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論語的經(jīng)典優(yōu)秀人生格言精華篇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如今仍然具有重大意義。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關(guān)于論語的經(jīng)典優(yōu)秀人生格言精華篇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就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愁。
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聰明智慧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東西,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處而不盲從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諧相處。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養(yǎng),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頭,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為謀。
立場不同、觀點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議謀劃了。
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概括它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思想純潔,沒有邪惡的東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時時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團結(jié)群眾但不相互勾結(jié),小人拉幫結(jié)派而不團結(jié)群眾。
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聽到傳聞不加考證隨意傳播,就是拋棄了道德。
16、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曉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要反省自己。
20、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貧窮而沒有怨恨很難,富裕而不驕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鄰。
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然有同他相親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形容一個人,像腐朽的木頭一樣無法再雕琢,象糞墻一樣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對這個人比較失望了。
23、聽其言而觀其行。
評判一個人的時候,要看他說的話,觀察他的言行舉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形容人聰敏又好學,能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
25、三思而后行。
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動。
2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一個人內(nèi)在的質(zhì)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nèi)在的質(zhì)樸就未免浮夸虛偽。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恰當,然后才能成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對任何事業(yè)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實行它為快樂的人。
28、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的。
2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倦怠,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貴,就像浮云一樣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