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學習素材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為孩子傾注大愛深情,充分展示了新時代教師隊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良好精神風貌,下面給大家分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學習素材2022,歡迎閱讀!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學習素材篇1
楊明生,男,漢族,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第一中學校長、教師。
他從教38年來,以校為家,愛生如子,無私奉獻,雖身患多種疾病,仍堅守在教學一線,踐行著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他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先”的辦學方針和育人導向,提出“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的校園文化建設(shè)方案,探索多種育人實踐,強化德育實踐效果。
他堅持教育科研、改革興校,大力推進以備課改革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據(jù)悉,自2020年以來,中宣部每年都會同教育部組織開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學習宣傳活動。今年5月開始,各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積極行動,按照人選要求,共推薦了64位候選人。中宣部、教育部邀請教育專家、一線教師、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等代表,組成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嚴格審核推薦人選。
8月2日至8月16日,在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及教育部官方微信等媒體公布了候選人簡要事跡,請社會各界進行評議和監(jiān)督。之后推選委員會組織召開推選會議,結(jié)合公示反饋情況,經(jīng)過民主投票,大會評選出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學習素材篇2
如果一輩子沒拿出一本標志學術(shù)成就的學術(shù)經(jīng)典,就很難成為一流學者,也很難引領(lǐng)一個學科。孫正聿一直推崇“創(chuàng)學術(shù)之經(jīng)典”。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案约哼^不去”“上下求索”亦是孫正聿一生的寫照。
從“花蕾、花朵和果實”的蛻變,到心靈的更迭和思想的較量,作為追問哲學的思想者,孫正聿在一次次的否定與反思中求索著、凝練著、升華著人類思維和人類精神的思想與行為。
《哲學通論》經(jīng)過十余次再版,已成為全國高校通識課教育的經(jīng)典教材。而一部“專著性的教材”何以有著如此廣泛深遠的影響力、生命力和傳播力?
十年磨劍,板凳坐冷,平常心異常思,青燈獨守,故卷常翻。日復一日,常年累月,那些“跟自己較勁”得來的知識、思想與語言經(jīng)得起推敲,耐得住追問,所以備受尊崇,也被反復應用。
2018年7月14日,60余位中國哲學界著名專家學者齊聚吉大,紀念《哲學通論》出版20周年。時任吉林大學常務副校長的邴正在致辭中說了這樣一段話:“《哲學通論》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它影響了老中青三代中國哲學學者,或是成為他們學術(shù)之路的啟迪,或是成為他們再三研讀的佳作?!?/p>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夏瑩形容《哲學通論》“可信又可愛?!边@種有理有趣、“通”情“達”理的娓娓道來,完全顛覆了人們之前所認為的“理論晦澀”的印象。
作家劉震云曾說,“所謂的‘大家’就是能夠把非常深奧的東西講得非常清晰明白,而‘小家’就是把原本清晰明白的變成誰都不懂的深奧的東西?!?/p>
就此而言,孫正聿堪稱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家。
治學中,孫正聿會融通,懂變通,從而打通了哲學的理論空間,開通了哲學的思想道路。一個“通”字賦予了《哲學通論》的血肉與靈魂,一個“通”字也成為其“終生志在探索”的追求目標與學術(shù)特色。
“我不是一位確有建樹的學問家,而是一個追問哲學的思想者。”這是孫正聿對自己的評價。作為思想者,他做到了“真”。真誠、真實、真切和真理,那是一種抑制不住的渴望、滴水穿石的積累、舉重若輕的洞見和剝繭抽絲的論證。
這種“真”,也讓孫正聿兼具學者特有的品德:風骨與境界。
孫正聿很欣賞魯迅,中學時就曾讀過《魯迅全集》。他們之間,除了身材、臉龐有幾分貌似,目光銳利、仙風道骨更有些神似?!皳v鬼有術(shù),也有效,但有限?!边@是孫正聿為人為學恪守“鉆研”而不“鉆營”的一面鏡子。尊嚴與志氣讓孫正聿始終飽含著“學者就是人格化的學術(shù)”品德。
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每日讀書,終生探索,不斷著述。
一本《哲學通論》改變了當代中國人的哲學觀念。有人說“有了這一本書一生足矣”,對此,孫正聿以《哲學觀研究》《辯證法研究》《生命意義研究》等一系列著作有力回擊了那種不可取的惰性心態(tài),也示范了學者終生探索的人生追求。
“很多時候,自己讀明白了,想明白了,說明白了,但最后卻寫不明白”。孫正聿認為著述是一件極其艱難的跟自己較勁兒的過程,“讀”和“寫”中間有一堵墻。
一次,孫利天剛從海南回來,孫正聿就迫不及待地問“最近讀了什么書?”對方回答:“又看了一遍《精神現(xiàn)象學》的下冊”。孫正聿幽默地說:“你看,你可以無限地對黑格爾進行追問,黑格爾總是有話跟你說?!?/p>
能經(jīng)得起無限地追問,并能持久回應你的關(guān)切,這便是一部經(jīng)典著述的魅力。
孫正聿總是有讀不完的書、想不完的道理、寫不完的思想,并且樂此不疲。他說:“樂于每日讀書,志在終生探索,得其所哉也?!?/p>
2000年,孫正聿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他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在其中獲得樂趣,這種勞動者大概不必稱為‘勞?!瑧敺Q之為幸福的或幸運的勞動者吧”。
孫正聿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勞動者。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學習素材篇3
孫正聿認為,高等教育的使命是雙重的,其一是“使人作為人而成為人”;其二是“使人作為人而成為某種人”。40載教書育人,孫正聿“有理”“講理”的教學理念貫穿始終,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哲學教育和科研人才,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成果廣泛而持久地影響著當代中國哲學教育和高等教育事業(yè)。
無論給本科生、研究生上課,還是各種講座、報告、發(fā)言,他都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受眾去認真準備。2020年暑期開學時,哲學社會學院為本科生新開設(shè)了一門課。當孫正聿推門走上講臺時,學生們的驚喜沸騰了整個教室。那時孫正聿剛結(jié)束“理論思維講習班”的課程,身體很虛弱,但他硬是堅持站著講完了90分鐘的課程。上課前,孫正聿認真地“請教”年輕的帶班老師,“這些本科生都上過什么課,學過什么內(nèi)容,怎樣講才會有針對性”。
孫正聿特別欣賞錢偉長先生的一句話:“一名大學教師,不講課就不是大學教師,但如果他不搞科研,就不是一個好的大學教師。”正是教學與科研讓孫正聿具備了超強的理論思維能力。他的洞察力、概括力、思辨力、思想力常常令人唏噓稱贊。
“我的專業(yè)是哲學,但我的事業(yè)是研究和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睂I(yè)授課、大眾普及,課堂、網(wǎng)絡、講座、報告、座談,使命賦予孫正聿立足中國、胸懷天下,擔起賡續(xù)傳承、鑄魂育人之責。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面對這個與高等教育的使命密不可分的“命題作業(yè)”,孫正聿深知,理論思維是整個教育的普照光。什么都容易遺忘,但只要提升了理論思維能力,你便會無所不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長期的思索、自身的底蘊,孫正聿完全能講好“理論思維”這門課,但他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一學期下來,瘦了10多斤。課講完了,一本書也形成了,就是《學術(shù)研究的理論思維》。
2021年,孫正聿將“杰出教學獎”所獲獎金人民幣100萬元全部捐獻出來,設(shè)立吉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獎勵基金,專項用于獎勵支持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通識教育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教師。
學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生態(tài)、學術(shù)團隊、學術(shù)平臺,這些在孫正聿的心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2022年,孫正聿帶領(lǐng)的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團隊被評選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我們需要培養(yǎng)思想家,而不只是培養(yǎng)學問家。”孫正聿將畢生所學傳于后人,引領(lǐng)營造了濃郁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shù)氛圍,更為培養(yǎng)青年一代的學術(shù)領(lǐng)軍人物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治學為人,其道一也。著作等身,榮譽無數(shù)。年至耄耋,孫正聿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欣慰”。幸運,是因為“得其所哉”;欣慰,是因為“問心無愧”。得其所哉和問心無愧,讓他感到生活很有“意思”,人生也挺有“意義”。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學習素材篇4
楊士莪提出的“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理念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水聲專業(yè)的學生?!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要學會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他強調(diào)青年學生首先要注重自我修養(yǎng),提高個人素質(zhì),只有這樣才能開拓視野、站位高遠,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與國家需要、時代需求相結(jié)合,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投身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并為之奮斗。
楊士莪將課程建設(shè)與思政建設(shè)緊密結(jié)合,在教學過程中,他堅持啟發(fā)式教學法,教師通過逐步深入地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再深入一步提出問題——再進一步進行解答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斷主動思考,最終掌握必要的知識,同時進行分析問題方法的訓練;鼓勵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治學的能力,對學生有一定的要求,并給與一定的鍛煉,不能凡是不講的內(nèi)容一概不做要求,而所有要求的內(nèi)容又必須一概講到;倡導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去認識這些關(guān)鍵所在,去透徹掌握關(guān)鍵概念與定理,并善于靈活應用基本規(guī)律解決各類不同的問題。真正學通一門課程,往往需要做到“書越讀越薄”,而不是簡單地知識堆砌。他強調(diào)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注重把所學知識內(nèi)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打好基礎(chǔ),又要勇于創(chuàng)新、活學活用。“不要將自己的興趣面、知識面限定的太窄,要永遠保持高度的好奇心,不斷汲取天下的知識為我所用,很多新的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往往是各類學科知識互通,才開辟了新的科研領(lǐng)域,誕生人類歷史上新的發(fā)明?!?/p>
他強調(diào)在科研過程中,要學好辯證法、利用好辯證法,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敢做先鋒,不當看客,讓創(chuàng)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楊士莪作為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學科的學術(shù)帶頭人,始終堅持水聲學是滿足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戰(zhàn)場,在這個戰(zhàn)場上的師生就是馳騁在這個戰(zhàn)場上的“國家隊”,堅守住這個領(lǐng)域,秉承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行動準則,恪守工匠精神,加強基礎(chǔ)研究,全力攻堅關(guān)鍵技術(shù),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站出來,就是“最大的愛國”。他深情寄語同學們,要心存學以報國的鴻鵠之志,以祖國需要為人生理想,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人生。在學校舉辦的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90歲高齡的楊士莪現(xiàn)場為全校師生清唱“唱支山歌給黨聽”,表達了對黨的無限熱愛和感恩之情,當場感動了全校師生,作為最生動思政課被國內(nèi)各大網(wǎng)絡媒體轉(zhuǎn)載,一時間成為全國的網(wǎng)紅院士。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學習素材篇5
楊士莪與學生之間始終維系著最樸素與濃郁的情誼,時至今日,老先生仍辛勤耕耘于三尺講臺,為莘莘學子授業(yè)解惑。他擔任著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課程教學工作,從本科生《振動與聲學基礎(chǔ)》課程的教學工作到省級精品在線課程《振動與聲學基礎(chǔ)》主講教師之一,2019年又承擔了學校的興海學術(shù)團隊前沿講座課程和《振動與聲基礎(chǔ)》的慕課建設(shè),2021年所授《振動與聲基礎(chǔ)》獲首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楊院士也被評為國家首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楊士莪從不坐著給學生上課,也因此被稱為“一站到底”的院士。學生們心疼他,在上課前為他搬把椅子,但每次他都把椅子挪開,微笑著說:“從我開始做教員起,就習慣站著講課了?!彼瓦@樣站著講一個下午,整整齊齊地寫板書,一下午的課要寫好幾塊黑板。楊士莪給學生們講課時底氣十足,聲如洪鐘,思路清晰,用生動活潑、簡潔易懂的語言描繪了聲學的輪廓和脈絡,并指出了一條學習聲學的有效路徑,這能夠讓學生理解物理概念,以概念推概念,避免死記硬背復雜的公式,用學物理的方法學習聲學,令學生在學習聲學的過程中更加輕松有趣。外場試驗、各種學術(shù)會議、顧問咨詢活動,將楊士莪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但他從未因為工作忙而耽誤教學工作,他把學生看得很重,即便再忙,對待教學、對待學生從不敷衍應付。學生請他審閱修改論文,通常只隔一兩天就能得到反饋。楊士莪的學生有個共同的體會,向他請教問題時,絕不會有面對大家時的拘謹和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完全是一種精神享受。他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視野寬闊,解決問題的思路常常獨辟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