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心得體會(2)
群文閱讀心得體會
群文閱讀心得體會篇三
2015年12月9-10兩天,我有幸參加了在重慶舉辦的“第三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chuàng)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這次活動,是由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樹人教育研究院主辦,《學語文之友》雜志社承辦的。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隆重舉行。來自北京、陜西、甘肅、湖南、湖北、四川、云南、重慶等十多個省市的三千多名專家學者、語文教育工作者參加了此次活動。一場場專題報告,一堂堂觀摩課、參賽課,在我們面前打開了一個閱讀的秘密花園。
一、走近群文——打開全新閱讀視野
閱讀意味著改變。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全國人大、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曾講到,“一個人的教育史就是閱讀史”,“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座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麗的城市”。小語協(xié)會理事長崔巒老師也曾提道,要改變我國相對落后的閱讀現狀,最終提升我們全民族的精神境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大力改進閱讀教學。我們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督促孩子不斷地閱讀,但是卻忽視了引導孩子如何閱讀,忽視了如何為孩子打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忽視了課堂教學對于孩子閱讀的重要作用,忽視了讓孩子通過閱讀而愛上閱讀的初衷,使得孩子離我們期望的閱讀越來越遠。這兩年,群文閱讀這個概念在我們身邊悄悄出現,我們學校語文教研活動也開展了群文閱讀課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實上,我們對群文閱讀還不夠真正了解,這次學習,讓我近距離走近了群文閱讀。所謂“群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或幾個議題教學的方向引導下,倡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推理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是一種全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它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可以把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思想和專業(yè)能力。
二、走進群文——探索有效課堂模式
活動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青年教師為大家?guī)硪惶锰门c眾不同的閱讀課。一堂課就講了五六篇文章,與傳統(tǒng)課堂中一篇文章講幾節(jié)課截然不同。如:重慶市北部新區(qū)星光小學的楊純彥老師帶來《那些難忘的角色》這堂參賽課時,一堂課引導學生閱讀了《最后一條龍》、《阿凡提智斗阿訇》、《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小伊達被升上天空啦》、《超級哥哥》五篇文章。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圍繞教師的問題細細地、靜靜地品讀。孩子們在忙碌著看書、思考、陳述、傾聽;從事件細節(jié)處感知并梳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對“難忘”有自己的理解,學習有意識的觀察其他兒童文學作品中的角色以及身邊的人和事;流暢的與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并傾聽他們的意見,補充修正自己的觀點。這堂課并不熱鬧,與我們傳統(tǒng)的參賽課大不一樣,但這的的確確是一節(jié)閱讀課,一節(jié)真正讓學生學習閱讀的閱讀課。這無疑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閱讀與兒童閱讀的合作與對話,形成了師生學習合作共同體。孩子在課堂中的思考力和閱讀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發(fā)揮,所給出的答案也往往讓人耳目一新。
群文閱讀理念的提出,讓我們看到了兒童閱讀的希望之光,用這樣一種全新的思想來打造閱讀課堂,將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情。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將如何實施呢?要想很好地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就必須弄清“群文閱讀”與“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的區(qū)別,“群文閱讀”、“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三者有諸多表象相似之處,如:三者都是突破單篇文章的閱讀,都關注閱讀主題的把握和處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現。但深究之,不難發(fā)現,三者源自不盡一致的教學理念。“主題閱讀”的文本組合,往往建立在一個十分清晰的閱讀主題之上。而“主題”,只是群文閱讀的一種結構——在“群文閱讀”的語境中,閱讀文本以一定的邏輯關聯(lián)組合在一起,這種邏輯關聯(lián)可以外現為一定的“主題”,也可以內隱為一個多元的“議題”。主題的“退隱”,可以讓學生以兒童的視角,在比較、分析、判斷中去提升閱讀能力,相對“主題閱讀”,“群文閱讀”更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單元整組”呈現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課文“整組”了。而群文閱讀的文本來源卻跳出了教材的束縛,它既可以教材為基礎進行補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學者的精心選擇。
群文閱讀的出現,賦予了我們普通一線教師“編者”的身份,讓我們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和責任,教師研究群文閱讀,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以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與理解,組合起一定數量的群文,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語文課堂。
三、展望群文——行進中的思考
中小學階段的閱讀對于人的閱讀能力的形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閱讀與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緊密相關,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個體心靈的成長,就不會有人精神的發(fā)育。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閱讀,我們老師都應該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不止閱讀文章,更是閱讀生活。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們通過閱讀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學生讀《秋天的懷念》,可以了解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讀《裝在信封里的小太陽》,學會怎么面對別人的錯誤,他們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當他們面對生活時可以運用閱讀時所學到的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由我們老師、家長來決定他們的想法和行為,甚至代替孩子作出選擇,哪怕他們的選擇不夠完美,可能他會走一段彎路,但他收獲了快樂,誰能說彎路上就沒有讓人期許的風景呢?一直欣賞臺灣林文寶教授對閱讀的獨到詮釋:閱讀的本質是一種互動,一種休閑和游戲,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探索與嘗試,更是一種終生的本能行為或閱讀習慣。細細研磨林教授這段感言,我們不難得出,兒童的閱讀,其關鍵在于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兒童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閱讀方法的嫻熟,閱讀時間的把握,要靠“大人”來引領。我們老師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就要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閱讀積累,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補充,不是閱讀教學的顛覆,堅持閱讀,我們一直在路上。只要對孩子有益,我們就樂此不疲。讓我們的教學閃耀創(chuàng)意的星光,閱讀會使學生的心靈豐富多彩,姹紫嫣紅,我相信,堅持閱讀,會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春色滿園!
看了群文閱讀心得體會的讀者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