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上鋼琴師觀看收獲5篇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為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杰出鋼琴師。片中很令人嘆息的時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陸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020海上鋼琴師觀看收獲,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2020海上鋼琴師觀看收獲一
今天看了《海上鋼琴師》,說實話,我不是特別的理解,但就我現(xiàn)在的角度來講,我覺得至少有幾句臺詞是很有啟發(fā)的:“我只能在鋼琴有限的琴鍵上彈奏出無限的音樂,我不能在無盡的世界去彈奏”,“陸地上的人們?yōu)槭裁纯偸窍肽敲炊唷?,“那么大,在那么多的街中選擇一條,選擇一棟房子,選擇一個女人,選擇……那么多的選擇”。拋開主人公的恐懼,單單從一方面來說,他是一個偉大的人,至少他不貪心,只選擇了音樂和海,他活得簡單,活著是一種修行,至少說他這種修行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缺失的。
昨天看了奮斗,沒有特別起伏的劇情,唯一的優(yōu)點我覺得還是臺詞的經(jīng)典,能讓我記住的亮點也就是陸濤最后參加設計大賽說的一段話,不過原話我也記不起了。追求理想的同時丟掉了很多,這些真的不是我們想要的,如果說追求和欲望是人類發(fā)展的基礎的話,那么我覺得這是一種借口,是一種辯解,人活著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是幸福,本來追求幸福的道路應該是直線的,然而我們現(xiàn)在追求的卻是享受,走的是曲線,我們錯誤的把空虛的享受當成了幸福。我很喜歡看愛情片,尤其是韓劇和文藝片,我覺得他們講述的是一種很幼稚很簡單的故事,但是在這些影片中我看到了唯美,那種讓人相信這個世界不只是只有金錢,我們可以追求的東西有很多。人是矛盾的,即便心里是希望過簡單快樂的生活,然而因為虛榮心,因為自己的欲望,讓自己過得好累,可能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大部分人被稱為凡夫俗子的原因吧!
活著就是讓我們的心強大起來,讓我們的心找到方向,當我們找到心的方向并為之奮斗的時候,那時候應該是在享受,應該是幸福吧!
幸福應該就是用心發(fā)現(xiàn)美好的事物!
2020海上鋼琴師觀看收獲二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p>
一個人,一艘船,一架鋼琴,一輩子的光陰,一段傳奇的故事?!爸灰氵€有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目前為止我在海上體驗的時間很短,我總是在期盼著,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輪,在大海上航行幾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體驗在海上的感覺。一艘船孤獨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環(huán)境,如果沒有陽光和星空,四周幾乎沒有分別,可以學著放松,讓晃動的船體帶我回到嬰兒時代,感受對周圍的未知,對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無所事事。也許最初幾天我會到處溜達,保持亢奮和好奇的勁頭兒。然而也許十天,也許二十天,當這種新鮮的感覺一天天消散,厭倦、疲憊、無聊、焦慮、憤怒、恐懼… … 隨之而來!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運!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須和孤獨長時間相處。幸運的是在我看來,他有充足的時間、空間和自己交流,船上來往的旅人,正好給了他多元化的感官體驗,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給了他無懼生命的力量。而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思考,也為他的演奏注入了靈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學習,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獨有的,是任誰也無法奪走的!人類的偉大就在于我們開啟了自主意識模式,并擅長用意識創(chuàng)造和體驗生命。我們工作、生活、旅行、學習等等行為模式的意義是為了打開我們的意識框架:借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借由體驗到的去創(chuàng)造更多可以體驗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從不期盼那個目的地的到來,開船的瞬間,他為同行的旅人開啟一場音樂盛宴,驅散陸地帶上船的霧靄。沒有分別心,卻更愿意在有夢想的人群中抒發(fā)自己的夢想,沒有評判心,更純粹的傾聽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過思考把感受融入靈魂,融入夢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體可以說被禁錮在船上,可并不影響他的心靈在宇宙間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jīng)]有瑕疵,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短短人生所有傳奇也都在船上創(chuàng)造,而他的音樂,卻擁有法式愛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訴說,美式激蕩的吶喊… …
他用意識走遍了千山萬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圍的一切,名利對于他的音樂執(zhí)著,對于他的創(chuàng)造守護,卑微而膚淺。生命的意義!深奧的話題,卻有著無數(shù)簡單的回答,可誰也說不清哪個更為貼切… … 我愿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義的過程,也許這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2020海上鋼琴師觀看收獲三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后,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但是1900真的孤獨嗎之后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shù)的才華和無數(shù)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為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戶口登記注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后,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于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tǒng)好處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么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他藐視規(guī)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guī)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能夠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并對他表示鄙夷,他能夠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shù)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能夠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能夠在音樂里去旅行,能夠尋覓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取的自由,但他應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后歸宿,對于個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處。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里,人生是一場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杯具,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杯具。“城市那么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取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p>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復復地聽1900幫忙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著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能夠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沖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數(shù)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里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取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仿佛置身孤島,這時我那么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2020海上鋼琴師觀看收獲四
電影是我休閑時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可以陪伴你打發(fā)時間,更能給你以啟迪。曾經(jīng)朋友給我推薦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但因無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終于有空閑,坐下來好好欣賞了這部電影。
影片全部內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fā)現(xiàn),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人們就叫他1900。從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亞號,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尋夢想,而是這艘輪船是他人生的起錨地,是他生命的載體,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棄所有登陸的機緣。
在他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那就是1900彈奏出來的。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么規(guī)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但是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guī)的能量,以超強的觀察力去審視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心去感悟人生百態(tài),可惜的是他最終無法脫離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海上鋼琴師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間里的人們的縮影。他們熟識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熱衷于彈奏屬于自己的音樂,一旦環(huán)境有變,就會感到無所適從,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們需要時間、精力來重新適應,或者無法適應。他們在自我封閉中要么頹廢無功,要么創(chuàng)造奇跡,用自己的方式來排遣內心的孤寂落寞,展現(xiàn)心靈深處一直向往的世界。
試想,如果1900放棄所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呢?當然,一個真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會選擇與命運抗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選擇逃避,放棄生命,走向絕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暫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躍的音符,轉瞬即逝,我們只有敞開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適應一切,才能演繹出精彩樂章。
2020海上鋼琴師觀看收獲五
“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夫言死人為歸 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p>
《列子 ·天瑞篇》
大海,鋼琴,音樂,愛情,生命,這樣的語詞意象也許本身就攜帶了最浪漫最激蕩的情感共鳴。1998年,意大利導演托納托雷拍攝《海上鋼琴師》,與《天堂電影院》、《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并稱為其經(jīng)典三部曲?!皺M看成嶺側成峰”讓我們在此僅以 文藝學的某些角度去重新解讀這一藝術文本。
敘事——回憶錄、高度抽象與其帶來的審美沖擊
在敘事上,影片首先選取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即以第三人稱回憶的方式啟動故事。那是多年后,在一段鋼琴曲的牽引下,一位朋友執(zhí)拗的記憶。導演以全知的視角為觀眾解析主角的一生。畢竟是電影,所以講故事的人可以利用鏡頭的剪接完成其敘事成分的取舍:一個被遺棄于海船的嬰兒,在孩提時代接觸船上的鋼琴并無師自通。對音樂近乎瘋狂的迷戀與傳奇的背景經(jīng)歷所帶來的的獨特心理致使其在海船上渡過一生并最終拒絕上岸與船同沉。以“事件”的角度來說,這算不得復雜的邏輯命題,但要上升為“故事”層面的敘事,作者對這些事件進行了情節(jié)性的內在關系的主觀解釋和填充。影片似乎有一條關于友情的隱線,也正是從這個線頭出發(fā),抽引出故事的整體脈絡:唱片 音樂 海船 耳聞以及目睹的個體情節(jié) 由此引出的“回憶”—“轉述”構成影片獨特的敘事方式。這必然會引起一種文本時間與故事時間的沖突。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敘事時間的錯位能更好的把觀眾一起引進故事中,搬把椅子,和樂器行的老頭一道托腮聆聽。
鑒于電影形式的獨特性,我們看到:作者應用了一種類似戲劇中的“三一律”來處理敘事。導演對故事的人物,時間,和發(fā)生地進行了高度濃縮和抽象,雖然該劇對地點的絕對統(tǒng)一出于主題內容的需要,但在整個故事背景的概括處理,以及對相關重要意象的抽象方面,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導演的良苦用心。而這種高度抽象濃縮最后也終于帶來了主題的鮮明化。他給了觀眾很強烈的審美沖擊力:主人公首先在電影中就抽象為一個最基礎最原始的“個人”。這里強調的是“個人”,作者讓他盡可能少的與現(xiàn)實社會發(fā)生關系。這樣一個生于船長于船的人,背景極其簡單。而他所接觸到的“社會”是一種象征性概念。船上的人告訴他的不同的世事,奇妙的經(jīng)歷,他都一直只能是用間接獲取的方式聆聽理解感悟。而后又用一種更加虛幻飄渺的方式來表達情感整合后的自己——音樂。這時的音樂,演奏者和聆聽者,就基于共同的敘述話語而終于能“心有戚戚焉”。而作為審美主體的觀眾,也一定同樣被耳中高高低低的音符打動。因為此時作品里所有的故事,經(jīng)歷,風景,都已被作者具體化,符號化了。載體就是主人公手下的鋼琴曲。這時,所有用心良苦的敘事,終于達到其終極目的,即形成屬于觀眾自己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
形象——行人與歸人 必然的歸結
電影主人公1900的形象塑造是該劇的一大亮點。誠然,藝術形象是假定的,它不是生活本身。但他來自生活,讓人無不聯(lián)想共鳴。從一開始作者就把他定位在一個“遺棄者”的基底上。即便后來1900在船上用音樂度過其黃金時代,但是這個形象本身所包含的悲劇成分卻是作者早就埋好的伏筆。作為個人,在他被拋棄在船上的一刻起,他就脫離了與現(xiàn)實社會的聯(lián)系。他沒有出生證明,沒有像樣的姓名,不懂得最起碼的物質文明規(guī)則。這種特殊的生世背景讓他成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他幾乎沒有收到任何現(xiàn)實社會對個人帶來的磨損和改變。于是他身上集中了很多人類最本能,最原始的美好和純潔。加上他的生活被音樂這樣的藝術形式填補覆蓋。他本人也就幾乎演化為一個擁有赤子之心的藝術家。他與世無爭,在他看來,音樂只用來崇敬和表達自我。所以有人找他來斗琴,他只想敷衍。鋼琴,音樂,成了構筑這一特殊形象的重要元素,它們早就隱隱的流入主人公的血脈,息息的化為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個眼神。
作者曾給了1900一次上岸的機會,他收拾好了行李,帶上禮帽,站在旋梯上,卻終于沒能踏出那一步。有人會扼腕的想象:如果他上了岸會怎么樣呢?會像他的朋友說的那樣:找到心愛的女子,成家立業(yè), 安詳天年,總不至于最后落得與船同歸。
事實上在這里,作者是絕對不會讓1900上岸的。他就是一定會從旋梯上退回來。這里不存在任何“如果”。這一個看起來一時興起的偶然事件包含了無數(shù)的必然。“悲劇是一定要有必然性的”既然他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零余者”的形象,那么,他的結局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的歸結。在這里悲劇通過一種意志的力量出現(xiàn)。人被陷在自然的既定的客觀的運轉中無法自拔,如果我們用一種“好人自有好報”的道德因果去臆想這一形象,這算不得悲劇。作者想要的額1900,正是像列子所說的,他是累于世的“行人”,既然人死為歸,那么,最后的碧濤也就是這位歸人的“家”。藝術形象也因此完成了一種從相對的虛無到現(xiàn)實的點化。
大海 鋼琴 話語 別致的審美意象
意象是中國首創(chuàng)的審美范疇,在文學作品中它集中的表現(xiàn)為某些約定俗成的客觀事物。它所帶來的審美力量比普通話語更加透徹深刻。而在這部作品中,導演反復在強調這樣一些意象:大海,鋼琴,和主人公睿智的話語。通過畫面詮釋的大海和通過聲道表達的音樂使作為電影這一藝術形式所特有的,但當它們和作者有心處理的1900的臺詞結合起來時,才真正形成了一種完整的,渾圓的審美意象。海上搖曳的游船承載著一批批游客的憧憬和夢想,鋼琴為不同的陌不相識的人流淌各色曲調,而我們的1900說:琴鍵只有88個,可是我站在旋梯上看到的,卻是一個茫茫不知的世界。還有,兩只右手怎末彈鋼琴?
這樣的畫面,聲音,和語言,幾乎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加工,因為它們本身,就是美。
海子曾這樣形容他與海的不可剝離:世界很大,不管有多大,必定有一片海在等我靠近。對于海以外的世界,1900也有自己的底線,于他而言: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 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 段太長的旅程,一瓶太濃烈的香水,一曲無從著手的音樂。最終不敵指下簡單的黑白搭配。爆發(fā)于感情中的麻木是一種過于殘忍的優(yōu)雅。故事的最后,1900把自己放生回到海里,那是整個世界對他所有的寬容;作為一部文藝片的落幕,多少帶點不可言狀的美麗而又不驚波瀾。
可不可以說?行人累于世已久,終得歸。
相關文章:
2020海上鋼琴師觀看收獲5篇
上一篇:海上鋼琴師觀后感觸范例五篇
下一篇:春游心得體會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