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考試后家長會發(fā)言稿
半期考試后家長會發(fā)言稿
在現代社會里,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和關注,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則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半期考試后家長會發(fā)言稿,僅供參考。
半期考試后家長會發(fā)言稿篇1
各位家長:
大家晚上好!歡迎家長來學校與我們共同研究學生成長的工作。
今天我想和家長們交流分享三個問題:
1、學校工作。2、探討交流。3、個人體悟。
一、學校工作:。
(一)高二年級完成了文理分科,這是分科教學的一種選擇。國大班組建完畢,這是分層教學的一種選擇。高二文理分科后,在現有的考試模式下,語數外依然是三大主科,物化生政史地是綜合科目。高考要想考入清北,語數外必須都的135以上,綜合科目必須在280以上,所以要想考入高端學校不能偏科。高二年級明年3月末將要迎接遼寧省統(tǒng)一組織的學業(yè)水平考試,學校不主張停課而進行專門復習,提醒同學及家長們,不能忽視了反向綜合科目學習。
高一年級從軍訓開始已經完成全部的入學教育,目前大部分同學能夠適應高中生活。開學后,學校以多種方式就行調研、開師生座談會、備課組,教研組工作會,確定調整高一年級的教學難度及教學進度,組織各科備課組長為高一學生講授學習方法,目的就是讓學生早日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通過考試成績和學生座談發(fā)現,有部分同學還是不適應高中學習節(jié)奏。
高一年級目前完成五大學科奧賽的組隊工作,隨著學習的深入可能逐步進行選拔淘汰,最后全年級競賽人數穩(wěn)定在150到200人左右。
高一年級也可能要進行分層教學,具體時間和具體科目等待學校的通知。原則是有利于學業(yè)提高有利于學校發(fā)展。
(二)競賽情況,見表格數據
截止目前大連24中在國內競賽成績逐年遞增,穩(wěn)居遼寧榜首,但壓力越來越大。有兄弟學校給我們帶來的壓力,更多的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我們常說突破自己就是勝利。我們希望余下的數學、化學學科能再為遼寧省爭光。
為什么五大奧賽24中這些年會取得好的成績?我想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有一批優(yōu)秀的教練員。這些人都在平均年齡30多歲,這些人年富力強、有奉獻精神、有團隊意識。優(yōu)點是上進肯干合作。學校層面有總教練、學科層面有主教練,學生層面有優(yōu)秀的學長相互傳遞經驗。
2、有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群體??赡苊總€學校都有一個學科超長的學生,但是沒有一個學生群體就沒有學習氛圍,很難出成績。獨木難成林就是這個道理。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研究有時超過老師的輔導。
3、總的辦學思路正確。多元辦學理念,為學有特長的同學提供平臺不是為了高考而做奧賽。在國家取消奧賽保送的情況下,學校沒有降低奧賽工作要求,相反更強化了教練員隊伍的建設。把學科競賽與高考備考有機結合促進了高考成績的提升。
我剛才講這些的目的,一是告訴家長,你們當初選擇24中是正確的,24中人有信心也有能力把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送進理想的學校,讓他們更加優(yōu)秀。二是通過你們告訴周圍的人,有適合參加競賽的學生要加入24中這個團隊,因為這里有一個優(yōu)秀的教練員團隊和優(yōu)秀的學生團隊,更有一種競賽的氛圍。
(三)、說說競賽、高考、社團、科技創(chuàng)新等關系。
1、競賽與高考:
競賽適合學有特長學有余力的學生,單科成績。高考要看全科成績,注重綜合水平。但從近幾年自主招生看凡是參加競賽的同學,在清華領軍、北大博雅等名校加試和面試方面都占有優(yōu)勢。清北大數據統(tǒng)計看學生分為四類:競賽學生、自主學生、裸考的學生、農村降分學生,還是競賽類學生在大學發(fā)展空間大,后勁足。
競賽有一定的風險,做競賽要耽誤其他科目的學習,能否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非常的重要。提醒高一家長要明確,競賽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或者是學科有特長的學生準備的。絕大部分的同學還是要通過高考這條路進入高校學習。如果把高考說成是獨木橋,我認為競賽就是走鋼絲。一定要量體裁衣,不要盲目的去搞競賽。家長不懂不要著急,先問問老師或者學生先適應一段時間再說,如果明顯感到學習競賽吃力就趕緊撤回來安心高考。
2、社團活動與文化課:
社團課是對國家必修必選必考課程一個有效的補充,社團是活動課而不是玩。這些年越來越發(fā)現社團活動課不但沒有影響國家課程的學習,反而促進了國家課程的學習。高校反饋說24中學生有后勁,我們一直認為是社團課起到了作用。
社團課是24中的辦學特色,不但不能減少還要繼續(xù)深化,優(yōu)化,拓展。簡單說就是玩也要玩出花樣、玩出品味、玩出特色。尤其是高一的家長不要把眼光只盯在高考那幾個科目上,高考科目只能讓孩子上大學,社團會讓孩子走的更遠與更好。
3、非高考科目與高考科目:
一些學生不重視非高考科目,例如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這個想法是不對了,體育精神能影響人的一生,勝不交敗不餒、團隊合作等精神,都是當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在人員、場地緊張的情況下,學校想方設法開足體育課和體育活動。建議同學早晚能在操場自主運動。
4、自主招生與高考:
今年清華自主招生新政,估計北大也能有相關的政策出臺。學校密切關注,積極應對。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高考備考上,高考是大多數人的事也是常規(guī)的事。近幾年學校高考成績穩(wěn)步上升,通過自主招生的人數也逐年遞增,注意我說的是人數不是人次,看人次我們不是全省最好的高中,因為學校最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不會因為幾個數據而讓學生浪費時間。
清華準備籌辦文科夏令營,還有自主招生要提前進行。家長要今早的關注相關的政策,提前做好各種準備。選本選修課程是學校結合實際情況開設的課程。
家長也要注意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新概念作文比賽、創(chuàng)新英語比賽、專利發(fā)明小小科學家、機器人大賽等。有些活動學校會統(tǒng)一組織,有些活動鑒于人力原因學校不會統(tǒng)一組織但是會給通知,如果學生有特長家長要今早關注。
5、教學班與行政班:
高一年級的分層教學、走班教學、特色班級(國大班、科大班),體育、音樂、美術、勞技、信息課等。高三基本都回歸行政班教學。
二、探討交流:當下時代怎樣做高中生家長
高中階段是世界公認的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辦學階段。有一本書《我們的高中怎么了》一書談到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們身邊普遍存在——
比如:獨生子女在家庭的地位特殊,有不少孩子不明規(guī)矩,不知感恩,不懂責任。
比如:單親家庭、重組家庭、隔代監(jiān)護等導致有的孩子內向多疑、自卑孤僻、抑郁固執(zhí)。
比如:學生耳濡目染成人世界中的種種不正?,F象,導致個別學生對主流意識不信任、對正面教育反感、對消極事物贊許。
比如:有的學生因為學習上遭受挫折得不到理解和幫助,或者缺乏情感溝通得不到關愛,于是逃避現實,在網絡中尋求安慰,甚至離家出走等。
華東師大一著名教授曾經撰文說到基礎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教育問題不只是學校的事。通常把教育可以分為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今天想和各位家長共同分享幾個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
第一、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20xx年,留日學生汪某在上海浦東機場因學費問題和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并拔刀刺傷母親。事件發(fā)生后,很多人都在疑惑,這個23歲的男孩究竟為什么會傷害自己的親人。從留日學生刺母事件,到藥家鑫事件,再到復旦醫(yī)學院學生林森浩投毒事件,這些屢屢發(fā)生的極端惡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一個共同的因素:家庭教育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而割裂了其他情感。
父母過度關注知識、技能,結果忽視了情感教育,孩子變成了分數機器。表面上看,他們學習成績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變成了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他的目標僅僅就是在學業(yè)上超過別人。上海某小學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在四年級某班,一次數學考試中,一個數學成績非常好的女孩突然缺席,老師說因為女孩的爺爺去世,她去參加告別儀式去了。話音剛落,全班居然響起一片歡呼聲,有人說:“她爺爺可死了”,還有拍桌子和跺腳的。原來,女孩的爺爺是數學教授,經常輔導她,這些孩子認為,如今她爺爺去世了,他們終于可以超過她了。
一個人情感的缺失是很可怕的,沒有情感的人就是一個機器,沒有感恩的心,沒有同情之心,當然也就不懂得珍惜生命。
第二、我們該給給子女留下什么?
20xx年9月13日的《新華每日電訊》中有這樣一段文字:9月13日,武漢科技大學新生小鄭一到校報名就引起“騷動”,5名家長組成“親友團”,小鄭的行李共有14件。“毛巾都帶來7條,衛(wèi)生紙說是要帶4年夠用的。”家長能庇護孩子一時,庇護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長都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擺正位置,調整心態(tài)。家長越俎代庖,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參與生活鍛煉的機會。這幾年,清華大學新生入學專門設置隔離帶,把進入校園的家長和學生隔開,讓學生自己去報到并完成各項手續(xù)。網絡對此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么也沒給自己留下”,他說:“人的幸福感不在于你擁有什么東西,而在于你如何擁有這些東西。從零做起,一點點地往上成長,然后不斷地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就感,最后讓成就感轉化為幸福感,這個過程是人生中最美妙的體驗。”給孩子攢錢不如讓孩子值錢。什么樣的人值錢?一個身心健康、懂得感恩、誠實守信、樂觀向上、一技之長的人值錢。
第三、當下的孩子喜歡什么樣的家長。
國內一位知名大學的校長有一次問自己的女兒:“你眼中的好父親是什么樣?”女兒回答:“一個好父親要有90%的溫柔和10%的冷峻。”好父親要民主,和孩子做朋友;但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要敢于批評、敢于懲戒、敢于說不。與孩子相處,應該有一些原則和底線是孩子絕對不可以觸犯的。
“父教缺失”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非常普遍,教育孩子的重任往往都落在媽媽的肩上??墒怯行寢屢埠軐擂?。一個孩子寫到:“我有很多心里話想和媽媽說,可媽媽和我的對話僅限于學習,好像在媽媽的字典里,成績就是愛的等式。成績下滑的時候,媽媽就會很粗暴地訓斥。”“在最困難的時候,我需要的是鼓勵、溫暖,不是冷漠和打擊。難道母愛要用成績來換嗎?”孩子渴望的溫柔,并不僅僅是溫和的語氣、溫和的語言、親昵的動作這些表面化、形式化的東西,他們更需要的是一顆可以包容、理解、體察他們的心。
有一位媽媽有一個不錯的辦法,她說:“在沒有好辦法的時候,要求自己保持冷靜,通過書籍、網上的交流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只有讓自己不斷充實、提高,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孩子。”
第四、家庭教育要警惕的幾個誤區(qū)。
北京師范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說青少年心理較為健康,但是,仍有16.4%的小學生、14.2%的初中生、14.8%的高中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在中國三億四千萬未成年人中”這個比例是相當驚人的。
孩子原本沒有好壞和對錯,之所以出現病態(tài),成人錯誤的教育是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誤區(qū)1:重成績輕情感。只要孩子學習好,就什么都好,什么人情世故都可以不知道。為此,家長和孩子圍繞成績展開的家庭戰(zhàn)爭從來沒有平息過。要知道,越是專制的教育越會引起叛逆,“關系好壞決定教育成敗。”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教育才能起作用。
家庭教育誤區(qū)2:重物質輕精神。有些父母,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一概答應,這樣孩子在對外交往的時候就容易霸道、蠻橫,一旦別人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會產生挫折感,會憤怒,甚至可能產生報復的念頭和行為。
家庭教育誤區(qū)3:父母期望轉嫁。在某些父母的眼里,孩子似乎是他們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他們總是期望在自己身上沒能實現的統(tǒng)統(tǒng)要孩子來完成。這往往會讓孩子倍感壓抑,甚至會以各種形式進行反抗。
為人父母真是不容易,不僅要承擔不輕松的教育支出,還要面對越來越難以捉摸的兒女。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伙伴,家長應不斷更新家庭教育的觀念,同時努力提高自己并成為孩子人格的榜樣。還是那句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三、個人體悟:三種能力不可缺少
人在生活中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各種各樣的能力。而在所有的能力中,有三種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一是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生時代從課本中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在生產生活中為解決現實問題中所積累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性知識很多都與我們現實生活距離很遠。人在生活中總是會面臨新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就要不斷的進行學習。通過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生成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講,在學校的學習中,學習知識不是最為重要的,而是通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為重要。有了學習的能力就會不斷的通過自主學習來豐富更新原來的知識體系。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有了解決新問題的基本工具。不僅是書本學,更多是要從工作中學,從交往中學,從失敗中學。
二是溝通交流的能力。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尤其現代社會中分工越來的越細致,因此人與人之間必須進行溝通,通過相互溝通才能交流思想和分享方法,這樣才能促進彼此的工作。尤其是在一個群體內部,彼此之間有效溝通更是提升群體工作效率的必要保證。經常發(fā)現因為溝通的能力或者溝通技巧的缺失給工作帶了不必要的損失。更為可怕的是在溝通交流中產生的誤解或者是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信息損耗,這樣就會嚴重降低團隊的工作效率。
三是自我心態(tài)調節(jié)的能力。人在生活工作中,不可能事事都令自己滿意,挫折與失敗在所難免。生活工作中經常會出現自我設計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這個時候就要有自我心態(tài)調節(jié)的能力。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使之平和,如果長時間的心態(tài)不平和就會出現情緒低落的心理現象,這樣的心理現象如果沒有及時進行自我調節(jié),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心理疾病。有了心理疾病的人不但自己生活質量低下,同時還要影響團隊中其他人的工作效率。所以掌握自我調整心態(tài)能力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