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后反思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現(xiàn)行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課文。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準備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后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后反思范文1
《阿長與山海經(jīng)》選自魯迅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文章回憶了作者小時候與保姆阿長相處的幾件事,再現(xiàn)了一位一生很不幸又熱往幸福的農(nóng)村婦女,特別描述了令作者終生難忘的是:大字不識的阿長竟然為他買來了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經(jīng)》,當時給了作者極大的震動,以至于多年后寫這篇文章來感激和懷念這位連名字都不甚清楚的保姆。
以前學習這篇課文時,總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提一個問題,學生討論解答一個問題,卻不知下一步往哪兒走,完全唯老師“馬首是瞻”,因而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今年我嘗試用導學案來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帶著導學案中的問題獨立預習,然后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問題,最后交流展示,慢慢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zhuǎn)于斐斐課件園 FFKJ.Net]自己解決問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這種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導學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的問題設計。問題不宜太細致,注重整體把握;問題不要太多,要抓住重點;問題不易太難,以免學生望而卻步。因此教師必須對課文要有清晰的認識,能準確把握課文的重難點,明確教學目標,科學設計問題,用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引導學生思考探討,快速把握課文內(nèi)容。
對這篇文章,在認真閱讀教材和教參后,我設計了以下幾個預習題:
1、 阿長是誰?《山海經(jīng)》是什么書?阿長與《山海經(jīng)》之間有什么故事?
2、 文中回憶了作者與阿長相處的幾件事?重點寫了什么事?
3、 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找出有關(guān)詞句)
4、 你覺得阿長是個怎樣的人?你喜歡她嗎?作者是嫌惡阿長還是懷念、感激阿長?
5、 本文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阿長?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這五個問題中,第一個問題是檢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了解,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三、四這三個問題是課文的重點,分別從事件、情感、和人物形象幾方面來幫助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情感。第五個問題是寫作上的探究,可使學生借鑒這種寫法在寫作中學習運用。
帶著問題去預習,學生學習語文有了目標,讀起來更專注,而不會盲目;小組內(nèi)更討論激烈,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了課堂;學生不再是旁觀者、聽眾,而是課堂的主體。許多學生嘗試自己去探究問題,找出答案,因而學習語文有了成就感愿意去展示,和大家分享自己探究的成果。教師也不用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而是走進學生,指導他們學習的方法,還可以了解學生的疑難,便于針對性的解答。
正因如此,在小組討論后的課堂交流中,學生表現(xiàn)積極踴躍,問題的答案不是教師講出來,是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赡苡行┑胤讲煌晟?,但卻是他們獨立解決的。教師只需稍加點撥,就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當然,由于初次嘗試這種先學后教的模式,難免還有一些不足,如課堂討論如何更能集中學生的熱情,如何使討論更節(jié)約時間等等,而這正是我們在今后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的。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后反思范文2
隨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對語文教學特別是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廣大語文必須及時更新觀念,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下面我就結(jié)合我對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理解,談談我對前面教學片斷的看法。
我認為要上好新課標下的一堂語課,首先要擺正學生、教師二者之間位置,使二者各在其位,各謀其政。因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間任何越俎代庖的行為都會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
1.擺正學生的位置。就是在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的主體地位?!墩Z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明確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把閱讀的自主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去感悟,去體驗,努力使學生通過閱讀有獲得富有個性的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文章中人物形象,思想感受情,感受的深刻,理解的透徹,才真正能讀懂文本。
2.擺正教師的位置。在新課標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是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那么“其政”首先是服務,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營造和諧的閱讀氣氛。其次是協(xié)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制定閱讀策略等。再次是交流,對于學生的疑惑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切記不可以自己的講析代替學生的閱讀。
為此,在前文的教學片斷中,我極力辦演好自己的角色,組織引導學生自己去直接面對文本。如片斷開始部分,普通的阿長卻讓魯迅先生感念一生,阿長買來的就是一部書,卻讓兒時的魯迅如此欣喜感受動,兩個矛盾情境的設置就是為引導學生去透過表面探究出人物和事件的底蘊。再如,片斷中兩處想象的設計,似有添足之嫌,卻形象地使學生感悟出了長媽媽的熱心和愛心。
其次,對文本的把握要有全局意識,整體意識。對文本的處理要選好突破口,對關(guān)鍵問題的設置要能統(tǒng)攝全局,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而不要把整個文本分解的支離破碎。如片斷中,文中魯迅得到《山海經(jīng)》時為什么產(chǎn)生了如此強烈的感受?這一問題就將后面的三個問題統(tǒng)攝在了一起,使片斷眉目清楚。思路清晰。當然,問題的設計還應注意層次、梯度。
第三,在片斷中,我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調(diào)動學生自身的情感儲備和人生體驗,使學生不斷地走進文本,貼近人物,貼近作者,以使學生與人物、作者在精神上融合在一起。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后反思范文3
對于本課的處理,我自己比較欣賞的地方有三個:
第一, 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合作學習中自己主動去思考。在整節(jié)課中,教師點撥、總結(jié)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其余的時間都有學生來參與,所有問題都在學生主動思考、醞釀中解決,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 教師要將問題設計巧妙,使新舊知識發(fā)生合理而自然的聯(lián)系。從學過的《從白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講美女蛇的長媽媽引導給我買《山海經(jīng)》的阿長,學生感到自然、輕松。問題的設置:從假如阿長是你的保姆,你討厭她的哪些方面?緊接著提出從我討厭她的事例及把《山海經(jīng)》說成《三哼經(jīng)》可推測出阿長什么樣的學識及地位?最后提出:如此沒有文化的一個人,連書也分不清,是如何買到《山海經(jīng)》的?買到書之后她是怎樣的心理?這些問題的設置就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三, 給學生一個主動思考,想象的空間。如在提問中;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jīng)》的?這些問題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他們覺得有話說,有意思。
這節(jié)課給我的影響比較深,它將給我以后的教學啟迪,讓我不斷反思,提高,完善自己課堂教學。
看了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后反思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