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心得與體會
科學心得與體會(通用10篇)
科學心得與體會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科學心得與體會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科學心得與體會(通用10篇)】,供你選擇借鑒。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1
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科學課程的性質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纠砟钍切W科學課程改革總的思想和原則。它是現(xiàn)代科學、現(xiàn)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觀念的反應,是課程標準其他部分的總綱。全面認識和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就能從整體上把握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這對于學習、掌握、實施課程標準其它部分的內容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稑藴省窂娬{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理念。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
小學科學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茖W活動的本質在于探究,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fā)展其科學素質,才能實現(xiàn)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tǒng)一。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應以探究為基礎,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習慣,是向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手段,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習慣出發(fā)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從這個意思上講,科學課的科學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進行有效性的科學探究,也間接地影響著科學習慣、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精神等科學基本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1、探究是科學學習的目標。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只有培養(yǎng)具有一定科學素養(yǎng),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才能適應社會與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對他們進行科學知識學習的啟蒙教育是適合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所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是科學課程在小學生素質發(fā)展中所應起作用的科學定位??茖W素養(yǎng)的內涵在科學課標中,包含為:“科學探究,情感與態(tài)度,科學知識”三個方面。
2、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方式。以往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來學習的,死記硬背得到的結論,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所以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探究的關鍵??茖W教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主動去探索,體驗未曾經歷的獨特經歷??茖W課程應該為兒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學探究是學生科學學習的核心方式。
3、親身經歷探究活動是科學學習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運用“探究”給我的啟發(fā)很大,使我覺得這樣真的會讓學生走出課堂,面向社會,關注環(huán)境,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的發(fā)展,關注自己的發(fā)展。科學探究活動也由教室擴展到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使課內、課外、生活、社會互相結合。真正在體現(xiàn)了“做中學”。讓科學成為做的科學,而不是紙上談兵。發(fā)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我們的科學課才是真正地在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
二、從“封閉的課堂模式”轉向“開放的課堂模式”。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關系,老師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這樣才會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因為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所以他們的許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師要打破常規(guī),千萬不能怕課堂紀律“亂”而過多地限制他們,要讓學生放開膽子活起來,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還可以隨時發(fā)表個人的見解,同學之間的辯論。在這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當然會感到新鮮、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主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真理的能量就會被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2
探究是一切的基礎,是生命的本質—我們應該善于探究身邊的科學,科學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師,變化莫測:科學就像一個五彩的萬花筒,千奇百怪:科學就是一位多藝的表演者,向我們展示著科學的火花……
小時候,我看見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自己也想像小鳥一樣飛,可是怎么也飛不起來,姑姑家有一對鳥的翅膀,我想鳥兒是因為有翅膀才會飛,我用翅膀不就可以飛起來。可是,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便想知道鳥兒為什么會飛。
通過詢問,觀察、上網……我知道了鳥兒為什么會飛。
首先,鳥類的身體外面覆蓋著輕而溫暖的.羽毛,羽毛不僅具有保溫作用,而且使鳥類外型呈流線形,在空氣中運動時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飛翔,飛行時,兩只翅膀不斷上下扇動,鼓動氣流,就會發(fā)生巨大的下壓抵抗力,使鳥體快速向前飛行。
其次,鳥類的骨骼堅薄而輕,骨頭是空心的,里面充有空氣,解剖鳥的身體骨骼還可以看出,鳥的頭骨是一個完整的骨片,身體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愈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鉤狀突起,互相鉤接,形成強固的胸廓,鳥類骨骼的這些獨特的結構,減輕了重量,加強了支持飛翔的能力。
另外,我認為在鳥類身體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機能的構造,都趨向于減輕體重,增強飛翔能力,使鳥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飛。
探究身邊的科學,更好的造福于人類,造福子孫后代,它無處不在。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3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對我們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對我們未來去實現(xiàn)一些高質量的科技創(chuàng)新具有深遠的指引意義。
首先,青年工作者要勇于擔當,要面向學科的前沿,要去主動攻關這些原創(chuàng)的研究,從源頭上做創(chuàng)新。要大力強化我們的基礎理論,剛才袁院士提到基礎研究非常重要。姚院士也講到交叉學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基金委也是在今年剛成立了交叉學部,所以我想是不是能從不同學科之間 方向之間去做交叉,去找一些靈感,不斷地找到創(chuàng)新的思路,這非常重要。
另外從基礎層面來說,我們要面對國家的重大需求,探索能解決瓶頸問題的新核心技術非常重要。我做的燃料電池和氫能的研究,從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應用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研究不僅是做基礎,也是在做應用的研究。在基礎方面,我們會面向世界學科的前沿,去不斷地探索新概念的高效的燃料電池和氫能催化劑體系,我想這非常重要,因為燃料電池的心臟就是催化劑和膜電極,所以我們希望能從源頭上找到答案。
另外在技術方面,我們想做一些突破。從最開始的新材料,新方法 新機制 新器件 新產品這樣一個全鏈條的創(chuàng)新模式,去攻破燃料電池和氫能目前面臨的“卡脖子”問題。當然,我們的燃料電池如果做得好,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一定程度上是會推動我們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此外,我們做的是新能源,這從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環(huán)境的問題,所以對我們人民的生命健康也是有一定的好處。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4
今天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guī)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yè)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xiàn)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xiàn)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fā)展的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fā)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fā)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要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xiàn)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
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tǒng)一的思維模式與現(xiàn)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還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tài)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fā)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fā)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xiàn)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chuàng)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于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5
一這個學期,在本院系領導及老師的帶領下,高年級的同學組成了學風宣講團,給低年級的同學宣講學風活動。我在這次的活動中,深切得體會到了對于我們這些大學生來說良好的學風建設是多么的重要。作為一名大學生來說,只有努力加強自身學習,在走向社會的時候,才能更好的建設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yè)擔負著我國的重任,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宏圖偉業(yè)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教育面臨著極其繁重的任務,繁榮教育科學,為進一步加強學院學風建設,營造勤奮好學,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習風氣,創(chuàng)造秩序井然,用心向上的教育環(huán)境指導學橫的日常生活,鞭策學生努力學習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透過學院的學風宣講中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大學生,必須要立足自身的專業(yè)學習,必須要研究前沿,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在人類對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不斷拓展新知的過重中,謁實的學習,一向是科研工作的得以成功進步的首要條件。所以班級的學風建設是和量和評價一所校園的辦學品位,育人環(huán)境和社會聲譽的重要標志。班級是拉動社會進步的源頭。
在這次學風宣講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近年來,我國高校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是高效發(fā)展迅速,育人環(huán)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個性是教學改革的深化,更為學生的成才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次,大多數學生能夠充分利用這大好時光和有利條件不斷的積累知識,充實自己,他們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用心上進,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競爭意識,刻苦學習,誠信為先,健康成長,體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用心向上的朝氣和活力。
與此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在大校園園里,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他們意志消沉,不思進取,經常逃課,整天泡在網吧沉迷于網絡游戲或是窩在寢室沉溺遇武俠小說之中。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_,總想僥幸過關,經常違反校紀校規(guī),而且屢教不改,個別人甚至常年見不到人影,從不上課甚至考試。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想這一部分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之所以會如此消沉,很多大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一個良好的學風。學風是同學們思想道德素質的反應,加強學風建設,首先要從根本上抓起,即從同學們的思想工作上抓起。許多大學生的傳統(tǒng)思想,認為考上大學后一切都能夠不管了,一切有校園、國家包攬下來的錯誤的傳統(tǒng)的意識。想要從根本抓起就就應在學生入學前更改這種錯誤的思想。如果周圍的同學都在看書復習功課而你一個人在那里瘋狂的打著游戲,你不會不好意思么所以,環(huán)境能夠改變人生。
良好的學風能夠讓我們事半功倍,讓學習成為樂趣。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忙下,加強自身吃苦耐勞的韌勁,幫忙身邊不能控制自己的同學,一齊努力建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以上就是我對學風建設的心得體會,我想只要我們能堅持下去,定會使我院的學風建設更上一層樓。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6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里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獲甚多?,F(xiàn)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纠砟钪恰皩W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于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fā)展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fā)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fā)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7
今年三月,我有幸成為愛輝區(qū)“十二五”第一期科研骨干培訓班的一員,這也給我提供了一次學習與提高的機會。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吳守垣的專家講座《研究行動,在研究中行動》,有幸福中學的高巍紅老師的生本觀摩課《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我校的“導學案”教學論壇、第五小學的關于“目標導學法”課改實驗匯報,還有分組式學員間的互動交流等等。本次集中培訓僅有兩天時間,內容安排的非常緊湊,學習很辛苦,可是我也從中收獲了很多。每一次活動中都能感受到不同新思想新觀念。下面簡單談談我在本次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首先從思想認識上得到了提高。
開班式上,科研所的孫所長提出了四點要求:要樹立通過科研讓學校發(fā)展的理念,要樹立校本研修的理念,要樹立研究要符合規(guī)范,要樹立向科研要質量。這使我認識到科研的重要。
孫所長還提出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觀點。我很贊同。
吳專家指出:今天的學校教育真正關注人的發(fā)展,體現(xiàn)在學習者的主體性-----與文本對話、與他人對放、與自己對話。課程體現(xiàn)在優(yōu)化教學內容,教師的轉變體現(xiàn)在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上。課堂轉型體現(xiàn)在構建“以教導學,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程序。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生為主體的學,作業(yè)為主線的練。等等內容讓我受益非淺。
幸福中學校長的講座《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中指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學習是兒童的本能是天性,教師是生命的牧者(“纖夫”變“牧者”,拉牛上樹到驅牛向草)我認為這比喻非常形象,學習者聽來形象易懂,也不枯燥無味。在數學課堂的教學評價肖校長指出根本抓住未(由知識點轉向思維點的策略)。
這對于我今后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幫助。幸福中學的生本課堂已經走在了我區(qū)的前列,真正值得我去學習。高巍紅老師的生本觀摩課《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師的自然流露,親切的語言,學生的勇躍發(fā)言,積極探究,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要做個“牧者”。
吳玉利的講座《加強魔燈應用,推進信息建設》中指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學科科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各教師變革教學行為的工具,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為課程提供資源。這對于我來說是個新的認識、新的事物。我非常贊同。魔燈應用于數學教學活動中,而且今后我去努力學習利用魔燈平臺進行教學的。
葉楓主講的利用教學反思、案例、敘事開展研究,邱海艷主講的關于教師個人課題的研究,這些純理論的東西在我今后的科研活動中會大有幫助的。而且教師的個人課題本人現(xiàn)在正在進行中。
魏主任的學習《規(guī)劃綱要》推進素質教育講座。我以前從來也沒有接觸過,這是個全新的事物。我認真做了筆記。20字工作方針: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戰(zhàn)略主題的核心是: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重點: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本次培訓中的很多內容都是我以前聞所未聞的。我認為收獲非常大。我已經從教十三年了,以前的我認為搞科研那是領導的事,個人能研究明白什么,個人搞科研就是浪費時間,科研與我個人沒有一點關系,我作為一名教師把學生教的成績搞好就行了。但是現(xiàn)在看來不是這么一回事呀。搞科研你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寫論文,寫反思,寫案例,這都是與我的教學息息相關的。真正是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
新的時代要求教育以人為本,教師由主體轉向主導,學生由接受型轉向探究型與接受型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chuàng)設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我也會在教材的研究上多下功夫,在新課程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讀懂的問題,教師不講解;學生似懂非懂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書領悟,讓學生分析;學生有問題可隨時發(fā)問,有不同見解要隨時發(fā)表;學生實在不懂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播,點評,指導或精湛的講解。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
兩天的培訓很快結束了,再次感謝各位領導給我這次自我提升的機會。這次培訓使我明白了科研就在我們身邊,明白了科研對教育的重要,我決心在“十二五”科研課題中扎扎實實地做好科研工作,取得真正的成果。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8
為期一個月的“學風建設月”活動已經結束,在全體同學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課堂出勤率明顯提高,上課遲到率大大降低,學習風氣有較大好轉,課堂紀律有很大改觀。這些成績證明開展學風建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說明了本次學風建設月活動到達了預期效果,良好學風、教風基本構成。本次學風建設月僅是我院學風建設中的階段性工作,透過一個月的齊抓共管,從基礎上改變學習氛圍不濃、學習風氣不正、學習成績不高的局面,進而探索和建立我院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為實現(xiàn)“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打基礎。
下面,我從“學風建設月”取得的主要成果、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下一步學風建設的主要資料三個方面總結前一階段學風建設,謀劃下一階段學風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學風建設月”取得的主要成果
針對我院學生在學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次“學風建設月”活動中我們確定了以抓基礎學風為重點,以營造良好學習秩序為主要資料的工作任務,并明確了四項主要工作:
一是抓課堂出勤。課堂出勤率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學生上課遲到、早退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上課吃東西的現(xiàn)象個性是上午第一節(jié)課吃東西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為抓好上課出勤率,一方面由學生工作處牽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透過輔導員、系部和學生工作處三級檢查體系狠抓上課出勤率,對遲到早退的學生進行通報并給予批評教育和紀律處分。另一方面由教務處牽頭,加強對任課教師的管理,要求老師上課務必點名,并詳細記錄遲到、早退和曠課學生。透過教學線和學生線的共同努力,在學風建設月期間,全院各班上課平均出勤率到達了95%以上,遲到率3%以下,上課吃東西的現(xiàn)象明顯改觀,到達預期要求。
二是抓早操、晚自習。早操、晚自習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措施,自開學第二周恢復早操、晚自習以來,各班級能夠按照要求組織學生開展早操和晚自習,除個別班級上課或有其他統(tǒng)一安排外,早操的平均出勤率到達96%,晚自習,平均出勤率到達95%。同時,很多班級能夠充分利用早操和晚自習的時間,開展一些與學習相關的活動。
三是嚴格請銷假制度。本次學風建設月期間對學生請假程序和審批流程進行嚴格管理,采取了輔導員初審、系部、學生工作處審核、主管院領導審批的流程,嚴格控制學生的請假。在“學風建設月”期間,平均每一天請假人數為6。85人,占在校生總數的0。5%,請假程序的規(guī)范化和流程化,直接提高了課堂出勤率和整個教學管理秩序,這項制度將長期堅持。
四是抓學生宿舍衛(wèi)生。學生宿舍管理是校園管理的重要陣地,而抓好宿舍衛(wèi)生就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抓好宿舍衛(wèi)生就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此,我們開展了多頭并進的方式,由院學生會、輔導員、系部和學生工作處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督促學生做好宿舍衛(wèi)生和安全工作。同時樹立典型,在學生宿舍衛(wèi)生安全方面,“勵志班”的管理方式、檢查模式、評比形式已經被大多數班級所借鑒,宿舍衛(wèi)生安全狀況有必須好轉。
在學風建設月期間,“全勤”學生為747人,占到學生總數的54%,有140名同學被評為“學風建設用心分子”,社會管理系20_級老年服務與管理(2)班、20_級家政服務(2)班、20_級老年服務與管理(1)班;社會工作系09級救助(1)班、(2)班、2009級社區(qū)(2)班;社會管理系2009級物業(yè)(1)班、(2)班;假肢康復系20_級假肢矯形器制造班、20_級假肢矯形器制造班等10個班級被評為“學風建設優(yōu)秀班級”,四個教學系認真開展工作,均到達學院提出的學風建設各項指標要求,均被評為“學風建設優(yōu)秀系部”。這些成績的取得,來源于院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來源于各系領導的親力親為、來源于全體輔導員的辛勤工作、來源于全體學生的用心參與。在此,我代表學生工作處向大家表示感謝,并呼吁全體同學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持續(xù)好本次“學風建設月”活動中所取得的各項成果,為營造良好學風、校風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個月的學風建設工作對廣大同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生的課堂出勤、上課紀律、生活習慣、宿舍衛(wèi)生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在目前在學風建設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個性是同學們從思想觀念上、認識理解上和實際行動上還沒有真正轉變到建設良好學風中來。
一是同學們的學習主動性、用心性沒有從根本上實現(xiàn)轉變。主要體此刻,老師管與不管不一樣,輔導員要求與不要求不一樣,有人監(jiān)督和沒有人監(jiān)督不一樣。所以目前良好的學風基本上時依靠各部門、各位領導高度重視齊抓共管而構成的,并非是學生自主自愿的行為,學生中應付的心態(tài)占多數。期望同學們明確,良好的學風并不是應付,更不是走走過場。真正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同學與高校學生的差別并非是智力上的,而是自我管理上的。所以請同學們從自身成長成才的角度,從為家庭負責的態(tài)度,從為社會做貢獻的高度來認識學習,來提高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
二是同學們對學風建設的認識有待提高。一部分學生錯誤的認為這一個月的工作屬于折騰人,搞的自己身心疲憊。極個別的學生對學風建設存在錯誤理解但不透過正常途徑反映,只是消極對抗。以前有學生講,早上6:30起床太早了,因為休息不好所以上課要睡覺。同學們,校園的很多老師不到6:00就要起床上班,一天工作后還要照顧家庭,甚至還要加班工作到深夜。說這些不是想告訴同學們老師比你們更辛苦,只是期望同學們能夠明白“天道酬勤”的道理。從這個角度而言,學風建設不僅僅是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幫忙同學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用好的習慣來幫忙自己成長成才,來幫忙自己成為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有貢獻的人。
以上兩個問題是同學們思想上存在的問題,也是學風建設的深層次問題,認識上不清楚、不準確,行動上就不用心、不主動。學風建設月中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僅僅是形式上的,要構成真正良好的學風、校風,關鍵在于同學們能否把思想統(tǒng)一到校園的要求上來,并從內心按照這樣的要求去做。
三、下一步學風建設的主要任務
為進一步鞏固成果,深化學風建設工作,下一階段我們要從四個方面著手,建立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學風建設,使建立良好學風的理念真正深入到同學們的內心里,體此刻同學們的行動上。
一是開展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工作,真正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學生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建立貼合學生特點和校園要求的學風建設中長期方案。
二是建立多種渠道,搭建學生與學院、教師、有關部門交流的平臺,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對相關問題達成共識,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化解矛盾,推進學風建設。
三是開展“學風建設座談會”、“學風建設主題班會觀摩活動”、“我為學風建設建言獻策”等相關活動,在廣大學生中營造“學風建設促我成長”的觀念,使學風建設的理念、方法、措施在廣大學生中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四是組織多種形式的課余文化活動,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做到寓教于樂,使同學們有持續(xù)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個月的學風建設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這僅僅是開始。在未來的學風建設中,我們要深入貫徹學院“從嚴治?!钡姆结?,圍繞“特色鮮明、質量過硬、國內一流、人民滿意”的辦學理念,加大制度建設,推進養(yǎng)成教育,嚴格獎懲制度,豐富工作載體,穩(wěn)步推進各項學風建設工作。期望全體同學必須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良好學風氛圍,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從此刻做起,為建立優(yōu)良學風,為自身成長成才而努力!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9
今年很有幸,參加了上海市教育科研骨干培訓班的學習,聆聽了很多專家老師富有見地的講座,實地參觀了解了童的夢幼兒園混齡的研究,與幼兒園的同行們共同探討了自己在開展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困惑、獲得的經驗,使我對教育科研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下面來談談我的一些成長感悟:
一、認清了開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轉變了觀念。
曾經,我和大多數一線教師一樣,也非常害怕做課題。覺得教育科研與我無關,覺得這是專業(yè)的教育科研人員的事。雖然也嘗試著在做一些課題,但更多時候是為了完成一些“任務”、為了評職稱,有些“被逼無奈”。其實,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新的社會歷史時期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促進教師教師專業(yè)水平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線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這一認識,是我在聆聽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王潔老師關于《教師在教育行動中成長——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報告、王建軍關于《教師研究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報告后獲得的。
隨著教育本身的發(fā)展,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日益頻繁的教育改革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要擁有完善的專業(yè)特性,要理解自己的課堂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成為批判地、系統(tǒng)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的去開展教育科研,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的,有目的、有計劃地用科學的態(tài)度認識教育現(xiàn)象提煉教育經驗,探索教育規(guī)律,讓教育科研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教育科研真正做到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
二、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課題就在我們的身邊,明確了定位。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教師怕做課題,是因為感到教育科研無從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該干些什么,找不到課題的切入點在哪里。上海市教科院顧泠沅老師關于《來自學校的挑戰(zhàn)》的報告、上海市靜安區(qū)教育學院附屬學校張人利老師關于《后“茶館式”教學——“輕負擔、高質量”的研究實踐》的報告,讓我看到了,其實課題就在我們身邊。就以靜安區(qū)教育學院附屬學校開展的“茶館式”教學研究為例,他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4個較為突出的問題,然后從目標維度、空間維度、時間維度出發(fā)來尋找研究的方向,通過分析、歸納確定了“后“茶館式”教學”為研究的方向。也就是說要從自身的存在的問題出發(fā)來選擇研究的方向。這一點童的夢幼兒園的園長也給我們做了很好的闡釋。她們將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怎樣利用混齡活動提高教學活動質量、促進幼兒更好的發(fā)展”這一問題立為了幼兒園的課題,通過課題研究找出了一些操作的模式,在實踐中一一進行科學的驗證,使得混齡成為了他們幼兒園的教學特色,也成為了這一研究領域的權威。
是的,其實教育科研課題就在我們的身邊。特別作為幼兒園的一線教師,我們的教育科研活動與專家學者的專業(yè)理論研究是不同的,我們進行教育科研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我們開展教育研究的問題或者說方向應該來源于自己或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比較具體的應用性問題。我們可以梳理一下目前幼兒園開展的各項活動中、教師的發(fā)展過程中、幼兒園的管理中、家園合作中是否有值得關注的點。如角色游戲中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如何家園共育優(yōu)化幼小銜接、怎樣為小班幼兒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環(huán)境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研究的課題??偠灾覀冇變簣@教師教育科研課題的“源頭活水”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在日新月異的教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豐富多彩的問題中選擇課題,我們的研究就應該從點滴開始。
三、梳理了開展教育科研的過程、內容與方法,找到了門路。
完成了選題,明確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來該怎樣制訂課題實施計劃、撰寫開題報告?怎樣實施課題,進行過程管理哪?這些疑惑,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李忠老師、上海市特級教師徐匯區(qū)教育科學研究室主任張才龍老師、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研究所胡興宏老師為我們進行了較為完整的解答。特別是胡興宏老師關于《課題研究的啟動階段》的報告,從重新審視和調整研究方案、課題研究內容的分解與細化、確定研究工作的推進策略三大步驟,闡述了在制訂課題實施計劃、撰寫開題報告后的課題研究啟動階段我們該做些什么,使我對如何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逐步清晰。通過專家們系統(tǒng)的梳理,我感覺自己跳出了狹礙的教育科研觀,進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學校教育科研”,明確了教育科研的定義是“有計劃、有目的地探尋未知的教育規(guī)律,并且將它納入教育科學體系,指導教育實踐的過程”,了解了“教育科研如何選題”、“教育科研的三大原則”、“如何設計學校教育科研的課題”、“課題設計的內容包括什么”、“課題設計的要求”、等內容,讓我清晰了開展課題我該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課題的門路,為我今后開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四、明確了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要求,理清了思路。
一直以來,研究論文的寫作是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很多想法,但是寫起來總是感覺不到位、不清晰。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張肇豐《教師的研究與寫作(教師研究的特點、方法與語言)》、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徐斌艷教授《聚焦學校課題研究提高課題論文撰寫能力》的講座,使我對研究論文該如何撰寫有一些清晰的了解。特別是“問題提出”如何寫,專家給出了較明確的答案:要從核心問題出發(fā),教師為什么要從事(課堂教學)研究?(課堂教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有哪些?常用的教育教學研究方法有哪些?專家們結合“浙江余姚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調查”這一案例進行了研究方法的分析,使我明確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作用。結合“在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學會探究”案例,提出了“帶著批判質疑的眼光感悟和分析”的要求,即要求用理論指導和解釋實踐;要求教師論文語言要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的實踐,不刻意追求理論性、學術性;要力求平實,流暢,生動,為了理清了研究論文寫作的思路。
通過這次的學習和培訓使我清晰地認識到,要使自己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采用反思——行動——再反思的研究模式從實踐中汲取營養(yǎng),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內容,實現(xiàn)教育科研的不斷深入與自己專業(yè)的持續(xù)成長。而我也會將這次學習當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契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yǎng),在成為研究型教師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努力成為一名新興的研究型骨干教師。
科學心得與體會篇10
“學風建設需要教、學、管三管齊下,而且必須長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3月14日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分黨委副書記景發(f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該院學風建設工作做出了如是概括,并就教、學、管三個方面的工作分別進行了介紹。
學風建設首先要考慮的是,教師如何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上去,這就是“教”的問題。據景發(fā)介紹,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在師資力量相對比較薄弱的情況下,正在逐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的質量。包括加大引進人才的力度,加大對一線教師的業(yè)務培訓力度,加強開展教師的教學研討工作。另外,還逐步形成了針對教師教學的考核審評制度,對教師的責任心、教學態(tài)度、教學水平等進行評價。按照學院04年5月第一屆教代會已經通過的《關于加強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學風建設的方案》,學院學生工作系統(tǒng)將組織學生每個學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開展評價,對于連續(xù)兩次被學生評價為不合格者,學院將暫停其教學活動。學院一系列的工作相信對于此激勵和約束教師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行為,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為學生傳授知識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有積極的作用。
抓學風,第二個因素是“學”的問題,也就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問題。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的學生群體有一些鮮明的特點,他們思想活躍,對于參與社會工作等歷來都有很高地積極性,但同時也因為進入大學時第一專業(yè)志愿率較低,專業(yè)調劑率教高,而且由于社會對學院認知度不高造成的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等問題一直使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受到影響。針對上述問題,人發(fā)學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包括長達一年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和各類獎懲機制。
為幫助新生盡早適應大學生活,熱愛所學專業(yè),人發(fā)學院從03級新生入校開始,就制定了長達一年的系列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分為“認識大學、熱愛專業(yè)、端正態(tài)度”、“認識自我、關愛自我、明確目標”、“我看大學的方方面面”三個階段開展。教育內容包括“專業(yè)動態(tài)、前景”、“人格傾向和心理調試”、“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人與社群”等等。通過近兩年的工作,入學教育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在獎勵機制上,人文與發(fā)展學院主要抓住獎學金評定和優(yōu)良學風班建設兩項工作,努力在全院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關于獎學金的評定工作,景發(fā)說:“我院對獎學金的評定從04年開始進行了新的調整,打破了以往以班級為單位的的平均主義,而是以同年級同專業(yè)的所有學生為競爭單位,這對于同學們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風競賽大有好處。”而對于優(yōu)良學風班的建設,人文與發(fā)展學院也有自己的特色。景發(fā)說,從04年開始,學院將學校規(guī)定的優(yōu)良學風班的比例由原來的20%擴大到60%,前20%為校級優(yōu)良學風班,后40%為院級優(yōu)良學風班。被評為院級優(yōu)良學風班的班級可以一次性得到獎金600元,而校級的在學校獎勵之外,學院也會增加200—300元不等的獎勵。此舉大大增加了優(yōu)良學風班的建設效果。
在“管”的方面,景發(fā)介紹說,人發(fā)學院建立了以分黨委、分團委、學生會、班主任、學生助管、學生黨員為主的一支抽查隊伍,定期不定期抽查課堂和宿舍,以抽查宿舍為主,將抽查情況認真詳實記錄并直接與班級和個人的獎懲掛鉤。景發(fā)說,有些人認為大學生沒有必要去“管”,但從實際情況看,“管”又是必要的,不管絕對不行,需要討論的問題僅是如何管的問題,而不是要不要管的問題。
關于學風建設,景發(fā)說,他最想說的話是:“要真抓實干,切忌走過場;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并為之建章立制;要不斷分析學風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并實事求實的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各學院情況不同,抓學風的辦法和著力點也可能會不大相同?!本鞍l(fā)最后仍然強調說:“抓學風,應該同時注重‘教’、 ‘學’、‘管’三個方面,否則,從長期來看,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