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生閱讀情況調查報告范文(2)
英語閱讀離不開文化背景,語言是文化的反映,一種特定的語言和使用這一語言的國家及其歷史傳統(tǒng),社會習慣,文化背景等是分不開的。這就要求我們領會英語交際中的思維模式,增強對英漢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同時,增加閱讀量和擴大閱讀面,如通過文學著作,報紙雜志,原版電影戲劇和網絡等,尤其是網絡,它豐富廣泛的教學資源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靈活有效。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去搜尋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教學輔助資料,這樣不但延伸和擴展了課文知識,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體會閱讀帶來的愉悅。
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閱讀是一個認知和言語交際的過程, 也是極為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 學生的智力水平、生理條件、興趣和個性、社會經濟文化背景、語言基礎、學習方法等都影響著學生閱讀技能的提高。首先, 閱讀是一個認知與思考的過程, 學生的閱讀技能和背景知識都要經過學習才能掌握。智力較高的學生無疑學得快也學得好, 而智力較低的學生在潛力發(fā)揮、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方面受到限制。其次, 生理條件也能引起閱讀障礙, 影響閱讀效果。一般來講, 女生比男生進步快, 一則由于興趣、性格等易于接近語言學習, 二則由于女生同齡男生早熟, 而成熟也是學習的前提條件, 學生在不同年齡開始不同的學習任務, 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做好生理成熟的準備。此外, 學生的器官和思維等功能如果有缺陷, 不能正常工作, 也會導致嚴重的閱讀困難。
七、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1、調整教師角色。創(chuàng)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局面,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和引導學生的課堂活動,課堂積極主動的參加者應該是學生,因為教學效果主要依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實踐性。對于閱讀材料的處理,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語篇到語句,從大意到細節(jié)。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以達到學生閱讀理解后的最佳效果。
2、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既強調在運用中學習,也強調為了運用而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完成各種任務或活動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通過學生的自身實踐,將新舊知識不斷結合,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自動的實際的運用能力。完成任務中主動閱讀材料,這樣不但加大了閱讀量,擴大了閱讀面,而且激發(fā)了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例如,課文主題是關于節(jié)日,那么老師可給學生布置課前任務,要求學生尋找中西兩方大型節(jié)日及慶祝的相關信息。上課時讓大家積極地展示自己查到的信息、 片和影像,進行交流匯總,這樣不僅豐富了閱讀材料,而且刺激了學生的e{主學習。課后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愉快感和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開展閱讀專題講座、讀書論壇、心得交流會等。
3、合理充分利用教材,培養(yǎng)閱讀能力。教材是經過專家們精心編選的完整語篇。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和挖掘這些材料,對詞法、句法等基礎語 知識進行分析、歸納,讓學生慢慢吸收、消化,從而對文章有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的整體水平打下扎實的基礎。當然,詞句的分析不是根本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再加一些理解訓練。這些訓練引導學生既能理解具體事實,也能理解抽象概念;既理解句面意思,也理解深層含義,包括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英語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注意材料難度和學生的英語能力必須達到平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閱讀材料,一般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閱讀的話題和類型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盡量多樣化,選擇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資料,引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要求。當然.為了呈現英語語言的豐富優(yōu)美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想象力,適當地補充一些文學方面的散文、詩歌也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們本次調查的全部內容。希望通過這次的調查,可以對提高大學生英語閱讀有一定的幫助,在以后英語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017大學生閱讀情況調查報告范文篇3
我們課題組對七年級62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調查,統(tǒng)計分析結果令人擔憂。
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多學生沒有閱讀興趣,僅限于上課學習,閱讀也只限于教科書。沒有很好的閱讀內容,沒有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學習。家長忙于生計,對學生的閱讀可以說置之不理。學校教育顯得很是蒼白。雖然我們學校有圖書室,可以滿足學生閱讀的需求,但是學生不愿意參與其中。語文教師突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效甚微。
二、中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投入嚴重不足。經費上,多數學生在文學書刊方面的消費少得可憐,與他們動輒買幾十元一本的教輔資料反差巨大。時間上,絕大多數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不足半小時,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閱讀時間逐漸減少。興趣上,多數學生喜歡看《讀者》《格言》之類的文摘,還有不少學生挑動漫類、武俠類、流行類等休閑或快餐文學來看。其實,多數學生還是能夠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的,知道閱讀可以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尤其對提高語文成績效果明顯,但升學的壓力,課業(yè)的繁重,嚴重擠壓了他們的課外閱讀時間,而一些家長和一些非語文教師為了各自的目的,不主張甚至打壓學生課外閱讀,嚴重抑制了他們的閱讀激情。因此,學生的閱讀最直接的沖動是為了打發(fā)時間,舒緩壓力;或者有一種投機的心態(tài):想花盡量少的時間去獲得最多的收成。
三、閱讀的隨意性影響了作品的品位。學生閱讀的時間不多,進行的寫作就更少了;讀了,有了點想法或感觸,就是懶得動筆。有時,閱讀后也做一些摘抄,但堅持不久;能堅持下來的,也是東抄西放,沒有明確分類。至于家長或老師,能夠和學生一起同讀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然后一起聊一聊受、心得,那更是鳳毛麟角。就連我們的教材“課本”,有些同學也是瀏覽式閱讀,相當一部分同學也沒有真正用心去讀過。
解決的對策:
我們盡可能用疏導式指導學生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品位。只有高品位的閱讀,才可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使他們愛上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動力。那么在這里面,教師就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了。
一、利用課前五分鐘引導學生美讀。
教師在進入教學內容之前,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讓學生朗讀自己找到的美文。學生可以在報刊、雜志、網絡上尋找,尤其可以借助網絡,方便、快捷,可達到資源共享。當然這些美文必需與課文內容有所關聯。朗讀完之后,可針對美文的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的認識。比如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文章對自己有什么啟發(fā)等。教師對學生的看法可適當進行評價。評價時最好和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這項工作必需要有耐心、恒心,堅持下來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學何其芳的《秋天》時,就讓學生找尋自己喜歡的描寫秋天的詩歌,進行課前朗讀,并要求學生對找到的詩歌進行簡單的評價。學生都能積極響應。我對學生找到的詩歌進行了審查。最終形成了一冊描寫秋天的詩歌集子,每首詩歌都注明由誰推薦。對學生也是一種震撼,認為自己做的努力終有承認。這對以后的教學幫助很大。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注意這么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尋找美文的主人呢一定是學生,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但是教師一定要提出要求,而不是讓學生漫天尋找。
2、美文找到后,教師還要細心的對學生進行輔導。讓學生讀得流暢、讀得有感情。還應該檢查學生對所選美文的理解程度。這項工作比較瑣碎,但很必要。
3、教師最好每次提前安排好一周的美文尋找內容。給自己和學生留下在足夠的時間和選擇空間。
二、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閱讀一些好的書籍,并且進行討論。
這項活動要求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進行比賽。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課活動展示,要求每個學生發(fā)言,教師也要對自己的閱讀情況進行交流。這樣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最好是有所講評,有所總結,不要虎頭蛇尾,草草了事。
三、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背誦經典詩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詩歌,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是需要我們的學生傳承的。教師可以利用好早讀時間,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歌進行背誦,然后進行朗誦比賽。這個活動我認為很有必要,對于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也是語文老師應該做好的一個文化傳承的工作。教師應該很學生一起參與,一起努力,讓我們的燦爛文化得以流傳。這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極有幫助作用的。
以上就是針對我們杜陵中學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的一點看法,還是需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檢驗和完善的。我們會在課題研究中不斷探索,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
看了2017大學生閱讀情況調查報告范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