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導游詞歡迎詞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河南洛陽導游詞歡迎詞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古都洛陽?,F在向各位介紹一下洛陽市的概況。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居古代城區(qū)洛水之陽而得名。它東扼虎牢,西據崤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南面向嵩、洛、伊、廛、澗四條河流蜿其間,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
如此險固的地理形勢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歷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據歷年的考古發(fā)掘和大量翔實的歷史文獻驗證先后曾經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立國,時間長達1500多年。此外,又有8個朝代將其作為陪都。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都在這里。因此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洛陽。
即使在今天經過歷史的沖刷,洛陽依然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名勝古跡。數量之多這里就無法歷數了,我們將在隨后的游覽過程中為大家一一講解。
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代化工業(yè)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業(yè)與科技實力和外貿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機場,軸承廠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yè)和研究所;洛陽還有豐富的煤炭、鉬、黃金、鋁土等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絡、航空口岸及海關;還有全國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市場----關林商貿城;有享譽中外的歷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有甲天下的國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會,曾吸引無數中外朋前來一睹盛況,大飽眼福。真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陽正借助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強勁東風,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實施東引西進戰(zhàn)略,加快發(fā)展步伐---撤銷郊區(qū),調整區(qū)劃,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創(chuàng)建國家優(yōu)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礎建設和內外部環(huán)境整治;提出大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對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三大景點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治理;做出為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負重加壓,背水一戰(zhàn)的果斷決策,經過不懈努力,獲得圓滿在功;建設洛浦公園,營造優(yōu)美環(huán)境,再現當年洛浦秋風勝景。。。。。。。
朱仙鎮(zhèn)導游詞 ·中岳廟導游詞 ·岳飛廟導游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游詞
朋友們,洛陽市委、市政府這些舉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明顯的表現出來。這是一個良好開端。相信不久的將來,洛陽定會以嶄新的姿態(tài)讓世人刮目相看,洛陽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我的介紹完了,預祝朋友們今后幾天的洛陽之旅愉快!
河南舞鋼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導游詞
大家好!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歡迎各位朋友到此游覽觀光。位于舞鋼市的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以其良好的動植物、水利等自然資源,于1992年經國家批準設立。如今已覆蓋龍泉湖、二郎山、天池山、九頭崖、九龍山等景區(qū),面積162平方公里。這里山青水秀,綠樹如蔭,降雨充沛,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4.6℃。置身其中,目染萬綠,耳收千籟,百鳥鳴囀山里山外,桂花飄香醉十里鋼城。名景區(qū)景色各異,或觀石,或觀潮,亦可在悠悠十里不見天日的林區(qū)探幽,亦可走進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yè)看真正的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累了有湖光山色給您解乏;餓了,四機荷花三面柳,聞香也解行人饑。治淮第一壩前感湖水滄浪,蝴蝶溪畔聽兒女情長。當歷史的蒼茫與神話的悠遠和現實的浮想聯翩融會在一起的時候,您是不是想過,就這樣留下來吧,做一回真正的舞鋼人。各位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石漫灘水庫大壩繼續(xù)參觀。石漫灘水庫大壩公園,是以建國初期在淮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攔河大壩--治淮第一壩為中心建設的主題公園。公園內水文化景觀豐富:有宏偉壯觀的治淮第一壩、警鐘明珠碑、“75.8”警世碑、禹王洞、煙波洞、展覽館、碑亭、親水亭等,有用于水上游樂的快艇、游船、腳踏船等。
朋友!你置身于石漫灘水庫大壩公園,一定會被宏偉壯觀的水庫大壩及水庫的秀麗風光所陶醉。您可能聽說過,原石漫灘水庫曾澆灌過下游近10萬畝農田,使其成為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您也可能聽說過“75.8”特大洪水沖毀了水庫大壩,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了巨大損失。50年來,石漫灘水庫經歷興建、潰壩、又重新復建的曲折歷史。為使您了解石漫灘水庫的歷史,請朋友們先參觀石漫灘水庫展覽館。
石漫灘水庫位于淮河上游洪河支流滾河上,是千百個治淮工程之一?;春影l(fā)源于桐柏山,她一路匯百水,納千川,逶迤千里,東入大海。自12世紀以后,由于黃河決口,打亂了淮河完整的水系,淤塞中下游河道,變得水旱頻繁,民不聊生。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為了根治淮河水害,造福人民,毛主席發(fā)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新中國以特有的雄心和魄力,掀起了治理淮河的高潮。
展覽館第一部分,展示的是決策與關懷。毛主席題詞后,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等革命先輩,也都紛紛題詞,到治淮工地視察慰問。展覽館中不僅匯集了第一、二代國家領導人題詞和在治淮工地視察慰問的照片,還展示了江澤民、李鵬、朱镕基等第三代領導人,到治淮第一線視察的照片。治淮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興建石漫灘水庫的照片,國務院治淮治太會議決定復建石漫灘水庫的照片,對石漫灘水庫尤其珍貴。
展覽館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原石漫灘水庫。1950年11月6日,治淮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興建石漫灘水庫,1951年4月1日正式開工。承擔施工任務的中建公司和舞陽、西平、方城、葉縣民工共42000人,大千三個月,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水庫一期工程。后又在1956年、1959年二次擴建加固,庫容由0.47億立方米,擴大到O.926億立方米,壩頂高程為109.85米,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在施工期問原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副部長李葆華,中央慰問團團長邵力子,河南省省長吳芝圃等曾到工地視察指導工作,慰問參加施工的干部群眾。照片上展示的是傅作義和參加施工的民工交談的情況。石漫灘水庫建成后和田崗水庫聯合運用,自流灌溉下游近10萬畝農田,使下游幾個鄉(xiāng)成了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xiāng)。1975年8月5日至8日,石漫灘流域連降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造成洪水漫過壩頂,土壩潰決,水庫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展示的這幾幅照片是大壩被沖毀后下游河道及農田被沖毀的情況。
展覽館第三部分展示的是石漫灘水庫復建工程。1991年國務院治淮治大會議決定,將石漫灘水庫復建列入“八五”治淮重點工程。復建的石漫灘水庫工程,大壩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30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1.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626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5180萬立方米,死庫容560萬立方米,是一座防洪、工業(yè)供水、農田灌溉、水產養(yǎng)殖及水力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洪水設計標準為百年設計、千年校核。校核洪水位l12.05米,設計洪水位119.65米,興利水位107米,死水位95米。石漫灘水庫主體工程于1993年9月15日開工,至1997年12月竣工,歷時三年半。圖片展示了在工程施工期間水利部及河南省領導,多次到工地視察慰問的情況、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質量管理及工程驗收的情況。
展覽館第上部分展示了石漫灘水庫的管理和運用。圖片展示了水庫防汛、工業(yè)供水、水利旅游。展覽館第五部分,展示了50年來,淮河流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修建的一座座大型水利工程。
石漫灘水庫自建國初興建到改革開放后重建,凝聚著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心血,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淮河流域人民的關懷。石漫灘水庫展覽館搜集到的各個時期的照片,反映了50年來治淮事業(yè)的偉大成就,反映了石漫灘水庫從興建、垮壩、復建的歷史,從一個方面說明了新中國治淮事業(yè)的輝煌業(yè)績。
朋友們!我們所參觀的展覽館位于警鐘明珠碑下面,出得門來所看到這座建筑就是警鐘明珠碑,她是為紀念石漫灘水庫復建工程竣工而修建的紀念碑。碑座上矗立著兩個弧形柱子,外形像水閘墩,柱子上端由空鐘相連整體看像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H”,淮河、河南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都是“H”,意指石漫灘水庫是由淮河水利委員會和河南省水利廳共建共管的大型水利工程。上部的空鐘意在喚起人們的水患意識,大力興修水利工程,除水害,興水利。在兩柱子下端正中間,是個大型不銹鋼圓球,象征著石漫灘水庫是淮河流域及中原大地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河南洛陽古墓博物館導游詞
大家好!用完午餐以后,我們就乘車前往洛陽古墓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位于洛陽市北郊的邙山冢頭村,乘車大約需要30分鐘。現在我就利用這段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洛陽地區(qū)古墓葬及洛陽古墓博物館的一些情況。
洛陽在中國古代號稱“天下之中”,它地勢平坦,四周群山環(huán)繞,西據崤山函谷關,東扼虎牢關,北依太行、黃河,南望伏牛山、嵩山;伊、洛、、澗四條河流,縱橫其間,即所謂“河山拱戴,形勝甲于天下”。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既是洛陽成為“天下名都”的重要因素,也是蘊藏無數文物瑰寶的有利條件。我國歷史上的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13個朝代,先后建都洛陽。正是洛陽具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積淀,才使邙山上下、伊洛之濱成為蘊育華夏文物瑰寶的風水寶地。
邙山位于洛陽城北郊、黃河南岸,東西綿延100多公里。山勢雄偉,水深土厚,其南又有伊、洛之水自西而東貫流洛陽。墓葬于此,即成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習俗。因此邙山被視為宜于殯葬的風水寶地。自古以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多以邙山作為他們安身長眠的樂土。就連唐朝時位于朝鮮半島的百濟國義慈王及其后代客死洛陽后,也遵循這種習俗安葬于邙山。唐代詩人王建詩云“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在洛陽民間則有“生居蘇杭,死葬北邙”之說。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洛陽先后調查、發(fā)掘了數以萬計的歷代墓葬。眾多的考古發(fā)掘資料證明,這些不同時期墓葬帶有以下明顯的特征:
一、時代蟬聯,自成體系。自龍山文化早期開始,縱橫五千余年的墓葬文化,發(fā)展序列清晰,銜接有序,在中國墓葬制度研究中,具有斷代分明的標尺作用。
二、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墓主人身份等級差異較大。不僅有大量帝王之陵、將相勛臣之冢,而且還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隸刑徒的墳墓。
三、分布廣泛,歷代墓葬大都以洛陽都城為中心而相對集中,尤以邙山最為集中。
為了讓世人了解洛陽地區(qū)的墓葬文化特色,研究我國古代的墓葬制度、墓葬形制及古代的時尚習俗,洛陽古墓博物館于1985年開始興建,并于1987年對外開放。整個博物館占地44畝,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可分為地上和地下兩個部分。地上建筑群體從南往北有漢白玉石門闕一對,館表一座,館表上的表額“洛陽古墓博物館”題字由著名考古學家夏先生書寫,進而為序幕大殿,殿前左右兩側設有復制的漢代天祿、辟邪獸一對。殿后為上下墓區(qū)廳,兩側為配殿。后邊還有四角樓和望景亭。地下部分設有兩漢廳、魏晉廳、唐宋廳和休息廳,各廳之間有通道相連,通道兩側是復原的歷代古墓群。首批搬遷復原的有上自兩漢下至北宋的歷代典型古墓葬22座。其中包括著名的西漢打鬼圖壁畫墓、卜千秋壁畫墓、新莽時期壁畫墓、東漢車騎圖壁畫墓、曹魏正始8年墓、西晉關內侯裴詆墓、北魏孝文帝之孫長山王元醒墓、南平王公瑋墓以及西域安國人唐代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另外還有宋代五座仿木結構雕梁畫棟的磚室墓等。這些墓葬建造的各具特色,或深邃巨大,或結構靈巧,或布局嚴謹,或性質殊別;尤其是琳瑯滿目的壁畫,或表現打鬼儀式、或反映神仙思想、或描繪天體星象、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或再現車騎出行及家庭生活的場景。墓中均隨葬有豐富的明器,其中有一部分可稱的上是國之瑰寶和藝術杰作。記載墓主人身世和功德的墓志,可謂是補正史書的“石史”。另外,在配殿內還陳列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的典型墓葬模型以及歷代葬具和喪葬儀式,以展示洛陽歷代墓葬的演變和時俗風尚。
說到古墓葬,就要首先從“喪葬”二字開始講起。
死,作為人生的一種自然歸宿或終結,是人類無法回避、無法解釋、無法超越的現實問題。這個另人恐懼、焦慮的現實問題,對于史前時期的原始人類來說,自然是一個無法解釋的迷。他們懼怕死亡的降臨,以為死亡不過是向另一個世界的過渡,因此喪葬便成為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大事,并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種.種具有神秘色彩、莊嚴而隆重的喪葬禮俗,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然而,基于靈魂不滅觀念和原始道德觀念而產生的一種宗教性質的社會習俗,“喪葬”二字并不是一開始就結合在一起的,而是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演變過程。
“喪”字在殷商甲骨文中的原意為采桑,后來才被人們借作“喪亡”的“喪”,其意在古代有以下四種說法;一是指失去,二是指死去,三是指尸體,即死者的遺體,四是指哀葬死者的禮儀。
“葬”字在殷商甲骨文中為掩埋死者尸體的象形字,其意是將死者的遺體掩埋在草叢中或者用井字形的棺槨裝殮起來加以掩埋。后人以“葬”字指掩埋死者尸體,當淵源于此。
大約到了秦漢以后,“喪”“葬”二字才開始合稱,其最基本的含義就是指人死后的尸體處理及其有關的禮儀習俗。從程序上看,“喪葬”可以劃分為殯葬禮儀、埋葬禮儀和祭祀服喪禮儀三個部分。
喪葬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產物,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密切聯系在一起,并由生產關系的性質所決定,為其它上層建筑所制約,并隨著經濟基礎和整個社會制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在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中,喪葬有著各自不同的性質、職能和形式。就喪葬的社會作用或意義而言,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河南導游詞相關文章:
1.河南導游詞
5.導游詞大全
河南洛陽導游詞歡迎詞
上一篇:河南的導游詞范文
下一篇:河南的導游詞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