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尋生命的意義》心得體會800字
《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 它的作者是奧地利心理學家 維克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讀書心得體會800字,歡迎借鑒參考。
心得體會
今天讀了《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 它的作者是奧地利心理學家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 ,是一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甚至面對巨大的苦難時,如何思考并獲取生意的意義的 令人鼓舞的杰作;——我最欣賞的就是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tài)度的自由!”
而這句話的意思包含:
首先,人類天生就有自由——有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方向/價值觀、對待他人/社會的方式、以及選擇生活的態(tài)度;面對對外界刺激,我們可以選擇馬上回應外界的刺激,也可以選擇延遲、甚至不回應;
比如:老板對你態(tài)度很差,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及反應——生氣、整天都沒有心情、對下屬發(fā)脾氣等,或 明白工作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想清楚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全心投入。。。
又比如:孩子/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可以不高興,并馬上提出反對,并告訴他應該做什么。。?;蛘?,我們可以選擇暫停,推遲反應;當我們明白家庭教養(yǎng)的關鍵在于“以身作則”時(備注:人類學習主要有三大模式,其中之一是模仿,兒童主要是通過模仿成年人的行為來學習。。。),我們可能會意識到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并嘗試不同的方法,比如:忽略不好的行為,并嘗試從孩子行為中找出積極的因素加以表揚,以此來轉(zhuǎn)移孩子關注的重點;通過父母正確行為示范,給孩子不同的選擇來引導其轉(zhuǎn)向積極的一面。。。
其次,而人類天生就有4大天賦:
1。 自我意識 Self Awareness ——通過從意識上“站后一點”觀察自己,看/聽別人是如何對自己作出反應的,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改善的空間,并不時自我反省、提醒自己,持續(xù)改善。。。
2。 想象力Imagination ——夢想是好東西,它可以讓自己“看到美好的將來”,從而不斷地進行心理暗示,調(diào)整態(tài)度及行為,讓個人保持最好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每天的挑戰(zhàn);這也是所謂的“以終為始”、積極心態(tài)的力量等理論的依據(jù)。。。
3。 良知 Conscience ——基于人類良知建立的價值觀可以給人以最大的安全感。。。
通過對這3大天賦的認識及有意識地運用,從而實現(xiàn)自我的管理;
當然,這個“空間”的大小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取決于我們個人修養(yǎng)及自我管理水平,或者說以身作則的能力!
因此說,每個人的快樂、幸福其實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修煉,提高個人修養(yǎng)及自我管理水平,我們才能最終掌握自己幸福的鑰匙!
讀書心得體會
讀完了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思緒有些亂,也許是讓我觸動處太多,無從一一思考。但總感覺有東西要冒出來,雖然不成熟,但還是寫了下來。
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以物質(zhì)來衡量成功的社會里,但對這種成功的追求與獲得并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滿足,反而使人們心底的空虛感日益加強。常常腦海中會冒出這樣的問題“我這樣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生活能夠給予我什么?……”,若像這樣不能找到生活的意義,不知道目標,人就會逐漸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為目前社會人們生存壓力加大,競爭日益增強,人們會逐漸產(chǎn)生消極的觀念,抑郁的情緒。
也許應該像弗蘭克爾提到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我們要這樣問自己“我們能夠給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對我們的期待,然后認真生活下去,讓生活來慢慢揭示答案。
這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留給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許是世間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從不會逝去”。正是安迪對生活的希望,對自由的追求,才讓他在監(jiān)獄里能夠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蘭克爾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觀點,人越是投身于所愛的事業(yè)或人,對自己越是遺忘得多,他就越能實現(xiàn)自我。這可以從《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成功看出來,本是準備匿名發(fā)表的這本書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執(zhí)著于對成功的追求,反而離成功越遠;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實現(xiàn),那么就永遠實現(xiàn)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實現(xiàn)自我。
這與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個主要問題,職業(yè)、社會和性上,人只有對其充滿興趣,樂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終就會取得成功。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我想每個看到這本書的人,當想象若自己在這樣的集中營生活,肯定沒有幾個能夠相信自己可以活下來,但是實際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當初看《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沒有人相信安迪能夠用一把小錘子鑿出一條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潛力是沒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個人都有成功和飛躍的機會。
讀后心得
知道為什么而活著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怎樣活著的問題。
當長期處于一種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人的所有價值都被摧毀,時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這時人們的心理會在高壓下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這種痛苦無望的生活還有任何意義嗎?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以二戰(zhàn)集中營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自傳體的書中,講述了那種極端環(huán)境,給普通囚徒的心理狀態(tài)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及囚徒們?yōu)榱俗约汉团笥涯芑钕氯?,而進行的殘酷的生存斗爭。作為一名敏銳的觀察者和親歷者,他進一步從這些慘痛真實的經(jīng)歷中,引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里?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炊钪?
在集中營中,囚徒的所有財產(chǎn)和權利都被剝奪,不僅饑寒交迫,而且隨時會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體弱有病的囚徒很快會進毒氣室,在這里,生命顯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據(jù)弗蘭克爾觀察,身體不那么強壯,卻有豐富的精神活動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來,他本人就是實例。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將我像封條一樣置于你的心上,愛,就會像死一樣強壯。”
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xiàn)實中的空虛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來的希望:將來,我們會再次擁有這些幸福時刻!
為了活下去,囚徒們小心地節(jié)省食物,從死者身上“交換”衣物,調(diào)換轉(zhuǎn)移到其它集中營的名單(這更像是命運的賭博),冷漠地注視著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這種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環(huán)境里,人們在動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卻神奇地保持了對藝術和大自然之美的熱愛,甚至感受更為強烈。“一位囚徒?jīng)_了進來,招呼我們?nèi)ゲ賵鲇^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們看見險惡的云在西邊閃閃發(fā)光,整個天空布滿了從鐵紅到血紅、形狀和顏色不斷變化的云,……然后,在幾分鐘的寂靜后,一位囚徒對另一位囚徒說:‘世界多美啊!’”在艱難絕望的環(huán)境里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之為人的特殊之處吧!也正是這種特殊性,反過來,給絕境中的人們帶去了活下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