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實用范文>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四年級上冊《古詩三首》(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三篇

時間: 浣靜1289 分享

  小學時期的古詩就是對中國文化傳承的一步,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淼氖撬哪昙壣蟽哉Z文《古詩三首》((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一

  課題 古詩三首 課型 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暮、瑟、緣”等7個生字,會寫“暮、吟、題”等13個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3.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chǔ)上理解《題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2)萬物都自己的優(yōu)缺點。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1.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guān)系。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chǔ)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1)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2)萬物都自己的優(yōu)缺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分鐘 一、談話導入,介紹詩人。

  我們在低年級曾學過一首詩《草》,記得嗎?

  (師生齊背《草》)

  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

  我們今天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課件出示2)

  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課件出示3)(出示課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簡介)

  新課教學( )分鐘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暮、瑟”(課件出示4)

  2.學習會寫字

  “暮、吟”(課件出示5)

  指導書寫:“暮”的中間一橫要長一些;“吟”的最后一筆不是點。

  3.理解題意

  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1.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寫下這首詩,通過課前的預習,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指名說題目的意思)

  2.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課件出示6)(生聽課件中范讀)

  3.師:現(xiàn)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jié)合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課件出示7)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師生共同解答“殘陽”“鋪”“瑟瑟”等字。)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5.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過渡語:下因為江邊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覺已到夜晚。

  6.指導學習三、四兩句。(課件出示8)

  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

  詩人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板書:露水 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來形容?(可憐)

  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愛)(板書:景色美麗)

  7.指導朗讀三、四兩句。

  8.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jié)奏,我們根據(jù)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

  四、配樂朗讀,升華情感

  1.指導配樂朗讀。(課件出示9)

  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生配樂朗讀)

  2.談感受。

  師: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來到這深秋傍晚的江邊,領(lǐng)略到這安靜的、優(yōu)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說感受)

  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分鐘 五、拓展延伸,積累語言。(課件出示10)

  你能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做一首新詩,或畫一兩幅簡筆畫嗎?兩樣選擇一個來完成。

  板書內(nèi)容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 月亮 景色美麗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在加點字的正確讀音后畫“√”。

  日暮( mǔ mù) 瑟瑟 (sè bì) 投降(xiáng jiàng)

  二、辨字組詞。

  幕( ) 吟( ) 峰( )

  暮( ) 拎( ) 鋒( )

  三、理解詩句。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mù√ yín√ xiáng √

  二、屏幕 日暮 吟誦 拎水 山峰 鋒利

  三、九月初三這個夜晚多么可愛啊,岸邊草莖樹葉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樣,而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張精巧的彎弓。

  第二課時 (課件出示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chǔ)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1)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2)萬物都自己的優(yōu)缺點。

  3.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分鐘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悠久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詩。

  (板書:《題西林壁》)(課件出示12)

  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步驟嗎?(課件出示13)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多誦讀,悟詩情

  新課教學( )分鐘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緣、降、騷、遜、輸”(課件出示14)

  “降”和“遜”是翹舌音。

  2.學習生字

  “題、側(cè)、峰、廬、緣、降、閣、費、須、遜、輸”

  (課件出示15)

  指導書寫:“側(cè)、峰、緣、降、輸”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都是左窄右寬;“費”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上寬下窄?!熬墶睍鴮憰r左上邊撇折和橫撇相接,下邊彎鉤在首撇上起筆,左邊兩撇中下撇要長?!百M”書寫時上邊的弓字要寬扁、最下邊一橫要長,左邊是撇右邊是豎,貝字稍窄。

  3.理解題意

  三、學習古詩《題西林壁》

  (一)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結(jié)合課文的注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2.師:誰知道蘇軾的生平?(生交流蘇軾的資料。)(課件出示16)

  (蘇軾,字子瞻,好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jīng)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游記詩之一。)

  (二)抓字眼,明詩意

  1.(師指名讀古詩)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2.師: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3.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cè)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課件出示17)(教師板書:橫 嶺 側(cè) 峰 )(教師板書:變幻莫測)

  4.師:你們能用橡皮泥捏出蘇軾描繪的這座山嗎?

  遠近高低各(重讀)不同:向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廬山景色都不相同。(課件出示18)(教師板書:遠 近 高 低)(教師板書:千姿百態(tài))

  5.師: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為什么廬山在蘇軾的眼中,會有怎么多種變化嗎?

  (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教師板書:從不同角度觀察)

  師: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xiàn)在就面對著廬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說一句話嗎?

  不識廬山真(重讀)面目:(識:認清)“我”沒有認清廬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因為我站在廬山中。(課件出示19)

  7.師:這一句里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呢?(“緣”字)讓我們一起來疏通一下筆畫。

  (三)多誦讀,悟詩情

  多誦讀:

  1.師: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廬山?(作者喜愛廬山)作者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奇麗景色流連忘返。你們說,你們能不能把作者那贊美之情用優(yōu)美的嗓子朗讀出來?好,現(xiàn)在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這首古詩。誰還記得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齊誦、輪誦、唱誦、表演讀、疊誦……)好,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四人小組表演

  悟詩情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有感情地朗讀了《題西林壁》。但吳老師有一個地方卻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為什么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jīng)說廬山“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了嗎?(因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是站在遠處看的,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則是身在廬山時看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四)總結(jié)

  師:《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學習古詩《雪梅》

  (一)看圖片、賞雪梅(課件出示20)

  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

  來靜靜地欣賞。

  師:你知道這是什么花嗎?那你知道這種花在什么時節(jié)開嗎?

  生答:梅花

  師:說得對!這是梅花,在冬天開放,很美麗。特別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歡。自古以來,人們把雪和梅作為報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卻爭執(zhí)起來了,怎么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雪梅》這首詩中去探個究竟。 (教師板書:《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課件出示21)

  (二)讀古詩、誦雪梅

  1.借助拼音,把這首詩讀正確。(課件出示22)

  師:看到你們讀書的認真樣,真為你們高興。 2.認讀標拼音的字。

  3.同桌互讀,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告訴他。

  4.指名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注意讀得怎么樣。

  5.去掉拼音指名讀。

  6.當小老師領(lǐng)讀。

  7.聽老師讀,注意節(jié)奏。

  8.自己讀,讀出節(jié)奏。

  師:節(jié)奏感出來了,詩的韻味也就出來了。

  9.男女生接讀。

  10.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女生做回音壁。

  11.齊讀。

  12.背讀。

  13.領(lǐng)背。

(三)品詩句,悟道理。

  師:詩會背了,詩的意思知道嗎?

  1.借助注釋,自己說一說詩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問題,一起解決。

  3.和同桌說一說詩的意思。

  4. 一起說詩意。

  師: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說。

  1.從后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點是:雪白 梅香(教師板書:雪白 梅香)。這首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訴我們?nèi)烁饔兴L(教師板書: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讀到的;“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

  6.帶著理解再讀本詩。

  (四)談雪梅、拓詩詞。

  1.簡介詩人。 (課件出示23)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盧鉞,是宋朝人。他非常喜愛梅花。

  2.談雪梅的關(guān)系。

  師:古往今來,有不少詩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寫。這是 因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開放 更顯示出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如我們所學過的《梅花》一 詩。

  3.我們的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歡雪中的梅花,他曾寫下這一首詞《卜算子•詠梅》 ,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24)

  4.總結(jié)。

  師:孩子們,梅花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別的花都 是春天開,它卻不一樣,越是寒冷,越是風欺雪壓,它就開得越精神,越秀氣。所以,它象征著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 精神品質(zhì)。它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還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們向梅花一樣也能不畏嚴寒,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強不屈,好嗎?

  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二

  文本分析:

  《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描繪了兩幅幽美的畫面: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前兩句),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愉悅的心情。

  《題西林壁》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實寫游山所見,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廬山風景。后兩句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詩人緊緊扣住游山所見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詩作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雪梅》共有兩首,本文選的是第一首。這首詩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古往今來不少詩人把雪、梅當作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征,但在詩人盧鉞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fā)生了“摩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

  古詩有三美:音美、意美、形美。所以古詩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熟讀成誦,這也是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學習古詩的基本功。其次,要理解詩句的含義,通過評析重點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或詩作揭示的深刻哲理。小學階段所選的古詩,一般都配有插圖,教師在講解時可以結(jié)合插圖適當擴充,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也交給了學生一把進入詩境的鑰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暮、瑟、緣”等7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會寫“暮、吟、題”等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題西林壁》。

  3.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在把握詩歌意境的基礎(chǔ)上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2.比較古詩在寫景、抒情等方面的異同。

  教學難點:

  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理解古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暮、瑟”2個生字,會寫“暮、吟”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從關(guān)鍵詞語“一道、鋪、瑟瑟、可憐”入手,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中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反復朗讀,整體把握詩歌情感,感受詩歌的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2.通過對詩句的理解,展開豐富的想象,重現(xiàn)詩句表現(xiàn)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暮江吟》原詩課件,并配以圖片,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內(nèi)容。

  導語:同學們,也許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已經(jīng)接觸古詩了。從最簡單的“床前明月光”開始,古詩——這個隨歲月沉淀下來的精品就已經(jīng)深植于我們的腦海,充盈我們的童年時光。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的詩平易、通俗,“老嫗能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白居易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同學們請看PPT,上面的圖片正切合了這首詩的意境。請你們仔細觀察,想象畫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這首美詩。

  2.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古詩,初步進入古詩的意境。

  3.教師板書“暮江吟”三字,引導學生理解詩題。

  明確:“暮”,草字頭下面一個“日”,這個“日”表示太陽,太陽落到草叢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詩題告訴了我們時間?!敖敝附?,交代了地點?!耙鳌?,即吟詩。誰在吟詩呢?當然是詩人白居易。這樣,我們就完整地理解了詩題,同時也為理解詩歌打下了基礎(chǔ)。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教師介紹詩人及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這些詩使權(quán)貴切齒、扼腕、變色。44歲時,因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稱“詩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其詩作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寫。當時的朝廷政治昏暗,黨爭激烈,詩人嘗盡了在朝為官的艱辛,于是自求外任。所以這首詩滲透了他遠離朝廷后輕松愉悅的快樂情緒和獲得自由后的個性色彩,成了白居易在特定境遇下的心境和審美的藝術(shù)載體。詩中蘊含著詩人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給后人帶來無盡的美之享受。

  2.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課件出示閱讀交流的要求。

  (1)讀準字音,識記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小組交流。

  3.教師檢查學生交流的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認讀,教師相機糾正,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會寫的字:暮(mù) 吟(yín)唱 會認的字:瑟(sè) 瑟(sè)

  (2)播放生字書寫視頻,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筆順。

  ◆書寫指導:(puXuewang.com)

  [暮]上下結(jié)構(gòu),“莫”大“日”小。上部撇、捺舒展,罩住“日”。

  [吟]左右結(jié)構(gòu),左小右大。左部“口”偏上;右部撇、捺舒展,橫折取斜勢。

  ◆易錯提示:

  [暮]“艸”下面是“曰”,不要寫成“日”或“目”。

  [吟]右邊是“今”,不要多加一點寫成“令”。

  (3)引導學生進行書寫練習,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4)教師示范朗讀,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并給詩歌劃分節(jié)奏。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教材插圖課件,引入古詩。

  過渡:同學們,在飽含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后,你們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PPT中的圖片是教材中的插圖,形象地再現(xiàn)了古詩描繪的畫面。下面我們就深入感知這首古詩,體會其畫面、意境之美。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同時出示需要思考的問題。

  (1)圖上畫了哪些人物、景物?(斜陽、江水、詩人、岸邊的樹和草)從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古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秋季)

  (2)古詩前兩句描寫的核心意象是什么?(殘陽)后兩句描寫的核心意象是什么?(露珠、新月)

  (3)古詩中哪兩種色彩形成鮮明對比?(瑟瑟;紅)這種對比有什么表達效果?(一綠一紅的鮮明對比表現(xiàn)出夕陽斜照下江面上的絢爛景象,寫出了景物之美)

  (4)古詩后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可憐九月初三夜)

  3.看圖想象,引導學生說說畫面上的內(nèi)容。

  示例:夕陽在水面上灑下一道流光溢彩的金線,一半江水如翠玉一般青碧可人,另一半?yún)s如江花一般火紅艷麗。夜色降臨,岸邊青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般晶瑩透亮,一彎如弓的蛾眉新月映在水中,格外可愛。

  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1.引導學生品讀前兩句,并出示問題,結(jié)合問題理解詩句。

  (1)理解“一道殘陽鋪水中”的詩意。詩句中描寫的夕陽是怎樣的?“鋪”字用在這里有什么含義?可以換成“照”“射”“灑”等字嗎?為什么?

  預設:在不同人的眼里,在不同的情境下,夕陽的情態(tài)是不同的。修飾夕陽的詞語可以是:火紅的、搖搖欲墜的、疲憊的、金光閃閃的等。要理解“鋪”字在這里的表達效果,可以想象在平時的生活中“鋪”都用在什么境況下,如“鋪床”“鋪路”等。詩句中的“鋪”表明此時太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塊紅綢子從天邊慢慢鋪過來,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換成別的字就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了。

  古典詩詞中,關(guān)于夕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你們有這方面的積累嗎?試著將表示夕陽的詞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夕陽 殘陽 斜陽 落日 白日

  (1)雨后卻( ),杏花零落香。(溫庭筠《菩薩蠻》)

  (2)浮云游子意,( )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 )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4)( )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5)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 )山外山。(李叔同《送別》)

  (6)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 )如血。(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guān)》)

  (2)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紅”的詩意。詩句中描繪了哪兩種色彩?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預設:引導學生結(jié)合教材中的注釋找出詩句中描寫色彩的詞語,即“瑟瑟”和“紅”?!吧敝盖嗑G色,像一塊無瑕的翡翠。一個“瑟瑟”,一個“紅”,寫出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那種鮮明的色彩美,這樣一紅一綠強烈的色彩對比,使畫面變得鮮艷、明快。

  (3)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過渡:夕陽斜照下的江面多美啊,我們只通過詩句中的關(guān)鍵字詞就品味到了這種美,這大概就是古詩精妙用詞的獨特效果了。那么,你們能充分發(fā)揮想象,用流暢的語句說出詩句的意思嗎?(答案不唯一,語句通順即可)

  示例:A.一道余暉鋪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xiàn)出殷紅。(直譯,基本上表達出原詩句的意思)

  B.一道殘陽漸沉江中,江水半江碧綠半江艷紅。(遵循了原詩句的句式,但翻譯不夠完備)

  C.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的江面上滾動。(意譯,生動地表現(xiàn)出原詩句中的畫面美)

  2.引導學生朗讀后兩句詩,師生共同品析。

  過渡:多美的江邊夕照圖啊,面對如此美景,詩人長久駐足,流連忘返,不覺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會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呢?

  (1)理解“可憐九月初三夜”的詩意。這句詩中的哪個詞語盡顯了詩人當時的心情?這個詞語有何表達效果?

  預設:形容人物心情的詞語,從詞性上看,應該是形容詞或副詞。明確了這一點,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詩句中尋找這樣的詞語,只有“可憐”一詞符合?!翱蓱z”在這里不是“值得憐憫”的意思,教材給出了注釋,意為“可愛”。為什么“九月初三夜”可愛呢?當然是因為那時的風景之美,這就引出了下句“露似真珠月似弓”。

  (2)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詩意。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寫景方面有何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通過詩句中的兩個“似”辨別詩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即比喻,把露珠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彎弓。在寫景方面,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露珠是地上的景物,月亮是天上的景物,天上、地上的景物相融合,構(gòu)成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月夜圖。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美景,詩人才發(fā)出上句的贊美。

  (3)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還像什么,補充下面的填空。

  露似( )月似( )( )似( )( )似( )

  示例:露——寶石、瑪瑙、水晶;月——金鉤、小船、眉毛、鐮刀。

  (4)深入意境,體會情感。

  過渡:同學們,前面我們在學習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曾講到詩人離開朝廷到外地任職,離開了朝廷意味著不能再追求功名利祿了,但他卻沒有絲毫的失落感,轉(zhuǎn)而流連于幽美壯麗的自然風光,這是多么樂觀、豁達的個性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帶著詩人這種輕松、閑適的心情,再次漫步江邊,你能擁有和詩人一樣的心境嗎?

  3.教師再一次串講前兩句詩,使學生從整體上對這首詩進行復習。學生朗讀古詩,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明確:這是古詩詞中表現(xiàn)秋日美景的優(yōu)秀詩作,后兩句更是經(jīng)久流傳。前兩句中,詩人像一個卓越的攝影師,抓拍到一幅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圖片。而后兩句則通過對“露”和“月”視覺的形象描寫,創(chuàng)造出秋夜一派和諧寧靜的意境,用生動的比喻把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詩句中,將一幅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圖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前后兩句各具佳景,又各顯其妙,令人叫絕。

  4.讀寫結(jié)合,實踐訓練。

  過渡:多么美麗的江景圖啊!這種美景不描繪下來實在是太可惜了。讓我們拿起筆,發(fā)揮想象,將這幅幽美的江景圖描繪出來吧!

  課件出示題目:發(fā)揮想象,將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小短文。

  5.學生思考寫作,教師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片段。其他學生認真聽,聽后給出意見。

  五、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個性背誦。

  過渡:同學們,學習古詩,不僅要理解詩意,體悟詩境,還要背誦積累,將之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需要用時信手拈來。這樣才能增加知識儲備,提升語文素養(yǎng)。現(xiàn)在,我們就請幾位同學來背一背這首詩,其他同學認真聽,評一評誰背得好,背得有感情。

  2.指名學生背誦,教師進行評鑒。

  關(guān)鍵詞:流暢;生動;飽含感情;抑揚頓挫。

  3.引導學生積累其他寫景的優(yōu)美詩句。

  過渡:同學們,在千古流傳的詩句中,有很多描寫優(yōu)美風景的。它們或是單純地寫景,或是借助風景表達內(nèi)心的感情,或是通過風景揭示深刻的哲理。你們知道這方面的詩句嗎?請你們在課下找一找,并抄寫下來,讀一讀,看它們在寫

  景上有什么特點。

  六、回顧內(nèi)容,課堂總結(jié)

  教師簡單總結(jié)這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

  小結(jié):同學們,這節(jié)課上我們集中學習了古詩《暮江吟》,不僅了解了關(guān)于詩人及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的相關(guān)知識,而且在對詩句的分析中理解了古詩內(nèi)容,體會了詩人在詩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在老師的帶動下,同學們積極思考,明了詩意,想象畫面,很好地配合老師完成了這次課堂學習。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剩下的兩首詩,希望同學們能一如既往地精心準備哦!

  七、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緣、騷、遜”等5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會寫“題、側(cè)、峰”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3.結(jié)合插圖、注釋等理解詩意,感悟、品味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內(nèi)容,想象古詩中所描寫的景象。

  2.比較兩首古詩在寫景方面的異同,把握古詩揭示哲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指名學生背誦《暮江吟》。

  過渡:同學們,上節(jié)課上我們一起學習了《暮江吟》這首寫景的佳作,欣賞了夕陽斜照江面的斑斕美景。你們還記得這首詩講了什么嗎?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背一背。(學生背詩)

  2.點評學生的背誦情況,并引入新課。

  過渡:這位同學背得不錯,從他的背誦中我們似乎欣賞了一幅美妙的圖面,這也是寫景詩的獨特魅力。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另外兩首詩,它們也是寫景詩,但它們描寫的景和《暮江吟》中的景又有所不同。究竟是哪里不同呢?隨老師一起邊學習邊探究吧!

  二、學習古詩,掌握方法

  1.出示《題西林壁》課件,引導學生理解詩題,了解詩人和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1)理解詩題。

  明確: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廬山腳下?!邦}西林壁”就是“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題目揭示了寫詩的地點。

  (2)介紹詩人和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1037—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對詩、文、書、畫都很專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詩、詞、散文的創(chuàng)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對詞的發(fā)展更是做出了突出貢獻,豪放派的代表之一。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于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團練副使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jīng)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fā)蘇軾的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额}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jié)。

  2.引導學生識記古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認讀。教師相機糾正。

  題(tí) 側(cè)(cè) 峰(fēnɡ) 廬(lú)山 緣(yuán)

  (2)出示生字書寫示范課件,引導學生正確寫字。

  ◆書寫指導:

  [題]半包圍結(jié)構(gòu)?!笆恰钡哪┕P捺長伸,拖住“頁”。

  [峰]左右結(jié)構(gòu)。左部“山”小而偏上,右部“豐”三橫長短不一,中豎為懸針豎。

  [廬]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皬V”長撇伸展,與里面“戶”的撇幾近平行。

  ◆易錯提示:

  [峰]右部下面有三橫,不要少寫。

  [廬]里面是戶,不要寫成“尸”。

  [緣]右下邊是“豕”,不要寫成“”。

  (3)學生進行書寫練習,教師巡視,相機進行指導。

  3.教師播放朗讀音頻,學生邊聽邊感知古詩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

  4.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并給古詩劃分節(jié)奏。

  題西林壁(puXuewaNG.com)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5.圖文結(jié)合,理解詩意。

  (1)引導學生通過教材中的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品鑒詩句,進一步掌握詩歌的主旨。

  A.理解“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俪鍪緩]山的圖片,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欣賞。(橫看、側(cè)看)

 ?、谟靡粋€成語概括廬山的形態(tài)。(千姿百態(tài))

 ?、蹘X和峰有什么不同?作者從遠、近、高、低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樣?(嶺:連綿不斷;峰:高聳入云、高高挺立;遠:重巒疊嶂;近: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遮天蔽日)

  小結(ji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正面、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廬山的樣子因人的觀察角度不同而異,實際上贊美了廬山的雄奇壯觀。讀讀這兩句詩,讀出不一樣的感覺,讀出氣勢。

  B.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①出示課件,引導學生理解“緣”的意思。(因為)

 ?、谌绻藐P(guān)聯(lián)詞聯(lián)結(jié)這兩句詩,你能想到哪一組關(guān)聯(lián)詞?(之所以……是因為……)

 ?、奂氉x這兩句詩,說說為什么詩人身在廬山中反而認不清它的真面目。(因為詩人站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非廬山的全貌)

 ?、軓倪@兩句詩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jié)果不同;我們看待事物要客觀,要全面了解)

  小結(ji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廬山雄奇秀麗,千姿百態(tài),但因為身處其中,無法窺其全貌。這兩句詩蘊含哲思,啟示我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人只有客觀、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別人,才能取長補短,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你們體會到了嗎?我們再來讀一讀吧,看你們能在誦讀中悟出什么道理。

  6.拓展延伸,文化積累。

  過渡:在古代詩歌作品中,歌詠高山河川的比比皆是。詩人登山臨水,往往詩興大發(fā),于是一首首名篇隨口吟成,傳揚千古。在這之中,歌詠廬山的就有四千多首。除了蘇軾這首《題西林壁》,你還知道哪些詩人描寫過廬山、贊嘆過廬山?課下找一找,背誦并積累。

  示例:※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南北朝]謝靈運《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唐]李白《登廬山五老峰》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唐]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三、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1.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過渡:同學們,剛剛我們學習的《題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詩,向我們傳達了為人處世之道。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這首《雪梅》也是一首哲理詩。大雪飄飛,梅花綻放,多么美的景致??墒怯幸惶煅┖兔穮s爭執(zhí)起來了。詩人正是捕捉住了這小小的爭執(zhí)瞬間,發(fā)出令人深思的議論。詩人通過雪、梅的爭執(zhí)想告訴我們什么呢?快隨老師品讀詩句,一探究竟吧!

  2.理解詩題。教師板書詩題,并同步講解。

  明確:“雪梅”即雪中的梅花,這是詩人評論的兩個對象。

  3.介紹詩人,簡介背景。

  盧鉞 宋朝末年人,具體生卒年、生平事跡不詳,存世詩作也不多,以兩首《雪梅》留名千古。

  創(chuàng)作背景 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書上記錄不詳,推測作于宋末的一個初春日梅花開放,作者賞玩之時。

  4.初讀古詩,夯實基礎(chǔ)。

  (1)課件出示古詩及生字,引導學生自讀,在讀中識記生字新詞。

  會寫的字:閣(ɡé) 費(fèi) 須(xū) 遜(xùn) 輸(shū) 會認的字:騷(sāo)人

  (2)教師進行生字書寫示范,引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生字。

  ◆書寫指導:

  [閣]半包圍結(jié)構(gòu)。“門”闊、大,從左、上、右包圍“各”。

  [須]左右結(jié)構(gòu)。左部“彡”三撇的撇尖上下對齊;右部“頁”的豎撇從橫中線的上方起筆,向左下撇出,末筆長點頓筆有力。

  [輸]左右結(jié)構(gòu)。左部“車”末橫變提,書寫時先豎后提;右上部撇、捺舒展,罩住下部。閣須輸

  ◆易錯提示:

  [費]下邊是“貝”,不要寫成“見”。

  [降]右下部是“”,不要寫成“干”。

  [輸]右部下邊是“”,不要漏寫短橫。

  (3)播放朗讀音頻,引導學生朗讀古詩,并劃分節(jié)奏。

  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5.出示閱讀要求。

  (1)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意,把握詩歌的主旨。

  (2)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圖上畫了什么?它們各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

  (3)同桌之間交流有問題的地方。

  6.教師檢查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賞析古詩。

  (1)理解“梅雪爭春未肯降”的意思?!敖怠笔鞘裁匆馑?梅雪為什么不肯“降”?這句詩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預設: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降”是“服輸”的意思。出示梅花雪中綻放的圖片,再結(jié)合詩句使學生明白梅雪不肯“降”是因為“爭春”,即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這里把梅、雪擬人化,運用的是擬人修辭手法,使梅、雪具有了人的特性,將梅、雪的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xiàn)了出來。

  過渡:梅、雪爭春,到底誰更能代表春天呢?正在欣賞梅、雪的詩人該如何評判呢?

  (2)理解“騷人閣筆費評章”的詩意?!膀}人”是什么意思?“費評章”的原因何在?你認為“騷人”應如何評議梅、雪?

  預設:課件出示“騷人”的意思及其來歷。因為戰(zhàn)國詩人屈原創(chuàng)作了《離騷》,故后人稱屈原為“騷人”,后來泛指憂愁失意的文士、詩人?!百M評章”指難以評議。為什么呢?這里就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句詩來思考。至于“騷人”應如何評議梅、雪,學生可以各抒己見,表達合理即可。

  過渡:梅、雪各有特色,詩人一時也難以評議,但是梅、雪仍然爭執(zhí)不下,究竟該如何是好呢?讀讀下面兩句詩,也許我們能找到答案。

  (3)理解“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詩意。在這兩句詩中,詩人指出梅、雪各有什么長處、短處?詩人將梅、雪的長處、短處對照著寫,客觀地進行評價,你如何看待這種評價方式?結(jié)合自身實際說說你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預設:講解這兩句詩之前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看待自身的長處和短處,然后再將目光移至這兩句詩上。這兩句詩說的是如何評判梅、雪的問題,梅含清香,但比之雪的白則遜色三分;雪晶瑩潔白,卻少了梅的清香。詩人沒有單純地贊美梅或雪的獨特優(yōu)點,而是綜合分析其優(yōu)缺點,說明它們各有長短,這種評價顯得十分中肯、公允。將詩人對梅、雪的評價引到自身實際,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緊扣“人各有長短,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來談即可。

  小結(jié):梅花雪中綻放,清香幽幽,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墨客都為之寫下贊美的詩篇。而本詩作者卻另辟蹊徑,贊美梅,也不落下雪,在評議它們各自的特色時更是由物即理,告訴人們正確看待他人、自己的方法,使人頗受教益。同學們,“罔談彼短,靡恃己長”,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處世之道,希望你們能行之于身,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

  7.引導學生再次朗讀古詩,并進行適當?shù)耐卣埂?/p>

  過渡:同學們,這是一首流傳久遠的佳作,尤其是后兩句,多次被人們引用。其實,盧鉞當初創(chuàng)作《雪梅》時,共寫了兩首,本文是第一首。你們知道第二首是什么嗎?同學們在課下可以搜集一下,并嘗試將它背誦下來。

  雪梅(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詩意: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么精神氣質(zhì)。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和,也會非常俗氣。在冬天的傍晚夕陽西下時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賞析:這也是一首說理的詩。課文所選的第一首詩主要寫梅與雪的特點,這首詩則主要寫梅與雪以及它們與詩之間的關(guān)系。詩人認為如果只有梅花獨放而無飛雪落梅,就顯不出春光的韻味;若有梅有雪而沒有詩作,也會使人感到不雅。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對賞雪、賞梅、吟詩的癡迷及其高雅的審美情趣。

  四、對比閱讀,整體回顧

  1.分析比較,整體閱讀。

  過渡:同學們,三首古詩已經(jīng)學完。這三首古詩中均有精彩的寫景內(nèi)容,但第一首是景中含情,后兩首是景中寓理。對景物的生動描摹得益于詩人認真、仔細的觀察,情的抒發(fā)、理的闡釋則有賴于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我們再讀一讀這三首詩,感受古詩的魅力。

  (1)學生齊聲朗讀三首古詩。

  (2)出示表格課件,引導學生填寫表格,在對比中對三首詩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2.課外拓展,增加積累。

  過渡:同學們,對那些表現(xiàn)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的詩,人們給它們?nèi)×艘粋€名字,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學生齊答:哲理詩)對了,就是哲理詩,也叫說理詩,我們這節(jié)課上所學的兩首詩就屬于這一類詩。哲理詩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蘊含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之中,內(nèi)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你們還知道哪些哲理詩呢?請同學們于課外搜集,并簡單說明它們揭示的道理。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詩意: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這句話使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的萬山之中,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將你阻攔。

  哲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做好充分的估計,不要為一時一事的成功而陶醉。

  觀書有感[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意: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那方塘里的水為什么會這樣清澈,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哲理: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

  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

  四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三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風景詩。詩人選取了從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悅之情。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后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雪梅》這首詩寫出了梅與雪的特點。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

  學情分析: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惫旁娊虒W只有多讀多悟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fā)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方法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收獲。

  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自主學習,通過初讀解字詞,熟讀知大意,品悟情感的思路推進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反復誦閱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課可先引導學生解詩題,知作者,并通過設計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自讀古詩,把握節(jié)奏,再通過自由交流理解詩意,其間適時引導朗讀,體會詞語的用法、詩的意境,在理解品讀中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漁舟唱晚》。

  學生:搜集三首詩的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難點

  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畫面引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漁舟唱晚》古箏曲,欣賞“殘陽照水圖”和“新月東升圖”)同學們看了這么美的畫面,有什么想說的嗎?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內(nèi)容。(根據(jù)不同的話進行點評)同學們講得很詳細,語言也很美,但是有一個人比你們更厲害,他僅用了28個字就把這兩幅畫面的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你們相信嗎?想知道他是誰嗎?他是怎樣講的呢?

  2.觀看多媒體(走進作者及課文內(nèi)容),了解詩人及作詩背景。

  二、指導學詩,體會意境

  1.理解題意。

  (1)題目“暮江吟”你是怎樣理解的?

  (2)從題目看出這首詩是寫景還是敘事?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

  2.學生讀詩自學,初步弄清古詩的含義,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大膽想象,用彩筆繪畫一幅《暮江吟》的圖畫。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從學生的繪畫中挑選出幾份具有代表性錯誤的圖畫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對比詩文進行評析。

  2.多媒體出示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兩句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

  3.多媒體出示后兩句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釋,學生自讀自悟后兩句詩。

  可憐:可愛。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師指點回答。(因為這是可愛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還是彎彎的月牙。)

  4.最后一句詩用了兩個比喻,它們分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們能說出來嗎?

  師指點: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瑩發(fā)亮的珍珠。

  (1)提問:詩中描繪的是什么時候江邊的景色?

  (從傍晚到夜幕降臨的江邊景色,可見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新月升起的時候)

  (2)從詩中描繪的景物,你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5.朗讀指導。

  (1)請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看誰能讀出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讀出詩人的情感。

  (2)(教師播放動畫:詩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誦)此時你們就是那位身著古裝的白居易,面對奇景吟詩一首……誰先來展示一下?

  (3)有與他不同理解的嗎?以你的理解讀讀吧!全體同學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

  (4)看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我心里直癢癢,誰來和老師比試讀一讀。

  (5)聽范讀。(出示課件: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緩,輕柔;第二句,驚嘆;后兩句贊美)

  (6)大家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再次齊聲讀一遍。(呈現(xiàn)秋景圖,播放古典樂)

  四、繪畫著色,感受詩文的畫面美

  學生通過學詩,了解了詩中描寫了深秋時候,從傍晚到夜幕降臨江邊的景色,你們能把這兩幅畫涂上適當?shù)念伾珕?

  板書設計:

  暮江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背誦古詩并默寫古詩。

  3.體會詩人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及詩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詩句的含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一首詩。(板書:題西林壁)

  2.誰來說了你對蘇軾相關(guān)情況的了解。

  (學生介紹蘇軾的生平及寫此詩的背景,教師指點、補充)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釋和字典,理解詩中詞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標出來。

  5.小組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深入感悟

  1.小組匯報。

  2.教師對學生匯報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糾正、引導,并適時提問: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沒有體驗過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結(jié)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從這首詩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文,想象古詩描繪畫面,體會古詩的意境。(教師范讀)

  4.兩個同學對讀,深入體會。

  5.小組接龍練習背誦。

  四、小結(jié)學法

  初讀,讀準讀通;再讀,了解大意;三讀,理解句意;四讀,體會情感;五讀,想象情境。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意,領(lǐng)悟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長短,應取長補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在冬天,同學們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場雪了。老師帶了一些圖片讓大家一飽眼福。(課件出示:人們把雪稱為報春使者)

  2.在冬天,我們總要提到一種植物,它就是梅花。(課件出示:人們也把梅稱為報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爭著報春,誰更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雪梅》。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作者在詩里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來理解詩意。指名讀注釋。結(jié)合注釋,和同桌交流,說說詩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顏色的潔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氣味的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3)顏色潔白是雪的長處,是梅花的短處;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長處,卻是雪的短處。(板書:各有長短)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不服輸?shù)恼Z氣;詩人為難的語氣;各有長短的語氣)

  3.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高貴品格。怎樣才能更完美呢?(板書:取長補短)

  4.讓我們一起踏雪尋梅,看看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吧!(課件引出主題)只有取長補短,既有晶瑩潔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動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報春使者。

  5.這首詩寫雪與梅的古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還告訴我們應該取長補短的道理。讓我們來背一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這首詩的作者在寫完詩后大發(fā)感慨,又寫了一首《雪梅》,算是對前一首的補充與解釋。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雪梅(二)》)

  2.課后收集描寫雪與梅的古詩。

  板書設計:

  雪  梅

  白____香

  各有長短

  取長補短

  教學反思

  四年級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異,很多同學認為知道了每個字或詞的意思,就是讀懂了古詩詞了。對此,我有必要進行一定的引導,主要是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讓學生僅僅停留在孤立字詞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課文后面提供的注釋,可以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可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借助注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

28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