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風來》觀后感
如果沒有原著小說《游記,或是指南》補充的話,電影《等風來》很難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甚至完整的影片。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等風來》觀后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等風來影評精選
雖然女主角很作,富二代男主角很二,但因為鮑晶晶所針對的觀影人群,其實就是這群有點作有點酸又有點小文藝的女青年,再加上滕華濤導演電影技法上的進步,《等風來》以比《失戀三十三天》更富哲思的故事,在懸浮感情片、段子喜劇片充斥的電影圈中,殺出了一條真正屬于小清新們的血路。是整個賀歲檔喜劇片類型中,不多的能讓觀眾真正笑出來的作品。
早在鮑鯨鯨不是鮑鯨鯨,而是大麗花的時代,她在文藝女青年集聚的豆瓣上,就以趣味十足的京片子對話,加略顯矯情的筆觸著稱。而在《等風來》中,更是塑造了一個比黃小仙還要矯情的女生——程天爽。
作為一個月薪2000卻要指導月薪2萬人群生活狀態(tài)的時尚雜志美食版專欄作家,程天爽這個名字肯定不夠看,于是在全片的第一幕,改名為程羽蒙的她,在高級餐館里挑剔主廚在熱量、燈光、食品搭配上的不足,以期在一眾白富美中獲得尊嚴。在鮑鯨鯨心中,她就是所謂當代都市人——個性是當代“北漂”都市人——的典型代表,無法應對自我的階級,又不喜歡更高階的生活狀態(tài),生活的壓抑,卻要成天指導他人如何“尋找幸福”。影片透過極品刻薄的女上司、放浪形骸的富二代、純情大學妹與程羽蒙為數(shù)不多的對話,立體展現(xiàn)出這一批畢業(yè)幾年滬漂幾年卻隨波逐流,在命運中沉浮,不知終將飄向何處的狀態(tài)。
于是,程羽蒙在沒有任何幸福感可言的狀況下,被主編指定去尼泊爾寫一篇有關幸福的報道。而井柏然飾演的富二代王燦,攪黃了自我的婚禮,被老爸切斷財源,“發(fā)配”到尼泊爾好好醒悟。對于人生,他二人都各有各的困頓隱題?!兜蕊L來》的全部敘事線索按照公路片的邏輯,以女主角的心理感受為核心,將尼泊爾顛簸的路途弄成了精神旅途。在一路上,他們二人經(jīng)過接洽、挑戰(zhàn)、融合,最后驅車到達了珠穆朗瑪峰之巔前,迎面而立。他們等風來并乘風飛翔(降落傘)的一刻,被導演賦予了自我救贖的好處。
一個“做作”的要命的職場女孩,和一個“坦蕩”到過火的富二代男生,要在尼泊爾這片圣地中,融合成一碗心靈雞湯送給所有觀眾,要燉得火候剛好,且不讓人反感,這個任務無疑是艱巨的。
幸好井柏然飾演富公子王燦這個主角不錯:在程羽蒙成天哭天喊地、自以為是的壓抑之旅中,王燦以混不吝、惡搞放浪、自以為是,但又口無遮攔到十分可笑的形象進行了喜劇性的中和,尤其是井柏然喊出心中的格言“別瞎折騰,沒什么用”的一刻,頓時有種范偉上身的感覺。同時,他又在和程羽蒙熟悉之后,以一種熱血、不羈,幫你打抱不平,隨時隨地替你付賬單的勁頭,成為眾多女文青在旅途中所幻想的艷遇對象。
能夠這么說,王燦這個人物和《失戀33天》里的王小賤一樣,在鮑鯨鯨的“救贖模式”(自以為是的女生在低谷中會遭遇某個初看起來很厭惡的男生,這個男生因緣巧合的在她身邊陪伴,并最后成為她的拯救天使)中,充當?shù)氖且粋€功能化且符號化的主角。而劉雅瑟扮演的小純情李熱血、嘰嘰喳喳姑媽團等旅行團中的其他人物,則以催化劑和反襯的效果出現(xiàn),超多的喜劇段子和搞笑臺詞確實能讓不少人看完電影“成天爽”。 和一般的女文青小說不一樣,《等風來》并未給出具體的幸福推薦。它在給了讀者一晚心靈雞湯的同時,又透過劉孜飾演的極品女上司之口,給出另一碗生活的胡辣湯。
《等風來》跟《失戀33天》一樣,都是寫給小女孩的療傷系暖文,對她們來說,走出低谷是最重要的,至于最后跟誰在一齊,怎樣繼續(xù)那份2000元月薪的生活,那是都市家庭劇思考的問題。
《等風來》觀后感
如果沒有原著小說《游記,或是指南》補充的話,電影《等風來》很難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甚至完整的影片。情節(jié)松散,人物性格勾勒不明晰,連故事表達都并不完整。于是,我只能安慰自己,也許這是導演要讓觀眾自己頓悟些什么吧……
無關文藝青年的旅行意義,無關仁波切或者苦行僧,也無關“佛光籠罩,幽靜深遠”,小說的全部在我看來,只是讓讀者思考一個問題:生活的本質應當是怎樣的?
程羽蒙,一個在小城市長大的女孩兒,原本純樸善良的她,曾經(jīng)也和李熱血一樣傻傻的有著一副熱心腸。然而這些都隨著她來到大都市之后逐漸的改變。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艱辛讓她在這個浮躁的環(huán)境中慢慢迷失自己。虛榮成為了她與人接觸時的心靈面具。然而在一顆虛榮的心里面永遠都有一個卑微、無助的自己。所以,當程羽蒙越來越懷疑自己是否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之時,陰差陽錯的,她也開始了一段尋找幸福的旅程。
結局,像一面鏡子。
“不管你有多著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們現(xiàn)在都不能往前沖,沖出去也沒有用,飛不起來的,現(xiàn)在的我們只需要,等風來!”相信當程羽蒙在魚尾峰等待滑翔之時,每個讀者也會把自己置身其中,思考著什么。而我,彷佛也從程羽蒙的身上看到了一個虛虛實實的自己。
自多年前從小城市初來乍到,到如今入臺已是10年有余。10年,當年的我現(xiàn)在已然為人妻、為人母,生活上從照顧好一個人變作料理好一家人,繁瑣中帶著甜蜜;10年,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當初弱不禁風的小女子已然成了能獨擋一面的女漢子!10年,物是人非,卻不忘初心。若不是抱著堅定的工作信念和理想,這段人生旅程何以一走就是10年!
程羽蒙尼泊爾之行的任務最后其實并未完成,但是她找回了自己,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其“幸福之旅”也讓我在工作方面頗受啟發(fā)。
首先,深入群眾才能獲得新鮮的題材。少唱四季歌,增加“體驗式報道”。記者的“參與”和“體驗”,能讓報道更立體,現(xiàn)場感突出。報道更有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更能體現(xiàn)“三貼近”。要深入采訪,融入感情,抓住體驗的過程并感知、感受,才能讓受眾有更好的現(xiàn)場感。
其次,“深度報道”越來越成為讓受眾從信息量巨大卻顯單薄的新媒體回歸傳統(tǒng)媒體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做精做優(yōu)“深度報道”,把21視點打造成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品牌欄目。
誠然,環(huán)境可以改變?nèi)?,而人也可以突破自我,不斷的適應環(huán)境。所謂適者生存,大抵如此。而這,也就是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