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精選10篇)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精選10篇)】,供你選擇借鑒。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1
一、題目:臉上有什么?
二、適用對象:幼兒園小班
三、知識背景:所謂五官指耳、目、口、鼻、身,但通常是指臉上的耳、目、口、鼻四種器官。耳是一種聽覺器官,主要是用來聽聲音,此外還管身體平衡;目是人或動物的視覺器官,主要是用來看物體的;口是人或動物進食的器官,包括舌頭、牙齒等,它還是發(fā)聲器官的一部分;鼻是人或動物的嗅覺器官,主要用來聞各種氣味的。
四、活動目標:1、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知道每個人的臉上都有眼、鼻、耳、口等器官,能說出其名稱,用處及它在臉上的位置。
2、教育幼兒保護好自己的眼、鼻、耳、口。
五、綱要目標:
1、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通過活動,萌發(fā)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并在活動中好奇好問,積極參與活動。
2、科學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五官的用途及五官的位置。
3、科學方法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活動,發(fā)展了幼兒聽、聞、嘗、看等能力和口語的表達能力。
六、活動資源:
1、幼兒操作用:沒有五官的人臉圖五幅,眼睛、耳朵、鼻子、嘴的活動卡片各五套。
2、教師操作用布娃娃一個,香水等。
七、內容與過程:
1、教師安定幼兒情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提出課題:
1)教師出示布娃娃,提問:“誰能告訴我老師的手上拿著什么?是什么顏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小結: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沒有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見。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手揉眼睛,應保護好眼睛,才能看更多的東西。
2)提問:請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旁邊的小朋友,眼睛在人臉的什么地方?有幾只?(小朋友看后告訴老師,老師出示人臉圖,將眼睛貼在相應的部位。)
2、老師噴香水,提問:“我們教室里有什么味道?你是怎么知道的?鼻子還能干什么?”
教師小結:鼻子可以聞味道,還可以呼吸。我們小朋友要保護好鼻子,不能用手挖鼻孔。
提問:鼻子在人臉的什么地方?有幾只?(小朋友看后告訴老師,老師將鼻子貼在人臉的相應部位。)
3、教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拍幾下鈴鼓后,提問:“老師剛才干什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耳朵是干什么的?”
小結: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沒有耳朵,就什么聲音也聽不見,所以,小朋友要保護好耳朵,不挖耳朵,耳朵才能聽更多的聲音。
提問:耳朵在臉上的什么地方?有幾只?(小朋友互相看后告訴老師,老師將耳朵貼在人臉的相應部位)
4、讓幼兒觀察人臉圖,提問:“這張人臉圖還缺少什么?它有什么用處?它在人臉的什么地方?”
小結:缺少嘴,嘴是用來說話和吃東西的,小朋友要保護好嘴,不將手指和臟東西放進嘴里。
5、玩游戲《貼五官》。讓每一個小朋友拿一器官的卡片,當老師請小朋友上來貼眼睛時,那眼睛的幼兒就將眼睛貼在相應的部位,依次進行。
6、玩《點五官》游戲,結束。
八、活動評價:
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連看、聞、聽、嘗等活動中了解了五官和五官在臉上的位置,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并能準確地表達所了解的內容,老師準備充分,整體效果較好。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認識菊花,知道菊花的品種是多種多樣的。
2.能用較形象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3.了解菊花是秋天里開放的一種美化環(huán)境的花卉,知道要愛護花卉。
活動準備:
1.菊花課件。
2.兩盆菊花。
活動重點: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認識菊花。
活動難點:能較形象的描述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知道愛護花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讓幼兒知道菊花是秋天特有的花卉。
教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都有些什么呢?
2.播放《秋天的菊花課件》,激發(fā)幼兒觀察菊花的興趣。
給幼兒展示各種菊花的圖片。
教師:這些菊花一樣嗎?都有些什么顏色,菊花長什么樣子呢?
3.幼兒自由感知、觀察菊花。
讓幼兒自由地觀賞菊花圖片,并與同伴互相交流。
教師:菊花漂亮嗎?你最喜歡哪一種?菊花有哪些顏色?菊花長什么樣,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讓幼兒交流之后,請1-2位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菊花。
4.教師根據幼兒的自由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運用看、摸、聞等多種感官有序地觀察菊花。
教師:大家看看那面前的菊花是什么樣的,都有哪些顏色?(各種各樣)
教師:菊花的花朵像什么?(像豆芽、卷曲的頭發(fā)、燃放的煙花、蘿卜絲等)我們看到了很多,但是有沒有誰聞過菊花有什么氣味呢?
教師搬出兩盆菊花的實物,請幼兒上來聞一聞,并告訴其他幼兒。
教師:菊花除了長有花朵外,你還發(fā)現(xiàn)長有什么?(葉子)
教師:菊花的葉子長在哪里,是什么顏色?是什么樣的?(葉子的邊緣有鋸齒)
請幼兒上來觀察葉子的顏色,并用手去摸一摸。
教師:教師總結幼兒的觀察發(fā)現(xiàn),并給幼兒提出思考的問題:這邊只有兩盆菊花,剛剛我們看到菊花有各種各樣的,所以不同顏色的菊花,它們的莖和葉子是一樣的嗎?以后我們可以自己去觀察一下??匆豢?、聞一聞、摸一摸,可以和班里的小朋友分享你觀察到的菊花。
5.給幼兒介紹菊花的用途:可以喝
教師:菊花除了好看之外,還可以用菊花泡茶喝。有沒有誰喝過菊花茶,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6.讓幼兒了解菊花是秋天里開放的花卉,知道要關心、愛護花卉。
教師:菊花美不美?但是看我們教室里的菊花,快要蔫了,我們該怎么去保護它呢?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觀察樹葉,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特征。
2、通過游戲,強化幼兒對樹葉的認識,體驗游戲的樂趣,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樹葉的變化,讓幼兒認識落葉樹、長青樹的主要特征。
活動難點:正確區(qū)分、記錄常綠樹、落葉樹的樹葉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幼兒觀察過周圍各種樹葉
2、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電視機、VCD、碟子、環(huán)衛(wèi)工人服裝、掃帚、撮箕、課前幼兒自制樹葉掛飾、記錄卡、樹葉
活動過程
開始環(huán)節(jié):幼兒安靜入坐,與幼兒一起做指五官的游戲。
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以秋風姐姐送禮物的形式引出主題,引導幼兒認識長青樹和落葉樹的主要特征。
1、播放錄音—風聲。
師:(神密地)聽,什么聲音,(風聲)怎么這么大的風啊?(秋風姐姐上)
師:秋風姐姐來啦!秋風姐姐送來禮物后,從另一側門出。
師:秋風姐姐,你怎么走啦?
2、引導幼兒認識落葉樹和長青樹的主要特征。
(1)認識落葉樹的特征。
師:(發(fā)現(xiàn)禮物),這是什么?打開來看看(出示樹葉)
師幼談話。
師:你們在哪里見過樹葉?
幼兒:街道邊、山上……
師:那你發(fā)現(xiàn)樹葉這段時間有什么變化?
幼兒:變黃了、變紅了、落下來了
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呢?
幼兒:秋季
小結:對了,秋天的時候樹的葉子要變黃、變紅,慢慢落下,第二年春天再發(fā)芽、長葉,這類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落葉樹
(2)認識常綠樹的特征。
(出示另一包樹葉)教師打開,讓幼兒觀察,說出名字,它叫萬年青。
小結:像萬年青樹一樣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這類樹叫常青樹。
二、播放課件,幫助幼兒區(qū)分長綠樹和落葉樹。
師:老師做了一張VCD,我們來看看教師與幼兒一起看碟片,說出樹的種類,邊看教師邊用紅外線批示畫面,幼兒說出常綠樹的樹葉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落葉樹到了秋天,就會變黃、變紅,而且還會從樹上掉下來。(暫停碟片)
三、談話后帶上課前自己做的樹葉掛飾,引導幼兒再次區(qū)分并記錄
1、與幼兒談話,放VCD。引導幼兒做吊飾,并記錄落葉樹和常綠樹
2、幼兒操作:小朋友自己選擇吊飾,作好記錄,教師分別指導。
小結:大家都做得很好,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們把吊飾送給老師客人,讓他們也美一美,然后到肖老師這兒來,我們玩游戲,好嗎?
四、播放VCD,觀察落葉樹樹葉飄落的姿態(tài),師幼談話
師:有風的時候,樹葉怎么樣?(有風時擺動、在空中飛舞、在地上轉圈、打滾……)
師:風停了呢?(睡在地上),對,有的葉子黃了,也要從樹上落下來。
五、游戲:掃落葉
師:我們來做游戲《掃落葉》,你們扮樹葉,好嗎?播放風的錄音,幼兒扮樹葉,在有風和無風時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秋葉的樣子。
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扮環(huán)衛(wèi)工人,清掃樹葉(幼兒)出教室。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4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認識水的基本性質: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 、激發(fā)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懂得要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活動準備 塑料杯若干、兩種顏料、兩塊石子、鹽、糖、盆一個
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不洗不臟,越洗越臟,花草樹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沒有它。(打一自然物水)
二、簡單介紹水的三態(tài)
冬天很冷水會結冰是水的固態(tài),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態(tài),開水冒的氣是水的氣態(tài),那么水像魔術師一樣一會變成冰塊,一會變成雨水,一會又變成氣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們想多了解水嗎?好那我們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質
1、水是沒有顏色的。
實驗:分別給三個杯子盛半杯清水,給其中的兩杯加入不同的顏料,水馬上變成了不同的顏色,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明白水本來是沒有顏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顏料就變成了什么顏色。
2、水是沒有味道的。
實驗:讓幼兒聞聞、嘗嘗清水說說有沒有味道,然后給清水里加上糖和鹽再讓幼兒嘗嘗是什么味道,在幼兒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我進行小結:水是沒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實驗:把一塊石子放入帶有顏色的水杯中,另一塊放入清水中,讓幼兒觀察比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見石子,最后得出結論: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動的。
實驗:用飲料瓶制作一個水槽,下面接一個杯子或者一個盆,讓幼兒觀察水是怎么進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兒就會說出是流進去的,從而得出水是流動的。
四、討論水的用途,教育幼兒節(jié)約用水。
老師小結了水的性質后,問孩子們:“水能用來干什么呢?”讓幼兒互相討論后回答,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水可以洗臉、洗頭、洗腳、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還可以滅火、灌溉農田、發(fā)電等,讓幼兒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類離不開水,從而引出要節(jié)約用水。
讓幼兒設想如果沒有了水,我們會怎樣?廁所會怎樣?做飯時會怎樣?這樣加深印象讓幼兒真正做到節(jié)約用水。
師問幼兒:“你們見過哪些浪費水的現(xiàn)象呢?那以后應該怎樣節(jié)約用水呢?”幼兒各抒己見,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老師總結。
五、做律動《水龍頭不哭了》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人體主要關節(jié)的名稱,感知關節(jié)與人體活動的關系。
2、初步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各關節(jié)所在的位置。
活動難點:了解人體主要關節(jié)的名稱及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活動方法:
1.通過游戲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fā)現(xiàn)關節(jié),并認識各關節(jié),知道關節(jié)在人體中的作用及各關節(jié)所在的位置,鞏固關節(jié)的名稱。
2.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知道關節(jié)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結合圖片的演示,讓幼兒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沙包、毽子、皮球等運動器具,糖果,不同形狀的標記
2、人體關節(jié)課件,保護關節(ji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手指操
1、師:請小朋友先和老師一起做個手指操,活動活動我們的手,好嗎?
(師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師提問:剛才我們做手指操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呢?(引出指關節(jié))
3、出示指關節(jié)的圖片,教師介紹,讓幼兒認識關節(jié)
師:我們身體上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jié)。關節(jié)在我們的身體里起著很大的作用,它能讓我們做各種彎曲和伸直的動作。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二、游戲:動起來(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fā)現(xiàn)關節(jié))
1、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規(guī)則,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找出自己身上的關節(jié),并在關節(jié)的位置上貼上喜歡的標記。
2、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幼兒在尋找關節(jié)的情況。(準備不同的運動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戲結束,師幼互動,找出不同的關節(jié),教師加以小結,引導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關節(jié)(結合人體關節(jié)課件進行小結)
三、游戲:拍手歌(師幼一起做,鞏固各關節(jié)的名稱)
你拍一,我拍一,轉轉你的肩關節(jié),
你拍二,我拍二,彎彎你的肘關節(jié),
你拍三,我拍三,轉轉你的腕關節(jié),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髖關節(jié),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關節(jié),
你拍六,我拍六,轉轉你的踝關節(jié),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關節(jié)。
四、感知關節(jié)與人體活動的關系,認識關節(jié)的重要性
1、實踐活動:不彎曲手指關節(jié),你能拿到老師手里的東西嗎?(讓幼兒嘗試在老師的手里拿糖果,實在拿不到時就讓幼兒兩個人合作拿)
2、師提問:小朋友的指關節(jié)不彎曲就很難拿到糖果,想一想:“人為什么要有關節(jié)?沒有關節(jié)我們會怎么樣?”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我們如果沒有關節(jié)行動起來會很困難,有了關節(jié)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所以關節(jié)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讓關節(jié)受傷。關節(jié)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部位,我們要把它保護好。
五、看圖片,使幼兒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1、教師播放圖片,請幼兒判斷,哪些圖片是保護關節(jié)的行為?(幼兒從圖片中知道怎樣保護關節(jié))
2、關節(jié)能幫助我們做很多運動,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關節(jié),避免受到傷害好嗎?
六、延伸活動:
日?;顒又幸龑в變河^察討論一些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xiàn)象,引起幼兒對這些現(xiàn)象和活動的重視,一起收集自我保護的資料,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保護方面的經驗,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6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用多種的感官探索糖果的外形和味道(用手摸、用眼看、用舌頭嘗)。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能力。
2、 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探索結果。
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糖果若干,摸袋每人一只。地上畫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房子圖,糖果超市,垃圾桶。
活動過程:
一、 用手摸出軟硬,區(qū)分軟硬。
請把小手伸進摸袋,不把禮物拿出來,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捏一捏,你的糖是軟、還是硬?摸到軟糖的小朋友把手舉起來,摸到硬糖的小朋友把手舉起來的硬。
二、 撥開糖果,看形狀和顏色。
你知道,你里面的糖果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嗎?(幼兒講述,有的看不清,可提示幼兒用手捏一捏。)
你的糖是什么顏色的?不知道的,我們撥開看一看,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再看看好朋友的糖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讓幼兒自己撥糖果,有的不會,請同伴幫忙,并講講撕開的方法,在鋸齒處撕。
游戲《找家》:地上有些什么圖形的家?你的糖果應該站在哪個家里?請你快快站到房子里。
三、 品嘗糖果,說出它的味道。
糖你們都撥開了,我們現(xiàn)在吃吃糖果是什么味道?你吃的是什么糖?(幼兒講述品嘗到的味道,甜、酸、辣)
四、 你喜歡吃糖果嗎?你還吃過什么糖?
老師帶你們去參觀糖果超市?看看有些什么糖?星期天請爸爸媽媽帶你們到大賣場去看,那里的糖果更多,但不能買很多吃,糖果多吃了要壞牙的。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7
活動目標:
1、樂于實驗,樂于與同伴交流,合作。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活動準備:
1.大小芋頭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1、師: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
幼:沉下去
師:那么你們有什么辦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嗎?
幼兒討論,說各自的辦法。
2、教師演示實驗。
出示兩只杯子,一杯裝滿自來水,一杯裝滿鹽水。
師:我把芋頭放在兩個杯子里,小朋友觀察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fā)生呢?
自來水杯里的芋頭沉了下去,鹽水杯里的芋頭浮了起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杯子里的芋頭會浮起來嗎?
幼兒搖頭。
二.小組合作,操作實驗:鹽能使芋頭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guī)則: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鹽,糖還有味精,這三種東西有一種可以使芋頭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小組合作來做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還有味精分別舀進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他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頭塊,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會發(fā)生呢?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喜歡的圖畫或者符號紀錄在這張表格上。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即使糾正。
3、匯總
師:剛才你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讓幼兒抒發(fā)自己的意見。
師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芋頭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芋頭塊浮起來了。
師:你們知道為什么鹽能讓芋頭浮起來嗎?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芋頭才能浮起來,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經驗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關“死?!钡慕榻B。
師: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幅畫: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而這片海名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你們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嗎?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兒各自抒發(fā)看法。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用更多的東西來做實驗,看看每種沉下去的東西需要多少鹽才能浮到水面上來。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8
教材分析:
幼兒平時在吃飯后,或者臉上有東西的時候會去照照鏡子,但是他們不明白這里面的科學原理。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中了解鏡里鏡外影像的關系,以及初步了解鏡面反射的原理,并聯(lián)系實際生活,讓孩子們感知鏡面反射原理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了解鏡里鏡外影像的關系。
2.初步了解鏡面反射的原理。
3.培養(yǎng)孩子認真觀察的習慣。
活動準備
1.鏡子人手兩面。
2.寫有幼兒自己名字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探索鏡面反射現(xiàn)象。
1.用鏡子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東西。
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塊小鏡子,你可以用它來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東西。一邊照要一邊動腦筋,你從鏡子里看到了哪些東西,你看到這些東西時鏡子是怎么擺放的?
2.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請小朋友回到位子后和小組里的好朋友講一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你從鏡子里看到了哪些東西,當時你是怎么看的,鏡子是怎么擺放的?
3.總結
小朋友用鏡子看到了在我們身后和旁邊本來我們只用眼睛看不到的東西。這是鏡子的反射現(xiàn)象。
二、探索鏡子內外影象的關系。
1.討論生活中的反射現(xiàn)象
鏡子的這項本領用處可大了。能幫助我們人類解決很多問題。請你們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鏡子的反射原理。
2.提供材料,幼兒操作。
老師把你們的名字都寫在了紙上,現(xiàn)在請你將紙放在桌上然后用小鏡子在旁邊照一照,你仔細觀察一下,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幼兒操作。老師巡視。
3.小組交流。
將你的發(fā)現(xiàn)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討論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一樣嗎?
4.集體交流
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小結
原來鏡子里的東西和鏡子外的東西方向是相反的。有趣吧。你們觀察的真仔細。
三、多面鏡子嘗試
1.小組操作
剛才小朋友只用了一面鏡子就發(fā)現(xiàn)了鏡子的小秘密。老師這里還有很多鏡子,你試一試用兩面鏡子一起照名字,看看和剛才又有什么不一樣。
一邊照一邊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纯茨銈兛吹降默F(xiàn)象一樣嗎?
2、集體交流發(fā)現(xiàn)。
五、總結延伸
小結:鏡子的秘密真多,看來我們光靠上課的時間是發(fā)現(xiàn)不完的。老師會把小鏡子放在區(qū)角里,你們可以去繼續(xù)探索觀察,發(fā)現(xiàn)它的更多的秘密。
那如果同時用很多面鏡子一起照,又會看到什么呢?你可以和小小朋友試一試。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9
活動目標
1、大膽講述豆芽的生長過程及外形特征。
2、學會用繪畫的方式記錄種子生長的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貫徹能力,激發(fā)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講述豆子生長過程及外部特征。
1、“上星期小朋友都種了一些豆子,誰來說說你種的豆子現(xiàn)在怎樣了?”
2、“誰來說說你的豆子是怎樣發(fā)芽的?”
3、“你種的豆芽長的是什么樣的?”
4、“你種的豆芽和別人一樣么?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和小伙伴說一說?!?/p>
5、“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6、教師總結:“今天小朋友觀察上午豆芽是生長在水里的,其實豆芽在土里、沙里也可以發(fā)芽,你們回去可以再試一試?!?/p>
二、記錄豆芽生長過程。
1、出示豆芽生長照片
2、幼兒用畫的方式記錄豆芽生長過程。
3、教師總結。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摩擦產生靜電的現(xiàn)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碎紙片、鉛筆、水彩筆、百潔布、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紙片,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辦法可以將紅色盤子里的紙片移到黃色盤子里?
二、玩一玩,試一試。
1.出示百潔布和水彩筆,提問:如果給你一塊布和一支水彩筆,你能完成剛才的任務嗎?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
3.教師演示摩擦起電的小實驗:用水彩筆在百潔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紙片。
實驗后提問: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師:原來水彩筆在百潔布上摩擦后產生了靜電,可以吸起小紙片,這種現(xiàn)象叫做“摩擦起電”。
三、嘗試用不同材料進行摩擦起電的實驗。
1.出示實驗材料,幼兒逐一認識。
2.介紹記錄表,引導幼兒猜想并記錄。
3.幼兒實驗并記錄。
4.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四、教師小結。
五、活動反思:
“摩擦起電”是在“做中學”的思想指導下設計的一個大班科學活動,通過觀察、探究、猜想、驗證、發(fā)現(xiàn)、記錄、分享與表述,發(fā)揮了孩子們的主動性,通過該活動,孩子們對摩擦能產生靜電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并能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基本完成了預設的目標。不過,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沒有重視與孩子的交流,沒有對孩子的回答給予肯定。在今后的活動中,我會注意貫徹“做中學”思想,引導孩子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并重視與幼兒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