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員實習心得體會
在當今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對于即將畢業(yè)大學生來說,面臨的無疑是巨大壓力與就業(yè)選擇。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播音員實習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播音員實習心得體會(篇1)
一、實習動機:
學習了新聞專業(yè)有一年半的時間,對以后能從事記者職業(yè)非常榮幸,也十分熱愛,甚至可以說是更多的是憧憬。通過對新聞寫作和新聞理論以及新聞編輯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似乎理論缺少了實踐也不甚完美,有時甚至只能是空談。于是在本學期的實習階段,想通過自己的實踐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應用相結合,在新聞采編的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別是新聞寫作方面總體把握的能力和新聞敏感。在電視臺實習的過程中,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jié)目的策劃和錄制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增加對廣播電視的知識,以期能為以后從事新聞職業(yè)打下更好的基礎。
二、實習目的:
報紙出版的過程、學習新聞寫作的采編流程,對其進行分析,并結合所掌握的理論達到提高自己對新聞認識的目的。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jié)目的策劃和錄制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
三、實習任務:
新聞采編和欄目策劃以及錄制
四、單位概況
1、基本情況: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南磨房路29號旭捷大廈(中華新聞報社)
北京海淀區(qū)萬壽路乙十五號南樓二層(中國教育電視臺)
2、單位簡介:《中華新聞報》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主辦的中央級媒體,創(chuàng)刊于1993年5月5日。作為全國新聞行業(yè)的權威性報紙,中華新聞報的定位是:立足傳媒界、報道傳媒界、服務傳媒界、開拓界內外。由于覆蓋了全國各地的報刊、電視臺、電臺、有線電視臺、網絡媒體、新聞傳媒教育部門、新聞傳媒研究機構,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宣傳廣告部門、廣告中介單位、傳播策劃公司、新聞器材產銷企業(yè)等,中華新聞報被譽為“媒體中的媒體,新聞中的新聞”。
中國教育電視臺(CETV)創(chuàng)辦于1986年,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專業(yè)電視臺,隸屬于教育部,接受國家廣電總局的行業(yè)指導。
五、初步認識:
報紙是一種輿論工具,它對于社會輿論導向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和攻關階段。報紙內容堅持的四個基本點――時政新聞是支點,娛樂新聞是亮點,社會新聞是賣點,經濟新聞是看點。我有幸在《中華新聞報》的時政專題部,能夠多的了解社會的現狀和表象。電視有聲色全貌的優(yōu)勢,通俗易懂,受眾范圍較廣,所以在輿論引導和信息傳遞以及教育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顯,實習期間,我在教育電視臺的《公益》(《點燃希望》)和《孕嬰專家》以及新創(chuàng)辦的《奇羅星》欄目組學習過一段時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羅星》的策劃和拍攝過程,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個電視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順利播出。
六、實習狀況和感受
從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中華新聞報》《中國教育電視臺》進行了三個多月的實習。
第一天到日報社時政專題部報到時,心里有點忐忑不安,看到編輯記者來來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該從哪里入手。部里幾位老師都很熱情,為我倒水,遞給我報紙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緊張,讓我大膽的想融入這個新的集體。
接熱線電話,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需要及時的記錄,然后跟老師商量是否值得采寫,如何采寫。新聞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實細節(jié),比如人物、地點、時間必須有確鑿的事實依據,否則可能會引起不良后果。打電話四處查找知情者,確認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聞報紙出版工作的全貌,報社領導安排我在采訪、編輯、出版、校對、發(fā)行等部門工作,使我受益匪淺。
播音員實習心得體會(篇2)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論能力和資歷,我覺得我還不夠資格坐在這里和大家交流心得,今天能有幸地坐在這里與大家一起交流,首先要感謝領導的厚愛和同事們的信任。
20__年畢業(yè)后我來到報社做了一名實習生,由一名讀報人變成了一名撰稿人,幾年的報社生活,給我?guī)砹藷o窮的歡樂,有幸地結識了很多同事,報社的生活可以說是累并快樂著。我剛到報社的時候,有老師帶著我,我剛上班的第三天,恰巧所有的記者都被派出參加活動,唯獨我自己在辦公室里,孫部長說:小魏,你去吧。當鍛煉鍛煉自己。當時的我很惶恐,硬著頭皮就跟著去了李屯,直到現在我還記憶有新,當時文化局到李屯送文化下鄉(xiāng),到了那里,什么都不懂,看著電視臺做采訪,自己卻傻傻的站在旁邊,不好意思開口采訪,當時就一種想法:領導派我出去采訪是對我的信任和鍛煉,我不能就這么放棄了。而后就學著電視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此次活動進展順利,直到回到家后已是晚上11點了。
坐在電腦旁一整晚擠出了不到300字的稿子,真的有種茶壺里煮餃子的感覺。生怕寫的稿子不能讓編輯滿意,第二天上班后我就拿著寫得不成熟的稿子給了編輯看,編輯告訴我:“寫新聞稿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但要真實、簡潔、明了、上口,熟能生巧,你寫幾次就知道了?!睍r間在拍照、采訪、撰稿中慢慢流逝,我也在其中漸漸熟練,對新聞記者要具備的一些素質有了越來越深刻的體會。
雖然我來報社的時間比較長,但文字功夫還是不到家,沒有取得什么成績。因此,我在這里只是匯報一下自己在平時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同事們指正。
我在平時與同事交流中,經常談到“沒什么東西可寫”這個問題,我最初也是有這一感覺,但是當看到同事們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變成鉛字發(fā)表后,總是責怪自己為什么我沒有想到,后來我開始也學著留意生活的點點滴滴,年初在人民醫(yī)院門口發(fā)生了一起汽車自燃的事故,我剛好路過,當時急著回家沒有在意,這是發(fā)現有人在撥打齊魯電視臺的熱線,我當時感覺很慚愧,作為一名記者不能只去做領導安排的新聞采訪,身邊的新聞就在這里擺著,不在大小,關鍵在能否善于思考找準新聞點,學會發(fā)現,我隨即拿出照相機拍下了整個過程,我沒有回家接著到了班上,和消防大隊、安檢局聯(lián)系,又在網上搜尋了汽車自燃的案例,一小時后一篇關于安全的稿子就寫了出來,我立馬又聯(lián)系德州晚報的記者,第二天就登了出來,通過這個事情我感覺到自己過去沒有沉下身子來,總是為完成工作量而去工作,沒有去圍繞新聞而工作。其實這就是一種失職。
今年年后我被抽調到兩區(qū)同建指揮部幫忙,剛去的第一個月一個稿子都沒寫,心里很是著急,因為在指揮部工作量很大,他并沒有按照分工去工作,有時負責材料匯報、有時負責來人接待,我總是擔心不能完成考核,為了能找到新聞點,我每天就將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信息瀏覽一遍,然后尋找新聞點,其實就是一種素材的積累,過去主要是盯領導活動,僅是就活動寫活動,其實在領導轉點的時候,留意一下周圍發(fā)生的事情,也是尋找素材的一種方法,所以現在我處處留心、處處思考新聞點,每次去鄉(xiāng)鎮(zhèn)回來后,就把有價值有意思的、東西記下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我感覺受益匪淺、記得美學家羅丹說過,不是生活中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套用這句話,不是基層沒有新聞而是我們缺少發(fā)現。“處處留心皆新聞”,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從平平常常中發(fā)現新聞。
有了新聞點,怎樣寫好新聞,就成為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有這樣一句話,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同樣一個新聞題材,有的記者寫得有聲有色,有的記者卻寫得枯燥乏味,想想原因,關鍵是我們是否真正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挖掘背后的故事、從細微的角度、以細膩的筆觸,原汁原味記錄,去講好每一個新聞點的故事。在工作中我總結了幾點。
一要“多看”,就是要多閱讀各種報刊書籍。這是有一條有效的途徑就是關注報紙,領導曾說過,報紙是最好的老師,看看現在報道的主要方向,看看別人是怎么采寫的,通過看別人的文章,要觸發(fā)自己的“新聞敏感點”。有的文章里面還有點評,通過看專家的精辟分析,善于發(fā)現人家寫的新聞好在哪里。有些文章看起來通俗易懂,通過看把它消化成自己的東西,在以后的寫作中有意識的加以借鑒、模仿,我想這也不失為提高自己多出新聞精品的良策。
二是“多問”,就是要在采訪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之前也有同事提到過,在采訪中一定要做到膽大心細,不要怕問錯了,錯了及時的改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該問什么?其實就是沒有理解透這個事情的本質。不要等到要“下鍋了才發(fā)現沒有米”,還沒有準備好,如果連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過報道讓讀者清楚呢?
有人把新聞采訪叫做“跑新聞”,可見,新聞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來、“問”出來的。我們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應該時刻嚴格要求自己,都要學一些“跑”的技巧,“問”的功夫。在這方面,話雖這么說,但我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夠,沒有什么經驗。三是關鍵要“多寫”,就是要經常動筆、練筆。
大家可能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如果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東西,突然間叫你寫個什么的,好像腦子里空蕩蕩的。而如果經常寫,就越寫越順、越寫越有感覺,我想,真的是:“事不經不懂、腦不用不靈、筆不練則疏”。
“多寫”其實是并不難做到的事。要做到“多寫、多練”,首先可以擴大寫的范圍,增加寫的體例,消息、通訊、評論等等,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只要寫了,哪怕沒有發(fā)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讀者,寫作水平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一點,這樣的一點點,我想加起來就是一大點、一大步。我們要記住一點,“懶惰”是成功的絆腳石。若要成功,必要勤奮。
今天我就匯報這些,希望能給大家?guī)硇┯幸娴膸椭划斨庍€請領導、同事給予批評指正。
播音員實習心得體會(篇3)
今天晚上,老師讓我們看新聞聯(lián)播。7:00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新聞聯(lián)播。其中有一段新聞深深打動了我,就是武漢大學的一個大姐姐,她為了照顧病重的父親,在校勤工儉學,用堅強戰(zhàn)勝了一切困難。
看到這些,讓我深有感觸,我們現在都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中成長,不知道什么是困難。從今后,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在學習中遇到一點困難,就找爸爸媽媽,我也要慢慢學會克服困難,好好學習!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留了個家庭作業(yè),是要求每天晚上看新聞聯(lián)播,然后寫觀后感。自從那以后,我開始養(yǎng)成每天看新聞的習慣。一晃看了20多年了,開場音樂都換了!如今我終于看懂了,下面用歸納的方式詮釋一下:
首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的性質是國家的政治宣傳工具之一,是為了無產階級政權服務滴。甚至有些時候失去了社會新聞透明度的實際意義!
其次,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把有限的30分鐘時間分成三個固定的十分鐘專欄,第一個十分鐘專欄是國家領導人今天都很忙(今日接見了誰誰,今日開了什么會議,今日又干了什么大事等等)。第二個十分鐘專欄是我們國家人民過的很幸福(哪個城市組織了什么活動,哪里出現了好人好事,哪里又取得了良好的開局等等)。第三個十分鐘專欄是外國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中(哪個國家出現了戰(zhàn)爭,哪個國家出現了重大自然災害,哪個國家出現了罷工,槍擊、爆炸等重大犯罪事件等等!)
我一直堅信新聞輿論導向的重要作用,也承認新聞記者工作的艱辛。但是除了換開場音樂,最好在節(jié)目的整體制作上有所創(chuàng)新。有些時候對真正社會熱點問題避而不談,這一點不如一些地方臺的新聞欄目看著解渴??!
播音員實習心得體會(篇4)
八月三號,晚飯后,我坐在沙發(fā)上,觀看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第一個節(jié)目內容是:《內蒙古:品牌領著牛羊跑》這介紹的是一種有機奶,它比普通的奶價高百分之七十。但它的營養(yǎng)價值十分高,因此對奶牛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特別高。然而奶源創(chuàng)造需要企業(yè)、奶農、政府的共同努力。這就讓我想到了一直提到的只有要文化、有知識,通過共同努力共建和諧,就能達到這個目標,它更需要社會來自各方面的支持。才能產出這種高品質的牛奶,以供給全社會的需求。
第二個節(jié)目:現在有許多人都為自己以后的養(yǎng)老金著急,瞧!劉老太把所有的養(yǎng)老金都取了出來,只有20__元,這下她可著急了,今后的生活就沒有了保障。但聽政府部門說,只要退回養(yǎng)老金,再一次性交滿十年的養(yǎng)老金,大約兩萬多元,以后每個月就能領取一定數額的養(yǎng)老金了,劉老太為自己今后的生活有了著落而感到高興,她感謝社會、感謝政府,這不是我們一直以來提倡的共建和諧社會嗎?
共建和諧要從小事做起,廣告上,有一個老奶奶上了一輛公交車,可是車上沒有座位了,老奶奶只好站著,有一個阿姨對旁邊的叔叔說:“你讓座吧!”可是那叔叔回答:“還是你讓吧!”最后他們誰也沒肯讓。這時,一位大伯站了起來,給老奶奶讓了座位,老奶奶充滿感激地對大伯說:“謝謝”。而那兩個叔叔阿姨羞愧地低下了頭。
這個世界上,善良的人很多,他們都助人為樂,常常關心著身邊的人,我們也要為“共建和諧社”作出努力,在學校和家庭中汲取知識,讓這個社會到處充滿愛!
播音員實習心得體會(篇5)
20__年3月14日晚7點整,隨著熟悉的旋律奏響,我如約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新聞聯(lián)播》。隨著主持人那低沉聲調中播報了廣西都安高中好校長莫振高病逝的消息時,我在心里想著:是怎樣的校長病逝的信息會上《新聞聯(lián)播》呢?我馬上上網一搜,顯現在網絡媒體上都是關于莫振高病逝的信息,通過瀏覽知道,莫振高是瑤山里教育事業(yè)的傳奇故事。
近40年的教師生涯,他曾拒絕過到縣委縣政府任職、放棄過調動到廣州等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機會,留在了瑤山當一名貧困學子的“點燈人”。在“莫振高”們的栽培努力下,都安的學生不負眾望。從1993年以來,都安高中升學率逐年上升,20__年升學率達到93。75%。學校連續(xù)20多年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牌高校。
“近代學者夏丏尊說過這么一句話: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的教育,猶如沒有水的池塘。而我要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孩子只是學校的幾千分之一,卻是每一個家庭的100%!”“幫一個貧困生,就是幫一個家庭!”莫振高說,35年來,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先后資助300名學生上完了高中、大學。他熱愛自己的事業(yè),熱愛瑤山這片生他養(yǎng)他的熱土。為了更多的瑤族同胞走出山門,他愿意默默奉獻到永遠。
“好校長走了”卻留給我們深深的教育真諦——愛,對學生無私的愛!
一、愛是尊重
愛不是憐憫,愛不是施舍,愛不是并吞,愛是對生命的熱愛,是試圖用一個人的生命感去喚起另一個人對生命的熱愛、激發(fā)生命的活
二、愛是信任
愛是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一種信任。教師信任孩子,相信他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相信他有改正缺點,認識錯誤的需求,相信孩子有積極上進的愿望和決心。相信能用愛感化迷途的羔羊,沒有信任,愛的關心將是無力的、蒼白的,而孩子也只有建立了對教師的信任,愛才能被接受。信任是愛的橋梁。
三、愛是關心
關心是愛的切入口,就是了解對方的需要,關懷對方的疾苦,并努力去幫助他,如:父母照料孩子的飲食起居,教師的傳道授業(yè),社會捐資貧苦地區(qū)??所有的這些都是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主動的關心。我們對孩子的愛的關心是細膩的、無微不至的,既關心孩子的物質,又關心孩子的精神,當孩子覺得自己被人注意、重視,而不是被忽略遺忘時,就會產生喜愛之感,樂意接受愛。所以關心是愛的體現。
四、愛是寬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有了寬容,才能夠等待;有了寬容,才能去喚醒;有了寬容,才會有教育。
五、愛是要求
愛本身體現出對孩子的要求,真正的愛不是無原財的遷就與無度的嬌寵,而是伴隨著合理的要求,孩子可以從這些要求中感受到被信任、被期待。教師相信一個撒謊的孩子之所以撒謊是有原因的,也相信他可以改正這就是教師對孩子的要求,而孩子根據這些要求克服、自身的缺點,不僅接受了愛,而且把愛變成了動力。合理要求是愛的保證。
六、愛是奉獻
愛之所以偉大在于愛必須首先想到別人:利人必先克己,達己必先達人。愛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高尚的行動,它是無私、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奉獻,如父母對孩子的養(yǎng)育是無私的奉獻,教師對學生的培育是無私的奉獻。只有當愛付諸于行動時,才能真正體會愛的快樂,愛的幸福。無私奉獻是愛的實質。
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應當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更要有愛的藝術。
讓我們的愛充滿教育心智,讓教育之愛閃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