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往事依依》課后反思
課文《往事依依》課后反思
《往事依依》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砹苏n文《往事依依》課后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課文《往事依依》課后反思篇1
授課時,教學目標全部實現(xiàn)。但是有一個問題反饋不是太好:從課文中的往事你能探尋出于漪老師成長的源頭嗎?這個問題是課后練習上的,很多教案書上也這樣問,但是上午在3班上課提問以后卻沒人回答。我想原因是這個問題的問題語言不夠明確。初一學生還不太理解探尋源頭意味著什么。所以下午在四班上課時,我把問題改成了,你覺得于漪回憶的這幾件往事與他最后的成長成功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樣一改,4班學生就比較活躍。
《往事依依》最后老師的教誨有這樣幾句話:你們只讀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課下要有計劃的多讀些好書。我以此為契機,號召同學們每人捐一本書,從下下周開始利用周五的作文課開展閱讀課活動。上午在3班布置過了,但是4班忘了,下周上課要及時給四班同學布置,另外在下下周閱讀課之前要進行好書推介實踐活動。
課文《往事依依》課后反思篇2
在教學中我采用寫作啟示錄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樂于接受。在最后從結構、內容和語言上總結成三點,給學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后,教師提問:你認為本文的開頭符合鳳頭的標準嗎?這樣的問題,既兼顧篇章結構、又能夠品味語言,學生樂于思考回答,在此基礎上,自然得出寫作啟示:文章開頭要緊扣題目,短小而精美。
教學設想和實際教學效果總是存在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語言品味還不夠到位,由于注重競賽形式,并兼顧寫作啟示,為了趕時間,沒能在語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師預設的多,而學生雖有發(fā)現(xiàn),因預留時間偏少,而不能充分展示出來。
二是在總結寫作啟示時,對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發(fā)現(xiàn),應及時關注并給予鼓勵。
三是作業(yè)的布置,應對學習的內容有所延伸和拓展,以鞏固和加深學生印象。
課文《往事依依》課后反思篇3
9月23日,我執(zhí)教蘇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六課《往事依依》。這是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選材精當,內容淺顯,學生易懂。對于這樣一篇內容較為淺易的文章,如果僅僅解讀文本,了解于漪老師回憶的幾件往事,學生的學習收獲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初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們的求知欲望強烈,如果這篇課文沒有一些新的東西,或者沒有一個新的角度,他們往往就會覺得平平淡淡,收獲不多。
怎樣來教這樣一篇課文呢?我反復考慮,數(shù)易其稿,最終定位在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打通閱讀和寫作之路。即用指導學生寫作的方式來閱讀這篇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寫作的方法,受到寫作的啟示。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把閱讀和寫作組合起來,并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問題了。如果用寫作的方法來解剖這篇課文,課上起來肯定毫無生氣,也缺乏閱讀教學的韻味。有人形容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有兩個翅膀同時煽動起來,讓閱讀和寫作比翼雙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教學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寫作框架確定閱讀教學的思路,即從結構入手,以“鳳頭、豬肚、豹尾”的篇章結構確定教學板塊,以寫作指導作為貫穿前后的主線,給人以整體感,同時又有所變化,最后引導到讀書積累上來,以一副對聯(lián)作為結束,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人生的啟迪,體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整合。閱讀教學的精髓在于學生的朗讀,積累,感悟和品味語言的能力 ,這些內容如果分開進行,每一項都有很大的空間,但往往給人一種割裂的感覺,既然我的教學定位在打通閱讀和寫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膽取舍,把課文內容的教學引導到文章的選材上來,把語言的品味教學過渡到寫作語言上來,使之有機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大聲朗讀,之后明確作者圍繞主題,寫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畫、讀千家詩、聽國文老師講課,這些材料能刪去一部分嗎?能顛倒次序嗎?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回答后,自然得出寫作啟示:選材要豐富,并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
教學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閱讀課,所以要有閱讀的味道,定位在閱讀和寫作融合,以閱讀指導寫作。
看了“課文《往事依依》課后反思”的人還看了:
3.教師教學反思范文
4.教學反思怎么寫
10.新教師教學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