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漢字聽寫大賽有感_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6篇(2)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4
這段時間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賽”,自始至終像磁石般吸引著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號召家人討論書寫,看似常見的漢字書寫卻讓我們每個人都著了迷。不僅為選手鼓掌贊嘆,而且也為他們惋惜。這場“漢字聽寫大賽”既提升了人們傳承發(fā)揚漢字文化的信心,同時有力地擴大漢字文化的影響。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種可貴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
現如今無紙化的辦公,鍵盤時代的天下。漢字離我們大家越來越遠,一些耳熟能詳的漢字只能認讀,不能書寫,提筆忘字,握著鼠標忘了筆桿的現象,成為當下的一種通病。這些不僅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背離,更是一種拋棄。再看看我們這次參賽的選手,是他們撐起了傳承了發(fā)揚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看著他們書寫出那么多生僻暗澀的字詞,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而為自己汗顏。
漢字是一門藝術,如果用的好,會達到妙筆生花,會使文章更生動,更形象;如果一個生僻字,說話時來幾個,寫作時來幾個,會讓生活更有趣;漢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丑陋,有的惡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意義。所以,我們在讀書時,不能囫圇吞棗,只注重情節(jié),多重復讀幾遍,多推敲一下字詞,會有更深層的體會和理解。
央視的“漢字聽寫大賽”已經掀起了“漢字書寫熱”,已經讓中國人重新重視漢字,熱愛和弘揚中國文化。同志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多讀好書,多寫漢字。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5
假期看了幾期央視十套應該是重播的中國漢字聽寫大賽,感觸頗多。
第一個感觸是認字。說來也很慚愧,作為一名中國人,作為一名自認為還看過不少書的中國成年人,但當聽到主持人字正腔圓的發(fā)音后,卻并不都能讓對應的漢字在我腦海中涌現,甚至有些字只有被小同學們寫出后才發(fā)現“哦,原來是你!”。我不敢說,我能代表其他人,但至少對我而言,這個節(jié)目讓我知道,在這個通過五筆和搜狗拼音就能完成漢字輸入的時代,越來越多曾信手拈來的字,已經被我的大腦選擇性地遺忘了,因為電腦或輸入法會幫我記住這些字。
第二個感觸是這個比賽的本身。同樣是考驗參與者使用語言的比賽,英語演講比賽在國內已舉辦多年??粗切┝骼厥褂弥悄刚Z,卻能聲情并茂地向聽眾演講的選手,我?guī)缀跻獞岩伤麄兪欠癫辉趪鴥乳L大。據說托福就因為國人已不再把得滿分當回事,而不得不改變了考試方式。看來中國人學外語的本身是高人一等。然而,非母語的演講比賽早已開始組織了,但對于母語卻還在組織聽寫比賽。一個是句子和段落,一個是單字或詞組。那么對于語言而言,哪一種更能體現對參賽者的水平呢?我想對于句子和段落的要求,應該比單字或詞組要高吧。那么,緣何對于非母語的比賽不僅使用程度,而且在比賽持續(xù)年份上卻高于母語呢?
英語能學好,自然說明了學習者的刻苦水平。但為何對英語的學習成為“顯學”,而對母語學習卻只是淡淡而已呢。
我們可以看到,大學中的確有《大學語文》這樣一門基礎課,但能否畢業(yè)卻取決與你是否通過了英語四級的考試。我們可以看到,畢業(yè)求職,所有單位都會詢問你的外語熟練掌握程度,但卻幾乎沒有單位考慮過你漢語的表達和理解能力。我們可以看到,即使你有評高工的資格前,也必須先通過外語考試,即使你的專長或許是修補中國古籍。
謝謝央視組織的漢字聽寫比賽,讓我能重新評估一下對自己母語的態(tài)度和自己掌握母語的能力。甚至我都想把這個作為自己沒學好外文的理由,只不過可惜的是我漢字聽寫的水平似乎也不怎么樣。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6
在當今這個快節(jié)奏,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信息瞬息萬變的年代,我們難免眼花繚亂。在快得心煩意亂時,不妨回頭看看,我們是否遺失、漏掉了什么?
近期在中央電視臺周末黃金時間熱播的節(jié)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觸頗深,一些以寫字為基本功的中小學生對有的常用字,習慣用語不能正確書寫,試問這些孩子的父母又會正確書寫多少?相信有些父母還不如他們。隨著電腦、手機的全方位“吞噬”,人們有事打電話、發(fā)短信、發(fā)微博,方便、快捷、根本不用紙、不用筆、不用手寫、按按健全部搞定,而且還有一個好處,不用擔心漢字不會寫,認不清,又能擺脫手寫不堪的“尷尬”,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大量的打印、印刷文本出現,雖干凈、工整,但總給人生硬、呆板、程序化,沒有感情,沒有靈魂的感覺。我們早年寫信常說“見字如面”,說明寫的漢字是一個人的載體,代表本人,字寫的清新雋永或渾厚圓潤抑或龍飛鳳舞,不管何種字體,字里行間都包含本人待人的態(tài)度。
現代優(yōu)秀通訊工具的大量使用,雖然讓撰寫文章、與人交流都變得更加快捷,但文字錄入形式的變化卻在一定程度上帶給漢字本身意蘊的湮滅,也養(yǎng)成了人們的懶惰和依賴的壞習慣。中國的方塊漢字是世界上最具東方神韻、意境最深遠的字體。當評委們將某個字的構成、來歷解析道來時,我們便意識到,這一筆一劃不僅是用于交流和記載的符號體系,更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文化內涵和深厚底蘊,我國的漢字發(fā)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甲骨文到金、隸、篆、楷、行,再從繁體到簡體,一路走來,五千多年的光輝燦爛史,沒有理由不珍惜。
看看我們古代的一些書法大家:王羲之、顏真卿、虞世南……他們用畢生的精力在書寫、研究漢字的精髓。元朝有個書法家叫康里子山,蒙古族人,他為了練好字,從小給自己規(guī)定,每天早晨必須寫完一千個字才能吃飯。幾十年過去了,子山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終于成為當時有名的書法家。這些書法大家留給后人的墨寶在現在的名山大川、樓臺亭閣中可見一斑。
記得去過一個歷史文化古城河北正定縣,光塔寺就有七座,歷史名人手跡、碑刻比比皆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開元寺,里面有一個唐代的巨型石碑,碑座是一個叫“赑屃”的大獸,碑身是一個殘存的斷碑,碑文的內容雖不明確,但碑文的刻字讓不懂書法的外行都嘆為觀止,字字蒼勁有力、飽滿,歷經唐代千年,“容顏”不變。
我們有責任繼承發(fā)揚中國的漢字,熱愛漢字,就是熱愛中華民族的文化與傳統(tǒng),這是每一個中國人應主動承擔起來的歷史使命。雖然在信息時代,幾乎所有社會生活都要通過電腦和手機終端來完成,但我們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要多讀書,多記筆記,感受筆在紙上飛馳,字在筆尖流淌的愜意!
看過觀漢字聽寫大賽有感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