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中原大佛導游詞3篇
中原大佛,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佛泉寺,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佛教造像。大佛總高208米,身高108米,蓮花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55米。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平頂山中原大佛導游詞,歡迎大家閱讀。
平頂山中原大佛導游詞一: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河南旅游觀光!很高興能為大家導游服務并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還請大家對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今天我將帶大家到魯山縣中原大佛景區(qū)旅游觀光,預祝大家玩得開心。
魯山縣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東麓,東臨煤城平頂山,北接省會鄭州,西與洛陽相望,南與南陽毗連。總面積2432.32平方公里,轄五鎮(zhèn)十七鄉(xiāng),554個行政村。西南北三面環(huán)山,西高東低,山脈連綿,河流縱橫,東向開口與黃淮平原相連。其歷史悠久,于夏商時便初稱魯縣,曾改稱魯陽,因故城地處魯峰山而得名,從1983年至今屬平頂山管轄。魯山縣自然資源豐富,在平頂山四資源優(yōu)勢中占了兩個。這四大資源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黑、白、黃、藍。其中,“黑指的是煤資源,在魯山儲量達1.3億噸。另外,“藍”指的是水資源,在魯山有大、中、小型水庫39座,地熱泉5處,分別是上湯、中湯、下湯、溫湯和堿湯。其中,中湯年平均水溫45。C,下湯年平均水溫29。C,上湯最高是73。C,溫湯和堿湯兩處溫泉年平均水溫21。C。是春秋思想家墨子的故里,至今仍保留著先哲的活動遺跡。這里曾是唐代大詩人元結(字次山)的誕生地,詩人仙逝,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親為撰文書碑。顏碑至今保存完好,顏碑亭矗立于魯山第一高中園內綠樹掩映之中,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魯山縣是全國旅游大縣,昭平湖景區(qū)位于魯山縣中心區(qū)域,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qū),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已形成一個較大的旅游市場,年接待游客量達60萬人次。魯山是宋代名將牛皋的故鄉(xiāng),是清代大俠買壯圖的棲身地,至今仍傳頌著他們石破天驚的佳話。
中原大佛景區(qū),座落在,魯山縣城西50公里,鄭州至堯山高速公路終點,與311國道交匯處,景區(qū)交通便利,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薈萃,擁有世界第一佛、第一鐘,大陸第一湯,伏牛山區(qū)第一寺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是集佛教文化,溫浴遼養(yǎng)、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是河南伏牛山生態(tài)游的龍頭景區(qū)。歷經10多年的建設,景區(qū)初具規(guī)模,知名度日漸提高,已經成為豫西南具有重要影響的旅游景區(qū)。景區(qū)有牌坊、佛泉寺、愿心臺、?;鄞蟮馈⒍Y佛壇、八寶廣場、中原大佛、天瑞吉祥鐘及鐘樓等景點景觀,及配套服務設施組成。
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漢白玉大牌坊,坐北朝南,東西20余米,高15米,坐落在佛泉河南岸,呈五門六柱型。自底座有六根巨柱拔地而起,撐起上面九層玉雕,直達最高處五個門樓。中間的大門樓高昂沖天,兩邊逐漸雙落,典雅古樸,別具風格。
過牌坊,跨過116米長的朝圣橋,迎面來到千年古寺——佛泉寺。
平頂山中原大佛導游詞二:
魯山大佛位于魯山縣的溫泉之鄉(xiāng)上湯村,始建于2002年,05年基本建成,但正遇上非典,于是就一直拖到現(xiàn)在,聽說08年要開光,本來修的禮佛壇現(xiàn)在已拆除重建,目前還沒有正式開放。
魯山大佛身高108米,蓮花寶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15米,計總高168米。其中金剛座內分三層,每層有九個展殿,三個拜佛臺,每個拜佛臺有300平方米,氣勢之雄偉是前所未有的。其外層上部是飛天造型,中部為萬佛龕,下部正南為巨門三個。其下為須彌座,占地6680平方米。整座像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佛身用黃銅、紫銅2700噸、黃金100公斤,為抗震、防風、防災內部用鋼材3700噸支撐,其造型莊嚴、飄逸、氣執(zhí)獨特,可以稱作“全國第一佛”。
畫眉谷景區(qū)位于魯山縣西部堯山鎮(zhèn)境內、石人山風光名勝區(qū)的北麓,總面積30平方公里。景區(qū)距平頂山市100公里,距鄭州、洛陽、漯河、許昌、均在200公里以內,311國道貫串景區(qū),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景區(qū)于2002年11月份起頭建設,2004年4月份正式歡迎游客,2004年12月份被省旅游局定為河南省旅游景區(qū)。 畫眉谷內,瀑、潭、洞、湖、崖、峰、澗、溝、山花、林果、云霧、原始森林等旅游資源齊備,各類景點100余處。景區(qū)中柳綠粉紅色、林密果稠、碧水跌蕩、瀑潭成串,四季風光各異。春季,群山吐綠,百花爭艷,猶以杜鵑為最;最熱的時候,飛瀑歡歌,濃蔭遮日,清涼如春;金秋,萬山紅遍,野果飄香,引人沈醉;寒冬,銀裝素裹,冰瀑樹掛,如雕似玉。游客至此,游峽谷、觀飛瀑、賞杜鵑、嘗野果、聽鳥鳴、住農家、訪山谷、品民風、探谷獵奇、熱帶天然、反璞歸真、氣韻悠然,恰是度假、休閑、觀光、游覽的理想之所。
石人山風光區(qū)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部,景區(qū)面積55平方公里,地處伏牛山東段.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1米.它一年四季景致各異,號稱"三十六處名勝,七十二個景點",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區(qū)。石人山古稱堯山,相傳為劉姓發(fā)源地,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于此而得名.戰(zhàn)國時,偉大思想家,工作外的集體活動家墨翟降世于堯山之下,現(xiàn)存墨子故里遺跡.堯山又名大龍山。夏代,是堯的裔孫劉累立堯祠紀念先祖的處所,為全國劉姓發(fā)源地,后世劉氏宗親多來這個地方尋根拜祖。又因山上眾多石峰酷似人形,后史稱之為石人垛、石人山。 很抱愧,因為您在網(wǎng)易相冊發(fā)布了違規(guī)信息,賬號被屏蔽。被屏蔽期間他人無法拜候您的相冊。 去幫助中心,相識怎樣重新恢復辦事。
平頂山中原大佛簡介三:
中原大佛景區(qū),坐落在,魯山縣城西50公里,鄭州至堯山高速公路終點,與311國道交匯處,景區(qū)交通便利,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薈萃,擁有世界第一佛、第一鐘,大陸第一湯,伏牛山區(qū)第一寺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是集佛教文化,溫浴遼養(yǎng)、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是河南伏牛山生態(tài)游的龍頭景區(qū)。歷經10多年的建設,景區(qū)初具規(guī)模,知名度日漸提高,已經成為豫西南具有重要影響的旅游景區(qū)。景區(qū)有牌坊、佛泉寺、愿心臺、?;鄞蟮馈⒍Y佛臺、中原大佛、天瑞吉祥鐘、佛教文化宮殿、文化碑廊等景點景觀,及配套服務設施組成。
中原大佛所在魯山縣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東麓,東臨煤城平頂山,北接省會鄭州,西與洛陽相望,南與南陽毗連??偯娣e2432.32平方公里,轄五鎮(zhèn)十七鄉(xiāng),554個行政村。西南北三面環(huán)山,西高東低,山脈連綿,河流縱橫,東向開口與黃淮平原相連。其歷史悠久,于夏商時便初稱魯縣,曾改稱魯陽,因故城地處魯峰山而得名,從1983年至今屬平頂山管轄。魯山縣自然資源豐富,在平頂山四資源優(yōu)勢中占了兩個。這四大資源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黑、白、黃、藍。其中,“黑指的是煤資源,在魯山儲量達1.3億噸。另外,“藍”指的是水資源,在魯山有大、中、小型水庫39座,地熱泉5處,分別是上湯、中湯、下湯、溫湯和堿湯。其中,中湯年平均水溫45C,下湯年平均水溫29C,上湯最高是73C,溫湯和堿湯兩處溫泉年平均水溫21C。是春秋思想家墨子的故里,至今仍保留著先哲的活動遺跡。這里曾是唐代大詩人元結(字次山)的誕生地,詩人仙逝,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親為撰文書碑。顏碑至今保存完好,顏碑亭矗立于魯山第一高中園內綠樹掩映之中,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魯山縣是全國旅游大縣,昭平湖景區(qū)位于魯山縣中心區(qū)域,是國家AAAAA級風景區(qū),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已形成一個較大的旅游市場,年接待游客量達60萬人次。魯山是宋代名將牛皋的故鄉(xiāng),是清代大俠買壯圖的棲身地,至今仍傳頌著他們石破天驚的佳話。
高208米的中原大佛屹立于中原大地之上,玉枕山環(huán)抱之中,滿懷慈悲地注視著蕓蕓眾生,完善了“五方五佛”的佛法理念。據(jù)介紹,大佛的建造歷經十年,期間經歷了很多的挫折,最后終于在各級政府、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眾多佛教人士的熱心幫助下,于2008年9月9日(農歷九月初一),由兩岸四地108為高僧大德共同開光面世。一年來,大佛景區(qū)共接待游客及信眾50余萬人次,其中不乏如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一誠長老、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香港佛教聯(lián)合會會長——覺光長老等這樣的高僧大德,更有眾多來自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法國、印度、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的佛教徒不遠萬里,專程朝拜大佛。
鐘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種樂器,也是寺院廟宇必置的器物,每日清晨鐘聲悠揚,象征平安吉祥,所以鐘又稱為吉祥鐘。這個鐘是天瑞集團公司出資,天瑞鑄造公司鑄造的,故冠名為天瑞吉祥鐘, 大鐘于2000年6月份開始鑄造,同年的12月28日完工,于2001年元旦零時零分在這里首鳴21響,標志著我們進入21世紀,因此又稱“世紀鐘 ”。 天瑞吉祥鐘重為116噸,高8.108米,最大直徑為5.118米,厚度達20多公分,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外擊式青銅鐘,于2002年經專家鑒定,獲得世界吉尼斯記錄認證證書。大鐘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又體現(xiàn)了時代的特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大鐘的最上端是一個雙龍頭麒麟身的鐘鈕,相傳他是龍王的第三個兒子,名叫蒲牢,由于生性喜鳴愛吼,因此常把他作為裝飾物鑲嵌在鐘鈕、鐘壁,以及佛教的很多建筑物上;鐘肩部位是由36朵金蔓蓮花組成,蓮花是純潔的法器,又是歷朝歷代名人所喜愛的圣潔的象征。大鐘的上宮部位是由四副吉祥如意圖案組成,分別是金龍戲珠,丹鳳朝陽,祥鶴起舞,瑞麟騰云,分別象征著富貴、平安和吉祥。上下宮部位之間是四副鐘鼎文刻的銘文,共666個字,分別記載了鐘的起源、功用、以及歷朝歷代的名鐘。大鐘鐘腰部位是由56朵如意圖案,象征著我們56個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共享吉祥如意,它是在祝福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的建設一日千里,永不止息。鐘裙部位鑄刻有山、川、日、月、祥云圖案,象征著我們偉大祖國的一片壯美山河。鐘壁東西兩面有兩副鐘鼑文刻的楹聯(lián),東面是“納福增輝,風調雨順”,西面是“永葆萬年,國泰民安”。這座大鐘除了是世界上最重的外擊式青銅鐘這個特點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它是現(xiàn)場鑄造、一次成型的。 中原大佛景區(qū)的佛泉寺
佛泉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一說玄宗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貞觀初年,唐太宗夜做一夢,見佛祖立于中州之玉枕山下,為婆娑湯池眾生遍灑甘露,為之一震,知佛祖點化,即依夢境畫圖,命人于中原大地尋覓。自魯山縣城西行過下湯,進中湯,尋至亂湯(上湯),見之地形與圖相符,喜出望外。寺前沙河南岸終年有溫泉噴出,水質優(yōu)良,水溫適宜,富含礦物質,善治百病,人稱“佛泉”。河北山勢軒昂,紫氣沖天,即于山前尋穴建寺。寺由泉 而得名。
佛泉寺歷經幾度興廢,現(xiàn)修復的有八寶、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
寺前八寶廣場建有8個白玉雕塑,人稱佛八寶。分別是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八件佛教器物。
其含義是:
法輪:佛教中有“大法圓轉,萬世不息”兩句。故將這兩句附會在車輪上面,稱之為法輪,列為八寶第一位。
法螺:海螺是古印度吹奏的樂器,能傳妙音,而佛經中又有“具菩薩意,妙音吉祥”兩句。所以稱海螺為法螺,列為八寶第二位。
寶傘:傘可以避雨遮日,而佛經中又有“遍覆三千,凈一切業(yè)”兩句,寶傘列為八寶第三位。
白蓋:佛經中有《大白傘蓋經》,并有“張弛自如,曲復眾生”兩句經文,故將蓋稱為白蓋,列為八寶第四位。
蓮花:在我國被形容“出污泥而不染”,在古代印度也有類似的說法。佛經中恰有“出污濁世,無所染著”兩句,故把蓮花列為八寶第五位。
寶罐:古印度人用大水罐汲水,頂在頭上,佛經中有“佛智圓滿,具定無漏”兩句,故將水罐稱為寶罐,列為八寶第六位。
金魚:金不怕火煉,魚生性活潑,用黃金鑄成一對魚,即堅固,且活潑,寓意永遠不壞,恰與佛經中“堅固活潑,解脫壞劫”兩句相呼應。故將金魚列為八寶第七位。
盤長:亦稱盤腸,是長條作盤旋回環(huán)狀的花飾,是古印度花紋圖案之一。它與佛經中“回環(huán)貫徹,一切通明” 兩句相應,列為八寶第八位。
佛八寶有明顯的宗教意義,一般用在佛教建筑,其它建筑不用。
佛泉寺釋延佛大法師
釋延佛俗名尚連福,1942年生于河南省登封市。其正值而立之年時,因公致殘,下肢癱瘓,從此盡受世態(tài)炎涼,人間屈辱,幾欲自絕塵緣。其母侯氏乃一偉大女性,以慈母之愛,諄諄教誨,終使連福頓悟人生真諦,立誓皈依佛門,修行參禪。
在其母的陪伴和悉心照料下,連福身背菩薩像,遁入嵩山之中,遠卻紅塵,先后在峻極宮,老母洞,安陽宮,大仙洞,清涼寺,清徽宮,蓮花寺苦修,歷經風雨七災八難,終成菩提正果。于1983年被少林寺永山和尚收為關門弟子,賜法名釋延佛。1987年,釋延佛奉少林寺行政大和尚之命率弟子六人來到已經荒廢多年的寺院嵩山大法王寺,肩負起重興中國最早的菩提道場之一嵩山大法王寺的歷史重任。他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愚公移山之氣概,佛祖禪悟之精神,歷經二十余年,屢克困難,廣種善緣,普度眾生,贏得八方支持,未要國家一分錢,一介殘僧終不辱使命,自籌資金一億兩千多萬元,將一座廢寺重興一座六院七進,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響徹海內外的名寺。
釋延佛在中興大法王寺之際,常憶起當年嵩山老母洞之夢,縈懷心頭而耿耿不忘:“他站在嵩山眺望四方,見一擎天金佛立于群山之中遍灑甘露,面目慈祥端莊??诜Q:‘小小安安,西西號號’八字之言,微妙而有所待?!贬屟臃鹨共荒苊?,反復思量而悟道:“盡虛空而遍法界,佛祖屹于中原群山之中,這小小之山卻有無量造化,我輩當請佛住錫,供奉于中州大地,讓佛光沐浴大千,令三界普潤甘露?!睆拇?,創(chuàng)建中天大佛的弘愿常在他的胸中激蕩,一種不可抗拒的使命感,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心中。
在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指引和支持下,1990年以來,釋延佛拖著殘疾之身義無返顧地踏上了漫長而艱苦的創(chuàng)建之路。他下定決心,要創(chuàng)建一個世界之最的佛教圣像工程,為人類留下歷千年而不朽的寶貴文化遺產,更重要的是讓人民的信仰隨著佛教的法脈而長存于世。是天道之酬勤而有志者事竟成。釋延佛數(shù)載奔波,歷盡艱辛,誠意殷切,十方佛世界普皆予以加被,在社會各界的支持資助下,2002年,終于啟動了創(chuàng)建大佛的浩蕩工程。歷時五年,耗資2.8億人民幣,2007年,中原大佛終于建造竣工,佛像莊嚴祥和,氣勢宏大,巍巍屹立中州,佛光普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