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
中小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5篇
只要有一種無窮的自信充滿了心靈,再憑靠堅強的意志和獨立不羈的才智,則可以登上成功的峰巔。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中小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方便大家學習。
中小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精選篇1
一、師生高度重視,活動內容安排扎實到位
為了保證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不流于形式,學校認真總結了過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得與失,汲取了以往工作經驗,在安排工作之前,組織教職工充認真學習了縣教育局《關于我縣中小學生開展寒假實踐活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及有關要求,讓全體教職工充分認識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結合本校實際,將社會實踐活動歸結為9大主題。一是積極參加“感恩”回報活動,利用假期在家中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冼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從而懂得如何去感恩,養(yǎng)成感恩的習慣;二是在節(jié)假日向親朋好友積極宣傳“開車不飲酒,飲酒不開車”,堅決拒乘酒駕車;三是看一場好的電影、欣賞一次畫展、參觀一座博物館,提高審美意識和藝術情趣;四是堅持體育鍛煉,選擇一兩項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每天堅持鍛煉;五是繼續(xù)開展“讀好書,寫讀后感”活動。六、通過網絡書籍,進行一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禮儀學習,做一名“慈孝”學生,并刊出一份以“感恩、慈孝”為主題的手抄報;七、學習普法等有關知識,并刊出一份以“學法、守法”為主題的手抄報;八、開展“感受家鄉(xiāng)新變化”活動,去家鄉(xiāng)標志性的、變化最大最有影響的地方游玩,寫一篇游記記錄下發(fā)現(xiàn)的變化,還可用鏡頭記錄下來,期初在班級中搞一次影展;九、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在社區(qū)做一些義務勞動,做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做一份以“綠色環(huán)?!睘橹黝}的手抄報。各班均能按時按要求完成任務,扎實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二、活動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
我校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有集體性的,也有單個開展活動的,通過查看活動反饋表和各班活動總結,反映出學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比較豐富。一是要求四、五年級學生利用寒假利用網絡等資源寫一篇讀后感、完成一幅手抄報。通過閱讀書籍、收集資料寫(畫)出自己的感受,進一步使學生了解祖國的變化和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性。這樣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二是開展各種體驗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悟做人道德;三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
中小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精選篇2
一、調查目的
了解小學生什么時候說話不文明及他們說不文明語言的起因。
二、調查時間
__年7月至9月。
三、調查范圍
__小學六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xiàn)及內容。
2)談話法:通過談話了解有些學生為什么說話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小學生為什么說話不文明:
(1)由于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說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fā)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著相貌而取笑別人,說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小學生說不文明語言都是出于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里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
2)小學生講不文明語言后心理表現(xiàn)或想法:
(1)心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說邊大笑,作為一種發(fā)泄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3)小學生什么時候會說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游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后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里:和某人關系不好,不敢當面說,就在背地里說有損于他的話。
六、分析
1)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里、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里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huán)境里,小學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xiàn)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fā)泄的方式。有時并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歷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xiàn)代中國人,應該發(fā)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小學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yǎng),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小學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中小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精選篇3
1、調查背景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網絡的觸角伸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毋庸置疑,網絡作為信息的載體,它給人類的社會生產力帶來了巨大的飛躍?!熬W絡”已成了當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衣衫快捷的窗戶。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學生一族。對網絡更是情有獨鐘,一“網”情深。然而“網絡”在展現(xiàn)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的同時,也打開了一個無限巨大的“垃圾場”的大門,對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學生來說可謂“一半是餡餅,一半是陷阱”。
2、調查方法:
(1)問卷方法(調查范圍:周圍小區(qū)居民)
(2)各種書刊資料收集
(3)網上查詢(社會上的其他人士對于上網的認識)
(4)組員討論研究
(5)材料整理與編輯
3、調查研究:
(1)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是15—17歲的青少年。調查發(fā)現(xiàn)經常上網的是男同學,幾乎每天上網,偶爾上網的和從未上過網的女生居多。上網費用的來源多數人是節(jié)省的飯錢。大多的人在網吧上網。家長對學生上網的態(tài)度是少有約束。很少正確使用。上網的目的部分聊天,大多是玩游戲。上網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占少量。談到對網絡的看法,認為內容既有健康。也有不健康內容的占一半。所里據熟悉網站的名稱都市游戲和歌曲網站。
(2)青少年上網的原因:
第一,少年進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識強烈,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什么事度可以自己處理,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但事實往往相反,他們經常無法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再加上現(xiàn)在的孩子多數為獨生子女,從小受嬌寵慣了,一點小小的挫折可能就會`令他們無法接受,具體表現(xiàn)為情緒波動比較大,控制情緒能力不強。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受挫折后情緒不穩(wěn)定,使得這些孩子不自覺地去尋找一個能充分滿足自己的世界,網絡恰好為他們提供了這一條件。在網絡世界里,他可以解決任何問題,他可以完全逃避現(xiàn)實,他的情緒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第二,家庭關系緊張,無法與父母進行很好的溝通是青少年選擇網絡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在確立人生觀、世界觀最關鍵的時期尤其需要來自父母的正確指導。很多父母更習慣于那種“家長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視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跟父母對著干的局面:你們不讓我打游戲,我偏要這么做。
第三,學習成績差,自暴自棄。大多數沉溺于網絡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學習成績都比較差,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體驗不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往往會選擇網絡來滿足自己。
第四。青少年自控能力差,沖動性強,一旦陷入網絡游戲,明知會影響學業(yè),但是卻不能自拔。
(3)青少年上網的利弊分析:
應該承認,網絡對學生還是有諸多好處的,主要表現(xiàn)在:可以空間拓展知識面:網絡世界的出現(xiàn),使學生的生活空間,從原先相對狹小的物理空間進入了一個完全開放的虛擬空間,擴大了學生的人際交往層面;端來年了社會交際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甄別現(xiàn)實與虛擬空間的真?zhèn)蔚哪芰?增強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打字速度快,盲打水平高;經常往游戲的同學反應速度快,思維敏捷。由于自己控制能力較差,中學生上網存在很多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影響學業(yè)。中學生上網大多是為了打游戲聊天和點歌等,這些娛樂方式對中學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堅定的學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業(yè)。有的上網時間過長(甚至通宵達旦),不能好好地休息,上課無精打采,精神恍惚;有的即使上課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有的為了上網甚至曠課、逃學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日益增多,浪費了大好時光,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影響了學生的大好前途。
第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目前,大多數中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本來就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機會,如果再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聊天,就會使他們減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電腦自閉癥”,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會直接呆滯心理障礙。
第三,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有些網吧環(huán)境較差,大量的基巖導致煙霧繚繞,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有的學生上網時間太長,容易引發(fā)很多疾病。長時間上網不但對眼睛造成極大傷害,還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規(guī)律。有的學生為了上網常常節(jié)省午飯錢,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引發(fā)一系列身體疾病。更可怕的是以導致心理疾病,這將給中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無法預計的損失。
第四,誘發(fā)中學生犯罪。上網費用入不敷用時產生邪念欺騙家長或者搶劫校學生錢物。這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時有發(fā)生,網上不健康的內容也會導致中學生的行為道德不規(guī)范。學生光顧不良網站,也容易使學生走上犯罪道路。
(4)建議和意見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網吧的數量也逐漸增多,家庭上網的也越來越多,中學生上網的人數也會呈現(xiàn)不斷增多的趨勢。這是他們的權利,學校和社會不可能也不應該禁止。但尚中學生正處于成長之中,他們上網比遠遠大于利,特別是不健康上網給中學生帶來嚴重危害,我們必須對他們的上網行為給與關心、引導和教育,使互聯(lián)網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陣地。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強各方面教育。作為學校,如果只是強行禁止學生上網,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應該變“堵”為“疏”,采取多種形式,運用典型事例,加強法制教育、網德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和自己保護意識教育,使學生徹底認清不健康上網的危害,注重引導學生健康上網。作為社會,通過各種媒體普及中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開設中學生心理咨詢熱線。作為家長,不要只是關注學生的衣食住行,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不要對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強加干涉,配合好學校、社會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第二,加強政府管理。亞加強對網吧的審批,繼續(xù)加大對網吧的檢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對網站內容、上網時間和身份證等方面要細心檢查,嚴格管理。組織不健康的進口游戲泛濫,杜絕不健康上網情況的發(fā)生,保護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對非法網吧知識罰款了事,更不能只知道伸手向網吧收錢而疏于管理,使網吧的經營出現(xiàn)秩序混亂的情況,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第三,加強網絡管理,加大法治力度。對于境內境外一些非法網站加強監(jiān)控力度,對這些網站堅決取締,對于境外的網站進行嚴格過濾,制定專門法律,繼續(xù)加強對網絡犯罪的打擊力度,保護中學生健康上網。
4、我們的感想
網絡是把雙刃劍,既能給青少年帶來“學習的革命”,也能傳播非健康資訊,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要以“青少年文明網上行”和“創(chuàng)建安吧”等活動為契機,努力抓好“引導”和“規(guī)范”兩篇文章。所謂引導,就是要通過各種措施,引導青少年主動接觸網絡,利用網絡,遠離“數字鴻溝”不斷提高素質。通過各種培訓,加強青少年的網絡知識教育,給予學生充分的“網上空間”。要考慮針對青少年的注意力,專門設立宣傳正面信息的網站,增強點擊率。比如學習、交由、就業(yè)、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興趣,豐富為青少年服務的形式,為青少年服務,凝聚青少年。適應忘略時代的青少年社會化特點,重點培養(yǎng)他們的是非判斷能力,讓青少年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鑒別,學會選擇。要在思想上為青少年修筑一道“防火墻”,讓青少年進入網絡社會進行法律保護和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所謂“規(guī)范”,就是對青少年上網場所加大監(jiān)督力度,規(guī)范網吧從業(yè)行為。重點在清理地下網吧的基礎上,把好四個關口。一是進門關。在所有網吧設立未成年人不準進入標志,加強對進門青少年的審查,確保未成年人不進入公共網吧。二是內容關。在所有網吧安裝有關技術防范設備,并杜絕利用網吧經營電子游戲。三是傳播關。采取撤銷電腦主機磁盤復制功能的作法,確保非健康資訊不通過電子介質進行傳播。四是法規(guī)關。盡快出臺全方位的關于網絡管理和青少年上網和網吧經營方面的有關房率規(guī)定。同時,要采取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方式,加大對網吧的監(jiān)督力度,堅決清除非健康網吧。要大力開展“創(chuàng)建安全文明網吧”活動,引導網吧業(yè)主文明經營,守法經營。
青少年上網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越來越多的部門和社會有識人士加入解決問題的陣營中,希望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問題可以在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下早日解決,還青少年一片明朗的天空。
中小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精選篇4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小學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我國農村教育事業(yè)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fā)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進程。
然而,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jié),忽略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巨大障礙。為此在為期二十多天的社會實踐里我對農村義務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一: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于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于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后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采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鄉(xiāng)農村義務教育的現(xiàn)狀,共謀改進我鄉(xiāng)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采取發(fā)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xiāng)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二:農村中小學教育現(xiàn)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鄉(xiāng)義務教育的現(xiàn)狀如下:
(一)、現(xiàn)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xiàn)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占GDP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學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qū)、縣、鎮(zhèn)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qū)大興“示范?!?、“窗口?!保贿z余力地標榜個人政績。我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后到達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xiàn)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于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二)、現(xiàn)狀二:師資力量薄
我所處的鄉(xiāng),九處完全小學中,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為雄厚一點外,其他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guī)中等師范學校畢業(yè)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yè)培訓,大部分是憑借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后。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xiāng)鎮(zhèn)的教師檔案資料,發(fā)現(xiàn)全鎮(zhèn)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占41.2。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九處小學中,市、區(qū)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為零;初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后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著我鎮(zhèn)中小學教育教學、人才培養(yǎng)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巨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事業(yè)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三)、現(xiàn)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qū)、縣、鎮(zhèn)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yè)班優(yōu)秀率、合格率,統(tǒng)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老師的晉級加薪。于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我的家鄉(xiāng)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zhèn),老師們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初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四)、現(xiàn)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fā)生沖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xiàn)象。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fā)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五)、現(xiàn)狀五:升學無望,就業(yè)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yè)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tǒng)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qū)初高中畢業(yè)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yè)地區(qū)和中西部地區(qū)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xiāng)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yè)生產經營、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實際需要相脫節(jié),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yè)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yè)后的農村青年不能盡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初中畢業(yè)后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xiàn)了“升學無望,就業(yè)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六)、現(xiàn)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于兩難
我在大山包鄉(xiāng)馬路村鎮(zhèn),受當地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于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并且整合了全鎮(zhèn)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并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為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v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為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并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峙?,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于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我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3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梢姡r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fā)展。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掌上明珠的兒女和捉襟見肘的家庭境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處于兩難境地。那就是,如果讀免費的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由于本鄉(xiāng)鎮(zhèn)質的師資被強行抽調到“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孩子得到較為優(yōu)質的教育,但家長要卻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困境。隨著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像我家鄉(xiāng)這樣的“民辦”學校面臨的沖擊和生存的風險與日俱增。
(七)、現(xiàn)狀七:初中學生流失現(xiàn)象死灰復燃
除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這一主要客觀原因外,還有教師敬業(yè)精神差、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質量低下等,也是導致學生厭學進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wěn)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松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意識淡薄,追逐個人名利、動輒跳槽厭教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教師厭教的表現(xiàn)不僅不利于良好校風的建立,同時也是導致學生厭學之風的重要誘因之一。家長們認為孩子升學無望,紛紛通過各種關系把孩子轉到區(qū)直學校就讀,家庭條件較差的便索性讓孩子輟學。
三、改變農村教育現(xiàn)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我和我的老師同伴們建議,為改變農村教育現(xiàn)狀,應當采取以下策
(一)、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農村中小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實情況,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完善對農村教育投資的監(jiān)督機制,嚴防中間環(huán)節(jié)的克、挪、卡、要,確保??顚S?,并且還要力保各校將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從而逐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二)、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師,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yè)生回鄉(xiāng)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完善農村教育資源尤其師資資源配置,促進農村教育的公平正義。
(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教師“減負”。在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由于受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影響,曾經風靡一時的推行所謂的“末位淘汰”機制,廣大農村教師因擔心自己本就來之不易的“鐵飯碗”砸在質量上、丟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貪黑長時間同學生泡在一起,致使應試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學生由此產生厭學、逃學的現(xiàn)象。有的教師生怕下崗,便以透支身體健康為代價,長期自主加壓,延長工作時間,更有甚者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據調查,在農村中小學教師中由于擔心教學質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歲左右中年教師最為突出。此外,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半邊戶”(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個人收入有限,他們往往身心俱疲。我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農村中小學教師身上大力弘揚人文精神,落實人文關懷,不遺余力地為他們減輕工作壓力,消除心理障礙,為在廣大農村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鋪平道路。
(四)、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健康個性和諧發(fā)展。
加強和改進農村中小學學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學教育階段青少年身心成長發(fā)育的特點,把握好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學業(yè)基礎,從而有的放矢的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抓緊這時期的德育工作,將對他們一生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社會生活發(fā)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傳統(tǒng)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正受到商品經濟大潮的不斷沖擊,致使現(xiàn)階段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一時無所適從。因此,我們的德育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并有機結合傳統(tǒng)美德,把握新時代特點,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教育的全過程。要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tǒng)一于教材之中,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形式,把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努力營造出寬松、和諧、愉悅的`“三位一體”德育教育環(huán)境,為培育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深化教育改革,徹底改變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yè)無路,致富無術”的局面。農村中小學教育要與農村實際相結合。國家要著力改革農村中小學課程,設置一些體現(xiàn)農村教育特點的實用性課程,使之在提高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同時還能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
(六)、針對我鄉(xiāng)“國有民辦”實驗學校舉債辦學、舉步維艱,而且對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沖擊較大,造成教育資源配置不公的狀況,建議上級主管部門在充分征求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意見的基礎上,依法進行收購,恢復公辦學校的名分,并且將優(yōu)質的師資資源與另外幾所義務教育中小學進行平衡的基礎上重新整合,分期償還建校債務,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促進我鄉(xiāng)義務教育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chuàng)建進程。
(七)、針對初中學生輟學現(xiàn)象死灰復燃的現(xiàn)象,一方面要加大義務教育宣傳和實施力度,確保困難學生不會因貧失學;一方面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樂學善學,確保學生不會因厭學而輟學。同時,要完善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機制,切實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評估序列并不斷提高評價指數。從而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一盤棋工程,限度的控制學生流失。
(八)、回歸農村之路和走向城市之路。
1、“回歸農村之路”的歷史實踐。
上世紀20年代,晏陽初、梁潄溟和陶行知等人發(fā)起近代的“鄉(xiāng)村教育運動”,力圖改變農村的邊緣化境遇。
晏陽初提出要以文藝教育救愚,以生計教育救窮,以衛(wèi)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期望能使中國農民成為富有智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能夠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新民”。
梁漱溟借助中國鄉(xiāng)村治理的傳統(tǒng)資源,在農村創(chuàng)辦村學、鄉(xiāng)學和鄉(xiāng)農學校,試圖以鄉(xiāng)村學校為載體,綜合性地解決農村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和自衛(wèi)等問題。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并立下“募集一百萬元基金,征集一百萬個同志,創(chuàng)設一百萬個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xiāng)村”的計劃,發(fā)誓要從根本上改造“把農夫子弟變成書呆子”,不會生產勞動,只想往城里跑的農村教育。為此,他提出“教育與農業(yè)攜手”、“為農民服務”等原則,作為改造鄉(xiāng)村教育的綱領。
“鄉(xiāng)村教育運動”雖然沒有改變農村教育邊緣化的境遇,但其意義是深遠的,提出的以農為本的農村教育理念,對當今的農村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2、當今“回歸農村之路”的觀點。
一些學者認為,要解決農村問題,必須重新重視發(fā)展農業(yè),推出“新重農主義”,通過努力,使農業(yè)收入從總體上有可觀的增長前景。而農村發(fā)展最需要的是人才,所以農村教育應該培養(yǎng)出更多能夠建設新農村需要的人。
部分教育學家和學者提出,農村教育,應該緊密聯(lián)系當地的自然、文化環(huán)境,聯(lián)系當地人的生存和發(fā)展背景,為他們提供在當地就業(yè)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使農村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后能改變自身生存狀態(tài)和當地面貌。因此,應該積極推行以教授“本土化知識”為職志的素質教育,改革農村學校的課程設置,讓教材適合農村是重要的,讓教育適合農村,培養(yǎng)農村孩子具備適應外部和本土兩種環(huán)境的知識與能力。
3、“走向城市之路”的觀點。
與“回歸農村之路”觀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有學者尖銳地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試圖維系“田園風光”的浪漫幻想,任何“反城市化”的主張,都會被現(xiàn)代化的大潮席卷而去。一些學者認為,農村問題和農村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有待于加速農村人口的城市化進程,通過職業(yè)意義上“消滅農民,將數量龐大的農村人口逐漸融入社會產業(yè)分工、并逐漸提升其勞動技能的過程,它是社會現(xiàn)代化無法避免、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梢灶A期,當城市化率達到75—80%的時候,長期困擾中國社會的“三農”問題和城鄉(xiāng)差距問題也就基本上解決了。
在這一思路下,農村教育問題就會在“消滅農民”后,被現(xiàn)代化的歷史進程自然而然地“拆解”掉。從統(tǒng)計調查來看,我國現(xiàn)在每年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這是現(xiàn)代化、城市化進程的必然要求。所以,學校要擔負起社會“上升階梯“的職能,把更多的農民子弟送到城市去;傳授的知識,是能使未來的民工更好地適應城市打工生活的要求。農村教育要配合經濟體制的轉軌,積極跟進與創(chuàng)新,使農村學生—未來的農民工,有效地完成的城市化過程,完成其從職業(yè)、身份、文化心理向城市社會的轉化過程,防止一種脫離主流社會的邊緣化群體蔓延擴大,從而防止出現(xiàn)貧民社會,實現(xiàn)公平、和諧的社會格局。
四、調查過程中的收獲與反思: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不僅對家鄉(xiāng)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xiàn)狀有了較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對改革發(fā)展家鄉(xiāng)農村義務教育提出了粗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增強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向往,增強了發(fā)奮學習、頑強拼搏的信心和毅力,為日后報效家鄉(xiāng)、報效祖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梢哉f,受益匪淺。在此,真誠感謝學校團委給予我這次難得的接受鍛煉教育的機會,真誠感謝家鄉(xiāng)父老給予的配合支持。
五、結束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珍惜火熱的青春年華,珍惜書聲瑯瑯的大學時光,在學校黨委和團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恩師諄諄教誨和學友的相互勉勵下,發(fā)奮苦學,頑強拼搏,待學有所成,為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中小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精選篇5
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余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并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后的就業(yè)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后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尋找發(fā)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yǎng)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名,其中廣州大學名,中山大學1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yè)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名,大三學生15名。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yè)相符,能否體現(xiàn)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么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fā)問卷進行調查,發(fā)放問卷共5份,收回有效問卷5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tǒng)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按嬖诰褪呛侠怼?,職業(yè)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么職業(yè)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xiàn)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yè)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占4%;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占1%;現(xiàn)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絡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yè)知識相去甚遠,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yè)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里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占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后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時候,有3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占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占了%。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F(xiàn)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yè)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會選擇周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yè)指導以及專業(yè)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yè)體驗,至于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各占1%。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xiāng)’活動”一項,說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huán)境都相對優(yōu)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己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xiāng)”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yè),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并從群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xiàn)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huán)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于主導地位,決定著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tǒng)中其它價值觀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由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fā),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說參與“三下鄉(xiāng)”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后的工作打基礎。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yè)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
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于鍛煉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抵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于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yè)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yè)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結論與建議: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fā)生某種改變的現(xiàn)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發(fā)展演變的。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三下鄉(xiāng)”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fā)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fā)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準,社會實踐不但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fā)揮自己才能,展現(xiàn)自己風采的舞臺,也是培養(yǎng)和鍛煉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了解國情是年輕人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放眼9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占人口8%以上的農民有所了解才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加“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yōu)樨熑?,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