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悲慘世界900字心得體會5篇
人生的悲慘莫過于此,從小就失去雙親,失去自己心靈的港灣;人生的悲慘莫過于此,獨自承擔起全家的重擔,但還是前途迷茫,毫無出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悲慘世界900字心得體會,供大家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關于悲慘世界900字心得體會一
在2月28日,電影悲慘世界終于在中國上映??赐暌院?,我不禁想讀原作了。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發(fā)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侖戰(zhàn)爭和之后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的小說之一。內(nèi)容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為了養(yǎng)活姐姐的七個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五年苦役,途中越獄四次,均遭失敗,刑期也被延長,十九年后才獲釋。出獄后,好心的主教收留了又冷又餓的冉阿讓,可他卻又偷走了迪涅主教的銀器。主教的供詞使他免于再次被捕。受主教感化,他重新做人,化名馬德蘭,開設工廠,成了富翁,還當上市長。但是社會并不容許犯有前科的人,他在商馬第案件的庭審上自首后又被捕了。成功逃脫后將女工芳江寄養(yǎng)在德納迪埃德小酒店里的私生女柯賽特領回,撫養(yǎng)成人??沦愄亻L大后,在公園里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輕人馬呂斯,兩人一見鐘情。這時爆發(fā)了一場共和黨人的起義,冉阿讓將在街壘戰(zhàn)中受傷的馬呂斯救出,成全了一對年輕人的婚姻,但自己卻一度受到誤解,抑郁成疾,最后在柯賽特和馬呂斯的懷里永久睡下。
《悲慘世界》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善良純樸的勞動人民注定要陷入受壓迫、受歧視、受凌 辱境地的必然命運,憤怒地譴責和控訴了造成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現(xiàn)象的原因。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無私的主教。
在書中,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闭侵鹘痰膶挻蠛腿蚀壬钌罡谢巳桨⒆?,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如果沒有了主教的寬容,冉阿讓就不會變得樂于助人,如果沒有了主教的無私,冉阿讓怎么會見義勇為從而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卑微低劣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實。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他們卻能用自己的雙手實現(xiàn)逆襲,讓自己重獲幸福生活。
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也愿我們擁有主人公冉阿讓的品質(zhì),勇敢地與生活對抗,即便犯了錯,也能在必要的時刻主動承認自己的過失。為了他人,可以付出自己盡可能的努力。
關于悲慘世界900字心得體會二
只看了第一部《芳汀》第一卷、第二卷,我已經(jīng)被雨果的哲學徹底征服。
第一卷、第二卷主要人物只有兩位:卞福汝主教和冉阿讓。
“ 一個人的心中充滿黑暗,罪惡便會在那里滋生。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mdash;—卞福汝主教
罪犯是真的有罪?還是只是社會認為他十惡不赦?法律是人類社會的產(chǎn)物,是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體現(xiàn),它像一條邊界,而邊界那邊就是萬丈深淵。不管是因為生計所迫,還是選擇錯誤,一個人只要稍微越線,便沒有了回頭路,所有人都會拋棄你;換而言之,社會已經(jīng)完全拋棄你。
前幾天看了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發(fā)條橙》,講的就是一個懵懂少年因無知而犯罪,在監(jiān)獄——不,應該說是社會將所有罪惡集中起來發(fā)酵滋長的黑暗之處——度過兩年“讀圣經(jīng)、洗罪惡、思悔改”的生活后,獲得一個“罪犯醫(yī)療計劃”的機會。所謂“罪犯醫(yī)療計劃”,就是將人的本能反應——一種人造的畸形反應——強加到一個人的判斷力之上。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剝奪人權,一種將個人意志機械性拆除的社會意識行為。就像上文所描述的,即使那個少年成功接受了“醫(yī)療”,再次步入社會后,照樣會被不當做人,人權受到肆意踐踏。
卞福汝主教對待犯罪,只會用“寬恕”這一理性之光,雖然這一星點的閃光只能——或許還不能照亮一點點那陰暗的世界,但至少能點亮他周圍的那一點點空間,能做他周圍些許人的微光騎士。
像是冉阿讓,只因牢犯的身份,公民基本權利完全喪失;在十九世紀初,《人權宣言》已發(fā)表二三十年后,“人人生而平等”、“天生人權不可剝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些東西放在冉阿讓身上又是顯得多么諷刺——宣言終歸是一張紙,不過是一場革命的產(chǎn)物,而革命的成果被偷換時,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始,就像卞福汝主角所說:
“進步的暴力便叫作革命,暴力過去后,人們就認識到這一點:人類受到了呵斥,但是前進了?!?/p>
我的理解是:“人類被認為受到了呵斥,但是前進了?!?/p>
革命,只是政治奪權的美化詞。每一次,不滿的一些被奪利益者——他們叫自己革命者——都會用一些本身是很科學、人道的新式理論來獲取,或者直接說套取無辜百姓的支持,接著用暴力(非暴力即威脅)趕盡殺絕當權者、既得利益者,然后便可以用一副滿腔熱血的腔調(diào)和曾經(jīng)支持過他的民眾說:“革命勝利了?!?接踵而至的,便是這個曾經(jīng)的革命集團的墮落,對既得利益的瘋狂揮霍,然后再次引發(fā)群眾的不滿,再次引發(fā)一場所謂的“革命”。
《悲慘世界》里的那個世界是灰冷陰暗的,很多時候,讀著讀著,會陷入絕望的深淵。但每次總會有一絲微光正射進你的心靈。這或許就是雨果以客觀態(tài)度描述一個世界,同時也不忘做出祈禱的哲學吧。
關于悲慘世界900字心得體會三
這部由大作家雨果先生寫成的著作閃爍著不平凡的光華,照耀著古今,也照耀著古今的靈魂,喚醒人們深埋心隅的人性與良知!
剛開始拜讀此書時,我怎么也提不起興致,總覺得很無聊,遠比不上《基度山伯爵》來得吸引人。但當我讀完全書時,才深深地體會到了作者的高超技藝,真可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啊!書中那一個個有血有肉,個性之氣充斥全身的人物,在我心中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痕。
書中有上帝般的人物,也有魔鬼般的形象,有由大惡轉(zhuǎn)為大善的奇跡,也有由純潔被玷污為低賤的無奈。
先提一提第一位出場的閃光人物——米里哀主教。因為分崇高的身份,每年可以領一份高達一萬五千法郎的薪水。許多主教都將這筆錢用于享樂奢侈,而米里哀主教。米里哀除自己留下一千法郎,其余全用于慈善事業(yè),處處為別人著想,窮人們都把他當作上帝的化身,主教一路走過,就在一路上散布溫暖與光明。
后來一個臭名昭著的苦役犯來到城市,沒有一家旅店給他提供住所,也沒有一戶人家愿讓他借宿。但米里哀接受了他,給他飯菜與溫湯,留他過夜??蛇@個苦役犯冉阿讓不但不心存感激,還在深夜盜走了主教的銀器,被抓獲后,主教出人意料地又給了他兩個銀燭臺,并讓警察釋放他!這是怎樣的寬廣胸襟與博愛的情懷啊!
下面不得不談到那個苦役犯——冉阿讓,也是本書的主角。在遇到那位主教前,他簡直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如同在惡水中泡大的一般,搶劫、偷竊、什么都干。后來主教的寬宏大量使他第一次流淚,第一次反省,第一次醒悟。圣潔的光明驅(qū)散了冉阿讓讓心中的陰霾,把他從地獄中解放了出來,“放下罪惡,立地為善”。這就如同佛家的理論“度己不如度人”,冉阿讓的良知被喚醒了,從那以后,他再沒干過一件惡事。隱姓埋名后,發(fā)奮工作,后來擁有了一個工廠,還當上了市長!他動心忍性,決定在善路上一直走下去。
歇斯底里的婦人在他臉上吐唾沫,他擦干凈,并在她死后帶大了她的女兒;當了市長后,一點也沒有驕傲,而且“日行幾善”,賑濟窮人,改良社會制度;一個小偷被誤當作多年前的冉阿讓,那將流放,他放下市長的榮華,承認自己的過去,結果又淪為苦役犯;流放過程中,在名水手抓在桅桿上,他冒著生命危險舍命相救;面對多次陷害自己的仇敵,他完全可以結果仇敵的性命,他卻放了那個……,仇人冉阿讓的靈魂已被主教拯救了,由魔鬼變成了天使,擁有了一顆大善的心靈。
書中還有一些丑陋的靈魂,如德納第夫婦,沙威、巴納斯山等等。他們大部分都永遠在罪惡中執(zhí)迷,懸崖勒馬大概不在他們的詞典里吧。
德納第先生貪婪,兇殘,惡毒都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作者淋漓盡致地刻畫了這一個典型的反面人物。芳汀把女兒托付給他,每個月寄托養(yǎng)費,而他不但打罵孩子,將她當作傭人來使喚,而且每個月向芳要更多的錢,還胡說什么孩子得了猩紅熱,快死了,敲詐芳汀好幾百法郎。后來冉阿讓越是多給錢他,讓他送回芳汀的女兒——珂賽特,他越認為“這小母狗快變成產(chǎn)奶的牛了”更多地索要錢財。經(jīng)常在他窮困幫助他的冉阿讓,竟后來被他綁架,并向冉阿讓的義女珂賽特敲詐,恩將仇報的奸人!通過作者略帶大寫意手筆的細致刻畫,這副丑惡嘴臉躍然紙上,種.種行徑使人義憤填膺。
讀完這本名著后,我對人生的領悟又更深看一層,更提高了明辨美丑善惡的能力。雖然雨果筆下的那個“悲慘世界”已經(jīng)遠離我們了,但我們會在這個“世界”的啟示下向光明進發(fā)的,不是嗎?
關于悲慘世界900字心得體會四
一場悲劇的開始,注定有平凡和不平凡的角色出現(xiàn)。而一個苦役犯用一雙平凡的手創(chuàng)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世界。人們總是為了生而活著,而他卻總是在為了死而做準備。他是一個大寫的人,他——冉阿讓,把自己的人生之旅走得那么漂亮,讓我敬佩。
人生的悲慘莫過于此,從小就失去雙親,失去自己心靈的港灣;人生的悲慘莫過于此,獨自承擔起全家的重擔,但還是前途迷茫,毫無出路;人生的悲劇莫過于此,只為了讓自己的家人不至于餓死,只是為了一塊面包,他就被判了罪,做了苦役犯十九年;人生的悲劇莫過于此,自己想要重新改過,但卻沒有一個可以領情的人,沒有一個支持自己的人???,這些,都讓這個叫冉阿讓的苦役犯人經(jīng)歷了,但在這悲慘的命運前,他決不低頭,他要挺起胸膛,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堂堂正正的往前走,直至走到生命的盡頭。
他的悲慘我經(jīng)歷的不及萬分之一,他的痛苦我感受到的不及億分之一,他的悲慘會讓我潸然淚下,但轉(zhuǎn)而回想,又讓我釋懷,沒有這些磨難,怎能磨平他心中的怨;沒有這些挫折,怎能挫掉他的傲氣;沒有這些坎坷,怎能讓他輝煌地走過他的人生之旅;沒有這些悲慘,怎能成就一個大寫的人。正是這些苦難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他愛人民,而人民卻不愛他,但他卻又不能反過來怨人民,所以只能人民怨他,而他只能為人民默默付出,一切的苦難他只想讓他一個人承受,這怎么不是一個大丈夫該有的氣節(jié),這氣節(jié)怎不能讓我們敬佩?
正所謂苦海無涯,回頭是岸,是的,這句話在冉阿讓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請問,你知道一個人變壞需要多久嗎?是的,很快。那再問,一個人變好要多久呢?答案不唯一,但冉阿讓卻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進獄后,他精神漠然,麻木,總想著不勞而獲,但是在德拉馬若主教的指導下,逐步從寒冷走向溫暖,終于會流下懺悔的眼淚,他是好樣的,我們應該要改變,我們要學會變得更好。
有責任心,有擔當是他的魂。當尚馬秋被誤會是當年的苦役犯冉阿讓時,他飽受痛苦,一邊是對芳汀的照顧不知怎么辦,一邊又對別人為自己接受法律的制裁而難受,他陷入兩難的痛苦中,但最后他還是毅然決然地站出來,指出該被抓的人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他的行為使我為他折服,他堂堂一個市長,他本可以安心地過個好日子,但是他還是站了出來,這才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shù)娜瞬鸥傻贸鰜?。當他答應芳汀要幫助她找女兒時,他盡心盡力地去辦這件事,甚至不惜花費大量的錢財,因為他覺得這已變成他責任的一部分,他必須要做到,最后她的女兒——柯塞特因而能幸福地生活。他這樣做,這是他純潔的靈魂的表現(xiàn),他值得我們學習。
有同情心,愛幫助別人是他的血。當別人無羞恥地向他索取錢財時,他毅然決地拿出錢財來送紿別人,他想要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幫助別人,他想要給世界多一點溫暖、多一點愛,他希望這個世界能變得更美好,我覺得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美好的人,才能無私地給世界美好。
寬容大量是他的心。他的寬容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正如他那一顆鮮紅、一直在跳動的心,世間因他而光明。當沙威一直視他為眼中盯、肉中刺時,一直明目張膽地傷害他,一直想方設法地除掉他,但冉阿讓根本就不計較,也不記仇,最后在沙威生死一線的時候還出手救了他,他的寬容感動了沙威,令沙威最后迷途知返。都說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廣闊的卻是人心,是的,寬容的心可以感化一切邪惡,讓邪惡之神永不復存在吧。
人生苦短暮晚時。雖然冉阿讓最后逝去,是的,最后他的身體是逝去了,但永遠逝不去的是他那純潔無比的靈魂,逝不去的是他留給這世界的美好和溫暖,逝不去的是他給這困難人們心靈上的慰藉,他終究是一個大寫的人,我為他而感到自豪,他永遠會活在人們心中,永不逝去。
關于悲慘世界900字心得體會五
深深地熟悉故事的章節(jié),它就在我心中敲擊,它是強烈的,深到無底,它是沉默的,像無夢的睡眠。
書中的柯賽特,馬呂斯是美好的,他們是那里最為真實的象征。每個人都有偽裝,那偽裝下的心正是當時社會的顏色——黑暗。可他們,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仍然具有著真誠與善良。我也只是在闡述,闡述著故事,而深深銘刻在心的,是冉阿讓這個高大的形象。其實,很敬佩他,那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對他肯定的贊美。
當時統(tǒng)治的社會,是那么得慘不忍睹,冉阿讓被迫無奈在面包鋪里偷了一塊面包,卻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獄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青春年少,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這是怎樣的一種社會,他是如何挨過了這么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靈魂一面上升,一面墮落。也許,改變他的正是那個主教,他偷了主教的東西,而主教卻沒有責備他,還送了他東西。主教說,他贖的是冉阿讓的靈魂。十九年來冉阿讓第一次流下眼淚。
正是這樣,那個囚犯冉阿讓消失了,樂善好施的馬德蘭出現(xiàn)了。經(jīng)市民推選,他成了市長。他的改變,他的堅持,卻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寬厚,驚人的慈愛讓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動。他的形象,在這一刻,成為了書中最為光輝的亮點。
冉阿讓不斷地幫助一個又一個人,可在他遭遇劫難的時候真正幫助過,關心過他的人,竟還沒有寥寥數(shù)人!透過冉阿讓,讓我想到了泰戈爾的一句詩:“我想我將為你憂傷,還將用金色的詩歌鑄成你孤寂的形象,供養(yǎng)在我心里。”
故事里,我看到了“寂寞”這兩個字的影子,它不論何時都夾雜在里,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心口窒息。不是覺得冉阿讓在那種美好而歡樂的氣氛中逝去,不是的結局,而是覺得正是這樣的環(huán)境才讓人更加沉湎于悲痛之中。他雖然是安詳平靜地逝去了,可他的內(nèi)心還在孤獨著,寂寞著,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可他畢竟還是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并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人內(nèi)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遠都得不到了釋放——
《悲慘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卻處處被一層似有若無的悲傷籠罩著,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所涼,這種情感從書的一開始就有。
是真的,寂寞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怕的東西,它是魔鬼手中用來交換青春的咒符。書中的冉阿讓可以在自己蒼老的身軀上背負起一個受傷的年輕人,穿過整個巴黎市區(qū)的下水道。那個時候,他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個六十年。他把柯賽特視為自已的女兒,讓他這個,從沒愛過,孤身一人,從未領略過父親,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沦愄爻闪怂械牧凉猓o他過歡樂,幸福,溫暖的人。可是,當柯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后,他卻經(jīng)受不住寂寞的侵襲,在那樣舒適,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
所以說,當我們用心來觀察周圍的人時,是不是也突然覺得該給他們送與溫情與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時候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安靜,喜歡熱鬧,即便是不長時間,也讓他們覺得滿足。卞之琳有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自會感覺出與親人之間的快樂,親近于親人。
在書中,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p>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并不是永遠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這一切得轉(zhuǎn)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zhuǎn)變。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chǎn)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實。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