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告白的讀書心得總結
“告白”是事件當事人的告白,有人說,“如果你了解他/她曾經經歷過什么,就會原諒他/她的現(xiàn)在?!薄陡姘住肪褪菑奈鍌€與案件相關者的視角,敘述事件發(fā)生的前后。全書分為六章,以“神職者”、“殉教者”、“慈愛者”、“求道者”、“信奉者”和“傳道者”命名,分別對應班主任、班長、嫌犯B的二姐、嫌犯B、嫌犯A和班主任。每個人物對應的身份是那么的切合,卻被一場悲劇聯(lián)系在一起,可見作者心思細密,對人物考量久已。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小說告白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小說告白心得1
過于追尋事件的源頭就有可能忽略事情的本質,而將責任推脫。家庭在人的成長中究竟扮演怎樣的地位?如果成年人犯罪都可以追溯到幼兒的悲慘遭遇,世界上童年不幸的人比比皆是,但以此進行犯罪報復社會的卻只是極少一部分。不得不說,即使是相同的環(huán)境下,人格的養(yǎng)成都會產生差異。推諉到童年、推諉到他人只是在逃避事情本身——存在對社會缺乏同理心的人。
此外,借托不幸、夸大傷害對犯罪者報以同情,對于受害者一方是不公平的。不是自己造成的傷害,卻要承受當中的惡意。將責任推脫是在美化犯罪的事實,在事中客觀,在事后思考,反思并總結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也是對受害者的尊重。
在《告白》里,犯罪是出名的方式,是得到的方式,唯獨不是承擔后果的方式,傷害他人的方式,對于未成年的人犯罪報道近些年也日益增多,如果不及時引導難免不會出現(xiàn)模仿犯罪與跟風犯罪。而法律對于這樣的犯罪卻又報以最大的寬容心。我不止一次地想,《未成年人保護法》應當是“我來保護你不受傷害”,或者“你受到了傷害,我來保護你”,而不是“你傷害了他人,我來保護你”。我們保護的也應當是無力保護自己的未成年人,而不是暴力施加他人的未成年人。被傷害與傷害是兩件事情,但在年齡面前卻好像模糊異常。
人都是有情緒的,森口的報復,下村媽媽的夸獎,渡邊的渴求,人最開始也只是一個普通的生物而已。雖然有人類社會,但只是其中一種自然環(huán)境,仍舊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教師的職業(yè),母親的身份,學生的角色,每一個都尋常無比。
小說告白心得2
這是一部很壓抑的電影,怪誕荒謬與存在現(xiàn)實交織,形成了它獨特的風格。全篇的色調灰暗,就像是人們不愿意去探尋的深層人性一般。我不想去評判森口老師的行為是對還是錯,因為我知道,如果是換成我在那種狀況下,沒辦法保持理智可能會先瘋掉或者直接尋求了結。但她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去娓娓道來這些最令自己痛苦的事情,用最平?;蛘呖梢哉f是最溫柔的語調讓別人撕心裂肺地痛苦,這點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影片的敘述結構有點類似東野圭吾的感覺,用人物內心獨白的方式來推動故事發(fā)展,連貫前后的結構順序。同時,以自說自話的形式來豐富人物性格,交代遺漏的細節(jié),讓觀眾能夠了解其犯罪動機。這部片子接觸的本應是最純潔的,最具有生命力的群體。然而他們卻幻化成了報復,恐怖,絕望,仇恨,陰暗,扭曲的代名詞。一個本該充滿著陽光的地方卻被團團烏云籠罩著,這究竟是誰的錯?可能大家都沒錯,又或許每一個人都有錯。
人們一直在批判老一輩封建迂腐的教育觀念,失敗的教育最終導致的結果又是什么?各類新聞層出不窮,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善良的直樹已經不再善良了,這是過分寵溺孩子,只把問題向外推的家長的錯嗎?“孩子,對不起,媽媽沒有把你教育好?!庇谑侵睒淠赣H寫好遺書,想要將小刀插入孩子的胸口,但是刀被小孩搶了過去,最后自己卻倒在了血泊當中。對一個家庭來說,這是極大的不幸,母親要自己吃下教育孩子失敗的苦果。但事物總是會有兩面性,錯并不全在家長身上,這與A的挑釁與貶低有著巨大的關系。而A無疑就是一個家庭教育極其失敗的產物。但A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么呢?他要的東西又很多嗎?他要的并不多啊,他只是想要被夸獎,需要被愛??蛇@些別人唾手可得的東西他卻始終沒辦法得到,于是心理扭曲到消遣娛樂,打發(fā)無聊時光,膩了就丟棄,對唯一一個懂他的女孩痛下殺手。家庭教育真的對于一個人的心理成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開玩笑的。”什么東西可以開玩笑,什么東西又不能開玩笑?有的時候,人們常常說著這樣的話,卻做著那樣的事。就像一臉厭世受盡苦難,飽嘗辛酸的人卻要裝出元氣滿滿活力四射的樣子。但眾生皆苦,也確實沒什么好抱怨的。很多人窮盡一生也只不過是為了尋找“活著”這兩個字,但是每個人對“活著”的定義也不一樣。但只要讓自己開心,其實就是活著的意義,只要活著就夠了。
最近在看一本書,是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并有關于二戰(zhàn)中被遺忘的一代。可能看完那本書之后,對這些問題都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吧。
小說告白心得3
看了《告白》的小說,可能是電影太久沒看了,就又發(fā)現(xiàn)了很多細節(jié),本來以為美月就是露西亞,后來發(fā)現(xiàn)她只是追隨者。
小說的敘述方式很新穎,想到了《東野圭吾》的惡意,都是用角色的口吻從不同的角度來寫的,很有意思。
小說大概講述的是三段母愛的故事,被溺愛,被拋棄,而單親母親的孩子卻被沒有被教育好的孩子殘忍殺害,直接說幾個觀點吧:
1.教師難做,不管怎么做家長都會向著自己的孩子,而老師做的事情總是不能兼顧所有學生和家長的利益,而且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
2.溺愛的母親,接上條,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都會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特別是知識分子的那種清高,意識到教師和醫(yī)生是類似的職業(yè),都很難得到大眾的認同。
3. 修哉的母親,因為自己的夢想放棄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導致兒子的心身扭曲,或許在開始的時候,就不應該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再往前推,不應該直接為了報恩,嫁給自己的救命恩人。果然母親也很難做。
4. 斯德哥爾摩戀人。修哉與美月。本來以為是soulmate,但是之后卻慘遭殺害。想起來那句話:凝視深淵,深淵回以凝視。小心點這種人吧。
小說告白心得4
被朋友安利后便有緣于圖書館書架上瞥見,一鼓作氣讀完,緊接著補檔電影版,改編得出奇不錯。故事本身是簡單的,所謂的“推理”限于人物異常行為的動機,為什么想殺人,為什么殺人,為什么復仇……
作者在小說開篇即言明事件根源,就是青春期的反叛心理與情緒起伏,再深入追究,處于敏感青春期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家庭的正常關懷和守護,雖然有櫻宮正義這一“勸世鮮師”的存在也于事無補、無濟于事。說白了,家庭生活與教育影響人的成長的權重比學校大。渡邊修哉雖然優(yōu)等生,卻失去母愛。
下村直樹作為獨兒頗受溺愛,卻在學校找不到相應級別的存在感。北原美月情竇初開,喜歡的直樹被老師“逼”瘋殺母,因而有心復仇殺師。
除了家庭、學校教育責任未達標,社會對青少年的關懷愛護也顯然不足,“路娜希事件”“五口滅門案”被媒體大肆報道渲染,完全掩蓋了同日見報本應大放異彩的中學生發(fā)明展。社會不缺正能量,奈何社會眼球更喜歡負能量。終了報應在下一代,是社會現(xiàn)實之悲。神職者、殉教者、慈愛者、求道者、信奉者、傳道者本可以六合一,如今卻分裂為各自告白各自之苦。嗚呼哀哉!
小說告白心得5
櫻宮正義:熱血教師,英文,勸世鮮師,33歲,艾滋病。
愛美:女兒,4歲,愛兔子、黑狗毛毛。
森口悠子:櫻宮正義未婚妻,復仇、牛奶、HIV血。
寺田良輝:櫻宮正義學生,“維特”,森田悠子的棋子,逼瘋B。
渡邊修哉:A,優(yōu)等生,第一名,發(fā)明嚇人防盜錢包(處刑機器),10歲時單親父(電器行)、11歲后母。生母八淮教授,后父漱口喜和教授,K大學。【缺母愛,渴求生母的關注】喜歡北原美月,卻被言“戀母狂”而殺美月。發(fā)明獲獎與“五口滅門案”同日報道,被淹沒。
下村直樹:B,網球社,【無聞無存在感】。父母2姐,義彥、母、真理子、圣美?!颈荒鐞邸侩娡鏁r被人打后又被森口悠子處罰,生復仇心。無意又故意溺死愛美。后被逼瘋,殺母。
北原美月:第二名,班長,“美蛋”,模仿“五口滅門案”,有心殺寺田良輝。喜歡B,后又說喜歡A。
“五口滅門案”:“路娜希事件”,氰化鉀、咖喱,因Luna月神起網名Lunacy,13歲殺人犯。(月神→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