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面積》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小學三年級下冊《面積》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三年級下冊《面積》精品教案范文一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面積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親身感受物體的表面,正確理解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圖形作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度量意識。
3、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積單位的便捷與合理。
教學重點:使學生真正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度量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具準備:卡紙若干、眼罩、毛線繩、桔子、長方體教具
學具準備:不同形狀的小卡片若干、卡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引出“面積”
同學們,這是?對了!我們最熟悉的數(shù)學書。那今天這節(jié)課的數(shù)學學習,就從我們的數(shù)學書開始。拿起你的數(shù)學書,伸出你的小手,從邊緣開始,學著老師的方法,來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現(xiàn)在放下數(shù)學書,還像剛才那樣,摸一摸課桌的表面,大家看!這是什么?誰來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學們,你還對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感興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發(fā)現(xiàn)。
生匯報自己摸面的感受(發(fā)現(xiàn)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彎曲的。發(fā)現(xiàn)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總結(jié):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數(shù)學上,物體表面的大小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面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面積。
二、創(chuàng)設活動 探究新知
(一)結(jié)合實例 進一步理解面積含義
同學們,那我們現(xiàn)在可不可以說,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誰來說一說你剛才摸的物體,表面的面積指的是什么呢?
1、摸一摸
接下來,老師想進行一個測試,測試的方法是,請同學上來,蒙上眼睛摸兩個面,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感覺,判斷一下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
2、畫一畫——補充“面積”含義
現(xiàn)在老師把剛才他摸的這個面畫在黑板上,這是什么?它是不是一個封閉圖形呢?剛才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那現(xiàn)在我們可不可以說,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封閉圖形的面積呢?當然可以!那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說,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3、猜一猜——既有所拔高,又為小組活動做鋪墊。
好了,我們來放松一下吧,玩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猜物品”。怎么猜呢?老師這兒有4種備選物品,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發(fā)揮你的想象,選出你認為合適的物品,準備好了嗎?第一件物品:它的面比數(shù)學書封面大一些,但比課桌面小一些。它是什么?第二件物品:它的面大約是4個數(shù)學書封面那么大。它是什么?(引出方法:擺一擺)第三件物品:它的面大約是6個手掌面積那么大。
(二)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方法
1、比眼力
(出示兩張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卡紙)
學生通過眼睛觀察即可判斷面積大小。師加大難度,讓學生想辦法驗證通過眼睛觀察得到的結(jié)論。引出 “重疊法”。
2、度量意識的培養(yǎng)
(出示兩張不易一眼看出大小的卡紙)
讓學生回憶在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是怎么做到的?學生會回答“用尺子量”,此時教師適時引導,“用尺子量其實也就是看線段里有幾個1厘米,那現(xiàn)在要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可提示學生:“是不是也可以沿著這個思路來想辦法?”學生有了新的思考,最后發(fā)現(xiàn),也像1厘米的長度單位那樣,我們也可以用一模一樣小一點的圖形擺一擺,看卡紙上能擺幾個小圖形,就能比較出來面積的大小。
3、小組活動——選擇統(tǒng)一單位度量
通過小組展示、匯報,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用三角形擺,有的小組用圓形來擺,但選擇正方形來擺的小組占多數(shù)。通過采訪,明確了只有用正方形來擺,才能恰好擺滿卡紙。最后老師提問:如果想準確測量一個圖形面積的大小,你們覺得選擇什么圖形來擺更合適?并告知學生,其實,國際上也就是用正方形來度量面積的。
(三)區(qū)分周長與面積
師出示一種比較面積的方法,即用毛線繩沿圖形圍一周,誰用的毛線長,誰的面積就大。讓學生判斷這種方法是否合適。通過探討,學生明確了圍一周指的是周長,而不是面積,進一步加深對面積的理解
三、拓展提升——體會面積守恒的數(shù)學思想
1、拼一拼
請三名同學上臺抽取題目,然后根據(jù)題目要求,在黑板上擺出作品。用六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磁卡,分別拼出一個周長最長的圖形,周長最短的圖形,任意圖形。之后,請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拼組圖形正對著我們的面。問:你們能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嗎?并說一說你的理由!
2、變魔術(shù)
將第三名同學擺出的任意圖形,變換形狀。通過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雖然形狀不同,但它們的面積卻是相同的。
四、全課小節(jié)
請同學說自己收獲。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帶著今天的收獲,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獲。好了,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下課!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熟悉的數(shù)學書開始入手。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對“面積”有了更加準確的理解。在對比兩張卡紙的大小時,學生先是用觀察法,然后是重疊法。最后,在兩種方法都無法得到結(jié)果時,老師通過適時提醒:“同學們,我們在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時,是怎么做到的?”使學生有了新的思考。最后引出統(tǒng)一單位來度量面積的方法。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同時,度量意識也得到了培養(yǎng)。最后拓展提升部分,通過拼一拼、變魔術(shù)的活動,學生對面積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了統(tǒng)一單位的必要性,度量意識也得到培養(yǎng)。但也由于我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我想如果我在一開始,允許學生用身邊的物品去度量兩張卡紙面積大小,學生的思維可能會打開,最后再探索到用一模一樣的正方形來度量會更好。
小學三年級下冊《面積》精品教案范文二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P49——P50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找面、摸面、擺面、想面、比面等多樣化數(shù)學活動中,由淺入深地從“面在哪、面有多大”兩個層次開展體驗活動,認識“面積”的概念;
2、在經(jīng)歷“面在哪”、“面有多大”、“比面的大小”的認知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及“變與不變”數(shù)學思想方法,進一步積累操作、交流、歸納、概括等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發(fā)展二維空間知覺水平;
3、在多樣化的數(shù)學活動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與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面在哪?面有多大?);并學會用不同的方法體驗面積的大小。
教學難點:“面積”含義的建構(gòu)。
教學準備:PPT、各種實物,學具(方格紙、方片、剪刀等)。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問題
老師獎了一部手機,你們能幫它找一個合適的保護膜嗎?
課件演示:手機的保護膜
【設計意圖: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內(nèi)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對面的初步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探究新知做鋪墊 】
二、探索新知
1:體驗“面在哪”
師:“面在哪呢?,你能在這些物體的身上找一找、摸一摸、并說一說你摸到的面是什么形狀的?”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依次“找面”、“摸面”的過程中,辯析來自學生背后有價值(錯誤、不完全的、片面的、正確)的行為與信息?!?/p>
2、交流與反思
(1)“這些面從哪找到的?
(2)“這些面有什么不同點嗎?”
小結(jié):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大有小。
師:我們就說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感性經(jīng)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積的表象】
3、體驗“面有多大”
體驗面的大小——“通過擺一擺,說說數(shù)學書的封面有多大?”
【設計意圖:通過幾組面積大小比較的實際問題,喚發(fā)學生的多種經(jīng)驗參與問題的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通過圖形面積大小數(shù)量關(guān)系的思考,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間表象能力水平?!?/p>
4、動手操作、比較大小,正確理解面積的意義
(1)直接觀察比較
比較兩個大小懸殊的面積大小(觀察法和重疊法)
【設計意圖: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并培養(yǎng)了直觀估測的能力,發(fā)展了空間觀念?!?/p>
(2)借助工具比較
師:有些圖形我們直接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這兩個圖形(附頁2中圖6)誰的面積大?
?、偬釂枺翰乱徊拢膫€圖形面積大些?
?、谡因炞C策略:
A.到底哪個結(jié)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jié)合學具袋里的學具想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
D.小組代表展示驗證,并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xiàn)這樣三種方法:折疊、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在匯報多樣比較方法時,按由繁到簡的順序,如:先是剪后重疊比的;然后是數(shù)格子的;……這個在學生活動時由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確定匯報順序。)
(3)師小結(jié):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梢圆捎貌煌姆椒ǎ蠹矣X得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設計意圖: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shù)學的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多種比較方法(“觀察法”“剪拼法”“擺圖形”“數(shù)格子” “統(tǒng)一標準”),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要“統(tǒng)一標準”,從而順利驗證猜一猜的答案,體驗了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上臺交流展示自己的辦法,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使自身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guān)注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p>
(三)實踐應用
1.直觀感受圖形面積的大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并滲透數(shù)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p>
2.創(chuàng)意大比拼
練習49頁畫一畫。
讓學生先說一說要求中要注意什么,什么一樣?什么不一樣?學生自己嘗試畫,先完成的同學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畫法。然后再全班展示交流中,體會形狀不同的圖形,面積可能相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認識,讓學生自由想象,畫出各種圖形,然后組織交流,并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p>
(四)總結(jié)收獲
教師:“這節(jié)課,你明白了什么新的知識?”、“這節(jié)課,你覺得哪個活動最有意思?為什么?”、“這節(jié)課,你覺得哪些同學表現(xiàn)得好?”
【設計意圖:圍繞上述三個問題,從知識掌握、技能形成、活動體驗層面進行反思與回顧。】
小學三年級下冊《面積》精品教案范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的整理和復習,加深學生對面積和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認識,掌握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對所學知識,能靈活運用。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概括的能力,使學生能正確的分析理解題目,從而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正確運用面積和面積單位,以及面積公式 。
難點:正確靈活的利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回憶梳理:
同學們,“第六單元面積”這一單元我們已經(jīng)學習完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一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回憶并回答,教師板書(課題:面積 整理與復習)并出示思維導圖。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
二、知識鞏固:
(一)面積的意義
1、什么叫做面積?
同學回答后,老師課件展示:
面積的意義: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復習面積單位
1.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學生回答,老師課件出示: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請舉例說明周圍哪些物體的面積分別接近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根據(jù)學生實際回答情況,加以肯定或否定。)
3、師:想一想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老師課件出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運用我們剛才復習的面積單位、長度單位和它們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一些練習。
4. 鞏固練習:
?、傥視?/p>
游泳池的面積是400( ) 一枚郵票的面積是6( )
一棵大樹高4( )明明的手掌面積大約是1( )
餐桌的面積約是54( )
6平方米=( )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②我會判
8平方米比8米大。( )
一個操場的占地面積是900平方分米。( )
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 )
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一定相等。( )
周長相等的兩個正方形,面積一定相等。( )
(三)面積的計算
1、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回答時,老師板書)
面積的計算公式:
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三、應用與拓展
1. 課件出示1、2題,讓學生仔細讀題,從中找出數(shù)學信息,并獨立解決,找學生板演,師巡視指正。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
2.出示題目:一塊長方形菜地長70分米,寬50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獨立解決,重點復習面積單位的進率。)
3.一條人行道長13米,寬4米。用面積為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水泥磚鋪這條人行道,需要多少塊地板磚?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從中找出數(shù)學信息,提示學生做這種題需要注意單位之間的轉(zhuǎn)換?)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哪些收獲?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該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