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精選7篇
2022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精選7篇
天宮課堂”將于23日15時40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次太空授課。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1
一堂“太空授課”,牽動了無數(shù)國人的心,如果說此前和過去的載人航天器我們更多地驕傲于宏觀上發(fā)射和運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們現(xiàn)在驕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實驗的細節(jié)上的生動美麗的展示,一堂太空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首先是對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影響。航天科技能夠強國,能夠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話過去也許有些抽象,但是,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學演示,會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其次是對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影響。有趣的“太空授課”,讓平時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看得見摸得著,一滴水珠中蘊含著幾多科學的原理,一次航天員稱重,蘊含了簡便的科技應用,不僅讓青少年興趣盎然,也讓成人觀眾更加喜歡科學,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難解,航天科技最終是為生活科技化服務的,這對于培養(yǎng)國民的科學素養(yǎng)很有裨益。
第三是對航天科技改變生活的影響。航天科技中蘊含了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進步和發(fā)展,都會極大推動民用科技的發(fā)展,數(shù)字溫度表、干吃面、尿不濕、心臟泵和補充液體等等無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結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經(jīng)廣泛栽培,服務于人類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沒。
第四是對趣味教育的影響。相信看了這一堂“太空授課”,即使很不愿意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也會感覺到,原來科學可以這樣有趣,這樣生動,這樣實際,從水滴到失重的單擺運動,從陀螺的軸心運動規(guī)律到液體的張力和毛細現(xiàn)象等,如果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能夠多些像“太空授課”這樣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將學習科學知識從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夠激發(fā)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業(yè),更會在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總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不能想當然,過去我們不少人以為航天員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藍,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們知道了,航天員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學和科技永遠是一個國家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航天科技不僅壯國威,更關系我們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國夢腳踏實地,科技夢張力無限!
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2
神舟出征傳遞實干拼搏之力。星辰大海不會自己向我們走來,也不會主動面向我們變得越來越廣闊,必須有我們自己去開辟、去拓展。廣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發(fā)揚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延續(xù)和發(fā)展。邁向星辰大海的每一步,都有中國航天人踩下的堅實腳印。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奮斗,亦呼喚我們靠實干拼搏,向著星辰大海前行。
神舟出征煥發(fā)開拓創(chuàng)新之力?!疤剿骱棋钪?,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敝饓糁方^非一馬平川,而正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堅定不移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_“卡脖子”問題,勇于走向科技“無人區(qū)”,推動了中國航天科技的持續(xù)進步,奇跡迭出。有鑒于此,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實現(xiàn)夢想必然要始終洋溢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善于創(chuàng)造、善于創(chuàng)新的銳氣。只有敢破敢立、敢闖敢試,才能跨越前行路上的“雪山”“草地”,征服前進途中的“婁山關”“臘子口”。
回首來時路,艱辛而輝煌;展望未來景,任重而道遠。神舟出征激蕩邁向星辰大海的更強勁的力量,而我們的任何事業(yè)、任何夢想,也同樣期待著我們以理想信念之力、實干拼搏之力、開拓創(chuàng)新之力,不斷開啟更為廣闊的星辰大海。
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3
中國夢這個詞已經(jīng)被我們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國夢應該是怎么樣的夢呢?今天我終于知道了,因為今天我看了神舟13號太空授課,我看到了我們強大的祖國,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
此時我想說,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太空科學夢。太空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而我們人類的腳步已經(jīng)開始大步前進了。對于太空的探索,一個國家的強大,科學技術一定要強大,而我已經(jīng)看到了我們的祖國科學的強大,我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將來也要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因為這是我的中國夢,這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太空科學夢。
在這堂課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神奇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來的,無論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會飛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里沉下去,無論如何都浮不上水面。還有許多東西也讓我們大跌眼鏡,都是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根本無法看到的現(xiàn)象。對于太空的步伐還在繼續(xù),我希望未來我能成為一名宇航員,能夠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能夠探索宇宙。
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4
從小我就對航天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浩瀚的宇宙充滿著好奇,爸爸經(jīng)常給我買一些科普書籍,在書上,我看到了許多科普知識,同時,爸爸還告訴我,宇宙中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探索研究,聽了爸爸的話,我夢想著在不久的將來,自己能成為一名航天員,去太空進行探索,去解開這些奧秘。
曾經(jīng)有人說我是癡人說夢,也有人笑話我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假如人類沒有飛天的夢想,萊特兄弟就不會制造發(fā)明飛機,現(xiàn)在,我們的祖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如此迅速,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夢想一定可以實現(xiàn)。
振奮人心的時刻終于來了“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的成功,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劉洋成了中華女子飛天第一人,我激動不已,欽佩和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我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女航天員必須有強壯的體魄,科學的頭腦,超人的毅力,但我認為要想實現(xiàn)我的航天夢,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因為我深知:“古人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此時,我讀了《放飛夢想》這本書之后,我的夢想之火越燃越猛烈,劉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精神,更加堅定了我要成為一名航天員的決心。
就在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像劉洋大姐姐一樣駕駛著宇宙飛船去太空訪問,我首先來到月球上,嫦娥阿姨熱情地接待了我,令我在月球上到處參觀,并詳細地給我介紹了月球上的情況,接著,我又去了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許多星球,這些星球雖然離地球遙遠,每個星球上的生存環(huán)境也各不相同,但外星人對地球人非常地友好,我正高興的與外星人交談著,一陣清脆的鈴聲驚醒了我,我感到很可惜,真想跟外星人多交談一會。
我把夢中的情景告訴了爸爸,爸爸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說:“你有一個遠大而美好的夢想,要實現(xiàn)你的這個夢想,不但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還需要有廣博的知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有為之奮斗的人,才會取得成功,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承載著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為了自己的航天夢想,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讓我美好的夢想成為現(xiàn)實,讓祖國為我們這一代人而驕傲!
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5
“太空授課”開辟了科技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的新方式,這是一次嶄新的教育改革,這個改革必然激發(fā)出更多社會領域與學生面對的授課方式。比如文學家與學生面對授課,比如企業(yè)家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等等。做好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所有領域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們都懂,但是都做的遠遠不夠,今天,太空授課邁出了偉大的一步,我堅信,這偉大的一步,必然引領處更多領域的社會授課之步,必然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嶄新內容,社會教育的神圣職責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實、
“太空授課”以一人主講兩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圓滿的教學。這是一個創(chuàng)舉,這是對課堂一人授課傳統(tǒng)的打破,筆者認為,這樣的講課方式應該在地面試驗推廣,一方面,我們的班級人數(shù)很多,一人授課,老師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講課,更加生動,立體,多元,必然給學生打造一個更加充實的學習氛圍。這是教育改革的一個創(chuàng)舉。
“太空授課”以身臨其境的感悟教學別具一格,教師與知識融為一體,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教師身臨其境的教,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真正創(chuàng)造了教師,課堂,知識的形象合成的。作為地面授課的課堂,我們應該好好借鑒,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現(xiàn)在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個性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的課堂。只有的課堂才是最美的課堂。
“太空授課”是高科技的結晶,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碩果,必然對我們教育中國夢有無數(shù)的啟迪,必然引領教育中國夢更加精彩紛呈。
我期盼我們的教育中國夢里有更多這樣的太空授課,有種類豐富的工廠授課,商場授課,軍艦授課,飛機授課,等等,教育的中國夢,是教育的立體化,社會化,現(xiàn)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網(wǎng)絡化的具體落實之夢。
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6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于10月16日發(fā)射,飛行乘組由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航天員組成。從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號發(fā)射,時間僅過去短短一個月。按照計劃,神舟十三號飛船入軌后,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進駐核心艙,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長達6個月的工作生活。這就意味著,相較于神舟十二號,此次太空挑戰(zhàn)的時間更長、難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員將在太空與我們共同守歲,迎接農(nóng)歷壬寅年的到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人類對太空的向往和探索從未止步。然而身處太空,浩瀚蒼穹看似壯美寥廓,實則挑戰(zhàn)著航天員的心理與生理極限,更經(jīng)歷著很多驚心動魄的瞬間。據(jù)航天員楊利偉回憶,在執(zhí)行“神五”任務時,火箭上升階段意外出現(xiàn)8赫茲左右低頻振動,與人體內臟產(chǎn)生長達26秒的共振,此時楊利偉感到了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異常痛苦,可他卻咬緊牙關告誡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事實上,這漫長的26秒共振,只是我國載人航天“首飛”征途上千難萬阻、千辛萬苦的一個小小縮影,但卻畫出了中國航天人英勇無畏、舍身為國的“愛國群像圖”。
在神舟十二號離開地球的3個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國航天員,均來自普通而樸實的家庭。當他們遠離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時,留在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在一如既往、年復一年地耕耘勞作。中國航天人的奉獻和擔當,始于熱血、恒于信仰、終于愛國,他們把使命和重擔銘刻心間、扛在肩上,把榮譽和光環(huán)歸于祖國、獻給民族。
“因熱愛而執(zhí)著,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zhí)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一番話。每一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于跑一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wěn),但他們累并快樂著。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tài),詮釋的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fā)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yè)甘做“孺子?!薄⒂伦觥巴鼗呐!薄⒊W觥袄宵S?!保粩嘁詯蹏?、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煉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歷史偉業(yè)、標注新的精神海拔!
王亞平第二次太空授課觀后感7
和孩子們共同觀看了“太空級”教師授課,體驗了真正的零延時空中課堂!這份震撼的全球學習資料,獨特的天地互動式授課讓我們感受了和陸地上不同的科學課堂。當天籟之音從空間站實驗艙里傳回地面大課堂,所有人凝神屏息、目不轉睛,時不時傳來陣陣驚嘆,作為孩子們的科學老師,我知道這些率真的眼神中充滿著好奇、震撼與驕傲,我想這就是中國科技的力量,是孩子們對科學最天然的興趣,是我們對中國科技的民族自信心。我相信,今日的航天種子已播撒成功,未來的璀璨星辰,中國航天少年將接力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