放后,世人似乎才發(fā)現(xiàn)了陳家溝。有人驚呼,發(fā)現(xiàn)了“太極桃花源”!
近三十年來,陳家溝一代太極新人茁壯成長。拳技非凡的陳小旺、當代“中國十大武術名師”之一的陳正雷、拳傳四海的王西安和被譽為新加坡太極拳開山人的朱天才,人稱“四大金剛”,蜚聲海內外。
還有陳小星、陳世通、陳慶洲、陳長留、陳照森、陳桂珍、陳素英、陳春愛……一大批太極俊彥。名揚中華武壇。
人們更把陳小旺的子侄陳炳、陳自強、陳鵬飛等七人,稱為“陳氏七龍?!卑殃愓椎娜齻€子女陳娟、陳斌、陳媛媛譽為“太極三星。”……如今,陳家溝陳氏二十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雖然年紀輕輕,但已經在國內外大賽和太極文化交流活動中嶄露頭角??芍^:“世代人才出不盡,紀元新辟有強弓。”
自1981年3月以全日本太極拳協(xié)會會長三浦英夫為團長的武術團隊訪問陳家溝以來,目前,陳家溝已接待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500批來訪武術團隊。
自1983年5月陳正雷、王西安等訪問日本以來,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四大金剛”和大批太極好手,頻頻應邀出國講學傳拳,足跡遍及五大洲,開創(chuàng)了陳氏太極拳走出國門,與國際武術界交流對話的新局面。
目前,全世界習練太極拳者有1億5000萬之眾,并且人數(shù)還在以強勁的勢頭增長。太極拳,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武術運動,已經成為在世界上叫得響的中國品牌,已經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民族情結。
發(fā)祥于陳家溝的太極拳,真是風光無限。
于是,關于太極拳的研究和討論,熱鬧且熱烈。
太極拳是什么?有人說是“一種狀態(tài)”。有人說是“一個過程”。有人說是“一種情緒”。有人說是“一個境界”……。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越是說不清才越有底蘊?!缫徊俊都t樓夢》。但說太極拳是“哲拳”,乃是所有人的共識。
陳王廷用現(xiàn)象界無所不包的宇宙法則“太極”來命名拳種,已經表明了太極拳的哲學背景。太極本無極,無極即太虛。古人認為,原始混沌的太虛是無極之境,無極之境是靜止的,意理行而生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兑住吩唬骸耙魂幰魂栔^道?!薄瓣庩枴笔枪糯軐W的代名詞,用來說明一切事物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一套太極拳,剛柔相濟、內外協(xié)調、上下相通、快慢相間,形意結合、順逆纏絲,招招勢勢無不具陰陽之理,順乎自然。
但是,如果停留在從形與性上來定義或詮釋太極拳是“哲拳”,那么,也還是不夠。體現(xiàn)太極拳是“哲拳”,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它可以陶冶人。蘊含在太極拳中的太極哲理:平衡、和諧、質能互轉……以及它在高度矛盾中體現(xiàn)出來的超然化境,久習并領悟,自然也是必然地會溶入習練者的生命軌跡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修身養(yǎng)性,完善自我,向更高的人格境界攀升。具體說來,將太極哲理貫穿到自我全人格并引領自我全人格,自會立身中正,虛懷若谷,明事理,識大義……。這應該就是人們所說的“人拳合一”,“太極精神”。
博大精深、玄奧玄妙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全在這個越品越有滋味的太極拳里了。
不管外界對太極拳如何宣揚、贊揚,陳家溝始終是平靜的,波瀾不興。人們種田便種田,練拳便練拳,一切似乎與他們無關。
陳家溝,依然是陳家溝。
在陳家溝,太極拳,依然是太極拳。
不以物喜,不為勢動,這是飽經滄桑后的從容,大徹大悟后的篤定。陳王廷遺風猶存。300多年的太極拳傳承,300多年的太極文化積淀,造就了今天的陳家溝。
陳家溝自有獨特的風采。學校里不僅有朗朗的書聲,更有練拳的身影。體育課,主要內容就是教授太極拳。孩子們放學回家,常被父輩叫過一旁:“走趟架我看看?!本毢昧?,興許會領幾聲夸獎;練不好,隨時指撥,免不了挨幾句數(shù)落;家長有脾氣躁的,幾次糾正不過來,一急,巴掌響到了孩子的屁股上。有女人正做著飯,忽然點手叫丈夫:“這一勢該咋個化?”兩人比劃開了。忽然又是一聲叫:“哎呀不好!”一看,飯煮糊了。飯場上,說起拳,滿口濺星,一時興起,放下碗,“刷刷”就是幾個動作。在田里干活兒,這個說:“纏腕跌法這一招,輕輕逆纏,借力打力,用個朋勁就中了。”那個說:“不對吧,得用捋勁?!庇辛藸幷??!皝恚鸶鹗??!惫ぞ咭蝗?,就在莊稼地頭,你來我往演試……
夜晚,清風嶺上一溜兒幾十個村莊,人安枕榻,雞棲于塒,都睡了。陳家溝卻醒著。樹林中,溝坡間,院落里,到處都是練拳的身影。那拳柔起來如春溪東去,水流潺潺;剛起來若虎嘯山林,龍起淵澤……。拳道深厚的人,一聽拳風,便知道練的是二路還是一路,大架還是小架,甚至知道練者達到了幾層功夫。
黃河灘則是另一番景象,但見人影憧憧,一對對面對面,手搭手,你進我退,我進你退,有人跌倒了,有人往起爬。這是在練推手。雙人推手是檢驗拳勢正確與否、肌膚靈敏程度和徒手博擊的有效途徑,但是難免摔跟頭。灘地的黃沙,軟軟的,柔柔的,人跌上去,簌簌然壓一個坑,不挫皮肉,不傷筋骨,縱然頭上腳下栽下去,依然毫發(fā)無損,僅沾滿頭滿臉黃沙。不少人直練到夜露降臨、雄雞初啼方回。陳家溝人說:“練拳,還是夜里長功夫?!?/p>
一套拳打了300多年。
因為長期習拳,陳家溝村人健康、壽長。清乾隆60年,高宗皇帝在皇宮太和殿舉行“千叟宴”,宴請全國80歲以上、有德有才、兒孫滿堂之人。千位老人中,陳家溝占得兩位:85歲的陳善和88歲的陳毓英?,F(xiàn)今,陳家溝80歲以上的老人有近百位,個個鶴發(fā)童顏,神清氣朗。
河南導游詞1000字左右篇5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鄭風苑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區(qū)東部風光旖旎的鄭韓故城之畔,溱水之濱,長1.2公里,占地面積1000余畝(水域面積200畝),有鄭風苑、鄭聲苑、歷史名人苑和游樂園四大部分組成,主要有樂水亭、鄭風閣、鄭國東門、荷花仙子像、鄭聲苑、琴瑟宮、九曲流英、歷史名人苑等景點。免門票費!
該景區(qū)于2002年7月建成開放。苑內河橋路相連,林水亭相映,吃住游相配。鐫刻有《詩經·鄭風》的奇石,形態(tài)各異;匯聚中國南北方名品的荷花,千姿百態(tài),亭亭玉立;氣勢恢宏、妙趣橫生的壁泉飛瀑,使人猶處深山峽谷;造型別致的情侶小屋,令青年男女留連忘返;兒童樂園中歡聲笑語,樂趣無邊;釣魚臺上寧靜安逸,遮蔭避雨;亭臺軒榭造型各異,古樸典雅;“東周列國志石欄”堪稱中華一絕;在琴瑟宮要以欣賞到2000多年前的鄭國風情舞蹈表演及編鐘、古箏等樂器演奏,繞梁三日,意韻悠遠;登上鄭風閣,四周風光盡收眼簾,窯洞餐廳古香古色,頗具有黃土高原風情。
鄭風苑以她美麗的自然風光、膾炙人口的鄭風詩歌和那纏綿悱惻的愛情傳說故事,使這里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愛情圣地,被譽為“東方伊甸園”、也有人叫‘愛情公園’。在這里可以作詩經覓蹤之旅,品味東方古典愛情的甜美;也可攀巖戲水,蕩舟垂釣,盡情領略她優(yōu)美而迷人的風情!
河南導游詞1000字左右篇6
“Hello!大家好,我是游遍天下旅行社的,很高興當大家的導游。我叫楊學凡,大家可以叫我楊導。今天,我們要去萬仙山,那里有許多美麗的景色等著我們,我們出發(fā)吧!Let is go!"
“ 我們到了!瞧,一座座山聳立在云霧中,真是“霧鎖山頭山鎖霧”啊!大家知道這座 山為什么叫萬仙山嗎?這座山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曾有一萬個神仙飛到這里住,所以取名為萬仙山。這山這么陡,怎么爬呢?請跟隨我進山吧!”
“看,前面有一條長長的通道,那就是絕壁長廊。因為山不好爬才特意修筑了這樣一條蜿蜒曲折的通道,供爬山用。通過這個道路可以直接走到山上,我們上山吧!”
“瞧,我們爬到山上了,底下的景色多美啊!一片蔥綠,幾乎不留一點雜物,還有一些人用過的溜 索。底下花紅柳綠,沒有建筑物,全是大自然的美。這么美的景色,讓我們下山去細細品賞吧!”
“我們下山了!看,正前面的那眼泉就是喊泉 ,只要大喊幾聲水就流的快了。希奇吧,不信來試試。這個喊泉十分奇怪,是怎么回事呢?因為這水是從山澗流出來的,我們一喊,振動了山洞水也就自然而然的流的快了,請大家跟我一起喊喊,讓這山澗里的水流的更快些吧!”
”我們游玩了喊泉,還有一些水池,我們去那里吧.看,那里有小蝌蚪,游來游去,可愛極了!我們可以把腳伸進池塘里,那水清而涼,舒服極了!請大家在這里玩一會吧!”
”好了,大家上岸吧,萬仙山的旅游景點眾多,我講也講不完,希望你們去細細游賞.好了,現(xiàn)在可以自由活動三個小時,你們自己去感受萬仙山的美吧!三個小時后在車上再見!”
請注意:
萬仙山的景色都是大自然給予的,是一處自然的美麗景觀.希望您保護環(huán)境,不亂扔廢紙廢物,爭做一名文明禮貌的好游客,也不要毀壞樹木,做一名保護大自然的游客.
河南特色景點的導游詞范文2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安陽,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叫我崔導吧。今天,我們去參觀殷墟。
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它還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_年7月13日,殷墟通過世界遺產大會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殷墟規(guī)模巨大,范圍廣闊。
殷墟大門是有北京著名的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他的靈感來源于甲骨文的“門”。它看起來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為華夏“門”的鼻祖。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婦好墓,婦好墓是婦好的墓穴。婦好是商代第23代國王武丁的妻子,也是古代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女將軍,婦好曾帶領18000人的軍隊殺退敵人。但是最終婦好因積勞成疾而先逝,于是武丁修了一座婦好墓來紀念婦好。
在婦好墓的右邊,是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是武丁的母親,因大方鼎的銘文上有司母戊的名字,所以后人把這個鼎命名為司母戊鼎。
最后,我們再參觀一下甲骨文碑林。在全國,碑林有很多個。但這個碑林最與眾不同,這里的甲骨文不是名人刻的,也不是著名書法作品,而是用來記錄的。這上面記錄了歷史戰(zhàn)爭,還有最早的彩虹記錄。
今天的旅游到這里就結束了,祝大家旅途平安。
河南特色景點的導游詞范文3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正在安陽殷墟的大門處.我們先來看進苑的這所大門,這座們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專家楊鴻勛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中門字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堪稱是華夏門的鼻祖,門框上浮雕著鳳,虎,饕餮,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墻上浮雕殷代龍形玉塊,是根據(jù)婦好墓中出土的龍形玉塊放大而成,是中華民族早期龍的形象之一。
朋友們,欣賞完這扇大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感受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文化吧!當世界上多數(shù)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的時候,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已經進入了青銅時代,這也是殷墟聞名于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朋友們,您現(xiàn)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是1939年從王陵區(qū)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fā)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jù)估計制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與協(xié)作,從煉銅到澆鑄,從制模到拆苑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xiàn)在所鑄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基本相同,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冶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用來煮肉用的鍋,到了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逐漸演變成了權利的象征。
提到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在商都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筑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屋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重重屋檐,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中國最早的檔案館——甲骨窖穴展廳,1936年這里出土了一批甲骨,編號為YH127,它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甲骨最多的一個坑,共17096片,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卜的結果,以及商朝的天象歷法、商業(yè)、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內容,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在甲骨碑林認過字,觀看過車馬坑后,我們來到了中國最早的女將軍——婦好的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這尊雕像,是華夏最早的巾幗英雄----婦好,它高3.5米,是漢白玉雕塑而成生動的再現(xiàn)了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那么婦好是何許人也?原來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能征善戰(zhàn),深受武丁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社稷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據(jù)甲骨文記載,她多次率兵打仗,還能主持重大宮廷祭祀,在王室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連年征戰(zhàn)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于武丁而死武丁非常悲痛,破例將她葬于宮殿區(qū)內,并在墓坑上精筑以示紀念。大家可以順梯而下,到復原后的墓坑參觀。
各位游客,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今天的講解就先到這里,下面留給大家半個小時的時間自由參觀,繼續(xù)領略殷墟的博大與震撼。
河南特色景點的導游詞范文4
南灣湖源遠流長的歷史遺產,濃郁豐厚的民俗風情而著稱;以幽、樸、秀、奇的獨特風格,山、水、林、島的完美和諧而聞名,是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森林保健功能于一體,具有旅游、休閑、度假、養(yǎng)生、科研、教學等多功能的生態(tài)型旅游區(qū)。是河南省著名的省級風景區(qū)。東有賢隱寺,西有蜈蚣嶺,南有龍?zhí)镀俨?,北有渡口碼頭。賢隱寺北側有信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迄今有1500多年歷史的梁武帝肖衍行宮舊址--梁王壘。時賢嶺上還有信陽抗日時期戰(zhàn)斗遺址,建有抗日戰(zhàn)爭信陽戰(zhàn)場舊址紀念碑,是一塊散發(fā)持久魅力的紅色土地。南灣湖位于信陽市西南8公里處,為河南省著名的省級風景區(qū)。20_年被評為中華十大生態(tài)親水美景第五名。
湖上游有黑龍?zhí)?、白龍?zhí)丁D蠟澈缺姸鄭u嶼,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錯落有致地散布在清碧的湖中,鳥島處處見鳥影,每年有十萬只侯鳥在此繁衍棲息。
南灣湖上游聳立著李先念戰(zhàn)斗過的四望山;下游連著歷史文化悠久的賢隱山。賢隱山上有迄今1400多年的“梁王壘”遺址;有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南陽玄觀廟齊名的賢隱寺;有奇異的仙人床、丈人石、動人神奇的平頂松傳說。登此山,東可眺信陽城貌,西可觀南湖煙波。湖面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50公里,水域面積70平方公里。登上巨龍般的堤壩,放眼望去,眼前煙波浩淼,綠寶石般的島嶼星羅棋布,湖光山色,水天相連。湖的上游,便是榮獲國家金獎的“信陽毛尖”的產地“五云”諸山。
河南特色景點的導游詞范文5
太行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壺關縣東部的晉豫兩省交界區(qū),北距壺關縣城30公里,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
公園涉及三個鄉(xiāng)鎮(zhèn)的23個村,占地面積達4389.4公頃,其中林木面積3287.6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74.9%。公園風光旖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十分豐富。規(guī)劃以五指峽、龍泉峽、五莽峽三大峽谷為主線,開辟紫團洞、云蓋寺、水妖洞和真澤宮四大景區(qū)。共有峽景、水景、山景、石景、樹景、林景和名勝古跡景觀44處,景點400余個。
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tài)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景點有實有虛,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險,巧奪天工,使公園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lián)壁合,相映成趣。公園的景點主要集中在紫團山上。
山距壺關縣城東南60公里,因山有紫氣繚繞成團而得名。山區(qū)萬峰突兀,方圓百里。古稱抱犢,風光絕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牘(山)”之說,是“海內不可多得”之勝境。歷史上有頌揚它的詩詞百余篇及36景詩傳世。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蓋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參園、唐崖碑、將軍峰、翠微洞和白龍?zhí)?。云蓋寺在山巔,亦稱白云寺,有南向的二進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層疊,木質透雕,尤以4組戲劇磚雕而著稱。紫微洞亦稱紫團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處。洞如迷宮,寬窄不等,最高處達50余米,最寬處達30余米,最低窄處則僅容一人側身而入。洞中有“天神”、“羅漢”、“八仙過?!薄ⅰ坝颀埮鯄邸钡热軒r層景點151處,已開發(fā)1500米,接待各方賓客。真澤宮景區(qū)以真澤宮為中心,位在紫團山區(qū)樹掌鎮(zhèn)神郊村。宮內供奉著樂氏二仙女,又稱“二仙奶奶廟”、“二圣廟”。宮外紅墻碧瓦,巍峨莊嚴,內部雕梁畫棟,結構巧妙,占地7000平方米,依山筑砌成五進院落,一院高于一院。有香道、牌坊、山門、當央殿、萬壽亭、鐘鼓樓、寢宮、圣公母大殿及兩側的樓閣式配殿,有陽宮、陰宮、嬰兒宮、奶水宮、梳妝樓等,使整個建筑統(tǒng)一在古樸典雅、高低錯落的環(huán)境之中。太行山峽谷,古有“藏龍臥虎之地”的美稱。不久太行峽谷森林公園,將以“返璞歸真”的氛圍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為游人贊賞、青睞。
太行山綿延千里,象一條青色的巨龍,盤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遼闊的大地上。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稱為南太行林慮山。聞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就構筑在磊山的懸崖峭壁中。因此,該風景區(qū)定名為“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qū)”。這里是國家級風景浼勝區(qū),也是“亞州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主要景區(qū)面積有100平方公里。我國錦鄉(xiāng)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稱,而林慮山是北雄風光最勝處。
林慮山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獨特的山區(qū)氣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秋涼氣爽,平均氣溫12.7。C。
林慮山歷史悠久,匯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景區(qū)內有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71處,旅游資源豐厚。從南北朝時期起,這里就已成為眾所矚目的旅游勝地。
這里曾留下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賢士、文豪武俠、名流高僧、神醫(yī)巧匠的足跡,也有他們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故事。商朝第22代國王武丁,省年時被其父送往王相巖與平民奴隸生活在一起,在此結識了奴隸傅說,發(fā)現(xiàn)其很有才華,他即位后三年不語,方把朝臣說服,請傅說出山并拜為宰相,而武丁得傅說輔佐,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的“殷道復興”。東漢時期,朝中官宦夏馥迫于皇宮之禍,陷姓埋名避難于此,現(xiàn)遺跡尚存。明嘉靖年間游方道人趙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筑景,苦練仙丹,現(xiàn)仍存其師徒墓塔。
景區(qū)氣勢磅礴,風光獨秀。經過近幾年的開發(fā)建設,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太行之魂王相巖、冬夏倒置桃花谷、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天開圖畫黃華山、文物寶谷洪谷山、北雄風光天平山、翠柏園林龍鳳山、石門涌泉萬泉山、龍洞天橋王龍洞等景觀為主體的獨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區(qū)。本書重點介紹太行大峽谷風光。
太行大峽谷北起林州市任村鎮(zhèn)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順縣井底村,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200米,最窄處60米。群山環(huán)繞,山巒重迭,奇峰突兀,臺壁交錯,形態(tài)萬千,森林覆蓋,郁郁蔥蔥,青山流水,懸崖棧道,景色“雄、險、奇、秀”。站在高處眺望,抬頭是景,低頭是景,左看是景,右看是景,景色迷人。主要景區(qū)有:山前景區(qū)、王相巖景區(qū)、仙臺山景區(qū)、桃花谷景區(qū)、太行平湖景區(qū)、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等。那三九冰雪桃花開的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洞結冰的冬夏倒置奇觀,更是令游人神秘莫測、贊口不絕。
太行大峽谷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著四方游客。每年接待觀光野營、休療養(yǎng)生、滑翔攀巖等大批游客?,F(xiàn)在北京、河南、上海、廣州等多家電視臺、電影制片廠來此作外境地,拍攝電視、電影片,著名的電影片《李雙雙》和電視劇《難忘歲月——紅旗渠故事》等就是在這里拍攝的。每年迎來大批美術院校師生,來此寫生作畫,創(chuàng)作出了無數(shù)優(yōu)秀美術作品。
河南導游詞1000字左右篇7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__X,我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開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焦作溫縣陳家溝景區(qū)參觀游覽。我是此次焦作溫縣陳家溝景區(qū)的導游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游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焦作溫縣陳家溝景區(qū)。
陳家溝,是民間六式太極拳之一的陳式太極拳發(fā)源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東 5 公里處的清風嶺中段,原名常陽村。明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更名陳家溝。
陳家溝也稱為陳溝,移居后即以陳卜為第一代。該行政村隸屬溫縣趙堡鎮(zhèn),距縣 15 分鐘車程,交通方便。
我們剛剛提到陳家溝是陳式太極拳的發(fā)源地。陳氏第十六代陳鑫在他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序中寫到:“始祖陳卜,耕讀之余,而以陰陽開合運轉周身者教于孫以消化飲食之法,理根太極,故名太極拳。”
另外,陳氏第十八代陳績甫在他寫的《陳氏太極拳入門總解》一書中說:在陳家溝西十華里處有一座叫清風嶺的名山,多匪,常襲擊掠奪村莊,管家苦于無法逮捕。早就精通太極拳的陳卜憤然而起,從村中招募數(shù)百人,親率他們攻入賊窟,賊遂被平。從此之后,來學拳者日多,在村中設“武學社”,從而太極拳得到了廣泛開展。
對陳卜創(chuàng)太極拳說,考證家們持否定態(tài)度的居多。但考證家張唯中在《武壇》發(fā)表的《重振國術武藝,發(fā)揚中華文化》一文中,引用了河北省高陽縣人傳授長拳的李從吉先生的談話。李說:“我雖原籍河北省,但遠祖與陳氏一族一樣原來都是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村的居民。據(jù)先祖?zhèn)冋f,那個地方每到舊歷正月在廟前舉行武術大會,頗為盛大。另外,把祖?zhèn)鏖L拳的技法和姿勢,與陳家溝十三勢長拳和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的三十二勢的圖解等一一對照起來看,連名稱都大多相同。因此,可以認為所有這些都是宋太祖長拳流傳下來的?!?/p>
另外,唐豪、顧留馨在《太極拳研究》中也指出:在 1936 年山西洪洞縣出版的《忠義拳圖稿本》(樊一魁編)的這本書中,技法和名稱都與陳家溝傳下來的拳書相同。
陳家溝有令人敬仰的陳式太極拳歷代宗師紀念館,有享譽國內外的陳家溝武術館,有充滿傳奇色彩的楊露禪大師學拳處。其中,歷代宗師紀念館是為紀念太極拳歷代宗師所建。紀念館的前面塑建有太極拳鼻祖陳王廷的銅像以及歷代太極拳宗師的碑碣,碑碣上刻有歷代宗師的簡介,這是中外太極拳愛好者為紀念太極宗師們的所鐫立的。
在陳家溝武術館,可以一覽當代太極拳師的風采。在武術館大廳的四面墻壁上,可以看到當代太極拳名家以及后起之秀的展板。其中當代太極拳大師、陳氏十九世太極拳傳人陳小旺,曾多次奪得全國太極拳、太極推手冠軍,以其精湛的武技折服武林。與他相鄰的是當代太極拳大師、陳氏十九世傳人、全國武術十大名師陳正雷;以及與陳小旺、陳正雷并稱為“四大金鋼”的王西安、朱天才,他們個個身懷絕技,人人身手不凡,傳拳授藝于五湖四海,名聲遠播于世界各地。
楊露禪大師學拳處坐落在青峰嶺下,楊露禪常常攀上青峰嶺頭,藏在樹叢中向下面的武學園內獵看傳拳情景,并在門前空地上練習,電視連續(xù)劇《太極宗師》所講述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楊露禪正是在這里拜陳長興為師,并獲得武當張三豐秘傳拳譜的。之后,太極拳又逐步演變出全國有代表性的“楊、武、吳、孫”等諸大流派。
除此之外,陳家溝還是比較有名的文化遺址。2004 年 4―12 月,在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基本建設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焦作市溫縣陳家溝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fā)掘。共揭露面積 4950平方米,清理出龍山文化、兩周時期和漢代灰坑 480 余座,各個時期墓葬 55 座,龍山時期壕溝 2條,東周時期陶窯 8 座,出土和修復了陶、石、骨、蚌、玉、銅、瓷等不同質地的文物 300 余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龍山文化遺址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有少量石、骨、蚌器和螺螄殼。陶器以泥質灰陶、夾砂褐陶、夾砂灰陶為主,也有少量的夾蚌褐陶、泥質黑陶、泥質紅陶等。紋飾有豎籃紋、劃紋、弦紋、方格紋等,素面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器形主要有深腹罐、小罐、?足、豆、甕、圈足盤、折腹盆、缽、器蓋、器座等。石器有石鏟、石斧、石刀等。骨、蚌器主要是刀、鐮、鏃。西周墓葬共發(fā)現(xiàn) 5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內填土多為紅褐土,在 T36M11 填土中還發(fā)現(xiàn)一具狗骨架。墓葬均為單人一次葬,并且都有木質單棺,葬式為仰身直肢和仰身屈肢,骨架保存較好,只是 M32 的墓主人缺失右臂。5 座墓葬全部都有隨葬品,大多放在頭部,以鬲、簋、豆、罐等實用器的不同組合為主,同時也發(fā)現(xiàn)有生泥坯制成的豆、簋、三足器等冥器,還有少量長條形蚌飾、小銅飾、玉?殘片等。有趣的是,在 M11 的人骨架上部,特別是胸前發(fā)現(xiàn)有大量小螺螄殼,似為有意擺放。
東周時期遺存最為普遍,分布于整個遺址,出土物也最為豐富,發(fā)現(xiàn)的主要遺跡有陶窯、墓葬、馬坑、灰坑、居穴等。東周墓葬發(fā)現(xiàn) 38 座,全部是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形制一般不大。距坑口深0.3 米處發(fā)現(xiàn)馬 2 匹,頭均朝東又昂首向北,側臥且脊背向南,四肢伸直,南北并列,而北部的一匹壓在另一匹的四肢上。從馬匹的擺放及其姿態(tài)來看,可以確定是死后擺放的。在坑的西部,馬骨架的后面,還有較大的空間,但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輪輿的痕跡。
漢代遺存在該遺址中也有發(fā)現(xiàn),主要分布在中部與東部,個別探方內堆積有地層,其他的多為灰坑和水井等跡象。值得一提的是 T76H197,坑壁上部較為齊整,下部外擴成袋狀,底部近乎圓形?;铱觾瘸鲇?2 層獸骨,上層距坑口深 1.8 米,中間的比較集中,也最凌亂,可以分辨出的有 2 具較為完整的狗骨架和 3 個狗頭骨,其他的骨頭相互疊壓,分不清個體,北部也有一具較為完整的狗骨架,四周還有零星的狗頭骨和牛肢骨、牛肩胛骨;下層獸骨距上層 0.96 米,較之上層更為密集、雜亂,沒有完整的個體,只發(fā)現(xiàn) 2 個馬頭骨、2 個羊頭骨、1 個狗頭骨以及大量的馬肋骨、馬肩胛骨、馬脊椎骨、羊下頜骨、肢骨等??觾忍钔林谐鲇胁簧贊h代磚瓦片、飾有花紋的空心磚塊和燒土塊、蚌殼片,也夾雜有龍山時期的籃紋陶片。
關于焦作溫縣陳家溝景區(qū)的介紹就為大家講到這里,現(xiàn)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河南導游詞1000字左右篇8
相聚是一種緣分,我希望大家在相聚的日子里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程留下一個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行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現(xiàn)在的時間是7:30。我們從鄭州火車站出發(fā)沿高速公路途經許昌、漯河,大約有三個小時的時間就到了我們今天的旅行目的地―?岈山。
駐馬店位于河南省中部,西部是低山丘陵,東部為廣闊的平原。面積7.5平方公里,總人口780萬。駐馬店地區(qū)位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交匯地帶。107、106國道和京廣鐵路縱貫南北,行程了以駐馬店為中心,公路,鐵路,航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脈絡具有承東啟西,南北通融之便。
朋友們,馬上就到駐馬店?岈山小區(qū)了,接下來我向大家先介紹一下概況,?岈山位于駐馬店遂平又名嵯峨山,八寶玲瓏山。相傳這里過去沒有山,而是一片中原。按古時的說法,每個地方都有一個掌管本地風調雨順的神仙,這里的神仙叫?岈,當時他很年輕,有一年這里遭遇水災后,他沒有辦法回到天庭,吧王母娘娘后花園的石頭一塊塊的仍下來,記過天上的石頭壘成這座山救了水中的百姓。后來玉皇大帝為了獎勵他的愛民之舉,就以他的名字給這座山封名―?岈山。?岈山景區(qū)面積148平方公里,以供的面積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是國家級地質公園,4級景區(qū),?岈山氣候宜人,景色優(yōu)美,區(qū)位優(yōu)勢的?岈山優(yōu)勢與華山之險,峨眉之秀,雁蕩之幽,奇險奧幽四大特點享有“華夏盆景”江北石林之美譽。
好了,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岈山風景區(qū),整個景區(qū)分作蜜蠟山、南山、北山、六峰山四部分,景區(qū)的精華主要集中在南山部分。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了蜜蠟山部分,請大家注意看湖對面這座獨立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越百丈,就是蜜蠟山峰了。為什么去這樣一個名字呢?據(jù)說這里滿山遍野都是野花,花兒招來很多蜜蜂在此菜花釀蜜,釀的蜜多,又沒有人收取,都凝固在山上的石縫里,每到夏季,經太陽的強烈照射,蜂蜜被曬化后都流了出來,整個山的外表就好像途了一層厚厚的蜜蠟,所以人們吧這座山取名為“蜜蠟山”。附近的百姓到山上去打柴,采藥,放羊時,渴了就接山上的蜂蜜喝,聽起來是在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山腳下的這個湖叫“秀蜜湖”。經過秀蜜湖,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好漢坡”,為什么叫好漢坡呢?因為蜜蠟山體陡峭,中間沒有斷層在1990年春天的時候以為寶島游客來?岈山游玩,走累了就坐下來休息,無意間回頭看了蜜蠟山這個狀況不由感慨:“不要說前面那個大坡了,就是近處的這個小坡準能爬上去就是好漢,我賞他8000臺幣,山下的一位山民聽到后,光著兩只腳一會功夫就到了山頂,這位寶島游客給了這個山民8000臺幣,后找人寫了“好漢坡”三個字,這就是好漢坡的又來了。
說話間我們已經過了石人洞,舞陽洞,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岈山四大奇觀的飛來石,看過《西游記》的朋友們都知道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開一次蟠桃會,傳說有一年的蟠桃會介紹后各路神仙都在為王母娘娘祝壽,這是一只調皮的猴子跑到供桌偷了一個蟠桃,拔腿就跑,正好被王母娘娘的一位仙女發(fā)現(xiàn)了,這個仙女就撿了塊石頭向猴子砸去,猴子一驚,桃子就順手丟了,不偏不遠恰好落在了我們面前這座山頭上,,大家看一下這座獨立的山頭像不像一個猴子?并且摔裂了一條縫,而砸猴子的那塊石頭恰好落在了峽谷的頂端,所以取名飛來石。步入石猴過猶如進入了一個猴子的溫馨家園,三只猴子,其樂融融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和諧的家庭場景。
大家眼前的這尊猴石山谷全世界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最逼真的石猴。站在蓬萊洞看猴石,就好像是一對年輕的情人擁擠在一起,在蜜蠟湖地點觀看似大猴背小猴的猴背猴狀,可謂一石三鳥?,F(xiàn)在我們看見?岈山上最有特使經管一線天,他高10米,長20多米,寬30厘米。人們從里面抬頭看天只能看到一條先故名一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