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電影觀后感
《阿q正傳》影片以辛亥革命后的浙江農(nóng)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貧苦、落后、愚昧的農(nóng)民形象阿Q。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阿q正傳電影觀后感,希望您喜歡!
阿q正傳電影觀后感篇一
這是一部老電影,整部電影,給人一種親和感,仿佛就在身邊的故事。
電影主人翁阿Q是個社會底層的人,經(jīng)常讓人恥笑欺負。而他也從不氣餒總會以欺負別人小小的勝利來安慰自己。他很邋遢,頭頂上頭發(fā)不多,辮子干巴巴的還打結(jié)。此人,正是大作家魯迅筆下的阿Q。
趙老爺?shù)膬鹤映闪诵悴拧0跟一群調(diào)侃他的人說他也姓趙,排起輩分來他比秀才還要大上三倍,為了證明此事他還去拜訪趙老爺。大家一副看好戲的樣子,看著阿Q大搖大擺的走了。
沒想到啊,真是熱臉對上冷屁股,趙老爺本一副喜笑顏開的樣子,聽阿Q來了還那么說,立馬拉下了臉。只聽“嘩 嘩”兩聲給了阿Q兩耳刮子并叫罵道:“你也配姓趙!你能么你!”并呵斥阿Q以后不準說他姓趙,隨后立馬叫人把阿Q趕了出去。
這么就給人趕出來了,還連自己姓什么的權(quán)利也沒了。就是自以為有點錢就可以了不起的勢利眼,總是打壓比自身弱小的人,讓人很是氣憤。我們都知道人與人平等,不論是殘疾的、懦弱的、很富裕的、有很大權(quán)利的,他們都是人,都是父母養(yǎng)的呀。
雖然阿Q被人欺負讓人氣憤。但是他想成家的鏡頭還是讓人忍俊不禁。
那天干完活,他和寡婦吳媽坐在屋子里休息。亮著油燈,吳媽細心的做著針線活。油燈的小火苗輕輕搖曳著,阿Q望著吳媽的側(cè)臉看呆了,兩眼泛光。情不自禁的吐出了心中所想:“我想和你困覺。”吳媽頓時瞪大眼睛的抬頭,問:“你說什么?!”“我想和你困覺。”阿Q傻愣愣地說。突然吳媽尖叫起來,扔下針線就跑出去找趙太爺?shù)膵D人們告狀了。
后來阿Q不僅工作丟了,連調(diào)戲吳媽的事兒也在鎮(zhèn)傳的沸沸揚揚。鎮(zhèn)上的女人們見到他都紛紛四處逃竄。阿Q也給我一個特別逗人的想法:“最近的女人好羞澀哦。”
阿Q這個小小的人物,卻給人很大的思考。阿Q傳承了祖上的自-慰功力,敗了就用小勝做大勝,好事兒偷著樂,壞事兒過了就拋到腦后,以天天微笑過得輕松為目標。這樣的樂觀不正是我們所要尋求的嗎?
可是就是這么個樂觀的小人物,不起眼的小人物,成了幫大家背黑鍋的替罪羊,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阿Q完全不知情,哪里曉得是死罪。送往刑場的路上當他看到吳媽惋惜的神情,群眾擠滿了整條街的情形。他明白了,是不好的事兒……
阿Q的命運這么坎坷,最后還死的那么冤,他本來就是一個可憐人,竟還受到這樣的下場,不得不說,那些人她們都不會心理愧疚嗎?不會良心不安嗎?是該說阿Q太過單純,還是那些人黑心。
阿q正傳電影觀后感篇二
影片《阿Q正傳》觀后感——談“阿Q” 上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第一次觀看這本魯迅先生最經(jīng)典的作品之一——《阿Q正傳》。影片中以“阿Q”的故事來表現(xiàn)當時大多數(shù)中國人內(nèi)心的丑陋。阿Q是一個貧窮沒有地位的農(nóng)名,他在他的生活中可以說是受盡歧視。因為他地位低落,使得他失去自尊、金錢、工作、甚至是姓氏,也因為這樣,讓他變成了一個懦弱無能、又欺凌更弱者的無知的人。如同阿Q一樣,當時中國統(tǒng)治十分糟糕,像阿Q這樣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只能受到別人的凌辱,被有錢人欺負,被鄰村人欺負„„十分可憐,因為他的社會地位很低,只能干苦工,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沒有權(quán)沒有勢的老百姓只能收到欺壓!
影片中阿Q在看似小人物的外表下,背后盡是悲慘的人生。他在生活中總是遭受眾人的冷諷欺凌,他試著替自己找尋出口來發(fā)泄自己所遭受到的屈怨。片中有一幕,他騷擾過街的尼姑。當他看到尼姑獨自走在街上時,他便大搖大擺地走向她試圖對她上下其手,其他人看到了也跟著起哄,這時的阿Q從中感到一股莫名的成就感,他感覺到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弱者。他從戲弄尼姑中得到滿足感,這種滿足感足以蓋過別人對他的侮辱,當然也得到別人對他短暫的另眼相看。
影片中也突顯了很多人性的暗面。阿Q在比他更弱者面前表現(xiàn)得威風凜凜,但相比之下在強者面前卻是膽小如鼠,讓人看得又可笑又可悲。片中的角色就像是一條食物鏈,人們就像是食物鏈中的一環(huán),每個角色都有其階級象征。高階級層掌控著中產(chǎn)階級層;中階級層掌控著中下階級層;中下階級層掌控著低層。記得有一個場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影片中,那就是阿Q好幾回要求一個趙家友人帶他到趙老爺家去,從言行衣著上,那個友人地位看似比阿Q高,故每當他幫阿Q完成“帶路任務”,總會用命令的口氣向阿Q要銀兩,只要他覺得今天阿Q有余錢,就多要一點,反之就要少一點。至于他的身份地位也因面對的人有所不同,在阿Q面前他可以趾高氣揚,在趙家大人面前卻要低聲下氣。同樣的,阿Q只有在弱婦面前就驕傲了起來且為所欲為。這樣的矛盾,現(xiàn)在這個社會當中也是比比皆是,人心的陰暗面是與美好善良的本性一樣永遠存在的。
《阿Q正傳》這部作品將人性的丑陋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嘲笑阿Q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回觀自省,或許我們和阿Q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在很多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只會以“精神勝利法”的心態(tài)自我安慰、自欺欺人。在夢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中,我們固執(zhí)地幻想著無法達成的事物。很喜歡片中最后的旁白,他說:“阿Q雖然死了,但他沒有因此絕子絕孫。事實上,他的子子孫孫綿延不絕,至今到處皆是”。魯迅先生用短短的一句話暗喻社會和人類。在影片結(jié)束之際,讓年輕的我們從睡夢中驚醒,我們從來的有恃無恐,終于在阿Q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阿q正傳電影觀后感篇三
魯迅先生,我們熟悉;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我們更熟悉。而阿q,正是被我們熟知的人物中最典型的一個。
有幸看了《阿q正傳》原著,有幸觀看了《阿q正傳》影視版。
第一個感受便是:影片與愿著似乎有些不一樣。但是不一樣在哪里,一時也說不出來。捧起《阿q正傳》再細細翻翻,細細琢磨,終于品出了一點來。
在先生的筆下,人物皆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形象,而阿q尤其讓人失望,阿q所處的那個未莊,甚至讓人感到絕望:趙太爺?shù)鹊臋?quán)勢者,吳媽等的保守者,以及王胡小d等一班無聊者,土谷祠老頭等冷漠者,沉重地讓人透不過氣,黑暗得使人見不到光。
阿q在那種環(huán)境中生存,你不能渴望他會是一個有人格,有自尊,有成就的人。他只是一個連最基本的生存權(quán)力也得不到保障的“蟲豸”。先生筆下的阿q,先生筆下的未莊,望不盡的是失望。
而在影視劇中,未莊與阿q身上似乎有了些許的希望之光若隱若現(xiàn)。其中最大的轉(zhuǎn)變便是土谷祠的老頭。
當阿q在賭錢時,老頭怕他又輸個精光,囑咐他早點回去休息,這讓人一愣,懷疑起這是否是那個冷漠無情的看祠老頭。
當阿q無錢給地保時,拿出過冬的棉被給地保時,老頭連忙拿錢贖回。地保嘿嘿一笑,說你這老頭可真會貪便宜。這時,我們感到這才是先生筆下的那個看祠的老頭。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又令人瞠目:老頭把棉被還給了阿q,嘆著氣過去了。此時的阿q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心中肯定會閃過一絲感動,雖然他自己并不知道。我們又是愣了一愣,接而感到有些不快,亦有些欣喜。不快的是:人物形象與原著中已經(jīng)是背道而馳了;欣喜的是阿q也有人關(guān)心了。
接下來的一幕,又令我們有所感動:當阿q上城回來以后,地保過來拿“孝敬”錢,阿q“酒后吐真言”,把自己如何“發(fā)財”一古腦兒告訴了地保。老頭責怪阿q,這種事情跟他說說可以,怎么能跟地保這種人講呢。那種語氣,不是幸災樂禍的諷刺,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真誠的關(guān)切。就像一個老者對不懂事的孩子的那一種責怪中透出的慈祥。
未莊——未來的村莊中,終于可以看到未來的一絲曙光了。
而在阿q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至少有一處的閃光點吧!
在阿q的“革命夢”中,當大伙都被派去搬家具時,阿q讓管祠的老頭去休息,因為阿q認為他的年紀太大了。這一個小動作,讓我們感受到了阿q身上的那一種可稱為善良的那一份美好。這是一種希望,或許這一簇希望可以促成阿q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然而最終阿q還是死了,在沒有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之前死了,阿q身上的希望破滅了。但是,未莊的希望還是存在的。
魯迅先生曾在《“吶喊”自序》中說到:“至于自己,卻也不愿將有以為苦的寂寞,再傳染給也如我年輕時候做著好夢的自己似的青年們”。我想,如果先生看到《阿q正傳》中土谷祠的老頭的形象,阿q那個唯一的可認為是人的閃光點,他應該是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