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素材(5篇)
2023年3月4日,感動中國2022年度十大人物名單已經(jīng)公布,那么大家了解他們的事跡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1
楊寧,黨的____代表,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xiāng)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2010年從廣西大學工商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后,楊寧回到家鄉(xiāng),帶領江門村鄉(xiāng)親們擺脫貧困。如今,他們奮戰(zhàn)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新戰(zhàn)場上。
江門村山多地少、交通不便,長期陷入貧困之中,村里的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楊寧的父母也不例外。楊寧和弟弟從小便跟著奶奶生活。
2010年7月,楊寧大學畢業(yè),在收到南寧市一家農資公司錄用通知的同時,也了解到家鄉(xiāng)正在選聘大學生村官。當時,為了照顧生病的奶奶,她選擇了回家,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
到任的第一天,村主任就“分配”給楊寧一個屯。在一次次入戶走訪調查過程中,親眼看見的貧困,讓楊寧百感交集。
一邊是熱鬧繁華的城市,另一頭是尚未脫貧的山村?!斑M城還是返鄉(xiāng)?我徹夜難眠?!睅捉?jīng)思索,楊寧決定拼一把:用自己的知識,幫助江門村改變落后面貌。
然而,回村工作伊始,壓力重重。貧困發(fā)生率達20%、村集體經(jīng)濟為零……楊寧準備大干一場,在村里帶頭吸納貧困戶發(fā)展竹子粗加工、辣椒和葛根種植。但由于作物病害、交通不便等原因,這些產業(yè)的收益都不及預期。
擔心楊寧氣餒,老支書張有權和她談心:“城里少你一個大學生不怎么樣,但村里多你一個大學生會很不一樣?!睏顚幰矆远诵判模骸澳贻p,摔倒了可以再站起來?!?/p>
經(jīng)過深入調研,楊寧決定帶領村民按照“稻+鴨+魚”共作模式,探索發(fā)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砷_動員會的時候,村民們卻默不作聲?!澳惴N什么賠什么,我們怎么相信你?”村民張?;壑毖?。
在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的山區(qū),想蹚出一條致富路并不容易。也有村民勸她,不如回城里找個輕松點的工作。但是,一心想改變家鄉(xiāng)面貌的楊寧沒有放棄。她多方請教專家,帶領大家一步步摸索,找到了適合當?shù)刭Y源條件的特色產業(yè)——紫黑香糯稻米和高山泉水西瓜等。
為了讓村民安心,楊寧再一次豁出去。她偷偷把家人為她準備的婚房賣掉,籌集了30多萬元,作為產業(yè)啟動資金?!拔颐赓M提供稻谷、鴨苗、魚苗,你們負責種養(yǎng),我負責回收,國家還有針對貧困戶的產業(yè)獎補資金,盡管放心!”她對村民說。
在她的帶動下,全村63戶貧困戶參與其中,種了120畝紫黑香糯。一年下來,每畝紫黑香糯增收1500多元,極大激發(fā)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高山水果、高山蔬菜、農村電商……山里步履不停,楊寧的鞋子磨舊了一雙雙?!斑@幾年,江門村成了‘明星村’?!卑糙镟l(xiāng)黨委書記管斌說,在楊寧帶領下,江門村創(chuàng)辦“苗阿嫂”品牌,銷售農產品,戶均增收3200多元;一些農村創(chuàng)業(yè)青年成立“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年銷售農產品900多萬元。2020年,江門村脫貧摘帽,她又帶領大家搞起特色養(yǎng)殖和深加工。
楊寧的付出,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2017年8月,江門村兩委換屆選舉,楊寧成為村里第一個有大學學歷的女村委會主任。2020年,江門村年人均純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全村實現(xiàn)整體脫貧摘帽,楊寧被推選為村黨總支書記。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2
剛參加完某項目鑒定會,錢七虎院士又拎著行李箱,踏上出差的旅程。
很難想象,這是一位80多歲老人的生活。作為現(xiàn)代防護工程理論的奠基人、防護工程學科的創(chuàng)立者,在許多人早已退休的年紀,錢七虎還像“空中飛人”一般奔波。這樣的生活,他并不覺得累,而是感覺“活得很充實,很有成就感,也有幸福感”。
“一個人活著是為了什么?”這是60多年前錢七虎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就讀時,接受的第一堂革命人生觀教育課。
奮斗一甲子,投身強國夢。參加工作以來,錢七虎始終堅守愛黨、報國、強軍的赤子情懷,戰(zhàn)斗在大山深處、戈壁荒漠、邊防海島等工程一線,為我國防護工程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用實際行動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國之需要,我之理想。
初心,是時代鐫刻在錢七虎心中永恒的烙印。20世紀70年代初,戈壁深處一聲巨響,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當人們歡呼慶賀時,一群身著防護服的科研人員迅速沖進了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現(xiàn)場,錢七虎便是其中一員。
那一年,錢七虎受命為空軍設計飛機洞庫防護門。為了找準原有設計方案存在的問題,他專門到核爆試驗現(xiàn)場調查研究。
經(jīng)過深入調查思考,錢七虎大膽決定采用剛剛興起的有限單元法,但這涉及到大量的工程結構計算。
當時,國內大型計算機設備緊缺,為了求取最科學的方案,他來回奔波于北京、上海,利用節(jié)假日和別人吃飯、睡覺的空隙打“時間差”蹭設備用。
兩年后,他研究的當時我國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地下飛機洞庫防護門通過成果鑒定時,他卻患上了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
勇于攀登的人腳步從不停歇。緊接著,他又趁熱打鐵開始“有限單元法在工程結構計算中的應用”的研究攻關。長期的勞累又誘發(fā)了痔瘡,但他還是堅持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疼得不敢坐,就趴在床上寫專著,該專著問世不久就獲得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世間萬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碑敃r,我國面臨嚴峻的外部威脅,在錢七虎看來,如果說核武器是對付敵對軍事力量銳利的“矛”,那么防護工程則是一面堅固的“盾”。
隨著偵察手段的不斷更新、高技術武器與精確制導武器的相繼涌現(xiàn),防護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戰(zhàn)場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別是世界軍事強國開始研制精確制導鉆地彈,給防護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脅。
“‘矛’升級了,我們的‘盾’就要及時升級?!泵鎸σ豁楉検澜缂墖拦こ痰姆雷o難題,錢七虎帶領團隊勇攀科技高峰,建立了從淺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護、從單體工程到工程體系防護、從常規(guī)抗力到超高抗力防護等學術理論與技術體系,制定了我國首部人防工程防護標準,解決了核武器和常規(guī)武器工程防護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2019年,錢七虎獲得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獎項——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師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多個國家重大工程的專家組成員,錢七虎在港珠澳大橋、雄安新區(qū)、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工程、能源地下儲備等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重大咨詢建議。退休后,仍活躍在國家戰(zhàn)略防護工程建設前沿,積極為川藏鐵路建設、渤海灣海底隧道論證建言獻策。
“一個人,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黨和國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顯價值?!闭劶白约旱娜松鷼v程,錢七虎的目光中透露出堅定不移的信念。
“把更好的機會留給年輕人”,這是錢七虎的育人理念。2009年,他主動放棄自己被提名的機會,推薦年輕學者馮夏庭出任國際巖石力學學會主席:“世界巖石力學研究中心在中國,馮夏庭年輕有能力、有夢想?!弊罱K,馮夏庭成為目前為止擔任該學會主席的唯一中國專家。
“一輩子搞了那么多課題,但我感覺培養(yǎng)人才始終是我最大的課題?!绷钠鹞磥?,錢七虎充滿對人才輩出的殷殷期盼。
數(shù)十年來,錢七虎培養(yǎng)的大批優(yōu)秀人才成為防護工程領域的中堅力量。2019年,他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助貧困學生,幫助貧困學子圓了上學夢。
“雖然我已經(jīng)80多歲了,但我總覺得還有很多事要做。為祖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是我的畢生追求,也是我的事業(yè)所在、幸福所在!”錢七虎表示,有生之年他將繼續(xù)在為國鑄盾的道路上不懈沖鋒。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3
1943年,鄧小嵐生于河北阜平縣。出生后的她被寄養(yǎng)在當?shù)伛R蘭村附近一戶村民家中整整3年,這個被她視為“第二故鄉(xiāng)”的馬蘭,從此與她的生命緊緊相連。
鄧小嵐1970年從清華大學工程化學系畢業(yè),1994年取得高級工程師技術職稱。1999年退休后,鄧小嵐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常常回到馬蘭村,默默為村里做事。先后幫助該村翻建學校、修路種樹、改建水沖式廁所、救助貧困戶和貧困學生、發(fā)展旅游等。
2003年清明節(jié),鄧小嵐回馬蘭村為烈士掃墓?;顒咏Y束后,本想和孩子們一起唱支歌的她卻發(fā)現(xiàn)這里的孩子什么歌都不會唱。“我從小就愛唱歌,也喜歡音樂,我覺得沒有音樂的人生太蒼白了,當時我特別心酸。”
第二年,她從親朋同事那里募集樂器,成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樂老師,教鋼琴、小提琴、手風琴、吉他……鄧小嵐利用周末和假期給孩子們上音樂課。當年沒有高鐵和高速公路,她需要一大早趕公交、換地鐵,從北京西站乘火車到河北定州,再換乘班車,趕到馬蘭村經(jīng)常是傍晚6點多。
2006年,鄧小嵐成立了馬蘭小樂隊,這正是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的前身。鄧小嵐想辦法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帶他們外出表演。2008年,鄧小嵐帶領小樂隊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馬蘭小樂隊小型音樂會”,演出很成功,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此后,孩子們登上了很多電視臺的舞臺。
2013年,鄧小嵐決定在馬蘭村的山谷里舉辦森林音樂會。縣里幫著建舞臺,鄧小嵐常騎電動車去盯進度。有一天,她急著去看工地,不小心栽進路邊大坑,左腿摔成骨裂……養(yǎng)傷期間,她堅持每天用電話“指揮”音樂節(jié)籌備。最終,首屆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成功舉辦,歌聲再度飛出大山。
2014年,鄧小嵐帶領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華,孩子們參觀了二校門、工字廳、水木清華,到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參觀、做客,并在近春園遺址公園表演了精彩節(jié)目。孩子們表演的器樂合奏《歡樂頌》等樂曲,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2021年,冬奧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想邀請大山里的孩子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會歌,得到了北京冬奧組委的支持。張藝謀說:“我覺得這是天籟之音,它真的是傳遞了我們今天新時代的新面貌——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p>
終于,馬蘭村所在的阜平縣城南莊鎮(zhèn)的44個孩子組成的“馬蘭花合唱團”登上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的舞臺。孩子們身著虎頭服,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頌》宛如天籟般的歌聲回蕩在國家體育場,驚艷了世界。
2022年3月19日,鄧小嵐突然病倒了,就倒在她心愛的馬蘭村月亮舞臺上。22日凌晨,鄧小嵐平靜離世,享年79歲。4月8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舉行,鄧小嵐被追授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
鄧小嵐把生命最后的18年獻給了“馬蘭花合唱團”。她培養(yǎng)出的200多名學生中,有10余人在大學里讀藝術專業(yè),或畢業(yè)后從事藝術教育。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4
1937年1月14日,陳清泉出生于印度尼西亞馬吉朗市的一個華僑家庭,祖籍福建省漳州市。當時,印度尼西亞爆發(fā)了為反抗日本和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zhàn)爭,時局動蕩,許多華僑人心惶惶。年幼的陳清泉目睹了這一狀況,他深刻體會到一個強大的國家對個體命運的重要。自此,他萌生了要回國求學的想法:“因為我在印尼的時候,華僑得不到保障。只有祖國強大,我們才可以站起來。”
作為一名歸國華僑,他的求學、研學和治學之路,一直與祖國割舍不開。1953年,年僅16歲的陳清泉帶著向往之情,回到了祖國懷抱。
他考入北京礦業(yè)學院(現(xiàn)中國礦業(yè)大學)機電系,師從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著名礦山機電專家湯德全教授。畢業(yè)后他留校擔任助教,主講電機學,期間還被保送到清華大學電機系進修讀研究生班。
他在被借調至煤炭工業(yè)部期間,參與編寫了中國第一部《煤礦電工手冊》,為煤炭部動力處組織自動化工作組設計、試制低頻發(fā)電機,并擔任教調干班的老師。
1971年,陳清泉調到上海先鋒電機廠。6年時間,他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做到設計組的組長,除完成煤炭工業(yè)部的項目,把低頻發(fā)電機組系列產品研制成功之外,他還研制了中國早期的直線電機。
正在陳清泉一心投入祖國建設中時,遠在千里的父母思子心切,年事已高的他們多次催促陳清泉回到印度尼西亞繼承父業(yè)。一面是如火如荼的科研事業(yè),一面是割舍不了的親情,有著自己理想追求的陳清泉反復斟酌后,選擇了一個愛國和親情折中的位置——香港。
1976年,陳清泉移居香港。當時內地學歷并不被港英政府認可。在同學的推薦下,陳清泉才得以進入香港電燈公司工作。雖然,學識過人的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公司的工程師,但他還是意識到,想要更好地在香港學術界立足,必須要拿到當?shù)卣J可的學歷證書。之后,陳清泉一邊考試應聘理工學院當講師,一邊在香港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課程。
1982年,陳清泉博士畢業(yè),開始在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學系教書。在香港大學任教后不久,陳清泉就將電動汽車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夠幫助祖國抓住這次發(fā)展機遇。
早在孩童時期,由于父親從事汽車生意的緣故,陳清泉很早就接觸到各種汽車。他看到排氣管排出的煙氣時,就曾經(jīng)萌生過“讓汽車不用汽油做燃料就能在大街上行駛”的想法。
確定了研究方向后,陳清泉通過大量調研,大膽提出用感應電機和永磁電機替換之前電動汽車廣泛使用的直流電機做為動力驅動。他帶領團隊先后研制了9輛不同類型的電動車和電動單車,同時為推動電動車發(fā)展進行了多項國際交流。
1990年在香港大學建校80周年時,陳清泉設計的最新電動車汽車HKU2001,一經(jīng)亮相,便引起了全球的矚目。陳清泉提出的電動汽車研究核心和總體指導思想,將汽車技術、電機技術、電力驅動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現(xiàn)代控制理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為現(xiàn)代電動車學奠定了基礎,并多次榮獲國際性科技杰出成就獎。作為世界電動車協(xié)會的創(chuàng)辦人和輪值主席,他被譽為“電動車三賢士”之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祖國。恰好在這一年,香港大學教授陳清泉成為香港第一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學者。
陳清泉多次榮獲國際性科技成就獎,而在他的內心當中,卻更看重祖國電動汽車的產業(yè)化進程。為此,他建言獻策,助力國家戰(zhàn)略,為行業(yè)發(fā)展做出了貢獻。陳清泉的英文名叫C.C.Chan。他曾解釋,這三個C是Connected(鏈接)、Coordinated(協(xié)調)、Collaborated(合作)。自小受多國文化熏陶、求學于中國內地、揚名于香港和世界的經(jīng)歷,讓陳清泉長期以來積極奔走于內地、香港以及海外之間,在政府、學界、產業(yè)界間發(fā)揮著“紐帶”和“橋梁”的角色。為促進電動汽車的研究,他多次派學生來到清華大學學習。
學無止境,研究亦無止境。在最新的研究中,陳清泉又揭示了能源與信息的聯(lián)系,提出了四網(wǎng)(能源網(wǎng)、信息網(wǎng)、交通網(wǎng)、人文網(wǎng))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質流、價值流)融合的理論和實踐,應用于智慧能源系統(tǒng),能源計算機、能源銀行等,以碳平衡原理優(yōu)化多能源系統(tǒng)?!巴ㄟ^物理世界、信息世界、人文世界的融合,將數(shù)據(jù)轉化為信息,信息轉化為知識,知識轉化為智能,將無序系統(tǒng)轉化為有序系統(tǒng),將廢棄的能源轉化為有用的能源,提高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保效益,這是‘四網(wǎng)四流’的核心。”陳清泉說。
盡管已到耄耋之年,陳清泉仍然活躍在科研一線,一句“科學家沒有退休”,飽含了情懷與擔當;來到香港的40余年里,他見證了香港科技發(fā)展的歷程,當下更成為了香港科創(chuàng)堅定的推動者、影響者。
“20年前我當工程院院士的時候,我就說了這句話,中國要成為電動車王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标惽迦矠橹袊妱悠嚢l(fā)展指明了發(fā)展方向:“中國電動汽車的發(fā)展要緊密結合智能電網(wǎng)建設,結合遠程智能信息控制,智慧型城市建設,按照大城市、城市間、小城鎮(zhèn)“點-線-面”有序推進。”
心懷祖國,放眼世界。走過86年的人生歷程,陳清泉仍然初心不改,在為中國的科技發(fā)展貢獻力量。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篇5
3月4日晚,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菌草技術發(fā)明人、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當選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
頒獎詞中這樣評價林占熺:“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黃沙破巖。傳遞幸福,不以閩寧為限;傳播文明,不以山海為遠。時不我待,所以只爭朝夕;心系鄉(xiāng)土,所以敢為天下先。你不是田間的野草,你是新時代滋養(yǎng)的大樹?!?/p>
林占熺于1986年發(fā)明的菌草技術解決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30多年來,林占熺一直活躍在菌草研發(fā)和推廣一線,不僅幫助數(shù)以千萬計的農民種菇脫貧,還在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今,菌草技術已被推廣至全球106個國家,在13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示范基地,并被聯(lián)合國列為“和平發(fā)展基金項目”重點項目向全球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林占熺是此前熱播的對口扶貧題材電視劇《山海情》中凌一農教授的原型。
1996年,福建和寧夏結成幫扶對子。第二年,國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術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項目,隨后林占熺帶著六箱菌草草種,前往寧夏彭陽縣。從此,林占熺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援寧群體的一員,開始20多年的菌草扶貧之路。
澎湃新聞此前采訪時了解到,和《山海情》中的凌一農一樣,作為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援寧群體一員的林占熺奉獻出他的科研技術,帶領團隊教村民種植雙孢菇。為了給村民的生產保底,他甚至和當?shù)卣炗喠税N協(xié)議,團隊成員分組為村民的產品跑銷路。
至2007年,寧夏共有1.75萬戶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菇農年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菌草已經(jīng)走向106個國家,幫助解決饑餓、貧困和水土流失等問題。
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林占熺表示,在他和當年的團隊成員看來,《山海情》中呈現(xiàn)的大部分內容基本屬實,但實際情況比劇中更艱苦、更曲折。林占熺說,想起過往的經(jīng)歷“沒有后悔,但確實有后怕”。
林占熺說,電視劇中的凌一農是眾多援寧科技工作者的縮影,很感謝《山海情》的播出,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閩寧協(xié)作中不同群體的貢獻,同時也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菌草行業(yè),推動了菌草行業(yè)的發(fā)展。
如今,林占熺仍堅持在菌草研究一線工作,對于自己的狀態(tài),他覺得就像是《西游記》主題曲中唱的那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