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首發(fā)成功觀后感范文
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觀看完長征五號首發(fā)成功有什么感想感悟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整理的長征五號首飛成功觀后感作文范文。歡迎借鑒。
看長征五號首發(fā)觀后感作文范文
2016年11月3日,長征五號大型運載火箭從文昌發(fā)射中心101工位發(fā)射升空。這是中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的標志和里程碑。
長征五號大型火箭的出現(xiàn),使中國運載火箭的運力比肩國際同類火箭——更具體地說,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中國老一代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運力之最是長征二號F火箭的8.6噸,同步轉移軌道運力之最是長征三號乙增強型的5.5噸。由于火箭運載能力不足,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只能委屈地設計為8噸級的航天器,而蘇聯(lián)第一個空間站禮炮一號就是20噸級,美國更是使用土星五號火箭發(fā)射了80噸級的天空實驗室。至于靜止軌道通信衛(wèi)星和深空探測器,中國同樣深受火箭運力不足的困擾,發(fā)射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火箭不得不專門精心減重,壓榨每一分潛力。
長征五號大型運載火箭的出現(xiàn),將徹底改變中國火箭運力不足的局面。具體地說,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目前包括兩種不同的型號:長征五號火箭和長征五號B火箭,前者是一種“二級半”的火箭,后者是一種“一級半”的火箭。所謂“半”指的是火箭的助推器,它們?nèi)紵龝r間比中間的芯級短得多,所以被形象地稱為“半級”。
長征五號火箭起飛質量879噸,起飛推力1078噸,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這個運力不僅比現(xiàn)役的長征三號乙火箭高出兩倍多,也遠高于俄羅斯質子火箭的6.9噸、日本H-IIB火箭的8噸、美國宇宙神5火箭最大的8.9噸,以及歐空局阿里安5ECA火箭的10.5噸。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九號火箭理論上同步轉移軌道運力也僅有8.3噸,而設計運力更大的重型獵鷹火箭,恐怕要等到明年年中才能進行首次發(fā)射。目前,僅有美國重型德爾塔4火箭以14.22噸的同步轉移軌道運力比長征五號火箭略勝一籌。
目前的公開資料顯示,長征五號火箭直接奔月軌道的運載能力超過8.2噸,這個運力也僅次于重型德爾塔4火箭,可以發(fā)射8噸多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至于火星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目前官方尚未公開相關數(shù)據(jù),不過從2020年火星繞落巡一體的探測器任務的論文推測,長征五號火箭的火星運力超過5噸,比美國獵鷹九號火箭4噸的火星轉移軌道運力高得多,也優(yōu)于宇宙神5火箭和阿里安5火箭。
目前俄羅斯的質子號、美國的宇宙神5和德爾塔4火箭都有直接將衛(wèi)星送入靜止軌道的能力,其中質子號火箭靜止軌道運力為3.25噸,宇宙神5火箭為3.9噸,重型德爾塔4火箭則高達6.75噸,歐空局的阿里安5火箭和日本的H-IIA/H-IIB火箭沒有直送靜止軌道的能力。長征五號火箭首飛中使用了遠征二號上面級,構成“三級半”的構型將衛(wèi)星直接送入靜止軌道,直送靜止軌道的運力超過5.1噸,僅次于美國的重型德爾塔4火箭。
看長征五號首發(fā)觀后感作文范文
11月3日,中國海南文昌。發(fā)射場的塔架前,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靜靜矗立。
“……5、4、3、2、1,點火!”隨著01指揮員按下點火按鈕,火箭在山呼海嘯的轟響中,噴射出耀眼的白色尾焰拔地而起,沖上云霄。3公里外的參觀點,響起了一陣陣熱烈歡呼聲,“成功了!成功了!”發(fā)射場的航天工作者們激動地握手,擁抱,輕輕拭去從眼角滑落臉頰的淚水。
面朝大海,仰望星空。這是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的第二次發(fā)射,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238次飛行。作為中國大運載時代的“開拓者”、深空探測的“主力軍”,長征五號將用于未來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首次火星探測等任務。由大火箭開啟的中國航天“新長征”正壯麗起航。
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fā)射場,從2009年9月開工奠基、2014年11月基本建成,到今年6月25日圓滿完成長征七號首飛任務,11月3日圓滿完成長征五號首飛任務,這座滿足了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fā)射任務需求的航天發(fā)射場,在牢記使命、鐵血擔當?shù)暮教烊说臒o私奉獻下,鑄就了中國航天的座座豐碑。
主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當火箭沖上云霄,飛向太空時,人們應該銘記:火箭的騰飛,離不開千千萬萬把崗位當戰(zhàn)位、視使命如生命的默默奉獻的航天人。他們是平凡的,卻因逐夢而卓越。航天人將忠誠、使命與擔當融進血脈,用實際行動踐行航天夢想,弘揚航天精神,走好航天人的長征路。
看長征五號首發(fā)觀后感作文范文
11月3日晚上20:41,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
世人皆知,從2006年立項至今,長征五號沖刺了10年。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從提出論證到如今,長征五號整整走了30年,可謂30年磨一“箭”。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任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帶領團隊深入研究國際航空發(fā)展方向,結合我國當時的技術基礎,提出了發(fā)展大火箭的設想。從那時起,中國開啟了大火箭的漫漫征途。
第一個10年,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中國航天人開展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系列論證工作。
第二個10年,中國航天人開展新一代運載火箭方案論證,并在液氧煤油和氫氧兩種大推力火箭發(fā)動機關鍵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個10年,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正式立項,中國航天人攻破無數(shù)技術難關,終于打造出了我國首枚大火箭……
此刻,帶著30年積蓄的勢能,長征五號一飛沖天?;赝?0年征程,龍樂豪感慨萬千:這是千呼萬喚的30年,也是千錘百煉的30年!
作為中國大運載時代的“開拓者”、深空探測的“主力軍”,長征五號開啟的未來將會更加精彩。展望發(fā)展前景,欒恩杰院士充滿信心。他設想:有了大火箭,中國將來還可以建設太空望遠鏡、太空發(fā)電站等設施。長征五號執(zhí)行“一箭多星”式發(fā)射任務的能力更強,未來構建全球定位系統(tǒng)、全球通信系統(tǒng)等,所花費的時間將大幅縮短。
長征五號,任重道遠。欒恩杰院士將長征五號的后續(xù)研發(fā)比作中國航天人的新“長征”:“我們只是跨進了大運載時代的門檻,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中國航天人只要進了門檻,就會一直往前走,永不言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