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媛和熔爐的經典觀后感
如果你要做熔爐中的這樣一塊時刻持續(xù)自我的一塊鋼材,你不僅僅時時刻刻銘記自己的初心,更要持續(xù)心中永遠擁有一塊凈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于素媛和熔爐的經典觀后感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素媛》觀后感一
像這樣子傷害小孩子的人都是惡魔………怎么會有人對小朋友做出這種事情呢?
這本書雖然名字叫素媛,但是重點其實是放在了素媛媽媽和素媛爸爸身上,寫了他們在素媛遭遇了傷害后怎樣慢慢走出傷害,讓家庭又重新獲得幸福的故事,最后的結局總算是給了大家希望,素媛接受了爸爸,讓素媛爸爸回了家,又重新生活在了一起。雖然以后他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只要家人都在一起。一定都可以克服的吧?
我記得很久之前的讀者里面好像有一篇文章,具體內容是啥已經不記得了,只是記得里面的一段話,大概是說我喜歡女兒,但是又不想要女兒,因為這個世界太危險,我不知道怎么樣才可以保護好她不受傷害。對于小姑娘來說,這個世界真是太危險了啊…
不過大家的偏見也很可怕,素媛也是受害者,為什么家長都不愿意孩子和她相處呢?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怎么會傷害到自己的孩子呢?這個我真心不太清楚,也許以后等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成為了母親會更加理解吧。
我希望以后不要再有這種事情發(fā)生了,希望小朋友們都可以健康幸福的長大,哦當然也不能變成熊孩子。然后成為一個有著健全的性格的人。希望素媛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克服所有的困難,獲得幸福。
《素媛》觀后感二
這部電影我覺得是我最近看的三部類似的電影中最好的了,前幾天看了《熔爐》和《七號房的禮物》。
之前看《熔爐》的影評,很多人都說虐哭了,我覺得還好,看了之后感觸不是太大,更多的是驚嘆于韓國電影的開放,敢于描寫有關部門的責任推諉和潛伏于社會下面的百態(tài)。《七號房的禮物》是把我給虐哭了,不過雖然我哭了,但是我心里也知道這部電影催淚彈放得太大,有些內容重復多余,為了溫情而溫情。而《素媛》,我沒有大哭,幾度淚目,眼眶濕潤。它避開了韓國電影及電視劇的槽點,就是放催淚彈,它更像是在講述一個故事。一個小學女生被性侵之后對這個家庭以及他們周邊的人的影響,更加真實,也更加吸引人。另外我最想說的其實還是韓國這些小演員真棒,中國這些好多都是面癱,或者是忍不住的看鏡頭。
影片剛開始沒多久的時候,光植這小屁孩兒還讓我心中小小的吐槽了一下,后面才知道他是因為喜歡素媛才這么做的。發(fā)生這件事之前,這個家庭雖然過得很困難,連母親參加的家長會都會排擠她,她和丈夫三年才做一次愛做的事就懷孕了,還在糾結怎么告訴丈夫;而丈夫在工廠辛苦的工作,即使和廠長關系很好,但是也并不能提高工資,熱愛足球,缺少和家庭的溝通,綁不好女兒的頭發(fā)。善良的素媛給壞叔叔撐了傘,卻遭遇了過分的事情,小素媛后面說:我給叔叔撐了傘,他們都說是我的錯,沒有人夸我。這個世界啊,會不會給善良的小女孩機會啊。
當我看到大腸肛門之類的詞匯的時候,我很難過,才多小的一個孩子就要遭遇這樣非人的人生。后面素媛給那個大媽說哎喲要死了的時候,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這件事情讓她成長得太多,多得讓人心疼。她知道可可夢是爸爸,之前因為爸爸對她的粗魯行為讓她聯(lián)想到不好的記憶,所以一直避開爸爸。那個租服裝的人因為好心少收了錢,又送了一套舊服裝給租不起服裝的素媛爸爸。那個女兒被性侵最后自殺的大媽一直關注并關心著這個家庭。庭審的時候素媛一直畫著圈圈,我不知道這代表什么,也許她很難過,也許她想忘記。對于一個做出這種事情的人來說,就應該判死刑?!镀咛柗康亩Y物》里面那個爸爸被因為智商問題被誤判為殺害一個小女孩的兇手,當時我心里就想,一個有女兒的人,無論如何不會有去傷害其他小女孩的想法。
這個影片除了那個壞叔叔,其他人都是向著陽光的,光植一家心地善良,借錢給他們,做飯給他們,光植還在素媛上學之后天天陪著她。素媛畢竟是小孩子,擔心著同學們對她的看法,同時也希望自己的身體是健康的,弟弟出生以后,她恢復的更加快,成長得更加好。
哭了笑,笑了哭,人生還得繼續(xù)。生命還會延續(xù),希望一直都在。
《熔爐》觀后感三
人之初,性本惡——《熔爐》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講:“人之初,性本惡?!标P于人性善惡的這一問題,從戰(zhàn)國時期一向爭論到了現(xiàn)今,那究竟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呢,其實至今也并無一個明確地劃分。或許在我看來,善惡自在人心中,善惡在于你我做人的良心。
開門見山。電影《熔爐》,給觀影者留下的是一種較為壓抑的感受,但這種壓抑也并非是枯燥乏味,而是一種發(fā)人深省?;蛟S,正是由于影片太過于貼切現(xiàn)實,過于的真實,所以讓人覺得這樣的作品像是在向人們說些什么,像是在做著一種無奈地吶喊。說真的,在觀看的過程中,本無意書寫這篇影評,但當影片進展到了1小時52分鐘時,那一片斷深深地震撼到了我,這是一種無形地打擊,正中我的胸口,讓我根本無法招架起來。
簡寫一下影片的故事資料。電影《熔爐》主要講述的是自2000年起的5年間,韓國某聽覺障礙學校的校長、教師一向都在對這些殘障學生們實施了程度不一的性,以及各種虐待。新來不久的美術教師至此后,發(fā)現(xiàn)學校里彌漫著難言的壓抑氣息,并頻頻能夠聽到從洗手間內傳出女子的尖叫聲。學校的黑幕漸漸露出冰山一角,美術教師和人權主義者力圖揭開這些隱藏在象牙塔內的事件,終止校園杯具的進一步蔓延…僅單從劇情資料上看,也許你會認為這又是一部獨具英雄主義色彩的題材作品,但是,這所謂的英雄主義,在強大又黑暗的社會權利面前,顯得卻很微不足道。
在導演宮崎駿(HayaoMiyazaki)的作品中,我們或多或少能夠察覺到宮崎駿(HayaoMiyazaki)導演始終都在守候著那種超脫于世俗的童真。他所展現(xiàn)給觀影者的是,那種人與自然“活下去”的平衡,人類不能為了生存而毫無原則的肆虐著他人的生存權利。雖說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但真的沒有必要讓這個嘈雜萬惡的社會變得更毫無人性。深省。
記得曾看過一期訪談節(jié)目,訪談對象是陳丹青。節(jié)目中主持人問到陳丹青老師“中國人有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強大的信仰?”他答曰:“中國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媽的,活下去最要緊。’”的確,不論是你中國人還是韓國人,甚者是哪個小“鄉(xiāng)村”的人民,哪怕就是索馬里的海盜,他們?yōu)榈囊彩悄軌蚧钕氯?。但是,這所謂的“活下去”,并不代表著你沒有任何的做人原則,那樣,猶如一具行尸走肉一般。
影片進展到最后,因上訴未果,未能將這些人渣繩之以法,遂民眾采取了游行示威以表不滿。但這種不明智的行為,在此看來,毫無好處,完全就是以卵擊石,不但沒有折損對方一兵一將,反而還深深地損傷了自己。最終,剩下的只有無奈地妥協(xié)。
現(xiàn)如今的電影領域,真的的確很緊缺像《熔爐》這樣的作品,無謂隨大溜兒的商業(yè)電影早已讓觀影者產生了一種積壓很久了的視覺疲勞,審美疲倦。不能說這種類型的作品屬于小清新的范疇,但是就其整體給觀影者帶來的影響力還是很為震撼的。在他們大韓民族,他們的體制允許他們的導演去揭露社會現(xiàn)實,社會黑暗,并給予了他們這樣一個相對于公開的平臺。當然,我并不是在呼吁什么,或者說是在抵制什么,我只是想說,不論是你韓國也好,日本也罷,就電影而言,這個世界還是很需要這股新生且又敢言的力量。
回到此部電影的名字上——《熔爐》,我在想,導演為什么給這部作品起了這樣一個與劇情資料不相匹配的名字?或許,導演黃東赫(Dong-hyukHwang)是想告訴我們,這個社會就好像熔爐一樣吧,我們拒絕著被它同化,卻也在汲取著它的溫暖。就像結尾的那兩段話證明的兩個意思一樣。
寫在最后,即將收筆,再拋出開篇的那段話,人性的善惡究竟到底是善還是惡呢?而我呢,想留下這么一個論斷,人之初,性本惡,但,心已向善。
《素媛》觀后感四
法律還需要更完善,真正落到實處,對于施行這種暴行的人,跟殺一個人有什么區(qū)別呢,不知道,我想的是,死并不是最痛苦的方式吧,以一種生不如死的樣子活著才是最痛苦的,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現(xiàn)實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和愛,電影里面小女孩的媽媽說,要是每一個孩子都發(fā)生這種事就好了,那樣別人就不會特別關注她的孩子了。聽起來多殘忍的一句話,這就是對我們這個社會現(xiàn)狀的最真實的反映了,我想,這個社會,還缺少一種博愛和包容,人們聽到這類似的事,除了嘆息憤怒一下,更多的時候,當發(fā)生在他們身邊時,他們更多地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那種被同情,是不被受害者需要的,我想,她們更多地需要同等對待和寬容。
男友的家里有一個小妹妹,也是8左右的樣子,看完影片后就想著讓他家里人好好照顧好妹妹。家里有小女孩的父母也是的吧,多陪陪孩子,多注意孩子的安全,同時也覺得自己能健康長大有多么不容易。
我是剛看這部影片的,才看完時心里很亂,不知道什么感覺,整部影片到后面還是以很積極陽光的視角在發(fā)展。但是現(xiàn)實社會中能做到那樣嗎,或許真的還是有點難的。我想,這也是這部影片對現(xiàn)實中的人們的一種期待吧。
《熔爐》觀后感五
雖然早已對《熔爐》這部電影的劇情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從各位朋友的口中知曉一些評價,更看過一兩篇影評。然而,真實的用自己的眼睛、心靈去看這部電影之后,目前的狀態(tài)和聾啞人別無二致——所有的吶喊都匯聚在胸口、張大嘴巴卻永遠無法呼喊出心中的聲音。此時的心境沒有郁悶,沒有哀傷,沒有憤恨,而是極度的無力。所以,只好熄掉自己的聲音,僅僅用這無聲來對抗四周的死寂——那能夠吞噬掉一切聲音的黑暗。
對于這部電影,令大家深刻的就應是那樣一句臺詞“我們努力奮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讓世界不要改變我們?!边@句話出自年輕的人權組織成員之口,表面看上去十分勵志,也值得稱頌。然而,她終究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應對現(xiàn)實的一面,她有更多的抉擇。相對而言,本片的主角一人肩負家庭職責的男教師卻更讓我關注。在他的世界中,現(xiàn)實的拉力和誘惑是更大的,他能夠體會到更多的關于不被這個世界改變所要付出的艱辛。影片似乎也是出于這種思考,所以讓這句話并沒有從他的口中說出來。相反,他一向以一個類似沉默者的形象出此刻電影中。他的默默和堅強是無聲的,也是沉重的。因為他的肩膀上左邊是正義良知,右邊是世事艱辛。這兩者在他身上加諸的力道是如此之大,因此他的抉擇才會如此有張力。
雖然我也是個已然涉世的青年,但是目前的日子還好,算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就猶如人權組織成員一樣,能夠因為微薄的薪水為自己的理想為自己所喜歡的事業(yè)義無反顧。然而,人到中年卻陷入事業(yè)和家庭雙重職責的男教師的生活又是怎樣的?我想更多的人是能夠理解他的:深處困境,這份工作對他來說能夠說是彌足珍貴的。加之女兒與母親的職責,他對于事業(yè)和金錢的依靠性會更大。故而,他所面臨的世界是更為困難和黑暗的。當他應對這個事件的時候,也曾猶豫,也曾隱忍,更曾自私的思考過自己和家庭的最大利益。他的搖擺不定時十分人性化也是十分具有合理性的。在生活的重擔面前,他的選取太少??v然如此,他卻無法容忍自己對此不聞不問,更無法寬宥自己的私心。所以,他選取了另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同樣的一件事,關系到他的兩種“職責”——一種是作為一名老師,或者說一個人應有的正義感的職責,即道德層面理想追求;一種是作為一個父親,一個兒子的養(yǎng)家的職責,即現(xiàn)實生活的無奈。無論他如何去做,都會辜負其中一項職責。電影幾次在他選取的時候都加大了這兩種職責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而他也在一次次壓力的夾縫中艱難前行。我能夠想象他抉擇的時候是多么的困難,卻永遠無法身臨其境的去體會他當時的情緒?;蛟S,一般是快意恩仇的如釋重負,但另一半又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影片中以弱勢群體對抗強勢群體,以“個人”對抗“群眾”,以不健全對抗健全……這些統(tǒng)統(tǒng)是外在的“殼”,撥開來,里面的“肉”但是是利益最大化的制度本身。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不變的主題。它深深藏在每個人的DNA中,隨著我們一代代傳承下來,而人類的發(fā)展也是因為利益最大化的趨勢在不停地前進著。在本片中,之所以無法撼動這樣一個大家明知是錯的群體,原因在于他們構成了利益共同體。小到學校保安,中到警察,大到檢察官、法官……甚至是更高層的領導群體。談官官相衛(wèi)的話似乎僅僅是權利使然,但是利并不僅僅僅是官場的問題,幾乎每一個個人都能夠從一個事件中獲得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當一件事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時,只要是在這個利益團體中的人就能夠成為幫兇,猶如那些簽署了妥協(xié)協(xié)議的家長們。即使不是助紂為虐也能夠成為鐵板上的一顆螺絲。當一個社會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能夠透過這樣的利益集團獲得好處,那么剩下的人便只能成為他們砧板上的魚肉。在他們看來,這些人居然要沖破這樣的防線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是多麼的滑稽與可笑。在掌握著話語權、審判權、執(zhí)法權的群體面前,那些為了正義、公道而奮戰(zhàn)的人看上去的確不自量力。他們的力量便是這不斷加溫的熔爐,他們在不停地軟化其他人,盡力拉攏他
人成為融化他人的一份子,如此,這爐子才會越燒越旺。
這部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結尾并沒有一個光明的結局,讓我感到殘缺的欣慰。欣慰是因為這才是現(xiàn)實,如果全面勝訴、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那么我是不會相信的。作為一個有著必須社會閱歷和認知的人來說,我不相信這樣的理想局面會出此刻此刻。而殘缺,是作為理想化的我來說,從心理上是期望這樣一群人得到他們應有的懲罰。但是,現(xiàn)實終究是現(xiàn)實,而今,這部電影能夠拍攝、能夠上映、能夠走進千家萬戶引起大眾的關注和共鳴,已然是不錯的成績。
在這個大大的熔爐之中,或許你、我以及你我身邊更多的人并不甘愿被高溫所融化,并不單單向著自我利益最大化而泯滅了良知。那么,如果你要做熔爐中的這樣一塊時刻持續(xù)自我的一塊鋼材,你不僅僅時時刻刻銘記自己的初心,更要持續(xù)心中永遠擁有一塊凈土。我不敢保證自己在何時何地可能就被這個大大的熔爐融掉了,但我期望自己的堅持與努力能夠繼續(xù)下去,直到無能為力為止。
因為我明白,在世界面前,一個人要做到多努力才會不被改變。又或許,我根本不明白一個人要多努力,才能夠不被世界改變。