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10篇
從“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到今天“天問一號”跨越行星際,共和國的科學家們向真理之路不斷探尋,靠著自力更生、頑強執(zhí)著和大膽設想、認真求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希望大家喜歡!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1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yè)大學教授、中國農業(yè)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xié)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xié)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
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成就
從1964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yōu)組合南優(yōu)2號,1975年研制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hank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亞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跡稻IR8。
}——請支持者列出引用證明。
)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不過并非世界首創(chuàng),日本新城長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產。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
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
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zhàn)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
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
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研制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實現了農業(yè)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從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農業(yè)科學院研究員,并任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fā)表論文60余篇。
榮譽
他先后獲得“國家特等發(fā)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并在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4月,榮登“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首富榜”。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2
首先,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yè)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弊鳛橐幻哂懈呒壜毞Q的黨員,身處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統(tǒng)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yè)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并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yè)做大著眼一步一個腳印。
其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學和科研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并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振興高等教育事業(yè),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
再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xié)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qū)和單位的合作攻關。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fā)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xié)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后續(xù)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傘”,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專業(yè)和院系全局決策,統(tǒng)一認識,理順關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學科研培養(yǎng)工作辦成、辦好、辦到位。
最后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大學教師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盡自己全力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作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縣委、局黨委的各項安排布置,積極努力工作。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督促并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3
5月22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因病去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袁隆平先生將自己畢生的心血都獻給了雜交水稻研究事業(yè),取得了全世界公認的研究成果,贏得了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贊譽和敬仰。
袁隆平先生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應在悲痛中緬懷,在緬懷中激發(fā)奮斗的力量,在科學事業(yè)上勇闖新路、勇攀高峰,在服務人民、造福人類的行動中砥礪前行、永不停歇。
創(chuàng)新是任何一項科學研究的制勝法寶,是任何一項偉大研究成果的核心動力。無論是剛剛涉足雜交水稻研究領域,還是持續(xù)60年的研究工作,袁隆平先生所堅持的就在創(chuàng)新中探尋新的方法與路徑,在創(chuàng)新中找到新的方向,收獲新的希望。在“無性雜交可以改良品種,創(chuàng)造新品種”的傳統(tǒng)論斷壟斷著科學界時,他敢于質疑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歷經無數次失望與失敗,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直擊雜交水稻理論探索及實踐研究禁區(qū),在該項科學研究的“無人區(qū)”找到了一條雜交水稻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路,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yōu)2號”。其后的雜交水稻二號、三號成果,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海水稻試種成功,中國2.8億畝可以開發(fā)利用的鹽堿地,每年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yǎng)活約2億中國人。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要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熱諷,害怕標新立異。袁隆平先生正是以這樣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才在世界雜交水稻研究中成為當之無愧的行動先驅者,成為“雜交水稻之父”。
科學之路是一條崎嶇的曲折的山路,只有埋頭苦干、不畏艱辛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研究雜交水稻,廣袤的農村大地就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室,無論白天黑夜,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時間。人們經??吹皆∑较壬炱鹧澩鹊降咎镏虚g尋找可供雜交研究的“特殊”水稻,在炎炎烈日下觀察新型水稻的長勢、分析實驗品種的優(yōu)劣。即使到了八十多歲的高齡,袁隆平先生的雙腳一刻也沒離開他深愛的泥土,沒有享受片刻的清閑。為了方便在田埂上行進,年近八旬的袁隆平依然駕駛著摩托車在田埂上行駛。在袁隆平一生的科學研究中,如果說是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超人的智慧凝聚成了他偉大的研究成果,那他畢生扎根農村,與泥土為伴的科學精神,就是他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只有淡泊名利的科研工作者才能堅守枯燥的研究人生,才可能將畢生的心血獻給他深愛的人民。因為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袁隆平先生獲得了無數至高的榮譽。1981年獲得國家發(fā)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余項國內國際大獎。可是,在袁隆平先生心里,盡管十分珍惜珍視這些榮譽,但他始終將自己當作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工作者,他最喜愛的一個稱呼是“農學家”。正是這樣一位“農學家”,以他大功至偉的研究成果,被農民兄弟尊稱為“米菩薩”。這樣一個“特殊”稱呼的背后,凝結著袁隆平先生一生從不停歇的追尋足跡,也是他謙遜品格的最好詮釋。
千古流芳人敬仰,精神譜寫萬年春。偉大的人民科學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先生一路走好,人民會永遠懷念您!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4
提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確實,作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雜交水稻之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謂是大功至偉。
然而,他對網民尊稱他為“人民科學家”,卻感到“誠惶誠恐、忐忑不安”,他謙虛地說:“‘人民科學家’談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什么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我想,僅從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們就足以感受到袁隆平的謙遜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讓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頭。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些人喜歡張揚、高調。比如,表現在學習上,喜歡吹噓自己的博學與能耐,看過幾本薄書,就自詡飽學之士、滿腹經綸;寫過幾則公開發(fā)表的小文,就自封著名詩人、作家。表現在工作上,喜歡凡事必稱大,有的事還沒有做,就開始說大話,剛剛干出一點成績,便“拉長、吹大、墊高”,熱衷于在媒體上“精心包裝,隆重推出”。這種喜歡張揚的人,雖然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許能慷一時之慨,開一時之懷,求一時之名,取得一時之利,但這種人往往行之不遠,登之不高。而謙遜的人則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tài)度做人行事,這才是成就大業(yè)的基點,是走向成功的長梯。
也許有人擔心,謙遜的人,久而久之,會被人遺忘,終究會吃虧。其實不然。這些人、這些事或許一時難以廣為人知,但當他們以踏踏實實的工作創(chuàng)造了業(yè)績,以默默無聞的品格作出了貢獻,名聲自在眾人心中。這正像袁隆平所說的,我是搞育種的。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yè)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揚科學精神。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這個是基本前提。如果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沒有感情,就很難成就一番事業(yè)。有了感情,才會為社會做一些事情、獻一份愛心,這樣你才會有欣慰感。
特別是談到物質享受時,袁隆平認為,精神上要豐富一點,物質生活上則要看得淡一點。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衛(wèi)生為貴,穿方面只要樸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彎路,少留遺憾,身心才會健康,心情才會愉快,事業(yè)才會做得長遠。
由此可見,今天,我們正在全力建設和諧社會,最應大力弘揚的就是袁隆平這種謙遜美德,常懷一顆平常心,不論在什么情況下,對個人的名利、進退、榮辱、都要看得淡一些,超脫一些,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越是成績突出,越是貢獻巨大,越是形勢大好,越要保持憂患意識,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到“自豪而不自滿,昂揚而不張揚,務實而不浮躁”,始終以高昂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流的工作標準謀事盡責,多做貢獻。如此,我們的工作才會大有起色,我們的事業(yè)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起來。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5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再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fā)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chuàng)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yè)科學發(fā)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2]先后獲得“國家特等發(fā)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獎項。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6
袁隆平,男,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1930年出生,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著名農業(yè)科學家。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他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發(fā)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產量從平均畝產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F在,他領導研究的超級雜交稻項目正朝著畝產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順利推進。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用3畝地產出4畝地糧食,大幅度提高現有水稻單產和總產。20多年來,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養(yǎng)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總和。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種植面積達3000多萬畝,他因此被海內外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榮獲國家特等發(fā)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7
1、袁隆平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交優(yōu)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交優(yōu)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zhàn),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yōu)勢”的傳統(tǒng)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2、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于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強優(yōu)勢的雜交水稻“南優(yōu)2號”等一批組合,并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yōu)勢的科學家。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交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國際水稻所1971年開始研究,1973年放棄,原因也就是當時在該所沒有人相信可以解決制種難題。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
3、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fā)展戰(zhàn)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交優(yōu)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交優(yōu)勢利用,優(yōu)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臺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采用,并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fā)展的指導思想。
4、袁隆平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如在兩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導致不育的起點溫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后來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產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取得成功并推廣應用。他1987年起擔任“863”項目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專題責任專家,主持全國性協(xié)作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比同熟期 三系雜交稻增產5%~10%。
5、他設計出了以高冠層、矮穗層和中大穗為特征的超高產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技術路線,并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連續(xù)取得重大進展。1997年,袁隆平又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別實現中國超級稻百畝示范片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2013年,他啟動了百畝示范片畝產10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目標攻關,計劃到2020年前實現目標。同時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促進科技成果的生產應用。自2007年以來取得巨大的增產、增收效應,全國已有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參加的縣(市、區(qū))由20個增加至2012年50個,面積達882萬畝。截至2012年,累計示范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xù)穩(wěn)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8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農業(yè)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50年來,他將全部精力傾注在雜交水稻事業(yè)上,踐行了他“發(fā)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生產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先后榮獲國家發(fā)明特等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20多項國際國內獎勵,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痹∑皆诓稍L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
記得在小學的時候就聽到了袁隆平這個名字,那時候我們只知道,他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故事似乎沒有在我幼小的心靈激蕩起太大的波瀾,也許出生在80、90、00年代的我們,沒有經歷過鬧饑荒,不能深刻體會糧食的重要性,更不知道袁隆平研究出雜交水稻意味著什么。當我走進隆平優(yōu)鮮,當我看了那一本《袁隆平傳》,我被這位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他為國家水稻科研工作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心系國家、人民,他的雜交水稻科研成果為中國乃至許多其他國家解決了糧食問題,巴基斯坦人民盛贊袁老是“終結饑餓的人”。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袁隆平是由我國現代婦產科泰斗林巧稚親手接生的,所以他與福建廈門早在出生的時候便結下了淵源。他出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所以他經歷了中國最灰暗的一段時光。少年的他就因戰(zhàn)爭的原因,跟著父母顛沛流離,四處避難。他的童年是在山城重慶度過的,小時候的袁隆平就是個喜歡思考、探索生命奧秘的孩子,他有一顆好奇、淳樸的心,他喜歡土地、喜歡植物,所以之后他選擇學農也是從小的一種情懷。
袁隆平把自己比喻為一顆種子,種子選擇了孕育它的土地。既然是種子撒在哪里都會生根發(fā)芽。他放棄了從軍的資格,選擇到最艱苦、偏遠的安江農校去當一名教師,艱苦的生活條件和惡劣的環(huán)境并沒有擊退這個在城市里生活的年輕教師,反而培養(yǎng)了他安貧樂道,不懼困苦的堅韌精神。在安江農校任教期間,他一邊給孩子們傳播知識,一邊研究關于“植物遺傳學”,這為他之后研究雜交水稻打下了基礎。
然而真正讓袁隆平把自己的熱愛的事情變成一種使命和擔當是在20世紀60年代,他目睹了饑荒年代慘痛的一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了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最大動力,他向著威脅人類的“饑餓惡魔”發(fā)起了挑戰(zhàn)。他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他敢于質疑西方權威專家提出的論點“水稻雜交無優(yōu)勢”,所以,當袁隆平提出雜交水稻研究課題時,遭到了某些權威學者的反對和嘲笑,但是袁隆平一心只放在他的研究上,他知道只有他成功了,才是回擊他們最有力的話語。
袁隆平為此專門去拜訪了北京農業(yè)大學著名教授、著名遺傳學家鮑文奎,他對袁隆平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是洞悉生命的本質,推動生命進程的事業(yè),也是培植人類文明的事業(yè),從事這樣的事業(yè)是生命是價值所在?!边@一番話給了袁隆平很大的激勵,他帶著滿滿的感動和熱情回到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去。
1968年開始,袁隆平利用我過海南島冬春季有利的氣候條件,每年都到三亞南紅農場進行雜交稻的育種和制種。六年來,他和他的弟子們先后用1000多個品種的常規(guī)水稻,與最初找到的不育株及其后代進行了3000多個測定和回交試驗,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品種。盡管連續(xù)幾年來,雜交水稻研究進展緩慢,但是袁隆平無怨無悔,不急不躁,心無旁騖地繼續(xù)他的雜交水稻研究工作。
經過重新調整研究方案,又經過了無數次的試驗,終于在1970年11月成功地研制了雜交水稻“敗野”。他就像西天取經的唐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了“真經”。在此之前,他曾無數次夢見在稻穗下乘涼的情景,那么的愜意,然而這一切夢想成真了,袁隆平堅持不懈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1981年獲得唯一一個特等發(fā)明獎
他在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獲得世界級獎項最多的中國科學家?!皣易罡呖茖W技術獎”、日本的“越光國際水稻獎”、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特等發(fā)明獎獲得者、英國的“農學與營養(yǎng)獎”、美國的“拯救饑餓獎”、“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亞洲唯一獲得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6-1987年度科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學將”“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他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然而他始終保持著寧靜、淡泊的心境,專注在他的水稻研究工作中。
袁隆平已經實現了兩個個偉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水稻畝產超過1000公斤,保障糧食的安全和健康,是他的第一個夢想;讓雜交水稻走出中國國門、走向世界,為全人類解決饑餓問題,是他的第二個夢想。年逾九旬的他,仍然為實現他的第三個夢想而努力,那就是用8年的時間拓荒1億畝鹽堿地,讓耐鹽堿水稻畝產值達到300公斤。
在平常,他只穿幾十塊錢的衣服。記者問他:真的假的?袁老回答:真的。還有一件比這個還漂亮一點,也是35塊,在海南島買的。最近一次穿比較貴的西裝,是為了領取共和國功勛獎。
就是這樣一生樸實無華的他,在知乎上還有人質疑:“袁隆平是否被過譽了?”
有個扎心的回答是這樣的:
“不是袁老被過譽了,而是像袁老這樣的人,和他們一樣的科研工作者們,受到的關注實在太少太少了?!?/p>
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國泰民安的國家,但是不要忘了,饑餓不只是存在于過去?,F在全球仍然有近10億人在挨餓,每天還有上萬人因為饑餓而死去,平均每5秒就有一人因為饑餓和營養(yǎng)不良引起的疾病死亡。
而我們很幸運出生在中國,遇到了袁隆平,才有幸免于饑餓。
站在臺上的他,瘦瘦小小,卻讓人覺得很偉大。
他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卻喂飽了全世界21%的人。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已經足夠強大,再也不是那個落后挨打的中國了。
但要記住,我們的祖國能夠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像袁隆平這樣默默研究,默默奉獻的前輩們。
正因為他們的存在,中國才有了現在的一切。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是他們撐起了中國的強大。歷經半個世紀水稻研究,袁隆平將夢的種子撒向了更遠的地方。
一位老者,一顆赤子的心,一個童真的夢,他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實守望者!
致敬,緬懷!
袁老,您一路走好。
您受累了,感恩,思念!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9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F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yè)大學教授、中國農業(yè)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科協(xié)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yè)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p>
世界科學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1日(農歷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漢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在開始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調入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1978年晉升為研究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獲中國迄今唯一特等發(fā)明獎(截止2009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勛科學家”稱號;中國發(fā)現的國際編號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他先后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8項國際獎勵。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7年4月29日,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數百名頂級科學家參加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
袁隆平的一生事跡概括篇10
經過一夜忐忑等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軍的中國超級雜交稻今日成功通過畝產900公斤世界紀錄大考。這位年過八旬的耄耋老者當日向媒體揭秘了令世界側目的中國“超級種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率領的中國農業(yè)部超級雜交稻驗收專家組,對位于湖南隆回縣羊古坳鄉(xiāng)雷鋒村的107.9畝“Y兩優(yōu)2號”超級稻試驗田進行了現場抽簽驗收。程式華次日公布的驗收結果稱,這片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達926.6公斤,標志著中國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攻關大獲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賴稻米作為主食的現狀下,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一直是各國奮斗的目標。日本、國際水稻研究所都制定過水稻高產育種計劃,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積土地上實現畝產800公斤的目標。雜交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始終是世界雜交水稻史上無人登臨的高峰。
自上世紀以來,由袁隆平領銜的中國科研團隊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兩大世界難關,使中國雜交水稻超高產研究保持世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